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剧透我是太宗by织鹊

作者:织鹊  录入:09-25


第60章 三代以下称圣者
【这又延伸出一个问题了,以前太医院的药材是只需要供给宫里的贵人,但是改革后就不同了,是前朝后宫加宫人。】
朝廷官员开始不自主的思索起来了药材的收购与种植方面的问题,嘴上一个个嫌弃着加班,可遇到了问题,一个比一个上手得快。
【在之前,太医院的药材,底下有专门的药局进行供应,现在需求量增大了,是继续向下收购,还是多加种植?
鹤仙的选择是,要自己种,也可以继续收购,但是对于草药的管控要加强,这个管控指的是哪一个方面呢?
是药材的品质。】
“宫里的药材,莫非还有人偷奸耍滑不成,不要命了?”
“哪儿都有不要命的。”
【产业与产业链的形成,商业与商业化的变动,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
当太医院进行改革,虽然俸禄是朝廷发,不靠就诊赚钱,就诊只是他们的工作之一,但药材等,随着上层的重视,对民间医学的重视,药材也必然从药材转变成商品,进而商业化。】
一众退休了没退休的老大人们,都格外重视了起来。
“治病救人的药材,商业是正常行为,可若一味商业化而不加制止,对百姓而言,对朝廷而言,都不是好事。”
过度的商业化,是会损失人性的,当没有了人性,救人的药材,会在他们手中变成毒药,损害病人,损害百姓,从而一步步蚕食损害这个国家。
【所以,鹤仙充分发挥朝堂这个有形的大手,对药材的价格进行着控制,并对草药的配制培育等进行着严格的质量要求,进行草药等收购批发的商人,必须要有相应的许可资料,一旦被朝廷发现有商人弄虚作假,直接取消资格并处以罚款,严重者予以处刑。】
“这个好,商人唯利是图,必须得予以限制!”
不少看不惯商人铜臭的清高学子纷纷表示赞同。
“草药那可是救人的,可不能被商人给损坏了。”
“我感觉有点类似盐铁官营,但是又相对没那么严。”
“怎么就盐铁官营了,顶多就是监管更严格了而已,你不会就是商人吧?我还觉得陛下太心软了呢,还能更严一点!”
药堂等地方到还好,反应不算太大,但是药材商们现在一个个的,都有些流汗了,这个监管的度,到底有多重啊?
这药材,本就分好与不好,就是好,还要分好几等呢,那些监管的,万一一刀切呢?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些监管,肯定是要收他们钱的,就是不知,胃口大不大……
药材商们想到了这一点,朝堂的人精们自然也想到了,御座上的姜衡同样也想到了这点,天幕中的他,会想到吗?
应该会吧,只是,哪儿有完美的政策的,毕竟政策,也是人去实行。
【而各地负责审核资格的官员,也采取轮换制度,尽量保证审核的公平公正。】
【不仅如此,在药材的收购培育上面,鹤仙禁止药材对外售卖。】
官员们诧异了,一向奉行对外开放的陛下,竟然有不许对外售卖的时候?还是药材?就是茶叶,盐,有时候陛下可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
姜衡自己却很理解自己,怎么能对外售卖呢?自己国家都还不够呢,这可是关系身体健康与否的药材。
【在弘德朝,鹤仙是推进海贸发展的,但在药材上面,鹤仙却监管得极其严格,决不允许大规模的药材外流,出海的船上可以带有药材,因为船上有人,要预防生病,但大规模,是绝对不行的。】
【不仅如此,鹤仙晚年,更是在好几个省份,建造了医学院,其课程,不仅涵盖专业的医学经典,更是包含易经等道家经典。】
百姓不解,部分学子不解,学子中治易经的,与医师们则表示理解。
医道相通,本就是真的。
要学医,本就该学易的,五行阴阳,都是相互的。
【如此,自弘德朝起,医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到现在,海洋对岸的那些国家,他们的医学,治标不治本,天天搞水军说我们的医学是假的,是没有理论支撑的,根本没有五行没有经脉没有气感,你看我们信吗?
不就是想学我们的技术又学不来,只能从年轻人入手给他们洗脑,从内部攻破吗?
他们还想着我们轻视自己的传承几千年的医学,让他们捡漏,到处悄悄收购中药材呢。
真是,还是老祖宗有先见之明。】
“什么玩意儿?”
“想偷我们的东西还要踩我们的文化?哪儿的脸?”
“陛下!我们再砍几个外藩吧!”晋王磨刀霍霍。
姜衡叹息,是他不想吗?
“都说了是海洋对岸了,现在还没影儿呢,”姜衡像模像样的仁慈道,“我们是礼仪之邦,别整天把砍人挂在嘴边。”
晋王:……
朝臣:陛下终于学会时刻装着了,挺好!
不过重点不在这儿,重点是这些国家的野心。
“看来,不仅是药材,我们的医学,易学,还有其他种种文化,都必须要有所保留,对外,只能传授基础。”
对方都要把巴掌扇脸上了,他们还能忍?
“其实,儒学就挺适合作为我们对外教化蛮夷的文化课程的。”
“陛下所言极是,仁义礼智善,的确是外藩应该学的。”
瞧瞧这嘴,骂人不带脏字的。
“是极是极,专业性强的,让他们自己琢磨吧。”
一边贬低他们的文化,一边又觊觎还偷窃,给他脸了!
不仅是朝堂,就是民间,一样热闹了起来。
“小小蛮夷,竟然敢看不起我们中原王朝!”
“要我说,也别教化了,直接轰了吧,就像倭寇那样,轰——”
“不是大航海吗?要不请命,让陛下直接来个大一统吧,反正地图那么大!”
“就是就是,陛下也太仁慈了,还跟那些外藩做什么生意啊!”
这或许,就是保守派的百姓认为朝堂的激进派太保守了吧。
当天幕结束后,得知这些民意的姜衡,不得不挥着皮鞭让万斐加班,百姓对国家有强烈的认同感是好事,对外藩有防备心也是好事,但是太激进了,还是不太好,毕竟一个国家的有效治理范围,也就那么大。
海外……成本太高了。
不过此时,天幕尚未结束,姜衡也就还不知道。
【当然,这些医学领域上的进步,在于制度,在于管理,而真正让弘德一朝在医学上不断被提及的,还是对于天花的防治手段,那便是——牛痘!】
“牛痘?!”
太医院,医学院的医者,一个个瞬间明悟了!
种痘,他们是知道的。
唐代开元年间,就有鼻苗种痘的方法,他们这些医生中的精英,自然是了解这一背景的,何况天幕透露后,他们就详细探查了历史上关于天花防治的历史,所以天幕一说,他们就明白方向了。
其实在千金方中,就有病人互相点痘的法子,但大多数时候,还是被当做热毒进行的防治。
而现在是确认,从人痘,转向牛痘了。
方向一旦定了,那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弘德十年,大梁军队收复西域,但不幸的是,几月后,原叶尔羌地区爆发天花。】
西域的百姓瞬间惊慌失措了起来,他们这儿又爆发天花了!
“不慌!不要担心!”
“还有十几年!如今有天幕,诸位都会没事的!”
“对对对,有天幕,有天幕,老天爷是好的,是好的……”
天花太过可怕,在一切没有切实解决之前,如今他们能抓住的,只有老天爷。
【鹤仙派遣得过天花的太医前往救治,这是官方的组织,在民间,也有医师前往救治,这便是后来研究出牛痘的陈奇陈大夫。】
“小陈?”
医学院的老先生们惊喜地看陈奇,“我就说小陈是医学奇才嘛!”
“哈哈哈,只身前往病区,好胆魄!不给我们医家丢人!”
【陈大夫医术精湛,但老实说,天花在当时,能控制不往外肆意传播就很好了,其他的,只能靠自己身体熬过去,而医师要做的,就是辅助病人扛过去,其他是真没法。】
【虽说出过天花的不怕再得天花,但陈大夫这种举动,很得鹤仙欣赏,得知陈大夫早年试图考过太医院,因为容貌直接被刷,鹤仙更是直接命令禁止了对大夫的容貌歧视。】
陈奇大夫不自在地低下了头。
“害羞什么,作为大夫,你见过奇形怪状的病人少了?你这都算端方周正的了!”
【陈大夫并没有因此进入太医院,并非不想,而是鹤仙将防治天花的课题交给了陈大夫,其实不止交给陈大夫一人,太医院也收到了任务。
只是一个在太医院翻越书籍自顾自琢磨,一个领了资金,深入民间。事实证明,闭门造车要不得。】
陈大夫一脸恍然:他还有这本事?他走了这么多年了,也不见得看出什么牛痘相关的啊?
姜衡却是明白了过来,太医院需要一记重锤,而陈大夫医者仁心,又多年行医在外,搞出什么,都正常,品行也不用担心。
他最多提示一个牛身上有痘,在给陈大夫一些人手,但陈大夫能真的研究出来,也是他的本事。
至于功劳?
他是皇帝,天下万民的成就,都是他的功绩。
【陈大夫在民间,发现了牛身上也会起痘,并且没有人身上那么严重,而种痘在那时虽然不常见,但历史上有过,顶尖的医者也不是一无所知。
于是,顺利的,在以陈大夫为首的牛痘研究团队的努力下,牛痘成功。
天花,也得以防治。】
“好!”
天幕下,所有人都欢腾了起来。
天花防治,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天幕出现后,在现在,变得触手可及。
道路已经铺在了他们前方,只等他们走上去了。
【也是在陈大夫团队的研究成果落地之后,太医院的太医也真切意识到了,他们不进步,就只有后退。
而鹤仙,也鼓励这些太医提升自己的医术,无论是在外医治他人,研究疑难杂症,还是埋头写论文,有利于医学发展的,都予以了大力支持。】
【医术高,文学功底不差的,支持他们晚年有时间后自己写书留下著作,文学功底一般的,技术能传下来就行,其技术性的总结内容,只要医学生能看懂就成,不需要追求华丽,医学,讲效用。】
太医院的太医,尤其是老太医,一颗心都快跳出来了,留下自己的著作,这谁能拒绝?
【也是因此,弘德朝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等各个方面,均争先恐后涌现出各类人才,总结成体系。
医学,彻底迎来了繁荣。】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除开前期改革上的冲动之外,弘德一朝所有的变革,无论是儒学等文化的百花齐放,医学上的探寻真理,工匠水平上的共勉求真,还是这些与政治经济上相互影响,全都是引导式的,温和的改变。】
行宫的太上皇一脸骄傲,姚贵太妃也不会去提醒某人,当初是谁念叨小九犟脾气胡来。
而墨家仅有的一些弟子就不一样了,“不对吧,陛下是不是把我们忘了?我们墨家不值得一个圣人?”
“就算墨家的名头不行,那……换个名头也行啊。”
他们也不是不清楚,墨家的一些思想,是不被君主所接受的,但现在墨家留存的,基本也都是三两只的纯技术人才了,这也不行吗?
【鹤仙之所以被称之为圣君,便是因为,皇帝,是没有感情的政治生物,而鹤仙,却保留了不少的人气,所以鹤仙,愿意慢一点,缓一点。
也是因为这徐徐图之的变革,搭配着明君超前的眼光与魄力,这才打造了一个弘德盛世,这才能让中原王朝在世界变革的分叉口上,不需要选择,而成为世界的中心与标杆。】
“彩!”
“我中原!天下无敌!”
【当下,更多的网友聚焦弘德一朝,聚焦在鹤仙的武功方面,毕竟弘德一朝,武德充沛,更是让我中原的国土成为世界第一。
但大家或许忽略了一个问题,即使是这样的征伐之下,弘德依旧是盛世,甚至王朝内部的矛盾还有所减少,这难道不是最值得称赞的吗?】
官员已经从收取“战争赔款”开始后就隐隐有所明悟了,现在更是醍醐灌顶,矛盾转嫁,果真好用呐!
【鹤仙曾在日志中写自己不通军事,庆幸是开国初期,将领可以直接拉来用,若是生在王朝中期,武将式微,要自己挑选武将,这皇位他还真有点不敢拿。
偏偏如此谦虚的鹤仙,手下的将领打出了最辽阔的疆土,却一点没有穷兵黩武,空耗民力兵力,某些亡国的二代,真得好好学一学。】
武将没忍住哈的一声岔了气,“武定侯……不是陛下挑选培养的吗?”
武定侯也看向了姜衡,陛下太谦虚了!
晋王捂了捂自己的牙,酸得很,“王朝中期?你还不敢拿?”
楚王没有说话,一张脸却像是什么都说了,就你?王朝中期,武将若是还式微,你怕不是开心得直接造反了。
【鹤仙曾在倒齐一案后说:姜家以百姓养。
在修仙手札上说:欲修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弘德一朝共计四十七年,他谨记君舟民水,做到了反哺于百姓,他践行了圣人之言,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三代以下可称贤明者,首推汉文,而称圣者,唯姜鹤仙。】
“好!”
太上皇激动得直接站了起来,这是他儿子!
贤君好听,可自己儿子是圣!圣君!圣天子!圣不止是贤,还是足够的,有武功在手的贤!这才能称为圣!
气氛烘托到这儿了,百官自然跟着贺彩:
“臣等恭贺陛下万年,大梁万年!”
“陛下万年,大梁万年!”
名垂青史,百代不忘,何尝不是万年?
推书 20234-09-24 : 蒙尘by青石018》:[近代现代] 《蒙尘》作者:青石018【CP完结】长佩VIP2024.4.29完结3.15万字37.20万人气1,153海星 简介:  二十六岁的林雁回爱撒娇,有些小娇气,喜欢江叙言。  三十岁的林雁回呢。  破镜重圆  自卑攻*沉稳受  林雁回*江叙言  标签:虐攻虐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