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这什么话,这公事公办的态度。虞澜意当即瞪了郑山辞一眼,恨得牙痒痒,扭头走了。郑山辞琢磨出一点意思,连忙跟上去。
“我是想你留下来陪我的,但你也想家。去京城见见家里的人也好。”郑山辞跟着虞澜意进了屋子。
虞澜意:“我是想家,但一个人回去也没甚意思。来回五个月余的时间。明年再回去,今年不想。”今年的路走多了,他不想走了。而且他们刚成亲,第一个年虞澜意想跟郑山辞一起过。
他扔了一个枕头给郑山辞,发脾气。
郑山辞抱着枕头挨着虞澜意:“我没想赶你走,你不走,我心里欢喜着。我想将军现在刚过来,便没去上门拜访。想着下午去拜访。”
“那是我叔父,也是你叔父。”虞澜意睨看了一眼郑山辞说道:“那现在就堆雪人。”
郑山辞应道好。
郑山辞跟着虞澜意去堆雪人,堆了两个雪人。虞澜意把一只雪人的脚踩在另一个雪人脚上。
虞二爷到了驿站,驿丞给他们提来了热水热饭。
“先洗漱一番,你们各自去吧。”
众人休整好了,虞二爷把晌午的饭吃了,虞夫人说道:“我记得大哥来信说,澜意不就在新奉县么?”
虞二爷想了想:“等会征儿跟宇儿去看看。”
虞征跟虞宇就是他的大儿子跟二儿子。
虞二爷想到虞澜意嫁给一个寒门进士,眉头皱了皱:“大哥也是糊涂了。再不济给澜意招一个上门儿婿也成,怎地就跟了一个寒门进士。”
虞夫人:“大哥大嫂的决定,有你什么事。我看大哥大嫂自有考量,比你靠谱多了。”
虞二爷:“……”
虞征跟虞宇只记得埋头吃饭,不去掺合父母之间的事。
吃完饭,虞征回到屋子里收拾一下打算去郑府,崔哥儿帮着他抚平衣襟:“我跟你一起去,我也对虞澜意嫁的男子好奇。”
“你跟澜意又不对付,你跟着去免不得又要吵架。”
崔哥儿:“那是我的错吗?虞澜意说我很装,我就是在外人面前装,在你面前可没装。”
虞征:“……”
清河崔氏,百年世家。崔哥儿知书达礼,贤惠懂事,就是性子黑心了点。
虞宇也换了一身行头,卫哥儿说道:“要我陪你去么?”
“你还是在家陪着娘吧,我怕爹娘又要闹,你在这里还能劝一劝。”
两兄弟正要出门去,结果驿站的人说县令来拜访他们了。
这便免了他们上门去。
虞二爷听了这话眉眼舒展,这合该让郑山辞他们这样的小辈前来拜见,只是他怕郑山辞不曾知晓他们已经来了。想来郑山辞身为一县之长,多少还是会知道点。
确实如虞二爷所猜想的那般,虞二爷到达驿站了,驿丞就让人来报信说是边疆的虞将军来了。县城里有什么朝廷重要的人物来了,自然要上报给县令,不然出了什么差错,小小的驿站承受不起。
“让他们进来吧,外边冷着。”
郑山辞跟虞澜意由亲卫引着走进屋子里。郑山辞就看见一个威严的中年男人坐在椅子上,他便见礼。
“叔父好。”
虞二爷挑眉,看见虞澜意对他挤眉弄眼的,难得摆出来的严肃面孔也散了散。真是没个正经,他相公礼数周到的拜见,只有这个小无赖在这打马虎眼。
“都是一家人不必多礼。”虞二爷让郑山辞落座。
“我是收到了大哥的信,才知道澜意嫁人了。这边的气候风沙大,冬日冷,你们多注意身体。”
郑山辞谢过了叔父的关心。虞二爷见郑山辞长得清俊,谈吐不凡,整个人沉稳,他不禁点头。看来是他有失偏颇了,这郑山辞看着不是一个普通的寒门进士,倒是有几分会往上走的意思。这便好,年轻人只要想着往上走,这般上进,都不算差。
澜意跟着郑山辞瞧着也有感情了,既然两夫夫自己过得好,他何必去当个讨厌的人。虞家的人都很洒脱大方。
“我这次是奉旨回京。澜意要是想回京过年,我们便一同回去。等过完年了,再把你带回来。”虞二爷说道。
郑山辞心中一紧,低着头没有说话。
临到头了,郑山辞发现自己还是希望虞澜意能留下陪在自己身边。这是我们成亲后的第一个年,这也是他穿越而来过的第一个年。
他还是想着虞澜意的。
虞澜意看了一眼郑山辞,郑山辞低着头摸着茶杯,看不清神色。虞澜意笑了笑说:“我今年不回去啦,今年来新奉县就赶路了两个月余,我要再回去,又是跟着叔父回去,你们赶路赶得更急了,我受不住,还是明年再一并回去吧。”
“你既是这么说,我就不带你走了。”虞二爷叹气说道:“我们在这里会补充些干粮,停留一天,明天就出发走了。你需要给你爹娘带什么,我帮你带回去。”
虞澜意点点头。
郑山辞听了虞澜意的话,心里松了一口气。
虞夫人见虞澜意的性子沉稳不少,笑道:“在边疆还没给你送礼,这是之前我让人打的鸳鸯玉佩,两个玉佩合起来可以当做一个玉佩,分开了也可以单独挂在腰间,送给你们小两口了。”
虞澜意接过盒子甜甜的喊了一声:“谢谢叔母,叔母真好,比叔父还好。”
虞夫人笑道合不拢嘴:“你啊你,你这般说我就当真了。”
郑山辞跟虞澜意上门也带了礼品过来,总不能空手上门。
郑山辞说道:“叔父既已经到新奉县了,便去府上坐一坐。”
虞二爷:“不必了,懒得折腾你们。”
“那我在千味楼或是郑家食肆做东,晚上为叔父接风洗尘。”郑山辞说道。
虞澜意:“郑家食肆的饭菜可好吃了,叔父一起去食肆用饭吧。”
虞二爷听见虞澜意这般说点头应下了。
虞征跟虞宇他们也各自问了虞澜意,虞澜意叫了大堂哥,二堂哥。
郑山辞跟着叫了两声。这不愧是武将世家,这两位堂哥长得都很硬朗,因是虞家的长相都是好看的,两位堂哥长相俊美,臂弯有力,腰间还挂着佩刀。
“澜意,这便是郑大人吧。”崔哥儿从屋子里出来问道。
崔哥儿还以为郑山辞是想攀高枝的那类人,这种人他见得多了。没想到郑山辞长得一表人才的,看虞澜意的样子也是满意的。
虞澜意乖乖的喊道:“大堂嫂好。”
崔哥儿吓一跳,这虞澜意是转性了不成。哪回他们两个人说话不是以翻白眼结束。
郑山辞跟着叫了一声堂嫂。
虞征说道:“我们就不送你们了,晚上再说话。”
郑山辞点头。
虞征见崔哥儿还垫着脚尖望着郑山辞跟虞澜意的背影,伸手戳了他一把:“怎地这么好奇我这堂弟夫?”
“我就是看看谁能跟虞澜意好。”崔哥儿说:“郑山辞看着长得好,能跟虞澜意处得好,估计脾性也是好的。”
晚上郑山辞请虞家二房的人吃了一顿饭,他们对郑家食肆赞不绝口。虞二爷说道:“等有空后,我会时常来吃的。”
郑山辞见了二堂嫂,也是一个温柔的哥儿。
让马车把他们送回驿站,郑山辞跟虞澜意也回去了。今儿高兴虞澜意喝了些果酒就有些醉了,郑山辞把人扶上马车。回到家里,郑山辞帮着虞澜意洗漱后,他全身满是水。把人放在床上,自己又去洗了。
郑山辞洗漱后,拨开虞澜意的头发,亲了亲他的额头。
翌日虞二爷就派亲卫去新奉县买干粮,买好干粮他们自己骑马就可以走了。要走的时候,虞澜意给虞二爷递来一个盒子。
“叔父,这个盒子就劳烦你给我阿爹了。”
“放心吧,你还有其他要带的么?”
虞澜意摇摇头。
虞二爷:“那我们这就走了。你们也快回去吧,外边风雪大。”
虞征跟虞宇都是骑着马,他们在边疆早就习惯了,骑马也不怕冷。一行人来得快,走得也快,没到一会儿就在两个人的视线里变成了小黑点。
“澜意,先回去吧。”郑山辞说道。
虞澜意看着虞二爷走了,心里还有些惆怅。一看郑山辞在身边,低落的说:“郑山辞,他们走得好快。”
郑山辞拍了拍他的后背,安慰道:“明年开春我们还会见面的。以后我们去京城,你就可以常常跟岳父他们在一起了。”
郑山辞心里更想做出一番政绩出来,让他们可以从偏远的县城到京城去。
虞夫人送的鸳鸯玉佩,两个人一人带了一个。这礼物送得很合心意。虞澜意心情低落了一阵,回到屋子里找金云聊天。
金云知道虞二爷一家待虞澜意也是好的,常年见不着一面,每回虞澜意生辰礼品都没有停下来过。虞澜意有些踌躇,他左右看了一眼,他让侍从们都下去了,屋子里只有他跟金云在。
“之前我不是跟崔哥儿有矛盾了,我现在理解他了。”
金云想起来了,崔哥儿是声名远播的贤惠哥儿跟自家少爷的名声一个天上一个地上,所以虞澜意对崔哥儿颇为不服气。
“我现在想了想,他那么娇气的一个哥儿还要跟着大堂哥一起去边疆,已经很厉害了。”虞澜意自己到了新奉县才明白难处。崔哥儿这样的世家少爷,也不曾学过拳脚功夫,身子骨弱。边疆比新奉县的条件还要恶劣,这般他还是跟着大堂哥,足以见他是很喜欢大堂哥的。
“以后我尽量不跟他闹矛盾了。”虞澜意说。
金云顿时露出一个欣慰的笑。
郑山辞没给虞二爷带别的礼品,想着等开春后送些他们用得上的,不然这么一去一来太费劲了。
虞二爷这么一走,新年的脚步渐渐的近了。谭和得了郑山辞的信,让工房的人把纺织坊建造起来了。
郑山辞问了郑清音:“清音,你想学管纺织坊的事么?”
郑清音有些心惊,他对上郑山辞的眼睛,低下头说:“可是我只会刺绣,不会管这些事。”
“你放心,我找了一个管事的帮着你一起管,你跟在他身边学些本事。”郑山辞说道:“要是他没有教你,或是仗着你年纪小就欺负你,你记得跟我说。不过我找的都是老实人,应当没那么大的胆子。刺绣这事,你闲暇时可以绣一绣,等学了本事,自己开个铺子当掌柜如何?”
郑清音一听自己做掌柜,心里怦怦直跳。他又想到自己在清乡村时,每回去镇上卖荷包、帕子,老板娘那副悠闲的样子。
他怎么来做掌柜,他能行么?
“二哥,我怕我不行。”
是怕不行,而不是不敢。郑山辞拍了拍的后背,笑道:“不要怕,有你二哥在。出什么事,我给你兜底。”
郑山辞这般说得有底气,他是这个县城的县令,单单只是管着一个纺织坊而已,郑清音又不是什么纨绔子弟,只是跟着管事的学着管。
“二哥,我可以试一试。”郑清音想了想他应了郑山辞的话。他想改变自己,也想变得更厉害。这样他就不会再被其他的事困扰了。
自打离开清乡村后,除了有些想念爹跟阿爹外,郑清音在这里每天都能睡一个好觉。
郑山辞正打算离开,郑清音拉住郑山辞:“二哥,这是我绣的荷包,送给二哥。”
郑山辞看了荷包上绣的是祥云,要不说弟弟是哥哥的小棉袄。郑山辞心中一暖,把荷包直接挂在腰上。
“谢谢小弟了,我很喜欢。”
郑山辞离开后,郑清音的心还是急促的跳动着。他躺在床上,那被褥盖住脸。呼吸不过来了,又把头伸出来。
当掌柜,这他以前想都不敢想。
郑山辞给郑山成也安排了活,郑山成跟林哥儿可以在郑家食肆里忙。郑山成的腿脚不便,林哥儿想跟他在一起。
在郑家食肆也不用费什么劲,林哥儿只需每天看一看厨房的食材是否偷工减料了,郑山成就是在食肆里盯着做工的这些人,很轻松。
郑山成:“这活太轻松了,跟个管事一样。”
林哥儿:“管事的就是这么轻松,还有银子拿。”
他们对这个活也是满意的。
郑家食肆的人都知道这是郑山辞的大哥跟大嫂,哪还敢跟他们对着干。
郑山辞让纺织坊里招了人,还是先从士兵遗孀开始,这次的纺织坊比较大,招了一百个左右的女子跟哥儿。县衙里的银子还够给工人们发薪水,等下个月管事们把账本交上来又有多的钱了。
谭和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让他办事就办事,郑山辞对他挺满意的。
按照规定县衙过年放假放七天,当然有些岗位还是需要排班轮休。
县衙里的户房给众人发了盐米油、又给了过年期间的薪水,他们带薪休假,其余的福利就要看地方财政的收入了。众人都知道今年新县令给县衙里开了三个坊,赚了不少钱,眼里都巴巴的望着。
郑山辞也不含糊说道:“今年是我上任第一年,还要多谢诸位的配合。三个坊赚了钱,我们过年每个人都多拿一两银子,另外加一套棉衣,自己去纺织坊选大小,一人再拿三罐辣酱两罐油回去。”
衙役们传来一阵欢呼声。
“太好了!”
“今年可以过个好年了。我媳妇还在纺织坊里做活,我们两个人都赚钱了。”
“郑大人是顶好的大人。”
朱典史吐出一口气也笑了起来。
一两银子衙门这么多的人,拿出这么大一笔钱也不容易。郑山辞想过三个坊确实都赚了钱,还有新奉县的商人订了大单子,等着想开春后把辣酱卖给其他的县城跟州。榨油坊这么不仅榨花生油,也榨芝麻油,品质高,县城的人也爱买。
棉衣里的棉花,也是县衙直接找乡民们收取的,棉衣价格实惠,百姓们穿着也好。
戚县丞只觉郑山辞给些小恩小惠的,要他是县令,他定要给更多的银子给衙役们。只可惜他没有这个身份。
衙役们乐滋滋的离开了,过年发了过年钱,他们手里宽松了,便更舍得花钱买年货了。
以前郑山辞在单位的时候,每逢过年过节都会提前发钱,可能就是为了在节日的时候把钱花出去。
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1]
郑山辞走出县衙,街道上行人如织。
第45章 过年
虞澜意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他的离愁别绪已经被新年的喜悦冲淡了。他跟着林哥儿、郑清音一起去置办年货。
他们早早就起了床。这对虞澜意有些困难,但他还是打着哈欠起床了。林哥儿穿上了大红的棉衣,郑清音穿了一件紫色的棉衣,他们看见虞澜意就打声招呼说道:“走了,澜意,我们先去集市买些鸡鸭鱼肉。”
虞澜意脑子还迷糊的,被林哥儿拉着走了。
天上没有飘雪,集市里到处都是人,集市的铺子里有的商贩有心意,还带了红绸。在卖猪肉的地方,有一个烤乳猪带着红绸,被一个大户人家的管事买走了。
周遭都是吵闹了,仿佛有上千个人在耳边嗡嗡的叫。虞澜意跟着林哥儿,好奇的看向集市的商贩们。
林哥儿看见一个猪肉铺子,便上前去说价。
“大哥,你这猪肉怎么卖?”
“十五文一斤。”
林哥儿向来会砍价,这次买了一只猪的四分之一,拿着大砍刀跟屠夫砍价。虞澜意看得目瞪口呆。
屠夫:“行行行,就按照你说的办。”
林哥儿买了肉类和蔬菜水果,三个人已经勉力拿着了。林哥儿说:“要是有背篓就好了。”
虞澜意茫然:“啊?”
他两只手都拎着东西回到家里直奔厨房放好。
林哥儿说道:“今晚的年夜饭我来做。”
郑清音笑道:“我来帮忙。”
虞澜意没做过饭,他想了想举手:“我也可以帮忙。”
林哥儿爽朗的说:“好,今晚的厨房就让我们三个人大展身手。”
虞澜意心虚:“……”手是展不开的。
除去买吃的,林哥儿他们还买了坚果、瓜子、糕点都各买了几样。虞澜意看见有小摊子卖烟花爆竹的。
郑清音悄悄的说:“二嫂,我们去店里买,这外边的小摊子怕烟花爆竹没那么好。我们村里有人就是贪便宜,在小摊子买的烟花,结果没点燃,还不如多加几个钱买个好的。”
虞澜意高高兴兴的把整个烟花爆竹店半数的东西都买下来了。
林哥儿:“……”二弟媳真是壕无人性。
“接下来该去买窗花、福字了。”林哥儿想着郑山辞已经买了春联贴在府邸了,他们就不用买了。
到了剪纸铺子,虞澜意拿着一张福字在看。
郑清音摸了摸福字说:“二嫂,我也会剪福字。”
“这么厉害。”虞澜意说。
他不会。
郑清音眉眼弯弯,跟着林哥儿拿了一些福字跟窗花,他跟林哥儿说:“大嫂,我们买些红纸,我们自己也可以剪。”
“成,正好用来打发时间。”
酒水这些他们看不出好坏,只买了梅子酒。梅子酒不醉人,他们哥儿喝着正好。郑山成每年都要喝烈酒,不知郑山辞要喝什么酒,他们要喝什么酒,便让他们自己来买。
三个人没让人帮忙,又是大包小包的回去。
郑山辞回家后听见虞澜意跟着大嫂、小弟置办年货去了,还不让府邸的下人跟着,他心中好奇。虞澜意跟置办年货完全就是半点关系都搭不上。
他先回书房处理一些公务,等虞澜意回来时,让旺福叫他一声。
“大人,少爷回来了。”
郑山辞从书房里出来,走过去就看见虞澜意双手拎着东西。他看见郑山辞,眼睛一亮,高高的扬着手。
郑山辞:“……”
郑山辞从虞澜意手里接过东西,还真有几分重量。虞澜意双手轻松了,他跟在郑山辞身旁,背着手,扬着声音说:“把红纸放在清音的屋子里,我们下午去剪窗花和福字。”
这么精细的活,郑山辞有些怀疑。
虞澜意跟郑山辞相处久了,知道郑山辞在想什么,他扬着下巴:“瞧不起谁呢,今天晚上就把我剪的窗花跟福字贴在我们屋子里。”
虞澜意推着郑山辞快步走。
把红纸从里面挑出来了,郑山辞被虞澜意赶着去把糖果这些放好。
因为跟郑山辞有了约定,虞澜意听着郑清音讲怎么把窗花、福字剪好听得格外认真。
郑山辞把糖果放在柜子里,这里除了糖果还有坚果之类,应当是他们今天采买的结果。郑山成正在找郑山辞,他看见郑山辞说道:“山辞,你大嫂说我们自己买自己的酒。”
正好在书房也待烦了,郑山辞就跟着郑山成一起出门。郑山成喜欢喝烈酒,冬日这么冷,喝些烈酒,身子一下子就暖和起来了。
他们去酒肆里买了三坛女儿红。郑山辞对酒只是偶尔喝一下,并不上瘾。
郑山成的腿还泛着暖意,他吐出一口气,脸上带着笑:“以前过年,我也是跟爹和阿爹一起来买酒喝,那时家里吃不起女儿红,只能买黄酒来喝。”
“山辞,这样的日子真痛快。”郑山成一直是隐忍的,他向来多说什么直白的话,现今也显露了一丝情绪出来。
两兄弟说说笑笑的回去了。
晚上的年夜饭,林哥儿让厨房的人交给他们了。林哥儿跟郑清音配合的好,年夜饭要做好几个大菜。在新奉县入乡随俗,林哥儿打算做一道盏蒸羊。林哥儿先将羊腿肉切成片状,加入酒、醋、酱、干姜沫少许,再封碗慢火蒸到软烂。等蒸了一个时辰,林哥儿把姜片夹出来,撒上葱。
虞澜意站在林哥儿身后,眼睛亮晶晶的看着他。
郑清音在林哥儿面前也是打下手的,虞澜意更别说了,他只会洗洗菜,然后林哥儿做甚,他就看着林哥儿,眼睛里满是小星星。
林哥儿把菜装盘了,让郑清音跟虞澜意端过去。
以前过年虞澜意只等着吃,这还是第一次参与进来,他感觉很新鲜,端着盘子就走了。
郑山辞看见桌子上渐渐的摆满了。红烧肘子、盏蒸羊、清炖肥鸭、姜汁鱼片、三杯鸡、马蹄豆兰……做的汤是莲子羹。
年夜饭果然是最丰盛的。
把菜端完了,全家人一起坐下来。郑山辞给郑山成倒酒,又拿了梅子酒,给三位哥儿倒酒。
五个人举杯喝了一口酒。
“吃菜,尝尝好不好吃。”
虞澜意夹了盏蒸羊,他非常捧场:“大嫂,好好吃。”
林哥儿笑得合不拢嘴。
郑山辞:“……”
不过大嫂的手艺确实很好。郑清音抿了一口梅子酒,脸上就带了红,他喝酒上脸。他吃饭向来不爱说话,只是筷子动得很快。
虞澜意知道林哥儿做了红焖大虾,他给郑山辞碗里夹了三个。
郑山辞失笑,把大虾剥开,把虾肉放进虞澜意的碗里。
天空中响起烟花的声音,地上还有爆竹的声音。
虞澜意跃跃欲试。
吃完年夜饭,虞澜意就拿了烟花过来:“我要放烟花了,你们要放自己拿。”
郑山辞一看买了那么多,心中一阵无言。
林哥儿拿了烟花,郑清音在府邸门口放了爆竹。
五彩缤纷的烟花升上天空,转瞬即逝。虞澜意把烟花摆成一圈,一一点燃,飞快逃走,他带着笑扑进郑山辞的怀里。
明亮的像是流星。
而且浓墨重彩。
“郑山辞捂住我的耳朵啦。”
郑山辞依言把虞澜意的耳朵捂住,虞澜意看着烟花。
打开门,门外人潮涌动、男女老少都是带着笑。天上的烟花发出呜鸣声。有小孩点燃了爆竹,捂着耳朵看着。有舞狮子的、敲锣的、唱戏的。河面上倒映出星河、烟花。
有人手持龙具,随着鼓声舞动,一条龙在人群中游戏、翻涌、纠缠,人群中传来阵阵欢呼声。
虞澜意跑进了人群中,郑清音看着舞狮子欢呼了一声,郑山成跟林哥儿指着舞龙在说什么。郑山辞正打算上前去找虞澜意,有人叫住了他。
原是在县衙里的几个同僚,郑山辞寒暄了一会儿没再耽搁就去找虞澜意。
虞澜意只找了一个兰台在看底下的人。
“郑山辞,这里看下去更热闹了。”
虞澜意笑起来。
郑山辞笑着应了一声。
等夜晚过去后,一行人回到家里,整个人还是兴奋的。今夜要守岁,不能睡觉。郑山辞给郑清音递了压岁钱。
郑清音乖乖的说:“谢谢二哥。”
虞澜意也给了。
郑山成跟林哥儿共给的一份。
虞澜意脸红了。按理来说,他跟郑山辞应该也是一起给一份的。
“谢谢大哥大嫂,还有二嫂。”
都怪郑山辞不跟他说。
晚上守岁时,全家一起守岁。郑山辞跟虞澜意一直打瞌睡,他们还各自拿了一本书打掩护,小鸡啄米般的点头。林哥儿也是强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