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差走了不过半个月,十月深秋之时,朝廷的旨意抵达泗州,命贺熙华暂代泗州刺史,处置泗州大小事务,并协助安保良治黄。
暂代这二字,可就别有乾坤,若有心让他接任刺史,又何必暂代?明眼人都看出几分名堂,恐怕贺熙华在泗州留不久了。大小属僚,想起平日里他处事公允、为人宽和、做官清廉,纷纷生出些许离愁别绪,各个都是难舍难分。
贺熙华在泗州待了四五年,对离去也早有准备,故而接到旨意后,更加勤勉地处置泗州诸事,只求能再为泗州、为临淮留下点善政。于是乎,治黄蓄湖一事,便被摆到最紧要的位置上。先前贺熙华吩咐孙熊核清土地后,便令六曹做了大半,只剩下一些乡间豪强不肯退还,六曹不敢擅专,最终仍是报到了贺熙华这里。
“你们是朝廷命官,要回朝廷的田地本就是名正言顺,”贺熙华难得地冷肃,“你们是收了银子,还是怕得罪人,本官心中有数。孙熊……”
贺熙华到底重伤方愈,公事处理久了,难免精力不济。故而命人在身后摆了个屏风,屏风后再置一桌案,命孙熊每日在那温书,若贺熙华有吩咐,亦可第一时间效力。
贺熙华一发话,孙熊便搁下手中《玉台新咏》,起身踱至堂下,拱手道:“在。”
贺熙华面上怒意未消,眼神却柔和了几分,“你先选个临淮郊县的地方走一趟,随便挑几个豪强惩治一番立威,也好给其余诸县做个榜样。”
“可这些豪强动辄家仆成百,学生一介文弱书生,势单力孤,如何能和他们抗衡?”孙熊其实心中早有章法,只不过存心逗他。
可贺熙华根本不曾上当,无奈地瞪他一眼,“给你一百衙役,速去。我等你三个时辰,天黑之前,定要复命。”
在六曹或羡慕或看好戏的眼神中,孙熊也不拖泥带水,对贺熙华笑了笑,便领命而去。
贺熙华对他别有一番笃定,也不再管此事,将公务收尾。
约好了一块去巡防的安保良在一旁等候,越想越觉得稀奇,实在难以理解小贺大人为何对区区一个举人青眼有加。
正在浮想联翩时,贺熙华轻柔的声音传来,“安大人,抱歉让你久候了。”
安保良回过神来,“刺史大人客气。”
贺熙华将他那本厚厚的治河方略取出,“安大人此书实是惊世巨作,下官昨日收到后挑灯读完,方知‘此书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是何意。”
安保良又客气了一回,又听贺熙华道:“然下官斗胆,有一拙见,请大人斧正。能否在此书中加上一节,水部命专人巡视堤坝,定时整修,形成定制,这样便可防患于未然。哪怕是遇上决堤这般突然之事,也不至乱了分寸。”
安保良一听,深以为然,“都说小贺大人是难得的能吏,今日见了,方知传言不虚。我回头便将这段添上,之后再请小贺大人过目。”
贺熙华谦逊一番,又苦涩一笑,“吃一堑长一智罢了,若是此次有专人巡防,就算歹人要掘堤,也不至……”
他摇了摇头,将这丧气事抛诸脑后,看了看案上积压如山的公文,“虽庶务繁杂,可若是每日不亲眼去看看,也是放不下心。安大人,你我早去早回吧。”
二人巡视堤防,说是早去早回,没一两个时辰哪里足够?待他们回衙门时,早已晚霞满天,衙役都已散去。
孙熊端坐在大堂正中贺熙华的主位上,正奋笔疾书,见他们来了,便淡淡地抬头扫了一眼。
这一眼谈不上有多凌厉,可对上那凤眼还是忍不住让安保良心中发颤,转过头来,又觉好笑,自己一个三四品大员,如何会被一小举人所震慑?又见身旁贺熙华微微扬头看了自己一眼,仿佛在向自己炫耀一般,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反应了。
好在孙熊又匆匆写了几行字后,便极快地起身行礼,“学生见过安大人,见过贺大人。”
贺熙华走到他身旁,低头看他方才写下文字,笑道:“竟这么快么?”
孙熊笑道:“已比预想中慢些了。”
他起身,将贺熙华扶到座上,又从一旁的小炉上取了一直温着的鱼羹,“周叔备下的,怕凉了,便一直温着,大人趁热喝吧。”
贺熙华笑笑,小口啜着。
“学生不负使命,共收回临淮田亩八百余亩。”孙熊这才慢慢回报,“只是学生先斩后奏,用了个不得已的法子,假传了大人的钧命,还请大人恕罪。”
“哦?你又编排我什么了?”贺熙华挑眉,却也看不出多少怒意。
“学生先前便已对照往年记录,对各县豪强所占土地心中有数,今日学生带着百余衙役寻了占田最多的那户,随即当场宣了大人的钧令,朝廷原先颁布明旨,淮南道所有受灾百姓,免税两年,然而若有人抢占旁人土地,不仅不免税,还按照承明八年,税赋最高的那年缴纳。”
这也太胆大包天了!安保良咋舌。
“按照玄启田律,朝廷免征赋税,州牧有便宜从事之权,虽是先斩后奏,但你做的也未错,毕竟我也给了你便宜从事之权。”贺熙华赞许地点头,“如此,他们占的田亩越多,则越是亏了。”
“不错。”孙熊狡黠道,“学生与他们说,若是将田亩交还,则依旧免征。此外,学生还命人抬了几口空棺,说是原先那些绝户的田亩的主人,要落叶归根。他们又觉得不偿失,又觉晦气,纷纷退还了。”
“做得好。”贺熙华不吝赞赏,转头对安保良道,“我这幕僚,可是个极妙的妙人?”
在他热烈的目光下,安保良艰难地点了点头,“妙极妙极!”
第54章 第二十一章:阳关三叠
贺熙华大概是看重孙熊到了极点,对他的做法一概照单全收,很快整个泗州的田亩便收回得七七八八。
安保良那头进展得也颇为顺利,兴许很快便能将那些小湖连成一片,只待将汇入淮河的黄河水引来,再挖条沟渠引到长江里去,便大功告成。
忙忙碌碌中,贺熙华惊觉中秋、重阳均不知不觉地过去了,也忘了给自己身边的僚属休沐。正巧天子圣寿在十一月十一,立时给衙门上下人人都放了假,还赏了银两。
孙熊坐在榻上,捏着手里鼓鼓的荷包,看着一旁笑得牙不见眼的周俭昌,突觉一阵无力,“咱们大人也太小心了,如今九州上下,怕也就他在真心实意庆贺天子诞辰了。”
周俭昌瞥他一眼,“乱说,我看天下百姓都是真心实意的,毕竟能得几日清闲,又常有赏银,谁不高兴呢?”
“那若是回头中书省发个旨意,说是日后大将军的诞辰也休沐,估计除了御史台,大家依旧是一般的欢腾。”
“那自然。”周俭昌不理会他黑了的神色,蹙眉看他,“我可被你害苦了,方才大人对我说,今年恐怕就我们几个在一块守岁了,要我做一桌年夜饭,从现在开始就预备着食材。”
如今在贺熙华的心中,周俭昌恐怕已经越过包掌厨,成了泗州厨艺最为卓绝之人。苦于孙熊威逼,周俭昌屡次想辩解都被打断,只好让自家大人就这么误会下去。
孙熊思忖一二,叹息,“这恐怕是大人在临淮过的最后一个年了,确实得热闹热闹。”
左思右想,孙熊想出了一一石多鸟之策——包掌厨家破人亡,正服着做饭的苦役,妻女如今正在衙门帮佣,干脆将他请来掌厨,自己从旁协助;安保良孤身在此治水,自然要奉为座上宾;王郎中与严耀祖母子一直借住在贺熙华的宅子里,自然也得一块叫着。再加上一些无家可归的衙役,正好摆上两三桌,既热闹也不会显得过于喧闹。
贺熙华自是允了,又给他们拨了些银两备菜。其实倒也不需他烦心,刘炎依例送来自家养的鸡鸭,王郎中摘了后院里种的果蔬,药童们去河里摸来些鱼虾蟹,孙熊自己掏钱去集市上买了上好的猪肉,女眷们自己做了胡饼……
天时地利人和,当天包掌厨拿出了浑身解数做了桌好菜,让众人赞不绝口。孙熊回忆了宫里的做法,自己又琢磨了半日,成功做出了酥酪,浇上蔗浆,配上夏日时腌渍的樱桃,竟和长安的樱桃浇酪有七八分相似。
别说王郎中、周俭昌等泗州乡野之人未吃过这等帝都美味,就是安保良也是食指大动,最令人讶异的是贺熙华,此人平日进食极少,想不到却是个嗜甜的性子,足足吃了三碗才罢。
“周叔做得一手好菜。”贺熙华真心实意道,眉目却向孙熊那方向看去。
孙熊佯装懵懂,自顾自地对着湖鲜江鲜大快朵颐——回了北边,再想吃这些时兴水产可就不易了。大家推杯换盏,互颂安祺,直到星夜暗沉,渐渐的有爆竹之声此起彼伏地响起。今年泗州灾害连连,颇是不易,好在贺大人救灾得力,朝廷的赈济也一分不少地分发到位,未来两年也不需赋税,如今看到几分奔头,这年也过得格外隆重。许是想去晦气,全城的爆竹都被买空,此时满城尽是噼里啪啦的欢腾之声。
也不知明年诸人又在何地,孙熊仰头将杯中酒饮尽,闷闷不乐地想着。
“其实上个月我已经接到朝廷的旨意,让我二月回京述职,下一步的差遣还要等吏部核勘决定。”贺熙华的声音在爆竹声中显得很不真切。
众人均是一愣,纷纷放下匕箸看着他。
“周俭昌,你可愿随我赴任?”
周俭昌立时起身,“蒙大人不弃,小的才能以残缺之身做些微末之事,我愿终身追随大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贺熙华点头,“你是为国立功、百战而归的壮士,何必过分自谦?能有你为我助力,乃是我之大幸。”
他又看了眼孙熊,“正好时间凑巧,我亲自押解你去春闱。你已中了解元,再中进士,便是我泗州的荣光。你我满饮此杯,愿你再接再厉,高中三元!”
其余人一听此言,纷纷起身,高举酒杯,齐声道:“祝孙举人蟾宫折桂,高中三元!”
孙熊本人虽不在意,可心知此乃贺熙华心心念念之事,便也存了日夜苦读、临时抱佛脚让贺熙华称意的心思,便也饮下,“学生尽力而为。”
贺熙华满意地点头,神色怅怅地看向其余人,“尔等大多故土难离,不管你们是跟着我走,还是继续留下,我都会为你们打点妥当……”
话音未落,众人均是一阵唏嘘,如包掌厨女儿那般春心萌动的妙龄少女更是哽咽难言,恨不得天涯海角都跟着贺大人去了。
此时有七八名遭了大灾,如今已变得孑然一身的少年子弟愿跟着他,贺熙华便将他们暂时充为常随,平日里带着读读书,待自己有了新的任命,再酌情给他们安排去处。贺熙华是个清廉如水的穷官,好在无家无室,不然以他的俸禄养上这么些人,还真有些捉襟见肘。
贺熙华不无感伤地看看大家,“我要过了元宵方走,今日良宵美景,咱们不拘尊卑,一醉方休!”
前次他从临淮知县迁任,就不声不响未告知旁人,此番故技重施,元宵一过,贺熙华便正式卸了泗州刺史一职,一行十余人悄无声息地出发了。
孰料总有些人消息灵通,他们还未至城门,就见城门外熙熙攘攘,再定睛一看,临淮百姓扶老携幼,足足有数千人将官道堵得水泄不通,王郎中、严耀祖、包掌厨等告密者也在其中,个个神情悲切。见他来了,便是一阵喧哗,数名青壮男子抬着一硕大的万民伞献上。
贺熙华又是动容,又有些懊恼,深觉自己给旁人添了麻烦,正不知如何应对时,安保良从人群后走出,缓声道:“这是泗州百姓一片心意,贺大人还是别再推辞了。”
贺熙华红了眼圈,恭恭敬敬地上前一步将万民伞接过,修长的手指轻抚伞面,垂下眼睑,“从此山高水远,再难相见,大家珍重!”
说罢,他将伞递给周俭昌,郑重其事地长揖在地。
孙熊静静看着,忽而有一把小木剑戳到自己跟前,一个仍被家人抱着的小男孩咬着手指,被家人教着一句句道:“我家遭过瘟疫,当时多亏孙秀才相救,你也珍重。”
孙熊喉间一哽,珍而重之地将那木剑收到怀里,摸了摸他的头,“珍重。”
作者有话要说: 泗州副本结束
京城副本开启
以及我回来啦 之前国庆8天乐 结结实实地玩了8天 没有摸到电脑 不能及时回复大家的留言 对不起~
现在我就慢慢来补上(包括改虫)
第55章 第一章:长安春望
泗州离长安,关山飞渡、远隔万里,出发时又是寒冬凛冽,混杂着离情别绪和前程未卜的惆怅,实在难言轻快。
孙熊倒是将生死看开,一路只忙着苦读诗书,加上有贺熙华这么个现成的文友与他唱和点拨,可谓进境飞速,单论他原先最差的经义,若他偶尔某日心绪好,就连贺熙华都辩不过他。
路再长也亦有尽头,不过月余他们便重新回到了长安。
离城门口尚有五里时,贺熙华转头看孙熊,有些为难,“你是本科举子,我伯父是本届主考,若你跟我回府,我怕日后有人攻讦你……”
孙熊本就找尽理由想不去贺家老巢,如今见他先思虑到了,自然爽快答应,“大人说的极是。此外先前听闻若是没点名气,不太容易高中,我正好想借此良机前去交游一番。”
贺熙华先是点了点头,又纠结地看着他,“彼时你可不能这么灰头土脸的去呀,你若是这般,一开始旁人就低看了你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