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恪不走心的朝他拱拱手:“那可真是恭喜太子殿下了。”
司马善心情一时激荡,转而想到自己这幅残破的身躯,又颇为黯然。似是想到什么,他忽然屏退左右,低声对长孙恪道:“长孙大人叫本宫查的那事儿有苗头了。”
长孙恪不由得正襟危坐:“太子殿下请讲。”
司马善道:“在梁州城下辖有个百花村。那村子依山而成,原本是处山谷,谷中气候湿润适宜。起初只有零星两户花农在那处定居,久而久之的繁衍起来,便自成一个村落。村如其名,那里没有大片开阔良田,不产粮食。村民都以种花为生。梁州城里好多贵族大户家都从百花村进购花卉。我宫里也有不少。”
“原本也没注意这村子,还是长孙大人托本宫查查南梁范围内制香的手艺人,本宫这才开始从梁州城向周边查探。贵族常用熏香,若说上乘的熏香可助人安睡,本宫倒是信。但如长孙大人所说,病患药石无效,只靠熏香方能入睡,这便耐人寻味了。至少本宫从未见过这样厉害的香。”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之下方才发现那百花村处处透着古怪。明明村中只是花农,背地里却是个制香的窝点。制香本也没有什么,香料铺子遍地都是。可他们偷偷摸摸的便不得不叫人怀疑了。本宫叫人严密监控,这才发现那百花村竟也是义阳公主的一处秘密据点。而他们制香却不贩卖。我叫人偷拿了些香料给懂行的人看,那人当时就脸色惨白,直言那香是害人的香。”
长孙恪眸子闪过一抹戾色,阴□□:“果然是你。”
第175章
长孙恪走后,东宫属官陈坚有些不赞同的对司马善说:“那长孙恪不过是个细作头子,殿下对他未免过于恭敬,倒显得我们弱势了。说到底我们双方只是合作关系,殿下终究是南梁的太子。”
司马善自嘲的笑笑:“南梁太子?”他用手指点了点额头,嗤道:“一个不能留后的南梁太子?”
陈坚想到前些日子查出的香料便忍不住叹气。原以为太子殿下只是自幼身体孱弱,这么多年一直悉心调养,总会有子嗣的。却没想到在东宫查出的香料直接断绝了所有希望。
那香料制作十分精细,若非制香大家很难辨出香料的毒性。司马善本就体弱多病,在香料作用下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负责司马善病症的太医头发都愁白了。他不是没想过香料的问题,只是那香料用料上极为谨慎,他查不出毒性。而司马善又习惯了用香,若是不熏香,便总觉身上无力,打不起精神来。
这样一来,司马善心里也觉得香有问题,便四处派人寻访制香高手。
长孙恪的信一到,司马善更加笃定香料果真是有问题的。他查到了百花村,却迟迟没有动手,等的就是一个将义阳公主势力全盘清除的时机。
“非是本宫做低伏小,如今南梁境况你也知晓。宗族中人有不少被义阳公主所收买,本宫至今无子嗣,这破败的身子骨也不知能撑到哪一日。那些人始终抓着这点不放,甚至鼓动二皇弟同本宫争这东宫之位,离间我兄弟二人的感情,祸乱朝堂。”
“本宫不是舍不得这位子,可二皇弟性子软,没主意,难堪大任。若父皇和本宫都不在了,二皇弟势必会被那些人左右。从古到今,皇权旁落的教训还不够么?有那些蠹虫在,南梁焉能兴盛?”
“南梁虽富饶,但位置和地势却让南梁很难再进一步。如若徐图天下,须得是铁血手腕的霸主方能成事。可你看,我南梁有这样的人才么?便是义阳公主蝇营狗苟这么多年,又有什么成效呢。还不是缩在背后用尽阴毒手段,四处挑拨。”
湛蓝的天际大团的白云变幻不定,干爽的秋风拂面而来,满室桂花香。
司马善将双手拢在袖子里,悠悠叹道:“百年前楚国皇帝将梁州分封给驸马,就是因为心疼公主,想让她和她的子孙后代永享富贵。时至今日,本宫心里别无他求,只愿二皇弟能当个闲散逍遥王,不必搅进这权力角逐之中。”
陈坚不无忧虑道:“可齐国的皇帝器量狭小又刚愎自用,只怕不会如我们所愿。”
司马善则笑道:“我们可以降齐国,却不是降李淮。你以为长孙恪的能力只在于为间?你以为镇国侯府的格局和气魄只在于战场杀伐?”
陈坚颇为叹息的点点头:“齐国的兴盛在后头啊。”
是了,不然任谁手握重兵,还要放弃嫡亲的外孙去扶持一个毫无干系的皇长子呢。可镇国侯府偏就这么做了。
“因为对眼下的时局来说,立一个已经能独立处理政事的皇长子显然于国事更有利。换句话说,只要卫氏在,李淮无论如何都不会立霈儿。而卫氏若不在了,李淮更不会立霈儿。与其在这上头内斗起来,使国力损耗,倒不如顺水推舟立皇长子。”同一时间,卫老太君也在同侯府的幕僚说这件事。
她微微闭上眸子,缓缓的捻动手里的佛珠,幽幽道:“齐国耗不起了。更何况皇长子得于先生教导,德才兼备,礼贤下士,行事作风与李淮大相径庭。他有智谋,也颇有手腕,但行事周全圆缓,齐国需要这样的君主。”
虽然来投奔镇国侯府的门客不少,但真正被侯府留下的屈指可数。除了卫儒父子带去边关的两位,便只有留在府上的孙岐。
孙岐捋了捋胡须,道:“此举关乎卫氏的未来,老太君可要考虑清楚。虽然大皇子是个合适的掌权者,但于卫氏而言,自是比不过嫡亲的外孙亲厚。人心是最难把控的东西,只怕最后鸟尽弓藏啊。”
卫老太君道:“皇后也是这个意思,霈儿不会当太子。至于孙先生所顾虑之事,也并非没有解决的办法。掌权者介意的无非是功高震主。侯爷曾对老身说过,他年纪大了,无论朝事还是军中都有些力不从心了。”
孙岐就明白了,这是有辞官归隐的意思了。
卫老太君又道:“家族一时的荣辱兴衰算不得什么,国兴则家兴。”
孙岐顿悟,连连拱手行礼,赞叹道:“老太君大义!”
卫老太君摆了摆手,笑道:“老身不过多活了些年月罢了。这件事便有劳孙先生奔走了,只是明面上莫叫外人窥知侯府的意图。李淮生性多疑,若他知道侯府竟愿意支持大皇子,只怕他心里会有芥蒂,到时又少不得一番波折。至于冯家……”
卫老太君想了想,道:“还是算了,也莫让他们知道,免得吓着他们。不过冯遇和大皇子倒是个聪明的,适当时候可透透口风。”
孙岐拱手:“在下知晓。”
自秦芜走后,一向不爱管事儿的老太君频频召见孙岐,虽然没有明说,但卫管家还是心照不宣的明白了侯府将要有大变动。于是不动声色的将府上下人们挨个过了一遍,打发了几个不老实的。
这么一动作,机警的下人们也自发的闭紧嘴巴,往常最爱到角门同邻家下人闲唠嗑的婆子也减少了外出。若碰上那嘴欠好打听的,也十分机智的反问回去,倒还打听了不少别人家的事儿。
同样的,冯家也在暗地里清理下人。冯老爷看着干净了不少的府邸,心里也跟着空捞捞的。
他捧着心脏道:“我总觉得心里头不踏实啊,那些朝臣们啥意思啊,怎么就死盯着咱家大殿下不放呢。”
他说着说着还有些委屈,把两手往袖管里一抄,斜靠在门柱上抱怨:“我好不容易绝了那心思,他们倒好,整天撩拨我这心头火,你说我容易么。”
冯夫人则道:“你管他们的,咱们就听儿子女儿的,甭管谁来说什么,咱们只听一听就算了,你可别给我往心里去啊。”
冯老爷傲娇的哼了一声:“我是那样的人么。”
冯夫人就斜眼看他。
冯老爷忙闭上嘴巴。
冯夫人又叹道:“不过话说回来啊,这该是你的躲也躲不掉。”
冯老爷动了下眼珠看了眼冯夫人。
冯夫人就捶他一拳:“你那是什么眼神,我也就这么随口一说。行了行了,赶紧把该清的人都清出去,这整日上都被无数双眼睛盯着,连晚食多吃了半碗饭人家都知道,盯的人心里直发毛。那些人也真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自家指不定如何鸡飞狗跳呢,还有心思管别人家后院儿的事儿。”
说到这儿,冯夫人又气不打一处来,拧着冯老爷的耳朵恨恨道:“你后院儿那些莺莺燕燕的趁早给老娘处理了,没一个省油的灯。”
冯老爷唯唯诺诺的揉了揉耳朵,差点儿哭出声。
冯遇背着手踱步进了院子,正对上他爹那双泪眼汪汪的眼睛,本想退出去,身侧却甩来他娘的眼刀,只好硬着头皮道:“娘说的对。”
冯老爷当即委屈的走了。
冯夫人拉着冯遇进了屋,问他:“不是说淮中那边都要乱了么,怎么那些大人们还有心思管立太子的事儿,这不会是又想拿咱冯家作伐子吧。”
冯遇意外的看了他娘一眼,笑道:“皇储是国本啊。越是乱的时候,越要尽早立下国储。一来安抚朝臣,二来么,自然是打消某些人的念头。尤其是皇帝最强大的对手谢家正处在焦头烂额的时候。”
冯遇一说,冯夫人就明白了。赵家早已没落,萧家因萧美人之事沉寂了不少,而谢家虽是庞然大物,却陷入麻烦之中不得脱身。
“可中宫还有嫡子呢!”
冯遇也纳闷儿这事儿。以前虽有重臣提议立大皇子,是因为大皇子居长且中宫无嫡子。而此时境况不同,竟仍有大半朝臣支持大皇子。冯遇差点儿以为他外甥私下搞串联了。
“反正这种时候小心谨慎些总没错。”冯遇按了按太阳穴,叹道:“爹那后院是该清理清理了,也不知是爹什么时候纳的妾,那女子家里头竟借着爹和大殿下的名头霸凌乡亲,幸好我发现的早,不然定要被御史参一本了。”
冯夫人立马燃起斗志,拍着胸脯保证:“儿子放心,有娘在家一天,那些小妖精就别想翻上天去。”
冯遇想说他不是这个意思,他是想让爹娘警醒着些,这事儿打眼一看便是有人故意撺掇设计。不过对上他娘灼灼的眸子,他还能说什么呢。算了,反正意思也差不多。
同样懵的还有大皇子李霐。虽然他一向沉稳,但在涉及储位之事时仍觉脊梁骨发寒,唯恐被谁推出去当了出头鸟儿。
于先生抽空觑了他一眼,见他心神不安,便道:“君子谋时而动,顺势而为。”
李霐猛地回神过来,怔怔的看着自己的老师。于先生也搁下书卷,打量着这个他一直都很满意的学生,不由叹道:“大势所趋,当有可为。”
第176章
李霐恍恍惚惚的告别于先生,沿着宫墙慢慢的走。
大势所趋,当有所为。
于先生是在告诉他,这是他的机会么?可太子之位应该是六皇弟的呀。
他用手轻抚这鲜血铸成的宫墙,脚下是沉淀百年的青石路。上面的每一条纹路都是一个故事。青石红墙饱经风霜,不仅诉说着王朝的更迭,也同样昭示着这高高的宫城里如斗兽一般残酷的争斗。
他不想争,但先生告诉他他可以争。
李霐慢慢平复下心情,神情复杂的望了眼通正殿的方向。他心里清楚,争上那个位子,并不代表权势,而是一个责任。
名留青史他不敢想,但做一个于国有益的明君,或许他是可以的。
李霐捏了捏拳头,决定静观其变。
不知不觉间已走到尽头,他低着头拐了个弯儿,一阵风吹来,一条丝帕迎风飘过,正好落到他脸上。丝帕上的味道让他极为熟悉,竟不由自主的用手接下。
身边伺候的张保忙警惕的向周围望了望,道:“大殿下,这来历不明的东西还是快快丢了吧。”
李霐正在想他是在什么地方闻见过这气味,听到张保的话不由回神过来,将丝帕展开来瞧了眼,却见那丝帕一角用天蓝绣线绣了一缕清泉,细看下,在角落里还有一个细小的‘竹’字。
李霐忍不住心里一动,将丝帕折好塞入袖中。张保还要再劝,余光瞥见一个小内监神色惊慌的快步走来,一边走一边四处张望,似是在寻什么东西。
张保咳了一声,喝道:“哪个宫里的如此不懂规矩,大殿下在此,还不速速回避。”
内监慌了一下,忙跪伏在地:“奴才无状,大殿下饶了奴才吧。”
李霐向前踱了几步,居高临下的看着那内监,道:“抬起头来。”
内监瑟瑟发抖:“奴才不敢。”
“本殿下不怪罪你。”
内监这才战战兢兢的抬起头,眼睛却始终低垂着,不敢直视李霐。
李霐目光落在内监眉上的红痣上,眯起眼睛道:“你是清竹苑当值的?”
内监手足无措的低下头,颤着声应了‘是。’
李霐盯着他问:“适才见你神色焦急,左顾右盼,你丢了什么东西?”
内监忙摆手:“没,没有丢东西。”
李霐缓缓开口:“宫中欺瞒主子可是要受杖刑的。”他打量了下内监瘦弱的身板,毫不留情道:“你受得住?”
内监浑身发抖,面无血色。
李霐盯了他一会儿,收回视线冷冷说道:“本殿下向来宽厚,今日便留你一命。不过本殿下记住你了。”
张保也特特看了眼这内监,在心里将此人记下,回宫后当即叫了个机灵的内监去清竹苑打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