朱慈烜靠在李云崖肩膀上,在他脸上亲了一口,在他耳边说:“爸爸最好了!”
看着怀里抱着一个娃仍然健步如飞,脸不红气不喘的李云崖,再对比两条腿跟灌了铅一样又酸又痛的自己,朱由检觉得自己似乎应该认命了……就云崖早上那个训练量,自己这辈子恐怕都很难达到。
进城之后立即联系公安局,他们这次虽说出来玩,但实际上也是有计划有任务的。
天津公安局的局长梁大川听说皇帝跟国师来了,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听错了,要么就是对方是骗子,但国安局常来天津的几位他是认得的,绝不可能弄来假皇帝跟假国师来骗自己。
李云崖找当地公安局是因为自己跟朱由检身份曝光,需要增加安保等级,并且需要他们做向导,让梁大川找车,先去工业园区。
天津工业园区是京津冀工业区的一部分,最主要的业务就是造船,还有一部分化工。
崇祯三年郑芝龙进京,李云崖跟他问起橡胶的事情,郑芝龙回到福建,派了大量的人到吕宋、爪哇、真腊等东南亚各国寻觅,无果之后,又联系荷兰人跟葡萄牙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打听出来,李云崖所说的橡胶树原产于中南美洲,当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发现当地的人在玩一种树浆凝固之后形成的球,感到十分神奇,就将其引进了欧洲。
郑芝龙百般确认,欧洲人所描述的这种东西,确实跟李云崖所说的极为相似,于是花高价让荷兰商人从欧洲带过来橡胶和树种,加急送到北京,李云崖看见之后才知道自己搞了乌龙,原来东南亚是没有橡胶的,他将树种交给郑芝龙,让他寻找地方种植这种橡胶树,并承诺将来会大量收购树浆,要多少就买多少。
他还派人拿着大笔的银子去海南买地、租地,修建橡胶园,将另一部分种子种在里面,着专人负责,尽可能多地繁育。
数年过去,橡胶园的面积逐年增加,但还没到开始正是产胶的时候,李云崖每年都派人弄来一少部分给中科院进行研究,找出制作胶线胶管,皮碗轮胎等办法,目前已经有部分应用于工业气体储存时候的密闭,以及电路输送时候的绝缘了。
第72章 原始电报
两人先去参观了橡胶厂,规模不大,但已经在运营,工人们穿着整齐画一的蓝色工作服在厂房里面炼胶,这家橡胶厂也是他封缘旗下的买卖,李云崖在建厂之初来过一次,这回是第二次来,总体看上去还算满意。
从橡胶厂出来,两人又去了邮政局,今年年初在天津邮政局下面新成立了电报处。
李云崖把电磁学带到了大明朝,徐光启名下专门开辟出电磁学院进行深入的研究,从电源、电压、电流、电阻这几样最基础的,逐渐向电容、变压器、电位器、电感器、半导体等钻研。
最开始的电能使用,仅限于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为电能,然后再通过电动机把电能转变成机械能,带动各种纺织机、抽水机、搅拌机、碾磨机等机械进行工作。
后来李云崖想起了电报,去跟徐光启说,他并不知道电报的原理,只知道通过响声的长短来确定一串数字,然后通过数字找到对应的汉字。
徐光启听说之后,说了句“此事简单”就交给手下的两名助手去做了,那两名助手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达到了李云崖的要求。说起来很简单,就是用电磁铁加一个铁铃,发布方按下开关,电磁铁通电,吸动铁锤敲打铁铃,发出声音,发布方松手,电磁消失,铁锤抬起,如此反复通过敲打间隔长短以及次数确定数字,再通过密码本将数字还原成汉字。
事实上,这种最简易原始的发报机,只用了那两名助手一天时间就完成了,剩下的是编译密码本,他们用崇祯六年教育部刊印的崇祯字典,将汉字按照金木水火土分成五类,每五个数字代表一个汉字,总共可以准确描述接近六万个汉字,足够使用了。
李云崖造铁路火车轮船,解决了部分交通问题,这回电报的发明用来解决通讯问题,他奖励了那两名住手每人一千枚银元,并将两人升等,搞得两人受宠若惊,事实上他们并不是十分甘愿来搞这种电报,对于他们来说,这东西太简单,做成了也没有成就感,他们之所以如此卖力,是想要尽快做完好回到徐光启那一组去继续研究“千里传音”。
徐光启对于李云崖拿出来的各种神奇的物品,最开始以为是仙术,只有崇拜和惊叹,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了解其原理功能,转变为致力于破解仿制。
他立项把两只对讲机拆开研究,想要弄清楚他们是如何相互呼应,隔空通话的,李云崖给他讲了其中的原理,徐光启于是将其分解成两部分,单独立项,一部分是无线电,一部分是声电转化,无线电研究了很久没什么进展,声电转化却逐渐有了眉目。
通过李云崖口述,再经过实践证明,先确定了声音是由于震动产生的,通过人说话,带动线圈在磁场里震动产生不断变化的电流,就将声信号转为了电信号,传输到另一边,反过来靠电流的不同变化,使线圈在磁场里震动,从而发出声音,这就是麦克风跟扬声器的基本原理。
现在没有攻克的主要难关有两处,一处是人说话震动线圈,在磁场里挪动产生的电流太微弱,如何放大是一个很棘手的难题,第二处是扬声器这一端,线圈接收了电信号在磁场里震动的时候如何发出声音,这也是相当的艰难,一旦将这两个难题攻克,他们将制作出可以媲美仙术的千里传音,虽然还需要电线无法隔空讲话,但也将名垂青史,百世流芳!
因为这个缘故,不管是徐光启还是那两个助手,都对李云崖说的电报兴趣缺缺,只想赶快做完赶快拉倒,好继续回去研究千里传音。
李云崖对于电报却极为上心,他并不指望中研院能够这么快就搞出电话来,有电报就不错了,这年头传信主要手段,一为飞鸽传书,二为快马加急,速度都太有限,而且风险很高,譬如信鸽,动不动就让老鹰、鹞子给捉去了,距离也不能太过遥远,快马加急就更不用提了……有了电报,这边一按,那边就能收到,不管是对于中央控制地方,还是各地横向交流都有质的飞跃。
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统一全国,不再给诸侯分封建制,改为中央集权,把整个中国整合成为一个整体,统一度量衡,钱币和文字,在全国范围内修驰道,铺设由马拉车奔跑的轨道,将中国比西方提早了两千年结束封建社会。
就在此时,崇祯八年的欧洲,正在经历大乱斗式的三十年战争,要等这场全欧大战打完了才能结束封建社会体制,比我们的秦皇足足晚了两千年!
提前结束封建体制,能够使国家更加整体性,避免未来的分裂,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大多数处于统一状态,最后也没有像欧洲那样支离破碎,可以说秦始皇功不可没。
不过秦始皇虽然构建了郡县体制,但最低执政单位也就到县为止了,乡村一级的都形同自治,主要就是因为交通和通信方式的制约,中国实在太大了,广州的官员到北京报备需要车马行走两三个月才能到,一来一去就是小半年过去了,时间都耗在路上,无法做到最有效最精确的管理。
李云崖从改革初时就要求官员们在全国范围内修路,更是规划了几条沟通全国最主要地区的铁路作为运输大动脉,南北来往比原来快的多了,现在有了电报,只要前期把银子砸下去,千里万里之外都能立即连通,这对国家的发展和运营都有决定性的作用!
从北京到天津的电线杆早已经立好,电线也已经联通,李云崖和朱由检来到电报处,这边的处长刘运也是军校出身,带人出来迎接。
李云崖问:“怎么样了?能用了吗?”
刘运有些激动地说:“连着调试了四天,已经可以正常使用了。”
“好,你现在跟北京联系,就说我跟皇上都在这儿,让他们再发一份正式的电文过来。”
刘运立即让中研院出来的发报员坐到椅子上,那发报员叫窦小宝,满脸稚嫩,也就十五六岁模样,知道后进来的这两个青年就是当今皇上跟国师,大明帝国最有权力的两个男人,紧张得手都没地方放了,李云崖拍了拍他的肩膀:“不用紧张,就按照你们平时联系的那么做就好。”
男孩激动得热泪盈眶,也不知该说什么,嘴唇动了动,最终对着李云崖鞠了个躬,又给朱由检鞠了个躬,然后坐到椅子上,开始按发报机上面的闸刀开关。
先长按半分钟,北京那边听到铃声之后,回按十五秒,双方准备好开始进入正式的发报程序,年轻的男孩满脸专注,眼睛紧紧盯着面前桌上摆着的一只半米高的座钟,计算秒数或是长按或是短按,不多时,他停了手,开始进入接收状态,拿起纸笔,等电铃声音响起,开始记录数字。
“铃!铃铃……”
电铃或长或短不停地响,李云崖跟朱由检坐在椅子上喝茶,朱慈烜瞪着大眼睛好奇地左看右看:“爸爸,这是什么……”
“嘘……”李云崖面色严肃,示意他不要说话。
小孩赶紧用小手叠起来捂住嘴巴,一双大眼珠子叽里咕噜不解地看看李云崖看看发报员。
大约用了半个小时,接收完毕,发报员关了发报机,拿着记录下来的纸对照字典开始破译。他是犯官子弟,崇祯四年时候那场政变之后,朱由检大开杀戒,人头滚滚,血流成河,造反大罪,株连九族,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李云崖收留了两万多死刑之外的犯官家属,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将其分门归类进行安置,大多进了封缘剧院,也有一部分进入工厂。
窦小宝当时才十岁大,跟着姐姐进了剧院演戏,后来李云崖要他们当中适龄的孩子去新学校读书,窦小宝就去了,他从小生活优渥,有很深的底子,再加上性情聪颖,学习认真,提前小学毕业,中研院的院士来找助手的时候看他乖巧把他也招进去了,这回派来天津当发报员。
他已经从原来的犯官奴籍重新拥有了正式的户口,每个月工资十块银元,单位供吃供住,羡煞了一群当年在一起的小伙伴们,因此他十分看重这份工作,他已经打算好了,等以后攒够了钱,就去剧院给姐姐赎身,让姐姐脱离戏子的行业,好好找个人家嫁人。
电报得出数字之后,跟字典里面的汉字相对应,按照五行的规律,编出一串口诀,什么金木相生进三七,甲木克土退十八,水火既济三百六,水火未济二十一。
窦小宝把字典翻得哗啦啦直响,仅用了五分钟就把电报内容全部破译出来,是一首唐代王勃所做的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朱由检拿着翻译过来的纸条,十分高兴:“好!好!天涯若比邻,有了这电报真的是天涯若比邻!云崖,以后要把电报修到宁远去,我要直接向卢象升询问前线的战事!”
“嗯,这个比铁路好弄,只要架设线杆扯上电线就成,不只是宁远,将来还要往长安、南京、郑州和广州去!”他并不奢望在十年之内徐光启他们能把电话研制出来,所以眼前还是要以电报为主,他要在中研院立项,专门研制改进电报,争取在三年之内给全国各省的主要州府都连通上,等以后条件成熟还要向民用开放,一个字一块银元,也是一大进项。
第73章 东海舰队
从电报处出来,两人又带着朱慈烜去参观海军,袁崇焕早将部队集结等待检阅。
大明水师曾经是世界上第一的海军,最初是当年朱元璋所率领的巢湖水师,在明成祖朱棣时,拥有三千八百艘舰艇,其中一千多艘巡船,一千多艘战船,还有南京新江口基地的八百多艘大船,是南粮北调的主力,郑和七次下西洋所率领的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罢了。
当年郑和出海,“及临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掠者,剿灭之。”可见其战力空前强大,在第六次出海时,一支分舰队绕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进入大西洋,另一支分舰队经过所罗门群岛直达澳大利亚东海岸,在马六甲海峡、斯里兰卡、苏门答腊,整个东海、南海,甚至印度洋上,所有向中国挑战的权威全部被碾压粉碎,甚至还把攻破了斯里兰卡的王城,生擒斯里兰卡国王押送到北京问罪,三十六个国家派使节向明帝国表示臣服!
明朝中后期军备废弛,陆军海军同时没落,但仍然在正德年间,于珠江口将要把中国澳门变成殖民地的葡萄牙人打得元气大伤。万历时期抗日援朝,大明水师在露梁海战中大破日本舰队。甚至就在号称明朝史上最黑暗的天启年间,福建巡抚南居益亲自乘船到金门,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打跑了荷兰人,收复了澎湖。
就在前年,也就是崇祯六年,荷兰台湾总督普特曼斯率领十三艘荷兰战舰突然对明朝沿海发动攻击,要求中国停止同西班牙、葡萄牙等国贸易,只能单独与荷兰人单独交易,朱由检跟李云崖立即下令曹变蛟率领新建成不久的南海舰队北上,配合郑芝龙的福建水师在台湾海峡里面痛殴荷兰海军,一战之下,荷兰人全军覆没,新兴起来的欧洲海上马车夫在东方遭遇空前惨败。
在没有李云崖的历史上,这场战争也是大明朝战胜告终,如今历史发生改变,多了一支曹变蛟率领的南海舰队,荷兰人输得更加彻底,被明朝勒令立即退出中国台湾,并支付一千万两银子作为战争赔款,不然的话,大明水师将封锁住从马六甲海峡到对马海峡之间的海路,不准任何一艘荷兰船只出现,不允许任何一个荷兰人踏上大明朝的土地!
荷兰派人到北京谈判,数次交涉,谈了一年,李云崖跟朱由检因为北方要大举用兵,海上也没有能力封锁住所有的海防线,多是在虚张声势吓唬荷兰人,一直跟荷兰人讨价还价,最终要来五百万两银子的赔款,至于台湾成为遗留问题,暂时搁置,因为现在的台湾岛上还有一个西班牙,李云崖给朱由检制定的是先北后南,先陆后海的策略,明朝要等解决了北方以后再解决台湾问题,荷兰人也乐得能够继续跟大明朝贸易。
荷兰人手里没有足够多的白银,只能把这些年从中国挣得崇祯通宝拿出来交付,还有部分黄金,以及用金银共同铸成的法郎来付款。
中国海军在这时候还是很强大的,李云崖从崇祯三年开始着手组建东海舰队,调集各地优秀的造船工匠,以及所需的各种木材、钢铁等材料,源源不断地运到天津港。
东海舰队的旗舰是在明朝原有的福船进行改进建造的,船长八十八米,宽十六米,吃水五米多深,排水量超过两千吨,采用木材跟钢铁混合骨架,外壳全是钢铁装甲,能够抗住红衣大炮的轰击,主要动力是中研院研制出来的蒸汽机,共十二组锅炉,在无风无洋流的情况下每小时接近二十公里,船上有三根主桅杆,升帆全速航行的时候,能够达到二十五公里每小时,在这时候的战船里面算是比较快的。
船首甲板上有一门巨炮,是目前大明朝所能研制出来的最大威力的火器,炮弹能够打出接近里地之外,炮弹得用五个人操作安装发射,三四十米长的敌舰,一炮就能炸裂炸沉,稍小些的直接炸碎。这炮安装到船上费了不少劲,主要是后坐力太大,开上几炮不用对方船来打,自己就先散架子了,孙元化带着毕懋康等一群中科院的院士日夜研究,在船头和船尾分别使用大量的钢筋骨架支撑,并且不断改进化解后坐力的装置,才终于让这炮成功部署在船上。
在船的两侧,各开两层炮口,每层部署三十六门火炮,用的是膛线炮,加尾翼炮弹,射程极远,而且弹道平稳,打得准,以保护好薄弱的侧弦。
在船尾,安装了一个横五米、高三米的大铁箱子里,李云崖从建立军校开始就命人研究火箭炮,刚开始由于火药跟机械种种原因的限制,造出来的只能放火,后来的几场战役都没有使用,不过研发一直在继续。
最原始的多管火箭炮就跟后世的礼花炮差不多,将火药撞进管子里,将管子装进盒子里,然后用引线连在一起,点燃了一枚接一枚发射出去,明朝神机营原有“一窝蜂”能够同时射出一百多枚火箭,里面还带有掺了□□和马粪的毒烟等,堪称最早的生化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