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古代架空]——BY:初吻江湖

作者:初吻江湖  录入:03-24

  现在却在一个书院里读书,他们是普通监舍的秀才,人家是上舍!
  小三元一出,他们兄弟俩更是嘴里发苦,心里发酸!
  但是赵仁河在书院里,还大方的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秘籍,什么题海战术啊,押题啊,破题啊,请人查找上几次的乡试考卷,甚至因为他平南王府的出身,大行方便之门,找来的东西,又多又详细,他还不藏私。
  别说上舍的人了,整个书院的人都受惠非常!
  他们俩也……受益匪浅。
  现在看到赵仁河的做派,赵清没忍住,站出来道:“你这样,万一你的考篮出问题了怎么办?”
  好歹是自己的弟弟不是?
  赵泽也趁机帮腔:“就是,你小孩子不懂这些,出什么头?”
  赵仁河拉起了徐茂,一看这俩兄长站了出来,就笑了,心里想着:你俩可是出头了,不然我还得找你们俩。
  “我要是考篮出了问题……?”赵仁河话没说完,一群人举起了自己的备用考篮:“我的给你!”
  简直是异口同声!
  这个时候就看出人缘的好坏来了。
  让两个王府三房的爷们儿下不来台。
  赵仁河却趁机一手一个的拉着两个哥哥:“走吧,我们出门去,这眼看着就到点了。”
  不由分说的跟两个哥哥走在了一起,他站中间,一手拉一个,很兄友弟恭的模样,别的人尚且知道他们哥三个的那点子官司,被惊动过来的孔峰山长却很满意的点点头:“不错,走吧!”
  书院一起出来的秀才们,自然不会乱糟糟的了,他们都是一排一排的出来的,一排五个,这是暗含“五行”的意思,另外又有“五经”,所以“五”这个字数很吉利。
  赵仁河跟两个哥哥走在同一排里,旁边是宋大千,隔壁就是徐茂那个倒霉蛋儿。
  结果他们五个一排,一起走出去的时候,旁边一下子就蹿出来一个人!
  这人青衣小帽的但是一看就是好料子的衣服,加上这人是坐车过来的,还有个车夫伺候着,虽然是下人的装扮,但是好歹也是个管事不是?
  “董管事?”赵清认识他,他跟他媳妇儿都是他娘亲的人。
  王府里不管内外院子,都是有各自的心腹之人的,就连王妃娘娘也不例外。
  有些时候,赵希伊来府城,都是这位董管事提前告知两位爷,如何应对老爷。
  但是后来老爷喜欢上了突击检查,两位爷吃了不少苦头。
  “大爷、二爷……三爷!”看到哥三个一起出现,还是在这么多人群里头,董瑞顿时觉得像是被卡住了脖子一般。
  他不是没有眼力见儿的人,三太太的吩咐,他明白是什么意思,算计的唯有一个人,那就是三爷。
  所以他才单独找三爷出来,又是在书院门口,只要闹开了,这三爷不能去乡试,就行了。
  或者坏了他的名声,书院的人肯定就不待见他了。
  其实这个办法有些恶毒,可没招儿啊,上头太太看着呢。
  可他看到哥三个一起出来,他顿时就无语了!
  要是说“太太病重”的话,那不止三爷要回去“侍疾”,两位嫡出的爷们儿也不可能去考试了。
  人家三爷还是庶出的呢,你们俩可是嫡出!
  要真轮起来,这兄弟俩……更应该回去侍疾。
  总不能要庶出的兄弟回去给自己的亲娘侍疾,你们俩安安心心的进去贡院乡试?
  那到底是谁“不孝”啊?
  名声坏了可怎么往回补?
  所以这个借口不能说,也不能单独跟三爷说,这眼看着就要出门了,说什么呢?
  “董管事,你有事情?”赵泽看到董瑞就皱了皱眉头:“可是家里有事情?”
  “不是……不是的……是太太不放心三位爷,叫奴才来看看。”董瑞吭哧瘪肚了半天,见三个人都皱眉看他,旁边还有人催促他们快点,一咬牙,这事儿他不能说,就改了词儿:“太太叮嘱三位爷,小心谨慎,切勿操心旁的,只管好好考试即可!”
  “好,我们知道了。”赵清直觉董瑞没有说实话,但是现在也不是询问的时候,他们还要去乡试,没时间再耽误了。
  随即带着两个弟弟,去了他们书院的队伍里,他们过去之后,就有官差前来清场,为了让考生们都能站的下,这贡院方圆都不让闲杂人等聚集看热闹的,董瑞再是平南王府的管事,那也是奴才一流的人,官差可不惯着他,很快就被驱逐出一定的范围,只能遥遥的看到贡院的牌匾。
  狠狠地一跺脚,转身上了马车:“回府!”
  他得赶紧跟太太说一声,不是他不办差,而是不能办,要是办了的话,两个嫡出的爷们儿也得跟着遭殃。
  再说赵仁河他们,来到贡院前的时候,已经有一些秀才提前到了。
  加上他们这一伙,看着密密麻麻的,幸好他们是从斜刺里出来的,加上来的挺早,在这里立刻就有了一席之地。
  考生们有的三三两两的好友们聚在一起,窃窃私语缓和心情,有的面带得意高谈阔论,有的自言自语念念叨叨,因为是参加乡试,众人都统一穿了件月白色的细布直缀,看着普普通通,可是价值却不菲,主要是赵仁河他们这一伙人都年纪不大!
  各个都是青春洋溢,举止也彬彬有礼,加上统一的服饰,很惹人眼。
  两个嫡兄却不同,他们虽然穿着一样的衣服,但是却只跟某些家庭有背景的官宦子弟打招唿,自成一个小团体。
  也不说带一带赵仁河这个庶弟。
  赵仁河也懒得管他们,只是对身边有些紧张的那些人,不停地给他们打气:“我们还年轻,不要紧张,中不中榜不重要,志在参与。”
  随着人越来越多,太阳升起来了,人群里也安静下来,一起等待那震耳欲聋的炮竹声结束,借着便有老吏拿着一本名册,高声叫道考生的籍贯姓氏。
  这份考生的名册,是由各处官员按照自己手中统计的童生情况再逐一核对的,以防有人“替考”。
  叫到名字的考生便提着考篮上前,衙役便上前检查,先是核验身份,后是搜身、检查提篮,看有无夹带小抄,等到确认无误后才由号军领着考生进入贡院,来到自己的考号,不过号军并不离开,而是一直监视考生,知道考试结束。
  所谓的“号军”,乃是于考场中设置的检察监视人员。
  《明史·选举志三》云:“试士之所,谓之贡院;诸生席舍,谓之号房;人一军守之,谓之号军。”
  这样的检察人员乃是从军中调拨过来的军卒,比如这会的号军,就是从西北守军大营里调来的一军,领兵的是谁不得而知,但是这帮军卒与本地一丝瓜葛都没有,这也是为了防止作弊。
  彼此毫无瓜葛,且号军也不怕被人记恨,根本不在一个地方,两边不相认识,更谈论号军给行个方便了。
  一军大概三五千人,足够应付一个乡试。
  他们要是检查出来一个作弊的秀才,可以得到不少的奖励,以至于他们都将此次任务视为美差。
  检查的时候,赵仁河给众人拿的东西,起到了一点作用,但凡是有“平南王府”字样的东西的考生,号军们不说多加照顾,但是也不那么过分了。
  他们刚才还检查了一个秀才的“粪门”,从里头抽出来一个小纸条,上面用蝇头小楷写的密密麻麻……赵仁河看的都要吐了!
  不管是作弊的,还是检查的,都是狠人!
  幸好他们没有人想过要作弊,一个个平安无事的进入了考场。
  因为乡试多在八月举行,故又称为秋试、秋闱。科举考试中的常科是定期举行的,除非朝廷发生重大事件,一般考试时间不会变动。
  所以不需要预先发放通知,到时全国考生自动做好应试的准备。
  若遇皇帝、皇后、太后等人寿诞、登基等庆典活动,还会临时加一场科试,此科称做恩科,意思是恩典的科试。
  主持考试的正副主考官由朝廷委派并由当地的政府官员组成临时机构进行主持活动。
  早在初六日考官们就入闱了,就是进入贡院考场里,先举行入帘上马宴,凡内外帘官都要赴宴。
  宴毕,内帘官进入后堂内帘之处所,监试官封门,内外帘官不相往来,内帘官除批阅试卷外不能与闻他事。
  考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三场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即初八,初十、十四日进场,考试后一日出场。
  赵仁河他们进来之后,就被分了号码牌,上面有他们考棚的排号。
  考棚又叫“号房”,跟考秀才的时候差不多,都是一间一间的,鸽子笼似的!
  作为专供考生在贡院内,答卷和吃饭、住宿的“考场”兼“宿舍”。
  科举考试是考生每人一个单间。
  贡院里的监考很严,考生进入贡院时,还要进行二次严格的搜身,以防考生的身上藏有“夹带”,很明显,文官们信不过武将那些粗糙的手下。
  搜查过后,考生进入考棚,就要锁门。
  考生们参加考试期间,“吃喝拉撒睡”皆在“号房”内,不许出来,直到考试结束。
  幸好穿越前辈修缮了考场,不然自己就惨了!
  考棚里还为考生准备了一盆炭火、一枝蜡烛。
  炭火即可以用来取暖,也可以用来做饭。
  赵仁河他们不用取暖,但是要吃饭的啊!
  考生考试期间与外界隔绝,吃饭问题得自己解决。
  监考官,只管考试作弊,至于考生在号房里的其他动作,监考官一概不问。
  除非你有生命危险,或者是在里头发疯了,那样的话,站在你考棚门口的号军,会把你拖出来,丢出门去!
  非常不讲情面,但是也没办法,这就是科举的残酷之处。
  徐茂则是打开了考篮,看了一眼里头的东西,抿紧了嘴巴。

191乡试
  191乡试
  赵仁河的考篮能不好么?
  好的都过分了!
  里头不止有笔墨纸砚等备考的用具,还非常贴心的放了牛肉干,脱水的蔬菜,以及米饭团子。
  虽然被那些号军搜检过了,米饭团子都被捏开看了,但是只要倒进锅里头,牛肉干、蔬菜干加上水,再加入米饭团子,起码是一顿吃食。
  这里都准备好了,他本来以为自己要饿着肚子答题呢!
  不由得心里更感激赵仁河,他早上本吃了饭菜的,现在也不饿,却把考篮里的东西拿了出来,挨个检查了一遍。
  比他自己用的那个考篮,这个临时借给他使用的考篮,更好上一些。
  等到关了贡院大门,考试开始了!
  八月初九为第一场,试以《论语》一文、《中庸》一文或《大学》一文、《孟子》一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义四首,初场的三道关于四书的题,每道都要写两百字以上,四道经义题则需要写三百字以上。
  有号军给你分发纸张,然后又有一队号军,举着牌子巡场三圈,牌子有点类似“回避”等官员用的牌子,但是上头现在不是“回避”字样,而是考题。
  你要是看不清楚,还可以请号军在考棚前略站一站。
  赵仁河看到题目后,粗略的扫视一遍,都是熟悉的,心里略微安定,但是毫不意外的看到了一道截搭题,割裂《孟子》“王速出令,反其旄倪”,出上完下截题《王速出令反》,赵仁河不由吐槽这种题目就想到于后世高考中葛军所出数学题目一样。
  几乎是每科必备!
  而且考题的题目,他们早早地讨论过,甚至还写了好多遍,简直是熟背于心。
  但并不急着答卷,而是先把这里收拾了一下,尽管贡院有人打扫,但那些人怎么可能真的将此地打扫的纤尘不染?
  只大面上过得去即可。
  所以要先清扫一下考棚,然后可以请门口的号军,帮忙打一壶开水来。
  号军是不会跟考生多说话的,有的号军更是当自己是个哑巴,一个字儿都不说。
  赵仁河前世就是考了无数的各种“试”,心理状态不是一般的强悍。
  加上在他的提议下,不管是书院,还是他们自己那个小私塾,都模拟考试过无数遍,故而他们这一群人都很稳重。
  惹得前来巡视的考官纷纷猜测,这是哪家的孩子们?都差不多大,各个沉稳。
  看着竟不像是头一次乡试。
  但看档案里记载,的确是第一次乡试。
  他们在考试,考场外面百米之内不许有不想干的人在,更不许人大声喧哗,街面上干净的狗子都没有一只!
  再说董瑞,一路紧赶慢赶的到了王府,连夜找了一耳朵派人去联系自己的媳妇儿。
  一耳朵就笑话他:“怎么?这几日不见嫂子,您还想了不成?”
  “少废话,家里有点子事情,要跟你嫂子商量一下,快派人去叫,我要是能进去后院,我早就自己进去了。”董瑞没心情跟他打趣,只得焦急的催促:“快点!”
  平时还好,现在这个时候,不是打连连的休闲时光。
  一耳朵也是个有成算的,要不然,这门子也不是谁都能当的,立刻就正色道:“那请董大哥等一下,小弟这就去找张妈妈。”
  张妈妈就是而门上专门给三太太通风报信的守门婆子。
  不一会儿董瑞家的就知道了,此时太太尚未传饭,她就火急火燎的跑了出来,在二门旁边的二角门那里见的面:“你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三爷呢?”
推书 20234-03-24 :我在北宋国子监那》:简介:(入库时间2021-03-24) 晋江VIP2021-01-18完结总书评数:3538 当前被收藏数:13170庆历三年,范仲淹主持新政,着手教育改革,国子监为最高学府。穿越者叶安机缘巧合下被破例安排进去读书胸无点墨又身无长物的他在贵族子弟、学霸考神、名臣大佬的包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