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用我的字吧,以免让人仿造出来。”
陆丰连忙点头:“还是你想的周到,我会找个熟人去办的。”
楚辞微微颔首,然后抱着纸往外走。
可惜他今天出门也没想着要买东西,以至于连个背篓都没有背出来。现在手里这些纸扔了可惜,不扔又难拿,实在叫人为难。
就在楚辞为难之际,一辆马车从楚辞身边经过,突然又停了下来。
“阁下可是楚兄?”一个年轻公子打扮的人从车窗里望出来,语气中带了点犹疑。
“小生正是长溪村楚辞,敢问公子是?”楚辞回忆了一下,发现原主的记忆中好像没有这个人。
“我叫张文海,曾经与楚兄一同在启山书院学习过,只不过楚兄入学半月,就转到县学去了。”张文海解释道。
启山书院?楚辞想了想,确实有这么一回事。原主十二岁那年,村里的夫子已经再无东西可以教他了,于是便写了一封推荐信给他的老朋友,让原主上启山书院求学。
原主去了那里之后,便迅速地追上了进度,表现十分出类拔萃。县学的一位夫子偶尔听说了他,就私下和楚辞接触,考较了他的学问之后,说可以让他免费上县学。
启山书院一个月要交二两银子学费,县学则更甚,一个月需要五两。免费二字对家境不太好的原主来说,还是很有诱惑力的,于是在读了半个多月之后,原主就去了县学。
为此,村里的老夫子有些看不上原主,对他也就冷淡了。
“原来是张兄,恕小生眼拙,一时没有认出来,还请见谅。”
“楚兄哪里的话,你学识渊博,是我等的榜样才是。”张文海下了车,看样子想要和楚辞多聊一会。
楚辞无法,只得抱着手上的纸和他站在路边说话。
这张文海先是感慨了一番楚辞时运不济,而后又安慰他有才识的人总有出头的一日,希望他不要气馁,再接再厉。说着说着,又说自己天性愚钝,考了这么久的科举竟然还没考中秀才,不比楚辞十四岁稚龄考上秀才,那何其风光。
楚辞耐心地听着他的话,渐渐懂了他的意思,这家伙是觉得自己很聪明,想要从他口中得到一些考秀才的诀窍。
想清楚这件事之后,楚辞知道,赚钱的机会来了。
“张兄也不必妄自菲薄,依我看,你并非学识不如人,只是方法没有用对罢了。只要方法找对了,做事便可获得事半功倍之成效,反之,则是事倍功半。”
张文海一听,眼睛立刻亮了起来。他就知道这楚辞有诀窍!当初楚辞在启山书院时,书院上到院长,下到学子,提起这人无不啧啧称赞的。果然,他转入县学学了一年多,就考上了秀才。
这下,书院上上下下的人都扼腕叹息不已,若是他们没有放走楚辞,十四岁小秀才就是他们的了。有了这块活招牌,来年报名的人数肯定也会激增。
张文海他们就处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旦做错了什么事,夫子必定以楚辞教育之。这让许多学子心里不忿。
张文海是属于比较平和的那种,他只羡慕楚辞那份聪明。他家家境不错,父亲是商人,母亲的嫁妆也颇丰,而且两人只有他那么一个儿子。
他从小本来也是被当成未来的商人教育的,学的都是打算盘,看账本,谁叫商人之子不得科举呢?
然而十年之前,朝廷突然将条令放宽了,说是对朝廷有巨大贡献的商人子女可以拥有科举权。
这巨大贡献可就不好说了,但这些商人都清楚,朝廷因为连年征战,如今国库空虚,各地百废待兴,正是需要钱的时候。
但是这个阳谋谁都拒绝不了。自古士农工商,商人在地位上就低人一等,谁不想自己的子女有朝一日能够成为士族呢?
张文海他爹求爷爷告奶奶才将银子花出去,为老张家弄来一个科举名额。
只可惜这张文海如今也是二十岁的人了,却始终不开窍,考了四五年了还是区区一个童生。
面对父母的殷殷期望,张文海心里像是压了一块石头,压的他快喘不过气了。这天在路上碰见楚辞,他冲动之下便停了下来,想要知道点什么东西。
现在马上就要听到了,他紧张地手心都出汗了。
楚辞低头坏坏一笑,然后抬起头装出一副无奈的样子,“只可惜我考秀才时那些笔记全都分了出去,不然还可以借给张兄看看。如今我俗务缠身,天天为那黄白二物奔波不断,怕是没时间和张兄多聊了。小生这就告辞,回去还要抄书呢。”
张文海的心瞬间全凉了,一个巨大的宝藏就摆在你面前,你却不能将它挖开看看,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情啊!
可是他也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楚辞抱着白纸离去。
楚辞边走心里边骂:这笨娃,还是商户子呢,脑袋怎么如此不知变通呢?不过,这笔生意他做定了!
第13章 教练,我想考科举
卖一本话本抽成五文钱,这一个多月下来,陆掌柜给了楚辞五两四钱。楚辞回到家后,先把这次分得的五两银子给了家里三两。
沈秀娘拿着楚辞给的钱,心里一阵欣慰。不枉费他们这么多年节衣缩食,就为了把楚辞供出来。
楚辞在县学读书,虽然不要束脩,但笔墨纸砚样样要钱,而且县学食堂里的饭菜也不便宜。他一个人在县城一个月的花用,就抵得上他们家里四个人两个月所花的钱。
这些年来,每次回娘家,家里的亲戚都要劝她多为自己打算一点,她每次都笑着点头,但回到家后,还是尽心尽力地为这个家做着贡献。
她觉得自己是幸运的,男人体贴,孩子懂事,公婆信任,小叔尊重,家里就算穷点又会怎么样呢?
现在她家小叔虽然还没考上举人,但是已经能往家里拿钱了,短短两个多月,他拿了四两银子的家用出来。这钱沈秀娘还是精打细算着用的,万一楚辞没有攒够考举人的钱,这钱还是得拿给他用。
楚辞不知道她嫂子心里在想什么,回房之后,他就钻到床底下,把床下的杉木箱子拖了出来。
这里面是原主童生考秀才时用到的所有东西。
因为天气有些泛潮,再加上时间太久,箱子里的纸张全部都发黄了,闻起来还有一股腐味。值得幸运的是,这些东西还没有被虫子蛀过。
楚辞将它们全都取出来,搬到外面的石桌上,准备把书摊开晒一晒,去一去上面的腐味。
楚小远大汗淋漓地从外面跑回家,先去厨房喝了一口水,立刻又被冰的打了个哆嗦。
沈秀娘本想说他几句,被他用讨好的眼神看着,只能无奈地笑一笑,“下次可别这样了。”
“知道了娘,下次一定喝热水。”楚小远做出一副保证的样子,说完就顺着墙根跑了出去。
“小叔,你在干什么呀?”
“我在晒书呢,你来帮小叔一起晒。”楚辞给了他几本,让他将书打开摊在长凳上。
“书还要晒吗?又不是稻子。”楚小远一边晒书一边嘀咕。“小叔,你干嘛要把这些书拿出来啊?你以前不是看过了吗?”
“嘿,你一个小屁孩管那么多呢!”楚辞被他烦的不行。
“不是你叫我不懂就问吗?”楚小远不服气了。
“行行行,告诉你也没关系,你小叔我准备用它们赚点钱。”
“赚钱?”楚小远眼睛一下亮了,手上翻书的动作都变得更温柔了。“这书还能赚钱?小叔你要怎么赚呀?”
“现在,可还不能告诉你。”楚辞笑道。
“小叔~你就告诉我嘛~”楚小远跑过来攀着楚辞的腿向他撒娇。
“……”这孩子怎么这么会恶心人了?楚辞被他弄得浑身一寒。
“不告诉你。”
“说嘛说嘛~”
“……”
两叔侄日常插科打诨暂且不提,再说张文海这边,他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一进门就去了书房,然后把自己关在里面,连饭都不出来吃。
张母很是心急,以为是张父对他说了什么不好听的话,结果找到人一问,张父今天都还没见到他呢。
“他是不是在外面受气了?”张父猜测道。
“不可能,他今天是去他大舅家,我兄长还能给他受气不成?”张母立刻否认。
“那是怎么回事?把小橙子叫过来问问。”张父说道。
小橙子很快就被带了过来,听见张父和张母的问题,一脸懵逼地摇了摇头。他家少爷一天都挺乐呵的,好像没有不高兴啊。
“真没有?一点其他的事都没发生吗?”
小橙子皱眉想了想,好像还真有。
“少爷回来时在路上碰见一个姓楚的书生,两人聊了几句,后来少爷再上车时就没那么开心了。”
姓楚的书生?“你听到他们在讲什么吗?”张父眉头紧蹙,莫不是那个姓楚的书生讽刺了他儿子几句?
小橙子努力回忆了一下,然后把他们聊天的大概说了出来。
张父一听,顿时来了精神。他把小橙子先打发下去,然后对着张母说:“咱儿子说不定可以考上秀才了!”
“怎么考啊?就因为那书生几句话,人家不是没空教咱儿子吗?”张母有点纳闷。
张父笑了一声,“你怎么和儿子一根筋?人家不是说了,在为黄白之物奔波吗?只要咱家出的起钱,他未必不能把他的经验传授给文海。”
他看张母还是一脸怀疑,便又说:“你知道那个姓楚的书生是谁吗?他叫楚辞,十四岁考上秀才,袁山县出了名的文曲星。”
“是他?”张母惊讶极了,“我听说他今年因为舞弊案进了大牢,这样的人怎么敢用他?”
“妇道人家之见!往年卷进舞弊案的考生可有放出来的?这楚秀才不过是时运不济罢了,他能囫囵脱身,就说明背后有贵人相助,那贵人,看中的不还是他的人品才学吗?我们倒应该感谢他这次时运不济,不然人家早就是举人了,哪还有机会给你笼络?”
要不怎么说张父是个商人呢?一席话把这背后的事猜了个清清楚楚,张母听了直点头称是。
“去问问文海,那楚秀才家住在哪里,让他亲自去请人。你给他备点贵重的礼物,让他带着去。”
张母转身欲走,张父又叫住她。
“等等……还是不要备贵重的东西,多拿一些吃的喝的用的,普通一点的最好,再拿一根老参压一压,就差不多了。”张父斟酌过后,把礼单改了。
“这样会不会显得不看重?”
“不会,你按我说的去做就是了。对了,你让人把文海叫过来,我嘱咐他几句话。”
“哎。”
……
楚辞今天把自己拾掇的格外清爽,头发也扎的齐齐整整,挽成一个书生髻顶在头上,还骚包的弄了两根飘带系在后面。
他身上穿着灰白色的书生袍,即使是布衣也丝毫不影响他的翩翩风度。他坐在院里的大青石上,手持书卷,俊秀的眉眼,唇角微微扬起含着浅淡的温柔,看书看得入神。
路过的大姑娘小媳妇盯着楚辞出了神,待反应过来后都掩着红通的脸颊匆匆离去。若是李小姐看见了,恐怕会怀疑他是那话本中的谢玉郎转世而来。
一辆马车悠悠驶向村子,在村口停了下来。一个小厮打扮的少年拦住一个手持铁锹的农人,礼貌地问路。
“哦,楚秀才家啊,你们先直走,快到村里祠堂后向右转弯,再走一段路就能看见了,他家是篱笆墙,院里还有一棵枇杷树和一棵枣树。”这农人说的很细致,他边说还边打量旁边的马车,心中只感慨楚秀才有本事,竟然能交到有马车的朋友。
“多谢这位大伯了。”小橙子道谢之后立刻跳上车给车夫指路,马车又悠悠地朝着楚辞家前进。
村里的孩童没见过这么豪华的配置,纷纷跟在后面看热闹。他们只见过老牛拖平板车,就这也不是谁想坐就能坐的,只有村里卖粮的时候才会牵出来用用,平时无论是谁,都只能走路去镇上。
“少爷,下来吧,应该就是这里了。”
张文海下了车,隔着稀疏的篱笆墙,一眼就看见了坐在院里大青石上看书的楚辞。有一种人,他就算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也足以让周围的东西都黯然失色。
他走过去,轻轻敲了敲本就打开的门。
楚辞略带“惊讶”地抬起头,笑道:“有客上门,不曾远迎,还望见谅。”
“惭愧惭愧,在下冒然上门,还请楚兄不要见怪才是。”张文海不好意思地站在门口,不知为什么,面对楚辞时他总是不太自在。
楚辞将人请了进来,然后又亲自去厨房给他们倒了两碗热热的茶水。
张文海起身双手接过,心里有些唏嘘,似楚辞这样的人才居然身处陋室,事事皆需亲力亲为,倒便宜了自己这等碌碌无为之人天生富贵。
楚家的茶叶是楚母春天时上山采的,她也不分什么嫩芽大叶,一股脑采下来后放在锅中炒好,每逢家中有客上门就抓一把出来泡水,喝上去先苦后回甘,楚辞喝着觉得挺不错的。
张文海就不一样了,他喝茶很挑,一般来说,他只喝君山银针。但今天在这间农家小院,面对着含笑待客的楚辞,他竟然觉得,这大碗茶喝起来也不错。一碗茶汤下肚,温暖了他的手脚,让他心里的忐忑之感也消除了不少。
“多谢楚兄招待,在下今日前来,有个不情之请,还望楚兄能够成全。”张文海又站起身,对着楚辞鞠了一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