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中说不能见风,好在今日无风,暖阳和煦,主子正在院子里休憩呢,侯爷可要去看看?想必见到侯爷,主子心情会...”
“...会好些。”
丫鬟正说着,突然看到桌上的和离书,顿时哑声,变了脸色。
萧呈渊似无察觉,只是喝粥地手不着痕迹顿了一下,不急不慢将粥喝完放下,嘱咐道:“我一会儿去看他。”
丫鬟欲言又止,最终什么都没说,“嗯”了一声退下,态度敷衍,语气不善,萧呈渊并未在意。
萧呈渊来到谢宁所在的枫园。
秋日的枫叶在日光下熠熠如火,湖水清明,倒映着岸边红叶,天上白云,和独舟孤影。
一叶独舟漂浮在湖水中央,上头系了根长长的绳子,另一端拴在岸上。
谢宁就仰面躺在舟上,闭着眼一动不动,一手搭在腹部,一手伸出船沿,指尖轻触水面。
园内寂静没有一个下人,水面平静没有一丝涟漪,石桌上放置的披风一角掉到地上,沾染了泥土。
万物噤声,像一幅宁静又安详的美好画卷。
萧呈渊站在岸边,心突然揪了一下,只觉得这场景刺眼极了。
像时间死了。
像谢宁死了。
他皱眉走下去,牵起湖边绑着的绳子往回拉,画面动了起来,湖水泛起涟漪,谢宁指尖轻颤,并没有睁眼。
随着绳子越缩越短,小舟被拉回岸边,那人也回到他眼中。
“你这是做什么?”萧呈渊沉声问道。
“晒暖,去去病气。”谢宁淡淡开口。
萧呈渊把谢宁的手从水里拿起,一片冰凉,顿时一腔怒意涌上心头。
“秋日天凉,湖水冰冷,即使出太阳也暖不到哪里去,长乐还说你昨夜受寒咳了血,你就是这样养病的?”
谢宁道:“你不气我,我会尽量长命百岁。”
这话萧呈渊以前是不信的,现下却知道,只要这人不作不折腾,好好养病,说不定活得比谁都长。
萧呈渊甩开他的手,站起身将桌上的披风扔到他身上,居高临下看着他,冷声斥道:“还不起来!”
谢宁睁开眼,入目就看到一张俊朗好看但怒容满面的脸,随后视线向下,看到对方两手空空。
“没带和离书?”
谢宁问着,慢慢坐起身,抱着披风站了起来。小舟有些晃动,谢宁起身时站立不稳,险些摔倒。
萧呈渊一见他那副摇摇欲坠的样子就莫名心悸,即便知道对方很有可能是故意装的,还是伸手握住了他的小臂。
只是心下不耐,动作粗辱地将人拽上岸后便立刻松开了。
“你要回来住了?气消了?”谢宁又问道,语气颇有些轻快。
萧呈渊没有回答,说着来之前做出的决定,“谢宁,和
离之事,我会找机会禀明圣上,届时也无需你签字了。”
谢宁正准备系披风的手一顿,放了下来,“圣上亲赐的婚,再让圣上收回去,哪有那么容易。”
“这就不用你管了。”大不了用军功官位相抵,再挨上一顿板子,萧呈渊想着。
“此事已定,别再让我发现你耍花招,这回就算你死在府上,我也会让谢家将你抬出去。”
谢宁面上无波,淡淡问道:“什么时候?和离。”
萧呈渊道:“不是现在,也不会太久,我会尽量在年前办妥。提前告诉你,是为了让你早做打算,莫起别的心思。”
“以后,收起你那些阴招算计,好自为之吧。”萧呈渊劝诫。
“知道了。”谢宁不想再说这个话题,转而问道:“那这段时间你呢,不搬回来?”
“我不想再见到你。”萧呈渊觉得两人还是不见面最好,也能让谢宁反思冷静一下。
他可能没察觉这话有多么伤人,也可能察觉了,但还是要这么说,像是故意的,有种报复的快感,报复那人的谎言与算计。
谢宁垂眸掩下一片阴郁,“那你也要想想赵淮宁吧,他一个未出阁的哥儿,成日往你别院跑,传出去旁人怎么看?”
萧呈渊顿时沉下脸色,冷声道:“我二人虽有情愫,但举止清白,只要没人故意捏造,就不会有流言蜚语,你最好别打他的主意。”
“况且,等我们和离,三书六礼,我会娶他。”
谢宁自嘲地笑了笑,突然一震,揪着心口痛苦的蹲了下去。
萧呈渊冷眼看着,动了下手,终究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直接转身离开。
他走得果断,没看见身后人笑着掉了眼泪。
他也从来都没看见过。
叶如尘快乐的渡过了一个月休假, 期间也并未完全放飞自我。
仔细地思考了一下未来的日子,叶如尘还是觉得干老本行自在,背靠国家, 经费全包, 时间自由, 吃喝不愁。
虽然这个世界目前并没有他的老本行, 条件极度欠缺,但他可以往目标方向争取一把。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虽说不能一步跨越时代。但他相信,只要有国家的支持, 社会的推动,在有生之年, 一定能看到个全新多彩的世界。
说干就干,叶如尘连夜写了三千字的职业规划。
这日,在路人诧异又新奇的目光下, 他骑着特制的木自行车,入宫面圣。
皇宫的侍卫看着他的自行车, 犹犹豫豫纠结道:“大人,车马均要停在东华门外,不可入内。”
叶如尘笑道:“这是专门带来给圣上看的,麻烦通融一下。”
侍卫大抵是信了的,毕竟这么奇怪的东西是第一次见,虽是代步却不同于寻常车马,可这么大个东西真的能入宫吗?
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不好决定, 这是恰好侍卫长过来,听完之后将自行车上下检查了一遍, 确定没有危险后放行了。
御书房内,皇帝问道:“你可想好要做什么了?”
叶如尘笑了笑,“陛下,臣做了个东西,就停在殿外,可要一看?”
“哦?”皇帝来了精神,派人去叫安王也过来,自己兴致勃勃地走出殿外。
看着阶下那两轮的木制车架,却有点失望,他还以为是像望远镜、烟花那种极特殊的东西。
“这是什么?”皇帝问道。
叶如尘介绍,“这叫自行车,无需牲畜拉,自己一个人就能骑上走。”
叶如尘说着骑上自行车演示了一番,皇帝眼亮了一下,“倒也是新奇。”
自行车还加了后座,叶如尘邀皇帝身边的元公公过来一试。
元公公按照叶如尘说的在后面做好,心下颤巍巍,“叶大人,您可小心点,老奴这把骨头真不经摔。”
“公公放心,抓紧了。”叶如尘勾起嘴角,眼底夹着几分狡黠,骑上车在殿前转了一圈又一圈,每次转小弯的时候都把元公公吓得哎呦哎呦直叫。
“不错不错。”皇帝看得有意思,笑出了声,安王此时也来了,叶如尘停下,将元公公扶下车,笑眯眯问:“如何?”
元公公捂着心口,“初时有些惊恐,生怕摔了,但叶大人骑得很稳,丝毫不颠簸,而且速度轻快。”
叶如尘这才慢慢的说起了关于自行车的想法。
牲畜拉车太贵,尤其是马,一般人根本买不起,且还需照看牲畜,喂养饲料等等,寻常百姓根本养不起,若是出门要么走路要么租车,极为不便,而且畜生受惊失控的事情常有发生。
“臣认为,若是能造出不需人力牲畜拉车,骑上就能自己走,主动权控制在骑车人手中的代步工具的话,会带来极大的便利。”
养牛马驴的人家还是少的,当有了更便利实惠的代步工具,出行方便了,人与人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往来沟通就会增加,有助于共同发展促进。
“往近了说,官员们上朝、应卯,并不是每个人都坐马车,若能有一辆自行车,骑上就能走,想去哪里去哪里,岂不快捷。”
要知道在城内行走,人流涌动,马车禁止疾行,速度不比自行车快,停车还要找专门的地方,防止马被人偷了。
叶如尘几句话就说动了皇帝和安王殿下,转而又道:“但目前,这车无法正常投入使用。”
“为什么?”安王问道。
“这辆只是臣临时想办法做出来展示用的,看似无碍,但问题甚多。”
叶如尘将车推到两人面前,仔细介绍分析各个部位。
车架是木头做得的,虽然能用,但沉重易变形,容易损坏,并不耐用。
最麻烦的部分是传动链条和轴承。
叶如尘这辆车相似不同于现代自行车,他想了替代装置,设计将脚踏与后轮连接传动,虽然能骑动,但远远比不上现代自行车。
而现代链条目前还做不出来,虽然大燕朝已经能练钢了,但要造几百个一模一样的小钢片一时半会还是很难的。
再者“路”也是个大问题,燕京城天子脚下,路自然修得好,皇宫之内更是光滑平整。
可乡野地方、城郊小路,都是土路坎坷难行的,一场雨后更是泥泞不堪,自行车根本不好走,况且还是没有橡胶的木制车轮。
问题环环相扣,不是轻易能解决的。
所以这辆自行车目前来说根本无法大规模生产,成本高实用性低,没有性价比可言。
皇帝问道:“既如此,叶卿为何还要提出来?”
叶如尘回答:“陛下,问题虽多,但不是不能解决,只要将技术一点点提上来,总有一天可以实现。”
回到御书房,叶如尘拿出图纸展开,上面赫然是自行车各个部件详细图样,往后翻,还有可以拉货载人的三轮自行车,幼儿学步的儿童自行车。
“技术可以提升,问题可以攻克,只要敢想敢做便,上天入地也不是不可能。”叶如尘说道。
还有路的问题,“要想富,先修路”,这一点叶如尘在当年殿试时就提起过。
如今水泥已经有不少地方使用,水利、建筑、国防均有涉足,但还远远不够,范围还能再进一步,普及水泥路,让大燕道路真正做到四通八达。
叶如尘带自行车来并不是要现在推行自行车,而是以它为开端,说出自己的目的想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纵观人类千年发展史,每一次大跨步都离不开技术的革新。”
“如栽培粮食、制作农具、驯化牲畜;再往后,纺织术、造纸术、印刷术、烧瓷制铜铸铁炼钢等等。”
叶如尘道:“其实我们一直在不停的发明创造,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只是太慢了,我们被时间推着行走,数十年上百年才迈出重要的一步。”
“如果有相关的人才汇聚一起,潜心研究,便能加快社会发展进程,
造福百姓,迎来盛世王朝。”
皇帝和安王都知道,叶如尘说得这些不是空话,只要有计划,他真能做到。
陇州区区三年,这人就搞出来了一系列新事物,并且真正做到了普及;再往前还有硝石制冰,蜂窝煤,每一样看似不起眼,但都特别实用让人离不开,这些一点一滴汇集,也让大燕综合实力挺高了不少。
还有那望远镜,因为材料稀缺只做出来三个,但玻璃的制作方法叶如尘有,虽然在陇州不能批量生产,可诺大的燕国能做到!
【开拓新思维,开创新时代】
前景展望的很美好,总要有个落脚地。
叶如尘拿出他的职业规划。
绕了一大圈,终于说出了切实想法,“臣想成立一个研究院,招揽人才,搞发明创造。”
搞科研,一个人再聪明也是能力有限的,而团队的力量不可小觑。
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么说教育也需要改革,不过动作太大不能着急,须得循序渐进,慢慢渗透。
皇帝面色凝重,仔细读了读他的职业规划,然后递给元公公,“安王也看看。”
历史上每一次变革都是血雨腥风,因为新政策的出现往往以冲撞旧派利益划分为代价。
但叶如尘此法却并不不妥,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有利的。
虽说是耗了些人力财力,可除了户部会对新增固定支出皱眉外,对别的人来说并无干紧。
安王表示支持赞赏,若是旁人提出,他只会觉得想法很好但难以实施,可叶如尘种种先例在前,令人信服!
经过一整天的探讨,最终皇帝批示成立研究院。
研究院无实权不掺政事,刚好国子监地广房屋教舍众多,便直接从其中划出一块先用着,后续根据需要再扩建。
研究院设在国子监,但高于国子监。
研究院可以有好几个院种,研究方向可以很广,不拘于某一项,就看招来的人才们想象力有多丰富。
由于现今科技水平的局限,无论他人思想发散到何种地步,叶如尘作为总院长,以他的博识,都能给出合适的研究意见。
只是成立初期,尚不能清晰的划分院中,还需慢慢发展。
不过后续又叫来顾父,都是搞研究的,商讨后皇帝将农科府也并入研究院了,作为院种之一,改名农科院。
至于人手,成立初期,先从新科进士中挑挑看,或有民间特殊人才也可被举荐入研究院。
后期计划在国子监新增相关学科,带领更多年轻人走向科学研究,因为在这个时代无法细分物理、化学、生物等,所以直接称为“自然学”。
届时国子监的学生除了可以科考入朝为官,感兴趣的也可直接考入研究院。
翌日朝会,众人议论纷纷,论其合理性,虽有部分大臣觉得不妥,说像是在闹着玩一样的,但没有强烈反对。
总来来说,并未有什么不好的影响,还能分流人才。
只有户部,意料之中,每每有要多花钱的地方,总会把那套旧说辞变着花样来一遍。
好在国库并非真的空虚,皇帝坚持决定,户部也不再说什么。
研究院成立一事定下,叶如尘心情颇好,买了顾青辰爱吃的糕点,悠哉悠哉回了家。
走到门口,正见到顾青辰身边的嬷嬷带着一名郎中往府里走。
叶如尘皱眉,快步追上叫住赵嬷嬷问道:“阿辰怎么了?”
这两日,顾青辰有些乏力,叶如尘察觉他食欲也有些下降,就要找大夫上门看看。可顾青辰感觉自己没什么问题,想着秋日困乏,倒也正常。
“叫了大夫,无事也得开服药调理,我不要喝。”顾青辰拒绝道,便没有找大夫。
赵嬷嬷如实道:“主君午饭没吃两口就吐了,还有些犯晕恶心,老奴这便叫来郎中一瞧。”
一听这话,叶如尘忙道:“那快些进去。”随后长腿一迈,快步向里走去。
赵嬷嬷也不敢耽搁,带着郎中匆匆跟上。
厅堂内,顾青辰面容略显苍白的坐着,掀开衣袖让大夫把脉。
“如何?着凉了?或是饮食有问题?”等大夫收回手,叶如尘连声问道。
“都不是。”大夫摇头,笑呵呵道:“恭喜大人和主君,是有喜了!”
“什么!”
叶如尘错愕,顾青辰更晕乎了,“我,怀孕了?”
两人都有些惊讶,元宵出生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当时把叶如尘心疼坏了,直说以后再以不生了。
而后一段时间两人行房也很注意,好在哥儿本身就比女子难孕,自生下元宵后,多年再未有过动静,所以两人早就不想了,平日行事也难免放纵。
岂料,这...竟是怀了?
难怪顾青辰自入京后就时常觉得疲劳,他还以为是这些年养得娇气,突然赶远路太累了。
时隔多年,叶如尘再一次感觉到当初那种欣喜震惊又茫然无措的情绪。
“赏!有赏,传令下去,府中上下多发三个月赏银!”
回过神来,叶如尘握着顾青辰的手,转头吩咐道:“赵嬷嬷,派人去顾家报喜!”
“是是是,这就去!”赵嬷嬷喜笑颜开,郎中也开心地领了红包,为顾青辰开了安胎药。
元宵从外面回来,还没进门就蹦着喊道:“我有小宝宝了,太好了!我有小宝宝了!”
“哎呦,小主子你可慢点!”旁边跟着的小厮忙护着,又笑着纠正道:“是主君有小宝宝了,你有弟弟了!”
家有喜事,众人都格外兴奋!但胎儿月份太小,不宜宣扬,这事也就专门通知了顾父顾母,和忠武侯府。
顾母收到消息,即刻赶了过来,翌日更是直接收拾东西搬进了叶府,还带了一堆补品。
顾青辰哭笑不得,“没这么要紧。”
“谁说的!”顾母严肃道:“女子哥儿生产本就是大事,不可因为生过就掉以轻心。”
“娘说得对。”叶如尘特别同意。
第151章 灵华庙
今年的殿试四月份就结束了, 新科进士大多已经被安置好位置,剩下一小部分虽未完全定下,但大抵也有了去向, 叶如尘看了看, 没选出适合进研究院的。
会试三年一次, 叶如尘不可能等那么久, 便将目光移到了国子监。
国子监是大燕最高学府,虽说皇亲国戚、文武高官的子弟皆可入学,但这里并不是纨绔子弟聚集地。
国子监学风严谨,校规严厉, 除官家子弟外,还有各地保送上来的优秀民生, 其中包括地方官每年贡选的秀才身“贡监”,还有落榜但成绩优秀的举人身“举监”。
叶如尘并不认为没中进士就是差劲,毕竟科举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能走到会试已经是人中龙凤,再者说, 科举选人的题目又不适用他的研究院。
经过半个月的精挑细选,还真让叶如尘在国子监找到了三个不错的苗子。
三人都是举子,其中有两个民生,一个官生,均是年轻人。
原本三人都有些犹豫,毕竟苦读多年,就是为了金榜题名,入仕为官。
眼看走到最后一步, 说不定努努力下次就能进士及第,这时选择放弃, 去一个刚成立还说不清究竟干什么的研究院,多少让人有些心不甘。
结果突然得知,进研究院竟然也是官身!品级月俸还不比入翰林院的新科进士差,做出成绩能往上升官,三人都惊呆了!
虽说不知道研究院的发展空间究竟能不能和翰林院相提并论,但待遇方面确实不错,而且这里没有官场乱七八糟的激烈内斗。
“我们研究院是真正的优中选优,不是谁想进都能进的,哪怕你进士及第,过来也要先通过考核,而考核往后会越来越严格。”
叶如尘三言两语,说的天花乱坠。三人晕头转向,迷迷糊糊,只觉得未来可期!此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错过就不会再有了!
于是等三人回过神时,他们已全部同意,被纳入了不知道前途在何处的研究院!
叶如尘眼底闪过一丝狡黠,拂袖而去,深藏功与名。
入寒后,皇帝龙体有恙,好几次朝会缺席,最后再次退居干清宫,由安王监国。
之前那次不确定,但这次叶如尘能肯定,皇帝绝不是装的,而是真的病情加重。他进宫看望过几次,皇帝面色灰败,精神不振,已呈日暮西山之势。
一月后,皇帝驾崩,举国哀悼。
元公公拿出传位诏书,传位于安王,这是预料之中的事,众臣没有任何异议。
国不可一日无主,大臣宣读了遗诏,安王在灵前继位,正式接管了皇权。
按照礼法,新皇以日易月,守孝二十七天。期间礼部就开始准备相关事宜,等孝期一结束,立马完成了登基大典。
十二月,萧呈渊入宫面圣,皇帝说:“既然你执意如此,那朕允了。”
,萧呈渊回了侯府,谢宁什么也没说,签写了和离书。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翌日一早,萧呈渊来到谢宁的院子,谢宁屏退了所有下人,屋里只剩随他一起来侯府的丫头长乐。
还没靠近,就听到止不住的咳嗽声,萧呈渊走进了屋里,见谢宁面色惨白,嘴角染了血,手帕一片殷红,突然觉得心刺痛的厉害。
谢宁说:“稍后就走,侯爷无需着急。”
萧呈渊偏过头去,“我不是来催你的,你可以多待些时日,等身子养好了再走也行。”
谢宁道:“不必了,不敢麻烦侯爷。”
“你我夫妻一场,何必说这些。”萧呈渊顿了一下,“我也是希望你好,日后......”
谢宁没有搭腔,重山在门外喊道,“侯爷!”
“何事?”萧呈渊出门走到院中,重山连忙禀告,“黄山出现山匪,确定是官兵出身,疑似逆党余孽。”
萧呈渊接过重山递来的密报,对方人数不多,该是无处可躲才上了山。
只是黄山位于彭城,离燕京不远,皇城脚下岂容逆党藏身,况且新皇登基不久,决不允许有任何乱子出现,于是皇帝命萧呈渊亲去,秘密处置。
萧呈渊回头看了眼谢宁的屋子,转身和重山走了。
丫鬟关上窗户,回到内室说,“侯爷走了。”
无人应答,谢宁似不在意。
怀孕四月,胎儿稳定下来,顾青辰终于被允许到处溜达了,叶如尘从宫中请来太医看,太医也建议多走动一下。
今日叶如尘去了研究院,顾母回了娘家看望她卧病的老母亲,还带走了团子和元宵,顾青辰独自在府上着实无聊。
“不如我们去灵华庙祈福吧!”顾青辰向身边人建议道。
灵华庙就在城郊的灵华山半山腰处,也不远也不高,灵华庙无主,很久以前是个废弃的寺庙,后来不知被谁出钱修缮,现常有云游僧人路过借出在哪里。
小寺庙香火不算很旺,跟护国寺比简直不堪一提。但庙里有颗巨大的祈愿树特别受人欢迎,听说颇为灵验,无论是求姻缘,求平安,亦或是求子嗣皆可,树上挂满了愿签。
顾青辰还挺感兴趣的,当年他还在京城的时候,灵华庙根本不火,也没听说什么祈愿树,便想去看一看,给家人和肚子里的孩子祈福。
“府里这么大,不如就在府里走走吧。”
赵嬷嬷皱着眉头,不是很赞同,那么远,累着怎么办?又是在城郊寺庙,万一遇上什么危险怎么办?
顾青辰闻言苦着脸,是啊,这长林园大得很,但他都走吐了,就想出门溜达!
“可是今日老爷不在,要不等老爷回来了你们一起?”赵嬷嬷建议道。
顾青辰叹了口,他知道赵嬷嬷是为他好,但他也是心血来潮,就今天,现在,这一刻,真的好想出门啊~
赵淮宁一来就见顾青辰这幅纠结模样,一听他想去灵华庙,顿时欣喜道:“我去过哪里,我可以陪你去!”
“我在这京城也没个相熟的,平日想出去玩都没人陪,正好我们一起啊!”
顾青辰觉得可,赵嬷嬷觉得不太可。
但看两人渴望的目光,赵嬷嬷妥协了,只说要多带些人,出城要坐马车,上山要坐轿子。
只要能出门,怎样都好,顾青辰欣然同意,一行人高高兴兴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