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中间商[青春同人]——BY:外乡人

作者:外乡人  录入:02-09

  ......
  京都的春天极短,短的让人怀疑它是否真的来过。不过几天的时间,天就突然热了起来。
  就在英莲这件事情还在荣国府发酵,镖局还未传来消息的时候,端午节便到了。
  荣国府里自然又是一番热闹景象,因今年薛家也在府里过节,王夫人和凤姐儿更是拿出十八般武艺,将这个端午节操办得别提多热闹,多铺张奢华了。
  黛玉现在虽然不似早先刚进府时多愁善感,但有些事情仍旧会牵动她那根敏感的神经。见别人都是一家子聚在一起,她就特别想家,想爹娘,情绪低落。
  春纤那会儿多吃了两个棕子,肠胃有些不适,便跟黛玉说了一声,回了丫头群房。
  春纤不在,情绪不高的黛玉更是觉得少了点什么。宴毕,黛玉发现宝玉看着宝钗欲言又止,其他人也有一副有话要说,却不知怎么张口的模样,心下一转便知道这是唱哪出了。于是大半天都消极怠工的黛玉,这会儿倒来了兴致,坐在那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她也想知道这个宝姑娘在知道了英莲那事时,会是什么表情。
  春纤不可能不告诉黛玉这件事,但在黛玉听故事听到一半,就刨根问底春纤身世的时候,春纤不但直接闭口不言了,她还克扣了黛玉的知情权。故事听到一半,就被按了暂停键,黛玉对着春纤好一顿哄,都没□□纤回心转意。最后关于英莲那些没讲完的故事还是黛玉从荣庆堂的丫头那里听全的。
  春纤的身世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每次问到这个问题,就死活不肯说呢。
  春纤越是这样,黛玉的好奇心就越重。
  ......
  贾敏是在去年秋日过身的,转眼就是一年的光景。林如海派人接黛玉的船只正好是在端午这天到的京城。
  黛玉在京城住了一段不算短的时间,怕有什么不好听的传出来,所以林如海暂时还并不想直接跟荣国府翻脸。在思来想去了许久,这才想到利用孝制来接黛玉回扬州。
  亡者过身满一周年,要举行小祥之祭。满二十五个月时要举行大祥之祭,第二十七个月,要举行禫祭。禫后除服,孝期结束。
  林如海就是准备以接黛玉回南参与小祥之祭为由将人接回去。
  这样强大而又无法让人拒绝的理由,便是贾母倚老卖老,也得放手。
  至于回了扬州会不会再将人送回来...那就看林如海的脑子会不会进水了。


第五十八章
  林府大管事看了一眼天色, 见此时已经下晌过半,又是正经的节日里,便决定等明儿一早再登荣国府的门。所乘官船靠岸, 留一部分人在船上, 另一半部分去采买准备回南的补给和去林家在京城的宅子里过夜。
  本朝科举,一甲进士状元,榜眼,探花考完直接封授翰林院官职, 二甲有资格报考翰林院庶吉士。考中后, 可跟一甲进士一样入翰林院庶常馆学习。不过庶吉士无品无阶,一甲进士六七品起步。等三年后庶常馆散馆才会按表现分配岗位,调整品级俸禄。
  三甲同进士, 含金量又低了一等, 他们是连报考庶吉士的资格都没有的。殿试放榜后,直接去吏部报道, 候缺补位。一般来说, 都是京城之外的偏远之地, 仕途从做县令开始。
  可以说,考进一甲后, 哪怕再在翰林院学习三年,也是带薪的正式编制,起点都比旁人高出许多去。
  林如海是一甲探花, 进士及第,参加完琼林宴就去翰林院的庶常馆做了七品编修。
  因此不管林家原先在京城有没有宅子,以林家能跟荣国府结亲的家世家底,林如海在翰林院学习的三年时间必然不会租房子居住。
  而林家也确实有宅子,和荣国府一样, 也是欶造府邸。
  欶造的府邸一般都是当时的皇帝为其大臣及其继承者修建的府邸。使用权分两种:一种是只有使用权没有产权的。一种是有使用权和产权的。
  原着中未提起,想来是因林家无后朝廷收了回去。毕竟本朝相关律法明文规定,像林家这样只有独生女儿的人家,如果没有男丁继承家业的,家中所有的财产刨除历代主母嫁妆,剩余家产要上交国库60%,上交宗族20%。最后那20%才能归独女继承。
  上交国库这事,没什么好说的。上交宗族也是有理有据有说法的。
  你家独生女儿嫁人了,你葬在祖坟的一大家子,不都得宗族派人扫墓祭享。
  你女儿既是族里人,在婆家受了委屈,不得宗族派人去撑腰?
  再者,同宗同姓,一脉同源,你的家产不留在宗族里,难道还都带给外姓人?
  你说入赘?呵,可以的。允许你女儿女婿百年后也葬入咱家祖坟,但其他的...规矩不能破。
  所以宗族拿你那20%,拿的是心安理得。
  话说远了,只说京城这座列候制式的宅子,不管将来如何,只要林如海还活着,这套宅子就是林家的。
  林大管事看着没住人的宅子,没半点生气,还贼显衰败,心里不由一叹。
  他们林家呀,往上数几代都是人丁单薄,到了这一代更只有姑娘一根独苗苗。瞧着老爷的意思,竟没有过继的打算。也不知道太太周年小祥后,老爷是否会继弦,新太太能否为林家诞下个哥儿。
  他一个当下人的都替这一家子愁的慌~
  ╮(╯╰)╭
  船只往来一趟,又是来接黛玉回南的,总不好空手上门。所以给荣国府的礼,林如海早在出发前就已经准备好放在船上了,这会儿被林大管事一道带到了林府,准备明儿一早去荣国府的时候呈上去。
  原本林如海想要在准备的节礼上做些文章,让贾家知道他已经知道自己家宝贝闺女被他们怠慢的事了。
  但这样做的结果,对林家以及对林如海和黛玉来说,都是利大于弊,得不偿失。
  与荣国府交恶,林家要承担很多风险,而且还是可以避免,完全没有必要的风险。
  若交恶,首当其冲的便是他们父女俩的名声。
  黛玉与宝玉同住碧纱橱的事情,若有心人嘴歪一歪,指不定会传出什么样的流言蜚语。介时黛玉闺誉全无,林家也会因此名声扫地,没了闺誉名声,将来结亲定然艰难。如此一来,岂不是生生耽误了黛玉的终身大事。
  其次,便是他的名声。千里做官,名声最是要紧。人都有推功诿过的本性,贾家向来自视甚高,闹僵后,贾家为表无辜,一来会说他自发妻过逝,不认岳家,不敬岳母,不仁不孝。本朝以孝治天下,一个不仁不孝的罪名扣下来,他的前程定然受到影响。若贾家联系言官,以此为由,在朝堂上参他一本...对他而言,危害甚大。
  除了诋毁他的人品,贾家人还可以诋毁他为官的能力,甚至是为官的清誉清廉。到了那时,加之政敌攻讦,落井下石者,亲近贾家者,他远在江南,腹背受敌,百口莫辩。
  贾家男人虽没一个在朝为官,但人脉根基却不浅。五品员外郎的贾政都能帮着贾雨村谋到金陵知府的缺...这样的人脉,也叫林如海忌惮。
  再者贾家一向与金陵甄家交好,甄家又是江南最大望族,若知贾家对林家多有不满,必定会在政事让对他多方阻挠。若差事上出了差池......总之想要让人过得不好的办法太多了。
  以上是林如海气急踢翻书案后,一个字一个字劝自己降火的理由。而当林如海的怒火终于压制住后,他又从其他方面开始思考与贾家闹翻值不值了。
  林家人口单薄,姑苏那边虽有宗族守望相助却都已经没了近亲宗亲。而他外家当年站队义忠老千岁,坏事时,阖族流放,也早就没人了。父女俩唯一的近亲便是这荣国府。
  但荣国府德行操守有失,他们不能,不敢,也指望不上荣国府什么了。然哪怕是这般,也绝对绝对不能在明面上与荣国府交恶。
  贾家乃百年大族,自有底蕴。立在那里,到底可以威震一干宵小。他年已半百,黛玉才堪堪七岁。他不能因一时气愤便全然不管不顾,做事不给自己和黛玉留余地。
  到底是为官多年,心有城府的一方大吏,所以林如海不会愚蠢,直白的将怒火发泄出来,但心中压着那么一口气,不抒发出来他也枉为人父。
  于是林如海准备将自己家用不着的国子监荫生名额送给岳家。
  大舅兄愚孝,二舅兄迂腐,这个荫生名额最后定然会交由老太太决定给谁。但不管给谁,怕是都会因此产生嫌隙。
  宝玉,贾环,贾琮,贾兰,年纪都相差无几。但从黛玉捎回来的家信中林如海知道他的这位老岳母非常溺爱二房的嫡次子宝玉。
  但宝玉今年才八岁。
  八岁小儿去国子监...林如海摇摇头,最少也要等宝玉十二三岁以后才能能入学。再以老太太对宝玉的溺爱,十五岁入学都是早的。
  而七.八年后,贾琏那一房未必仍旧膝下无子。这样一来,指不定那时又会生出多少风波来。
  林如海心忖了一句,若他没记错,荣国府的荫生名额仿佛就给了二房的贾珠,若这个名额再被二房拿了去......啧,怕是泥人也要有三分火气了。
  哦,值得一提的是,他送出去的荫生名额是因为他现在的官职,而非爵位。官职不像爵位,若几年后他退仕告老,这个名额自然就会被朝廷取消。
  也就是说,这个名额贾家要用就得趁早,晚了就没有了。
  拿这么一份自己用不着的‘重礼’还人情,林如海想,他也不亏就是了。
  这会儿将名额相送,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团和气。过几年...唉,他也是个俗人,目光短浅点,也是人之常情。
  林如海的这些算计自然都藏在他的心里,他让林管事捎去的家信里,除了感谢荣国府这段时间对黛玉的照顾,便是为表感激他将荫生名额相送,以及接黛玉回家办小祥,其他的一概没说。
  此次林家派人上京接黛玉,并没有提前通知黛玉。也没有像黛玉信中所写那般请林小红帮忙传递往来信件。
  林家还没有落魄到请人传递信件的地步,林如海的骄傲也不允许他与女儿的往来信件由着贾家家生子传递。
  他很感谢林之孝一家给黛玉提供的帮助,在知道林嬷嬷带着孙子孙女来江南陪读后,直接买下扬州城内的一处三进宅子赠与林家,房子红契,名字添的是小红的名字。
  与此同时,林如海将当年他科举时读过的书和做过的批注,读书心得都转赐给林茗。
  寒门难出贵子,究其原因就是在传承上。
  世家子弟有名师指导,家中长辈提点,还有先人的读书心得做参考。寒门学子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和理解力争上游。二者所接触的人群,自身的文化底蕴和所受的教育都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寒门学子得付出几倍的努力以及拥有更加优秀的读书理解天赋,才能与这些世家子弟并驾齐驱。
  好在上天是公平的,他在这里多给了你一些的时候,也一定会在旁处拿走一些,反之亦然。
  不然世家子弟当道,就真没寒门学子什么事了。
  林如海是一甲探花出身,家里又是书宦传家,不说他本身读书资质如何,只要将家中关于科举方面的书都看过,读过,背过,再将先人对四书五经写的批注和读书心得理解吃透了,起点就比别人高了几倍不止。
  他将这些赐给林茗,可以说已经帮他将科举的大门推开了一条缝。只要林茗用心读书,他日纵使不能挤进一甲,也定然在二甲头列。
  相较于赠与小红的三进宅子,林如海给林茗的这份礼才是无价之宝,而且在考校过林茗的学问后,他还用了一个‘赐’字,可见用心了。
  赠与赐,那是两种不同的意义。
  ......
  视线回转当下,此时林大管事带着林家下人入住京城林府,黛玉则正跟荣国府的各位姑娘围观宝玉那劣拙的演技。
  宝玉自小顺水顺水惯了,本不是什么体贴的性子。但他却因着天生一股风流对女儿家多了几分容忍和温柔。宝玉知道这种时候直接问英莲的事,就会不得不提起薛蟠。
  本来提起薛蟠并没什么打紧的,可和英莲一起提起薛蟠,势必要将他打死人的那段往事翻出来。这对于宝钗来说,尤其是在这种场面,绝对是件难堪的事。
  不提薛蟠,只提英莲,宝玉挠挠头发只能用最笨的方法来问了。“前儿我听说梨香院有个眉心有颗胭脂痣的姑娘,宝姐姐,我,那个,呃,就是,她就是那个打官司的姑娘吗。”
  宝钗眉心微蹙,不明所以的看向宝玉。一时间不知道宝玉为什么要提起香菱。
  没错,英莲这个名字是春纤传出来的,而香菱这个名字却是宝钗取的。所以此时唤她英莲也可,唤她香菱也成。
  薛家刚刚入府,人头不熟,也没什么人脉能打听府里消息。加之这个消息又是他们家的,就更没人将传得半座府邸皆知的英莲身世告诉薛家人了。
  若不是知道宝玉不是有心想要让她下不来台,她都要怀疑宝玉故意提那个丫头是为了让人再次想起她哥哥打死人的事呢。
  宝玉说不清楚,宝钗闹不明白,黛玉在一旁急得都想要冲上去替二人分说一二了。不过想到这中间牵扯到了她家春纤,黛玉扭头看了一眼老太太等人的方向,到底压了下去。
  她怕老太太因此不喜春纤,她那好舅母再找什么由子收拾春纤。
  回想那夜的谈话,黛玉已经有些明白春纤的心思了。
推书 20234-02-07 :[综英美]身在哥谭》:晋江2022-12-27完结123 401本文又名《凭智商做好人的那些年》《拉文克劳女横行哥谭实录》安娜,女,某天上坟时马失前蹄,穿越成了杰森陶德的妹妹,自此开始了艰难求生。可是突然有一天,她发现隔壁有个学校,大名:霍格沃茨。安娜:???我穿越的到底是哪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