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画屏点头,觉得表姐实在是厉害。
其实赵江妻妻二人做的不止于此。
江雨在边关收了不少女弟子,教授医术。
时来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话。
于医者也是如此。
不过江雨不在乎,她和赵平说:“女子本就艰难,男子传授男子,尚且不容易,更何况是女子。
男人对女人有偏见,不愿授医术。
我若是再藏着掖着这些医术,便愧对陛下,也辜负了阿平。”
对此,陈画屏和元池都是十分佩服。
江雨还有一个女徒弟上京了。
她的医术是江雨肯定的,于是陈画屏让人安排在太医院。
如此一来,女太医的先例也开了。
陈画屏像是一只箭,在这个世道,穿透层层阻碍,为女子开辟了一条路。
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路。
即便道阻且长,即便充满荆棘,但是箭有方向,所以一往无前。
她对着新科状元瞿然说:“箭再好也是没有的,若是没有射箭人,那也是没有用的。”
瞿然说元都督是吾辈楷模。
她已经知道皇后娘娘就是那位都督了。
一开始震惊,后来又觉得是理所当然。
若不是这样的关系,如何能走到最后。
最后瞿然又开始庆幸,庆幸有她们二人。
夜深了。
陈画屏伏在元池膝上,说着这些。
两个人已经是老妻老妻的状态了,所以十分自在。
白日元池是那个生杀夺予,女帝手中的长剑,她的名声依旧不好,陈画屏想为她正名,她说:“宦官就要有宦官的样子,要好名声做什么。
日后陛下驾崩了,就带着臣,说是殉葬,如此算是立威了,让日后的都督不敢为非作歹。”
陈画屏一直都觉得元池是个眼光很长远的人。
只是她觉得这样未免对元池不公平了。
她说:“那都督就不正名了,我给皇后正名吧。”
都督是太监。
皇后是女子。
元池觉得很好,还是给皇后正名好。
于是转年,顾家翻案了。
元池震惊,这案子是死板钉钉的案件。说翻就翻了,当年的三皇子确实是造反,顾家也确实是跟着造反。
陈画屏亲亲她,她说:“自然是能翻的。”就是麻烦了一点,但是陈画屏一点都不觉得麻烦。
首先是那个三皇伯并不是奸恶之人,能做出造反之事,也是当是皇子太多,爹活的时间又太长,逼不得已。
所以硬要翻案也能说的清。
这案子一翻,皇后的身份真相大白。
只是没有人知道皇后和元都督的关系。
皇后叫顾元池,但是都督叫元池。
知道的只有常乐等人罢了。
三皇子的案子翻了之后,没有在朝廷之上有什么波澜。
因为据说三皇子当时的后代几乎已经全没了。
只剩下一个两岁小儿,让皇室宗亲抱了回去。如今算来,这人也三十多了,不足挂心。
陈画屏对此不感兴趣,所以也没有去查。
隔了五个月。
朝堂之上不知道为何掀起一阵风声。
说是要立皇太弟。
陈画屏下了朝,直接去了太后那里,她知道这件事情和赵太后脱不了关系。
元池跟在她身后,穿的是皇后服饰。
这两年赵太后也不躲着元池了。
只是当做看不见,眼睛里只有她的女儿,儿子。
今日女帝皇后一同见太后。
赵太后看见二人一同来,破天荒的给了笑脸。
六岁的遗腹子陈景照被赵太后拉到了陈画屏的眼前。
她指着陈画屏对着小儿子道:“你皇姐来了,快给你皇姐请安。”
陈画屏不出声,请安一事合乎礼数,她自然不会阻止。
当了几年陛下,她心思也更加的坚定。
平日里,冷脸的次数也愈发的多了。只有私下里对着元池,才是女儿家的样子。
她和赵太后关系不比从前,只是该来的时候看看,其余时间忙碌,便没有过来。
所以与这位弟弟并不是十分的亲近。
算起来见面次数也是寥寥可数的。
小孩子本来就敏感,如今陈画屏冷着脸,他更是畏畏缩缩的低下头,不敢抬头。
手里把握着赵太后的袖子,说什么也不开口,像是陈画屏要吃了他一样。
元池在一旁看着不出声,但是心下已然有了计较,这是个不堪重任的。
小皇子在母后的催促下,蚊子一样的和皇姐请安。
陈画屏嗯了一声,再没有说其他。
赵太后察觉到气氛不对,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招呼人让人带走了儿子。
她看着女儿说道:“今日怎么了,难得来看母后,也不是那么高兴。”
赵太后已经快四十了,但是依旧美丽,岁月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什么痕迹,一如当年。
只是对于陈画屏来说,有些事情还是变了,母后也变了。
母后再也不是曾经的母后了。
她有的时候也会想,若是没有这个皇弟会如何,后来就不想了。
没什么意思,她现在有元池就已经是十分知足了。
赵太后让她坐着,看着一边皇后服饰的元池,道:“你也坐吧。”
元池笑笑,像是从来没有和赵太后发生那些事情一样,直接就坐下了,一点也不客气。
两人落座。
陈画屏喝了口茶,道:“母后可知道朝廷之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她开门见山,连委婉都不愿意。
赵太后目光闪躲,最后看向自己的衣角说道:“你们也没有孩子,那是你亲弟弟。”
陈画屏道:“是又如何,他还那么小,就给他那个位置,母后觉得他能担待的住吗?”
这话是威胁。
赵太后却听错了,她觉得女儿心疼弟弟,想大一点再立皇太弟。
她脸上一喜,随后道:“那便由先生再教导几年。”
她觉得女儿十分优秀,儿子是和女儿一个肚子里出来的,日后怎么也会比的过女儿。。
陈画屏知道母后会错意了,但是犹豫片刻没有解释。
出了太后寝殿,她对元池说:“我要给陈景照换个先生,日后教他忠君之事,母后不知我心事,总不能让那孩子白白走了错路。”
陈画屏没有说弟弟,而是说那孩子。
元池有些心疼。
知道,她的陛下还是在意的,在意没了母亲。
赵太后不只伤了公主一次,陈景照出生那年,太后给他取名为昭,可见心思。
只是当年记名之人,出了“纰漏”往宗室那里报了“照”字,后来不能更改,赵太后才作罢。
陈画屏说的换先生这事元池去办了。
第二日就给小皇子换了先生。
朝堂之上,大概是有人知会,也没了立皇太弟的声音。
陈画屏暂且松了口气。
但是也是暂时的,她知道不能再拖了。
她让人从现在给陈景照灌输忠君的思想,也要算着日子培养她看中的下一代了。
这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下一任女帝要有很多条件
她有皇室血统
是个女孩,聪慧过人
最好身后没有父母爹娘
前两项还是好的,但是最后一项,陈画屏犯了难,一是不能直接抢孩子。
二是不能杀了人家爹娘。
她愁的睡不着觉,夜半云雨初歇,元池翻身看着她,亲了亲她的额头,道:“这事不急于一时。”
陈画屏叹了口气道:“我怕母后犯糊涂。”
元池又亲了她一下,说道:“我看着呢。”
元池说是不急,但是也上了心。
开始挑选合适的。
两个人刚刚调整心态,转而南边又来信了。
是赵平来的。
信中不是战事,而是炫耀的事情。
江雨捡了个孩子,五岁,是个女娃,原先是乞丐,后来两个人认了女娃当女儿。
赵平在信中说,那孩子力气惊人,眼睛如鹰,一看就是当将军的料。
她说,她给那孩子起名江微末,希望她起于微末,日后扶摇直上九万里。
元池又开始嫉妒了,
她说:“这是什么名字,一点都不好听。还有扶摇直上九万里,她这是不臣之心,她家这个孩子以后要当鲲吗?还是要当九天凤凰?
我们怎么就捡不到”最后一句才是她想说的。
当然这个时候,元池没有想到字句一语成戳,那孩子日后还真有凤命,能当上皇后,只是这是以后的事情了。
陈画屏知道她是胡说八道的,但是还是没出声,因为她也有点羡慕。
心里想着什么时候她们也能找个合适的女儿。
作者有话说:
成亲还是会写的,只是不能连着几章都是成亲,所以跳个时间段,还会跳回来。
我还要写女子科举,后视视角,元池和公主日常,都督娶亲,皇帝娶皇后,还有瞿然的故事(大概两章)等等
我没说谎,真的还有许多番外QAQ
第170章
自从南边来信之后, 元池和陈画屏就更加的注意宗室的那些孩子。
康平八年。
她们找到了合适的孩子。
是陈画屏三皇伯的后人,叫陈念。
当初三皇伯的那个小儿子让宗室抱养,如今三十多了, 但是体弱多病,今年冬天死了。
他的妻子无儿无女, 倒是有个妾室有个三岁的孩子是个女孩, 丈夫一死。
妻子就直接将妾室发卖了, 独占了家中所有的家产。
虽然都是皇室中人, 但是这家实在是没落了,因此和寻常百姓家并无不同。
陈画屏知道之后,那妾室已经随着新的夫君下了江南, 怀上了新夫君的孩子。
那妻子也带了所有的家产嫁了新的夫君。
那孩子弄来弄去,又推给了宗室的几位长辈。
还被人笑话, 爹是宗室养大的, 如今生了个拖油瓶,又还给了宗室。
回话的人说, 那男人是个商人,不过还是对妾室很好的。
妾室是发卖的,但是嫁给男人做了正妻。
两个人在江南定居了,不会再回京城。
就这样, 陈画屏让人将孩子悄悄的领了回来。
元池看着眼睛黑又亮的,瘦成竹竿, 浑身脏兮兮,黑的像块炭的小人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她说:“这是怎么养的,好好的小姑娘, 怎么养成了这副样子?”
陈画屏拉过四岁的小姑娘, 觉得元池说的没有错。
那孩子真的不像是宗室的姑娘。
金枝玉叶四个字是半点沾不上边的, 直接扔到大街上,说是乞讨的乞儿都有人信。
但是能看出底子是不错的,日后好好养着,会出落成美人。
陈画屏和她说话,想看看这个孩子机灵不机灵。
结果那孩子让两个人都失望了。
她说话磕巴,注意力也不集中。
甚至还不如陈景照,两个人都没有说出来,但是心里都觉得,这孩子怕是让宗室养废了,成了小傻子。
如此两个人心里都沉了沉,知道这个孩子怕是不能承担重任了。
元池抱着孩子,看了半响,和小孩大眼对小眼。
最后叹了口气,也没有说出话。
这是个可遇不可求的孩子,若是送走了,下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下面的人要抱走孩子,那孩子眼睛看着眼睛陈画屏。
人都已经到了常乐身上了。
那孩子突然开口,叫了陈画屏一声“娘。”
至此元池又不舍得放手了。
陈画屏也没有说送走孩子的事情,那孩子就这么在宫里养着了。
按着元池的话说:“反正也找不到合适的,干脆就养着这个,万一,万一”
万一她没说出来,因为这孩子怎么看都不是个聪明的。
陈画屏心软,也没有将人送回去。
她觉得宫内不缺照顾的人,若是送回去,这孩子能不能平安长大都是一回事。
索性就先养着了。
赵太后听见皇帝收养了一个孩子,紧张的不知道怎么好。
变着法的想办法看一看,最后看过之后心放在了肚子里。
不为什么,因为皇帝皇后收养的孩子,是个结巴,看起来也不精明。
元池和陈画屏没有说出的话,太后说了出来,她说道:“这不就是个小傻子吗?皇帝怎么收养这样的孩子。”
陈念眨了眨眼睛,也不出声。
赵太后又叹了口气,说道:“真是个傻的。”
自此以后,再也没有提过这个孩子,也默许了这个孩子在宫内。
元池白日在监察院办公,晚间回来得知她家的小孩被说成小傻子。
阴沉着脸,对着伺候念儿的人说道:“日后太后来,不要让她进来,就说念儿不在。”
宫人们应:“是,娘娘。”
康平十年。
念儿六岁,所有人都觉得她是个傻子,磕巴,养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