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搞基建—— by998

作者:998  录入:07-10

“快起来说话,县里的情况如何?”
“回禀陛下,病患依旧在增加,下官已经按照您的吩咐,让各家各户将病人单独隔离开,没患病的人不许饮用生水和生食。”
“药够用吗?”
白宁摇头:“昨日就已经用的差不多了,今天上午的药都减半了。”
宋玉竹道:“正好,朕带来了药。”
他让侍卫把东西从车上卸下来。
“此物名叫酒精,有消毒杀菌的功效,你们将此物倒在碗里,给病人诊脉后擦拭自己的手。”
白宁上前闻了闻,一股浓烈的白酒味直钻鼻子,怪不得叫酒精。
“陛下,此物既然可以杀菌消毒,病患能直接饮用吗?”
“不可!直接喝下去会毒死人。”
白宁小心的放下酒精坛子。
“还有陈芥菜卤汁,你派人把这药汤分发给病患,记得先用针划破病人手腕处的皮肤,将陈芥菜卤汁滴在上面,等上一盏茶的时间,若无疹子方可食用。”青霉素过敏是致命的,这算是简易的皮试。
“是!”白宁立马带着手下去搬药。
安排妥当后,赵骁递来帕子,让宋玉竹擦擦头上的汗。
“去歇歇吧,这几日着急赶路都没睡过一个踏实觉。”
宋玉竹抬头看了看天,面色凝重的摇了摇头:“不行,得尽快把死者的尸首焚烧完毕,快要变天了……”

冀州快进入雨季了。
宋玉竹看了眼地图上的天气预报,明天晴转多云,后天就有小雨。一旦下起雨,尸体腐烂后的病菌,会被雨水冲刷流河里,污染水源,届时还不知道要传染多少人。
所以务必赶在下雨之前,把死去的人全部焚烧。
他们来之前,郑大安已经带领下属烧了不少尸体,但是木柴有限,尸体又是极其难烧,没有足够木材很难烧干净。
带来的士兵虽然人手不少,但是又要砍木材又要烧尸体,便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这样不行,必须让当地百姓也出来帮忙。”宋玉竹道。
任青山抓着头有些为难:“陛下,百姓们对这个病非常恐惧,已经患病的人没有力气干活,没有患病的人更不敢出来处理这些尸体。”
宋玉竹看见他就气不打一出来,若不是延误了时间,疫情哪会这么严重,死了这么多百姓!
“那就让他们上山砍树!若是再不自救,所有人都得死,神仙也救不了他们!”
“是!”任青山吓得赶紧始吩咐手下挨家挨户的叫人,让他们去山上砍柴。
夜里橘红色的火光冲天,一车一车的木柴从山上拉下来,士兵们彻夜未眠,将郊外堆积的尸体全部焚烧干净。
第二天一早,天就沉了下来,空气的湿度很高,看样子随时可能下雨。
明面上的尸体烧完,士兵们还得挨家挨户去搜索尸体。
有不少人家,一家子都死绝了没人帮忙敛尸,尸体留在了家里,腐烂的不成样子。
这些尸体也要赶在下雨前处理干净。
赵骁带着亲卫去帮忙,以前他在战场给同袍收过尸,不过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
战场上都是刚死不久的尸体,除了血腥味没别的味道
这可不一样,这里的人都不知道死了多久。有时一开门被屋里的惨相吓一跳,死去多日的人早已腐烂的没了人样,臭味熏的人头昏脑胀,堵住口鼻都挡不住那股味道,简直臭的令人发指!
他们搜出尸体直接堆在路口,有专门的士兵推着木板车过来收敛,再拉到城外焚烧。
这一条街搜到最后一户,赵骁握拳上前敲了敲门,依旧没人应声。
没人应声说明家里没人,或者没活人。
旁边的侍卫熟练的抱起石头上前砸门,木门还挺结实,砸了十多下才咯吱一声打开。
这家院子不算大,除了三间正房,左右还有两间偏房。往里走几步,尸臭味就传了出来。
两名侍卫熟练的分开查看旁边的屋子,赵骁则径直走进主屋。
屋子很干净,摆设也十分整齐,看样子家里是轻快的人。
穿过堂屋走到后面的卧房,赵骁屏住呼吸,一般尸体都是在这里发现的。
推开卧房的门,里面果然传来一股难闻的恶臭味,赵骁往床上暼了一眼,应当是个女人,死了多日尸体已经开始腐烂。
他拿剑挑下床上的罗帷将人罩住,拉着往外走。
刚走几步他似乎听见一声啜泣,习武之人耳力比常人好很多,他确定是这间屋子里发出的声音。
卧房里只有一个梳妆台和两个小柜子,人能藏在哪里?
他弯下腰,果然床底下藏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
赵骁没想到居然找到个活人,这么小的孩子这几日是怎么活下来的?
那孩子被陌生人吓得尖叫一声,死死地躲在床底不敢出来。
赵骁没哄过孩子,学着宋玉竹哄妹妹的模样,挤出个笑容:“乖乖,出来跟我走吧。”
“哇!”孩子更害怕了,哭的撕心裂肺。
没办法赵骁只能钻进床下把人拽出来。
他拎起小孩上下打量,见他手里还抱着半个发了霉的馒头,像只小狗似的可怜巴巴。
赵骁摸了摸孩子的头:“你娘死了,跟我走吧。”
“你胡说!我娘没死,我娘没死!”男孩哭的满脸鼻涕眼泪,还不忘伸着小脚踢他。
赵骁叹了口气,把他夹在胳肢窝下,拎着他娘的尸体出了屋子。
侍卫们从院子里搜出五具尸体,估计这一家人只活下来这么一个孩子。
另一边县衙旁边临时搭建了许多帐篷作为隔离点。
重病的患者或者没有家属的病人,可以在这里治疗。
霍乱最重要的是止泻,人在长期腹泻的情况下很容易脱水,导致全身器官衰竭而死亡。不少人都是因为脱水后休克才死亡的,所以补充水分非常关键。
宋玉竹命人在县衙门口熬了几大锅烧开的糖盐水,百姓们可以自己拿着炊具过来盛水饮用。
糖是稀罕物,一两蔗糖要几十文钱。寻常百姓很少舍得放这么多糖煮水,大家端着锅碗瓢盆,纷纷排队过来打水喝。
领到水的人,有的直接就喝了,再去领第二回。
没打到水的人,急得在后边叫骂,大伙吵吵嚷嚷差点打起来。
“别着急,水有都是,一个个来!”负责打水的小兵掐着腰吆喝。从上京带来了几车的蔗糖,足够给他们煮水喝了。
宋玉竹今日换了一身深色的短打,脸上蒙了布巾,手上也戴了简易的手套,正在帐篷里查看病患的情况。
白宁跟在他身边,左手拿了个板子,上面夹着一搭宣纸,上面记录着这些病患的情况。
“陈芥菜卤昨日给他们用了吗?”
白宁道:“按照陛下您的吩咐,先划破手腕滴试后,除了两个起了疹子的人没用,其余人都用了。”
宋玉竹走到一个小伙子身边,用手探了探他的额头,体温已经降下来了。
“今天感觉怎么样了?”
小伙子恢复的不错,语气轻快道:“不拉了,就是有的饿得慌。”
宋玉竹知道是那陈芥菜卤发挥作用了,“饿就好,待会儿我让人给你们送吃的。”
“哎,哎。”小伙子感激的拱手道谢。
宋玉竹又询问了一下旁边的老伯,老人上了年纪,身体恢复的比较慢,不过照比前几日已经有了起色
听闻他还有些头痛的旧疾,宋玉竹顺手帮他诊治了一下。
老人是颈椎不好扯得头痛,施针帮他扎了几个穴位,能缓解一下。
诊治完他拉着宋玉竹的手道:“小郎君,你这人真是热心肠,叫什么名字,等俺病好了给您立长生牌。”
旁边的白宁吓得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这老头还没痊愈呢,万一传染给皇上怎么办?
“老伯,我姓宋,就叫我宋郎中就行。”
“哎!”原以为自己这一把老骨头肯定熬不住了,没想到官府派了这么多人过来救治他们,不光给药还给吃食,真是天大的恩情!
陆续又询问了几个,腹泻都止住了,古代人的身体抗药性很低,这种简易的青霉素对他们有非常大的效果。
从帐篷出来,宋玉竹见柳树下横七竖八躺了好几个医官,他们躺在稻草或靠在树上就这么睡着了。
这几日把医官们累的不轻,人手不够用,需要照顾的病患多,他们几乎都是连轴转。
宋玉竹忍不住感叹:“这些日子,辛苦你们了。”
白宁打了个哈欠,连忙捂住嘴道:“不辛苦,这是我们应该干的。”
傍晚天空打起闪,轰隆隆的雷声紧随其后,不多时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
赵骁在后院冲洗了两遍才敢进屋,身上还是有股挥之不去的臭味。
宋玉竹拿来布巾帮他擦头发。
“尸体处理的怎么样了?”
赵骁道:“县里和周边的民舍都清理出来,烧干净了。”
“那就好。”
“对了,我今日在城中搜罗尸体时,找到一个男孩,才四五岁大,家里人都死绝了只剩下他一个人。”
宋玉竹道:“你把他想养在身边?”
赵骁笑着摇头:“我哪会养孩子,给老郑了,他一直没娶亲想收养个儿子养老。”
宋玉竹靠在他身上,两人听着外面的雨声,难得有这么宁静的时候。
疫情暂时控算制住了,不过还不能掉以轻心,雨季来临霍乱随时可能反扑。
宋玉竹不能一直留在这里,上京还有许多事等着他处理。
他将白宁暂时留在此处,让他注意这里的疫病,早发现早预防,防止再次泛滥。
两日后宋玉竹一行人离开永宁县,昌顺县和白安县的疫情也控制住,宋玉竹一行人准备回上京了。
不少病愈的百姓自发走出屋子出门相送。
那个病愈的老伯追着车相送,大喊着:“宋郎中,俺给您立长生牌!”
宋玉竹掀开车帘,笑着朝他招了招手:“回去吧,大家别送了。”
等马车看不见后,百姓才停下脚步,太医苑的白宁走到老伯身边道:“你可知刚刚叫的宋郎中是谁?”
“老朽不知。”
“那是咱们当今皇上。”
“啊?!”百姓们都傻了,没想到这些日子竟然是皇上亲自跟他们瞧的病?!
任青山被罢了官,犯了这么大的错,皇上能饶他一命实属仁慈。他感恩戴德的叩谢了皇上,携着一家老小回江南老家去了。
归京的途中,宋玉竹特地走了新修的官道,水泥路面被雨水冲刷后干净的像一块大石板,马车走上去丝毫没有颠簸的感觉。
不过路还没修完,目前只修到了平顺,还得再等两年才能修到上京。
宋玉竹靠在马车上打开地图看了看,永宁县的街上已经有开门做生意的。
打烧饼摊子,卖米面的铺子,以及茶楼和饭馆都陆陆续续开始营业。
永宁县原本有人口三万余人,这次疫病过后剩下不足一万人。
不过有人就有希望,百姓就像是野地里的小草,虽然不起眼却也是最顽强的,相信不久就能重新焕发生机。

第87章 税收
疫病控制住后,也给宋玉竹提了个醒。这个时代的医疗设施落后,根本没有医院一说,生病只能靠当地的郎中医治。一旦发生大型的疫病,就如同永宁县一般,死伤惨烈。
郎中的水平也不同,没经历过系统学习,这些人大部分是是凭借个人经验给人瞧病。误判症状的事时有发生,所以患者的一半是依靠自己的运气,一般是靠郎中的本事。运气碰上一个靠谱的郎中,兴许一副药医到病除;运气不好的,一个普通的伤寒都能要了命。
而且医术好的郎中大多都集中在州府县城,供有钱人驱使,贫民百姓若是病了,只能依靠当地的赤脚郎中,病了放放血,吃点灶膛土或者上山采点药兑付着。这也是古人平均寿命低的原因之一。
宋玉竹想在每个州府建立,后世那种大型的综合医院,乡镇建立小型卫生所,确保百姓能治疗普通的疾病。
然而这件事说说容易,可真正实施起来却非常难。
医院不比抚幼堂,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人手不够用。一个经验老道的郎中,要经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摸索,才能掌握中医的基本方法。
太医苑就那么些人,不可能全都分派出去,地方精通医术的郎中们,自己就有医馆行医治病,再请到医院里坐诊,拆了东墙补西墙没多大意义。
其次想要教出合格的郎中也不易,学医得识字,看医典开药方,不识字根本干不了这个活。
这个时代能上得起学的大多是富裕人家,他们都想考科举当官,怎么可能让孩子去当郎中?
郎中那是不入流的职业,就算考不上科举,还有家业等着继承,谁愿意当郎中赚那三瓜两枣的。
事情又回到了原点,农耕社会,在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绝大部分人力都用在种田上,没有富余的人力可以支配。
脱离实际谈发展那就是耍流氓,所以想要摆脱这一现状,第一件事就是增加人口。
后世发展也离不开人口,一个能养活十四亿人的国家,如今只有八千万人,劳动力缺口可想而知。
其次是提高粮食的产量,只有百姓吃饱穿暖,生活富裕了才可以发展其他产业。
这也是宋玉竹没把从科技树上得来的图纸拿出来的原因之一。
十月末的时候,滨州传来消息,海港的蒸汽机船已经造的差不多了,只剩下最后的内部安装和下水测试,预计来年春天就可以出海航行了!
这艘船是迄今为止建造最大的船,船长八十六丈,船宽十五丈,吃水四丈,预估排水量可达一千五百多吨,载货八百多吨。
哪怕放在现代也绝对是一艘庞然大物!
整艘船的龙骨用的是几百年的老杉木,密度高,油性好,结实耐用,能抗住海水和风浪。
船体分为上中下三个舱,最下面是动力舱,负责整艘船的航行动力,因为是蒸汽机船,必须要携带足够量的煤,速度最高可以达到三十海里每小时。
沈伦带着下属还研制了备用动力,一旦主动力出现故障,可以停下主蒸汽机检修,使用备用动力继续航行。
船舱第二层是储存舱和船员休息的地方,这里储存船员需要的淡水、食物和生活用品。
第三层则是货舱,也是整艘船最大的舱,里面能装下上万件运输的货物。
船上还配备了六门粗口径的大炮,金炎研究出炸弹保险后,炮弹的炸膛几率已经非常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有了这些大炮,一旦在海上遇上危险,可以直接与敌军开战。
这艘蒸汽机船,前后一共花费了七百万两白银,几乎是大启两年的税收。幸好当初从世家搜刮了不少银子,当然这些钱也让宋玉竹花的差不多了。
剩下就是决定派遣出海人选,宋玉竹打算派遣一支军队随船去西方。
他不光要让西方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发达且富裕的国家,更让他们明白,这个国家武力非常强盛,不可冒犯!
赵骁必须赶在明年出海前,训练出一支能力出众且识水性的军队。
如今京西大营常驻八万大军,其他的军队都被白一舟等人带去了西关。
原本建国后郑大安打算带兵回西关,结果被赵骁劝阻,把他留下来驻守京城。
原因是那会郑大安他们对大启还没什么归属感,若是把他们扔到西关,搞不好什么时候就叛变了。
所以赵骁干脆把叶清留下的将士全都留下,自己信任的下属则派遣去了边关。
这两年的相处,赵骁已经把留下的兵全都收拢,这些士兵对他忠心耿耿,就连郑大安也是愿意跟着他出生入死,打心眼里敬佩这个年轻的将军。
话说回来,赵骁说朝廷要选出一千人出海震慑那些白皮猴子,这些闲出屁的老兵油子们,一个个窜高的要去。
“将军,派我去吧,我定打的他们满地找牙!”
“将军让我去!我帮皇上把那什么英吉利打下来当附属国!”
“我也去,我也去……”
赵骁道:“别吵,你们当出海是玩去啊?海上可比陆地危险多了,如果碰上天气不好,一个大浪头把船拍翻,便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郑大安呲着大牙笑道:“怕死谁当兵啊?”
下头的士兵振臂高呼:“怕死谁当兵?!”
赵骁嘴角忍不住笑意:“成,皇上只要一千人,这一千人必须会水,而且还得是精锐中的精锐。”
一提会水这件事,西州来的士兵顿时蔫了,他们都是旱鸭子没几个会水的,会水的也仅限于浅水坑里狗刨。
东州的士兵则各个高举的胳膊大喊:“将军我们会水,我们从小都是在海边长大的,凫水可厉害了!”
有的士兵甚至直接脱掉衣服,光着屁|股一头扎进军营旁边的护城河里,半晌才跃出水面,甩着头发上的水珠大喊:“俺能在水里憋好长时间的气!”
赵骁:“你他娘的赶紧上来!现在让你下水了吗?”
这小子叫葛中顺是个校尉,今年二十出头,长得圆脸打眼,笑起来还有两个虎牙。别看他年纪小,官职可是自己实打实杀出来的,上了战场犹如猛虎出笼,越打越勇。
赵骁对他有点印象,朝他招了招手。
葛中顺套上裤子屁颠颠的跑过去:“将军,俺行吗?让俺去吧!”
“出海可不是开玩笑,你家中还有老娘。”
葛中顺道:“俺家里还有仨兄弟呢,就算我英雄就义了,俺兄弟们也能奉养老娘!”
赵骁拍着他肩膀:“好小子,那就算你一个!”
很快各个营房都选出了善水的精锐士兵,凑出了一千人,这些人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能以一敌十的强者。
赵骁也决定自己亲自带领他们前去西方。
天气渐渐转凉,上京的气温降至十度左右。明年是长治四年也是百姓正式开始纳税的第一年。
户部还没定下具体的纳税比例,如今百姓的主要纳税一是土地税,其次是人丁税,第三是徭役和兵役
盛朝重税,土地税是十取二,一亩地如果收了一百斤粮食,就要上缴二十斤,剩余的八十斤也未必能全都到老百姓的手里,因为还有不少百姓是佃户。
佃户没有自己的土地,他们种着当地富绅地主的土地,不光要给国家纳税,还要上交大部分粮食,最后剩下的一点才能留作果腹。
若是赶上年景不好,百姓更是苦不堪言,饿死那是常有的事。
朝廷可以减去一部分赋税,问题是,即便减轻赋税百姓依旧得不到多少实惠。大部分粮食仍然握在富人手中。
其次人丁税,也称作丁赋、丁钱,武朝年间定下的是四岁至十五岁交丁钱每人每年二十三文,到十六岁成人后,丁钱涨至一百文,这钱要一直交到五十岁。
到了盛朝丁税又涨了许多,从四岁改为两岁开始交丁钱,每人每年二十五文,十六岁成年后丁钱涨至一百二十钱,并且要交至五十三岁。
简单举个例子,一户农家,家中有七口人,两个成年男子,一个幼子,那么这户农家一年光丁税就要交二百六十五文钱,可想而知,这是多大的一笔开销。
丁税限制了这个朝代的人口增长,毕竟一个成年人每年要纳一百多文钱的税,年轻时还好,若是到年老时没了劳动力,这钱就成了负担。
所以丁税一定要改,但是怎么改是个难题。既要保证国库收入,又不能损害百姓利益,着实让宋玉竹为难。
早朝过后他将户部的一众官员留下,单独商讨税收的问题。
御花园中,宋玉竹坐在亭子里喝茶,天气冷了园中的花草已经开始枯黄,五六个内侍正在收拾园子,将枯萎的花移走,换成耐寒的植物。
“陛下。”刘蔺带着一众下属走过来。
“景节,过来坐。”景节是刘蔺的字。
“谢陛下。”刘蔺坐在侧边的小凳上,其余人就没这么这待遇,只能站在亭子外面供差遣。
宋玉竹放下茶杯道:“爱卿养花吗?”
刘蔺摇头:“臣是个俗人,不会养花,家慈倒是喜好养花,但养的都是易活的普通品种,最好是能开大花朵,热热闹闹的那种。”
宋玉竹眼里带着笑意,刘蔺祖上是屠户起家,跟他不合的官员背地里还叫他杀猪的。
“那株花好看吗?”
刘蔺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一支白中带粉的花朵,颤颤巍巍的在风中摇曳,即便是他这种俗人也能看出这花的名贵。
“好看。”
“那株美人颊坊间卖到一百多两银子一颗,可惜这花只开一季,如今快开败了,跟枯草也没什么差别,一会就被内侍拔出去焚烧了。”
“朕听闻江南富商爱好花草,院子里种满这种名贵的花。”
刘蔺若有所思的低下头。
“明年该征税了,户部可拟定出税收的标准?”

刘蔺连忙让左侍郎将拟好的册子呈上来。
“税收已经拟订的差不多了,只剩下细微末节略有改变。”
拟订的方案是以盛朝为税法基础,将土地税降低至17%,丁税调整回四岁起征钱数不变,整体下调不多,这样可以保证国库的基本收入。
刘蔺知道,税法肯定不能让皇上满意,这三年他也摸出一点门道,陛下最看重的就是民生,与民争利的事肯定不干。
但前朝每年税收大概在三百八十万到四百五十万两白银之间,户部必须保证明年的税收能在三百五十万两白银以上才能满足国家的正常运转。
这些钱包括军费、官员俸禄、祭祀供奉、修桥铺路等等,还不算上皇宫内的开销,宫廷内由皇上私库出的。税收的银子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但凡多花一点,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前朝因为隆武帝开始败家,败到最后连打仗的钱都拿不出来,最后落得亡国的下场,世家们却各个富的流油。所以如何摆脱这一现状成了难题。
这两年宋玉竹修路造车造船,大刀阔斧花银子属实不少花,虽然从前朝世家手里搜罗了大量银子,但早晚有花完的一天。
如果不能保证国库充盈,他这个户部尚书恐怕就要做到头了。
果然在宋玉竹看完册子后,手指轻叩着桌面道:“税收方案朕不太满意。”
“丁税没什么改变,地税下调三个点也不能让百姓得利,穷人依旧穷,富人更加富,没有从源头解决问题。”
户部其他官员一听连忙低下头,一个个缩着脖子装鹌鹑,这种事他们做不了主,干脆也不当出头鸟。
刘蔺道:“臣另有一份方案,只不过还没完善,陛下可要一看?”
“好。”
刘蔺从袖口拿出另一本册子,呈了上去。
宋玉竹翻开第二本册子时眼睛亮了起来,这不是后世的“摊丁入亩”吗!
推书 20234-07-10 :这恋爱一定要谈吗》:[近代现代] 《这恋爱一定要谈吗》全集 作者:松子茶【CP完结】长佩VIP2023-07-06完结收藏:36,498评论:6,453海星:76,492点击:157.89万字数:22.41万人气:805.15万文案:姜游一直觉得他发小陈柏青是个直男,但还是在暗恋陈柏青不到半年后,就把对方搞到了手。曾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