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光有及by独山凡鸟

作者:独山凡鸟  录入:11-17

风驰微怔,眼底隐有一丝不安:“少爷,要不留下一个……以防……”
“快去。”我语气转冷,截断他未尽之言,“还要我再说一遍?”
风驰顿了顿,低头应道:“是,属下遵命。”
风驰退下,我对李昀解释:“雷霄和雪独是我贴身护卫,武功精悍。”
李昀见状,承诺道:“卫公子不必忧虑,我既在此,必不容你有半分闪失。”
他语气平和真挚,那般理所当然,竟让我心头一颤。
那个曾将我视若草芥、不屑一顾、连看一眼都嫌弃的人,如今却收敛锋芒。
如此强烈的反差,恍若惊涛拍岸,一波一波将我拍得血脉偾张。
要说一刻之前,我对他还有些惧怕,此刻却全然不同了。
那种压迫不再是恐惧,反倒带了种难以言喻的刺激与颤栗。
我忽忆起,昔日唯一一次近距离注视李昀容颜时的情景。
那日我失神,将茶盏灌得满满,连一旁令我胆寒至极的二公子也被我抛诸脑后。
世人都道美色误人,我亦不能免俗。
彼时我虽跪伏尘泥,心惊胆颤,却也在那一眼之间,被牢牢摄住魂魄。
那震撼心神的一瞬,此刻如细流般在脑海中反复回漾。
眉眼如画,唇若削竹,黑发垂墨,整个人宛如寒玉精铸,天成神工。
如此人物,竟真能在血雨腥风中披甲破敌?我又是如何曾将他,当作冰冷无情的杀神?
屏风挡住了我,也同样将他隔于其外。
他如今的容颜,是否仍旧冷峻若昔?抑或,已有所不同?
我兀自沉浸在那一刻,任由思绪翻涌,心头火热,连面颊都灼得发烫。
下意识咽了口水,竟呛了个正着,止不住地咳了起来。
我按住胸口,试图压下咳意,怎料越咳越凶,仿佛连肺腑都要咳出来。
屋中无人,风驰也被我吩咐出去,四下寂静,只有我一声声咳喘,在空荡中回荡。
咳到眼角都泛出泪意时,“吱呀”一声,是椅子被推开的轻响。
我抬眼,透过屏风的缝隙,看见李昀起了身。那道身影愈发靠近,落在屏风上的投影也变得更高更阔。
“卫公子,你还好吗?”
他的声音在我听来如此悦耳,因那里面藏了丝关切。
我慌忙摆手,想让他知晓我无事,又担心他看不见而起身绕入屏风之内,幸而这阵咳意终于缓了下去。
我喘着气,勉强出声:“无事……无妨。多谢将军挂念。”
我不敢再放任自己沉溺于妄想。
这一场咳嗽,仿佛是老天给我的惩戒,罚我刚才心思浮动,失了分寸。
回过神来,只觉方才的自己简直像着了魔一般,哪还像一个华贵自矜的贵公子?
我不愿再出什么岔子,尤其是在李昀面前。此刻我还未准备好与他真正正面对坐、对话如流。
恰在此时,风驰回来了,我立刻吩咐他将李将军送出去。
李昀未多言,只微一颔首,便转身离去。
本该四五日便能归家的行程,因李昀的到来与那道旨意而延宕。
商船在一处小岛前抛锚靠岸,我倚在舷窗前望去,只听得远处传来“轰轰”炮响,海天交界处烟火翻腾。那战船于我眼中极小,不细看,便似浮于海面的一粒墨点。
雷霄和风驰最后还是被留下,他们不放心我身边无人照料。我拗不过,只得应允。
我举起望远镜,视线穿透海雾,迅速捕捉到那道熟悉的身影。
高大挺拔,神情冷峻,纵使隔着重重波涛,也一眼就认得出。
战局已要结束,卫家的水师果然如父亲所言,皆是百战之兵,一敌十人不在话下,根本无须担忧。
我于是下令返航。
船行渐稳,归途在望。
而那些混杂难言的心绪,也随着离家愈近,愈被我抛之脑后。
直到彻底消失于心海之中。

京兆府的冬天,寒意凛冽,城墙上覆着厚厚一层积雪。
大雪连降七日,今日方停,正是冷到极致的时候。
风驰跺着脚自外疾步奔进屋来,一边哈着热气,一边用手捂住耳朵,哀叫道:“少爷,少爷,快看看我耳朵是不是要掉了,冻死我了……”
我站在案几后面,招呼他过来:“我看看。”
等他凑到跟前,我稍稍用力弹了他耳朵一下,他疼得呜呜直叫,惹得门边站着的雷霄和雪独笑出声。
雷霄故意嘲笑他:“早说你不中用,非磨着少爷带你来京城,这下好了。”
雪独在一旁附和:“就是。少爷若有差遣,以后让我们去就成了,省得这小子整日唉声叹气,吵死人。”
风驰不叫了:“你们少在这挑拨离间,爷可不像你们这么无情,最知道我的好。”
几个爷们儿叽叽喳喳闹起来,活像一群野牛在叫,吵得我头痛。
这时雨微提着裙角踏进来,冷眼一扫:“吵什么吵?一个两个的,像三岁娃儿一样,也不嫌丢人。吵着爷了,有你们好果子吃!”
果然,屋中登时安静了。
我无奈摇头,这屋里,说话比我好使的,怕就只有雨微了。
她转头点着风驰的鼻子:“爷让你办的事呢?自进门起一句正经话没说,净在这鬼叫。”
风驰不敢回嘴,垂头丧气地跑过来,从怀里掏出一叠请帖,双手奉上:“门房刚收上来的,全在这了……”
我随手拈起案上请柬翻了翻,果不其然,尽是京兆府一带达官显贵的名帖。
自南地至京兆府,不过数日光景,案上的请柬却已堆叠如山。
我人尚未进宫谒圣,这些权贵勋臣却早已坐不住,纷纷递帖探风。
怀璧其罪,此理再明白不过。
临行前,父亲已数次叮嘱,要我谨言慎行,切莫鲁莽张扬。
我落座案前,静默思忖。
这些帖中之人,无一是易与之辈。
卫家纵然在南地声势滔天,船队千帆、水师林立,可一入京城,也不过是翻不起浪花的地方小侯罢了。
若在这龙潭虎穴中招惹了不该招惹的人,怕是连怎么死的都不知晓。
在局势未明之前,最稳妥之策唯有按兵不动。未得圣颜,不可轻言。
世上最容易打听的消息,往往也最无用。
我如今需要的,是一个熟悉宫廷与朝局、既不牵涉政争,又能探得实情的人物。
我脑中浮现出一人,永昌伯世子,沈凌。
官职为六品宗正寺丞,在朝中掌皇族谱牒之事,说是当差,实则清闲得很。
一介纨绔,整日游手好闲,却因其姊为宫中沈贵人,虽无子嗣,却颇得圣宠,因此无人敢轻视他。
这样的人,身份虽浮,地位却稳,消息灵通而又无甚牵挂,最适合打头阵试水。
我从那堆叠如山的请柬中,挑出永昌伯世子的一封,略一审视,便亲自落笔写下回帖。
字迹洒落如玉,措辞不卑不亢,既不显急切,又足够重视。
写毕,将信封好,递与风驰:“着人送去永昌伯府。”
宴席设在琼台阁,看来这两年京城也并非全无更迭。
昔日冠绝一时的金樽坊,被对面的琼台阁夺了风头,已不复旧日京城酒楼之首的声势了。
马车稳稳停在琼台阁门前,门口候着的伙计眼疾手快,飞快迎上来,还未等人将马凳送上,他已屈膝跪地,躬身作人凳。
我掀帘下望,眉心微拢,尚未开口,风驰便已上前一步将那伙计扶起,打赏了点银子,低声道了句“退下”,将人送开。
看来,这所谓的“变化”,终究只是换汤不换药。
京中这等吃人不吐骨、奴仆如草芥的风气,依旧一成不变,丝毫未减。
不管是那金玉堆砌、穷奢极侈的金樽坊,还是灯光如昼、声色犬马的琼台阁,都无甚分别。
我未等侍从上前,便自车中跃下。
登上二楼,甫一踏入包间,便见屋中已有数人落座。
我将珠帘轻挑,帘下玉影微晃,那几人闻声回首,皆是一身锦衣貂裘,眼光落到我身上时,神色微异。
一人率先起身,眉梢高挑,笑意肆意,拱手朗声道:“早闻卫家少主风姿出众,今日一见,果然是神仙人物,教我懊悔不已。如此人物,怎叫我今日才得结识。”
他言语夸张,颇为张扬,语气却并无恶意。
他旁边一人亦随之起身,眉眼清俊,唇角带笑,显得温雅从容。
他轻轻摇头:“子宥,你莫要一开口便惊着人。”随即朝我拱手为礼,温声道,“卫公子勿怪,子宥性子跳脱,言语轻浮了些,莫让他坏了我们这些人的体面。”
我含笑还礼,语气不卑不亢,道:“大人言重,在下不过一介商贾之后,蒙诸位抬爱,已是惶恐。”
几句调笑闲语之后,我被请入上座,落座后,方才细细看清在座诸人。
最先开口者,正是永昌伯府世子沈凌,字子宥。倒也不似传言中那般轻浮无行,反而颇有几分真性情。
那位替他说话之人,名许致,出身寒门。其师为前任国子祭酒韩大人,年仅十八便中进士。现任礼部主事,专掌贡士选录之事,可谓才名在外。
其余数人,皆是朝中权贵之后,个个锦衣玉食,身居要职,眉眼之间皆自有一份不容忽视的傲气。
“京城这天与南地不同吧?卫公子可还习惯?”沈子宥坐在我旁边,热情地望着我。
“确实清寒刺骨,与南地湿暖迥然不同。不过这般雪压京瓦、千里冰封的景致,于南地却是难得一见,倒也别有一番滋味。”我微笑作答。
说话间,几名侍女鱼贯而入,香气伴着寒气氤氲而来,桌上渐次摆满了热气腾腾的菜肴。
许致笑着接口:“一入冬,京中多是家禽野味,温补为先。倒不及南地那般海味纷陈、调料丰繁。卫公子可还吃得惯?”
我回道:“许大人这话折煞我了。京中饮馔讲究清和平顺、滋味有度,形色兼备,自是极好,怎敢言‘不惯’二字。”
许致含笑摆手:“我字惟清,卫公子不若唤我一声惟清,便是朋友。”
我略顿:“惟清兄既不嫌弃,那便也不要唤我卫公子了。”
许致回道:“自然,卫兄。”
沈子宥在旁不甘寂寞地插话:“你们都改了称呼,岂有我独自拘谨之理?卫兄也莫唤我世子,那名头听得耳朵都起茧了。叫我表字,子宥便是。”
我举杯略抿,言语柔和而有分寸:“好,那便恭敬不如从命,子宥兄。”
一番推杯换盏,酒过三巡,话题终于慢悠悠绕进了正题。
“卫兄可曾亲自出过海?”一人饶有兴致地问,“听说南洋那些人长得古怪,竟有人生来红发黑肤,像异兽一般。”
我将酒盏轻轻搁下:“确实如此。南洋不止红发,还有金发碧眼之人,鼻梁高挺,眼眶深凹,言语难通,与我中原大不相同。”
“我倒是在京里见过一回,”另一人摇了摇头,啧了一声,“是被人买来当奴,站在街口供人观赏。”
许致轻抿了口酒,忽地接话:“阔罗一带出香,有奇楠一种,千金难求,一缕燃尽,半月香气不散。世间诸多奇珍异宝,尽出其地。”
我点头:“奇楠香。香未起火,气已穿帘透榻。”
众人纷纷嘶了口气,有人作势拱手:“此等物事,怕也只有宫中娘娘们享得起。”
沈子宥倚着椅背,语气一转:“听闻南洋海寇甚嚣,卫家如何保得这些珍物周全?”
“据说卫家水师护航,所至诸港皆开关设税,自成一系。前阵子李重熙将军平了海寇,立下重功,是否也借了卫家水师一用?”许致目光透亮,望着我。
我心道终于到了重点。
在心里酝酿一番,我笑而不答,反问道:“朝廷有命,卫家自当听从,何来借与不借之说?”
许致也笑了,姿态不动声色:“说得是。若朝中亦有这般水师,怕是早扫尽海寇,不劳民力。”
我斟酌着语气:“卫家的水师,本就是为朝廷所养。若天子欲起兵,自当倾囊以助。兵船人马,皆听调遣。”
话一出口,席间气氛微顿,笑语稍歇。
沈子宥却在此时挑眉一笑,举壶为我满酒,语带揶揄:“卫兄说得是。只是这次的功劳都被李重熙抢了去,让他在圣前立了铁功,把我们这群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子弟,更衬得一无是处。”
沈子宥话音未落,门前珠帘“哗啦”,又是一声轻响,似是有人掀帘入内。
我未抬头,以为是侍女添酒,只垂眸抿了一口盏中微凉的清酿。
却听一声低沉含笑、略带慵懒的嗓音响起。
“沈子宥,怎的又在背后编排人坏话?”
我举着酒杯的手停顿,猛然抬头。
帘外身影高大挺拔,逆光而立,衣袂随风微动。
那张轮廓分明的脸就在珠帘掀起间,毫无预兆地撞入我的眼底。
我登时愣在原地。
“李重熙?”沈子宥微愣半瞬,旋即哈哈大笑,语气亲昵,“你怎么来了?平时请你赴宴难如登天,今日竟肯不请自来,算我走运。”
他一句话,原是想缓和气氛,谁料话音落下,室内气息反倒更为凝滞了些。
我微侧目,发现在座诸人皆不约而同看向许致,仿佛在等他的反应。
许致神情只迟疑了半息,便起身拱手行礼:“李将军。”
众人见状,纷纷起身,齐声见礼。
我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仍坐在原地,顿觉失礼。
我忙不迭放下酒盏,低头起身,声音细若蚊蚋:“李将军安。”
“这般见礼,倒显得是我扫了众人兴致。”李昀淡淡一笑,说罢,作势要转身离去。
沈子宥一惊,连忙上前拽住李昀。
可惜他文弱书生一个,扯住李昀那只袖子后,脸都憋红了:“你干嘛去!重熙,来了还想走?”
他说罢,回头便招呼众人,“别拘着了,重熙他只是面上冷,其实心极热。”
我低着头,藏住自己的神色,指节微微用力扣着衣摆。
却还是忍不住抬眼,恰好撞上李昀下垂的视线。
他正睨着我看。
“来,我给你引荐。”沈子宥热情地招呼,“这是南地海商卫家的少主,卫岑,卫兄。”
“两位早都熟识了吧?”许致突然说道。
许致在一旁依旧笑得温和,我却看出几分不同。
这才想起,我和李昀之前在海上的境遇。
可那时我们隔着屏风,他并没有见过我的长相。
我不仅是卫岑,我还是徐小山。
李昀会不会认出我。他会突然发难吗。
我刚想说点什么,李昀缓声开口,语气里似有似无的意味:“是啊,别来无恙,卫公子。”
【??作者有话说】
小山内心: (?﹏??) 我警告你补药过来啊!!!!

灯火的光晕自李昀的方向照过来,晃在我颈侧。
我仿若也和这灯火一样,被琉璃灯罩扣住,感到滚烫灼热,喘不过气。
我不确定地看向李昀,他已经移开了目光。
众人相继落座,李昀不偏不倚,坐在我的正对面。
“二位既已识面,怎么卫兄还未缓过神来?”许致笑问,似无意,却把话抛得极准。
“可不是,”沈子宥接道,“你们也算并肩作战的袍泽了,如今又在京中重逢,倒像是命里注定。”
众人随声附和,话语交错,笑声重起,席间热闹如初。
我亦笑着应和,举杯与他们周旋,心下却如热锅翻滚,强撑着一分镇定。
暗里,我却瞟向李昀。
见他执杯而坐,身子斜倚在椅背上,姿态是我从未见过的样子,有点慵懒,嘴角噙着一抹不甚明朗的笑意。
他侧着脸,与沈子宥交谈。
于是我慢慢抬眼,看似在听沈子宥说话,实则将目光落在李昀脸上。
目光所及,就是那笔挺的鼻梁,侧影斑驳,在烛火下投下一抹淡淡的阴影,下颌的弧度冷峻,棱角分明
我看了一眼,又一眼。
直到那张脸似要转过来,我才垂下眼帘,抿了一口杯中酒,手指不自觉地收紧,余光,仍不肯离他半寸。
“上次一别已有数月,卫公子身体可大好了?”
李昀忽然开口,声音不疾不徐,听不出情绪。
他似乎总是这般,骤然开口,从不预兆,总叫我一惊。
几次为数不多的相见,他总恰在我心绪稍松之刻,声如钧雷,叫人猝不及防。
我轻咳一声,原本装得从容的姿态裂了缝隙。
许致眼尖,顺势笑道:“果真没缓过来?莫不是见了李将军,心头太激动?”
我轻压喉间的痒意:“惟清兄这是冤枉我了。说来惭愧,我与李将军,今日才是第一次真正见面。”
“哦?”
席间众人一齐疑惑,露出几分诧异。
我下意识抬眸望向李昀,见他并没有反驳,眉间淡然如水,唇边的那股似笑非笑的意味倒是渐浓。
我只得硬着头皮继续:“实是那时我身子不争气,恰逢感染风寒,久治未愈。与李将军相见时,怕将病气传染旁人,便命人以屏风相隔,未敢真容示人。”
“哎呀,那李将军可不是和我们一样,今日才得见卫公子容颜?”
沈子宥旧话重提,语气里带了几分促狭,直看着李昀笑:“这才公平些,怎能叫你一人独占好事?”
说罢,又转向我,笑意盈盈,眼里却颇有赞叹:“卫兄此等姿容,当真是难得一见。肤胜脂玉,神采清隽,怕是寻遍满京,也难得有这等标致人物。”
这番话一出,众人俱笑。
我也只能随之轻笑,却能感到肩背一寸寸绷紧。
李昀随着他的话,将目光缓缓落在我身上。
那一眼,不带笑意,却如品鉴珍藏多年之名器,带着某种让人无处遁形的审视意味,自上而下,毫不避讳地打量着我。
沈子宥尚在旁调笑,将我形容得宛若红楼玉人,丹唇皓齿,星眸剪水。
每落一句,李昀的目光便随之移动一寸。
直到——他视线终于落在我唇上,然后极缓极慢地,移向我眼中。
我几乎屏息,只觉一股难言的酥麻感自脊背蔓延开来。
那目光如有实质,我浑身的毛孔都被炸开,五脏六腑里一种说不上的感觉令我想要轻轻颤抖。
仿佛被风雪覆身,寒意森然,又似有火苗在体内悄然燃起。
我像被定住一般,和李昀的目光撞上。
他漆黑的瞳孔中有火光,将我牢牢困住,烛影摇曳间,我分明看见自己的影子映在他眼中,浮浮沉沉,若隐若现。
我看到他眼睑微微鼓起,那是个要笑的模样。
我被他的一点举动牵动心肠,还不待我跟着做出反应,就听他开口了。
嗓音低沉,含着笑意,仿佛醇香的酒意,醺然入耳:“卫公子目若朗星,顾盼生辉。”
我的心脏骤然一紧。
瞳孔微缩,喉头不受控地动了动,咕咚一声,那股喉咙里被我压下的痒意,此刻成千百倍袭来。
这样的话从李昀的口中说出,让我诧异至极。
我不禁怀疑,难道因为一个人身份的不同,就能让他人眼盲至此吗?
李昀是否还记得,他曾冷冷俯瞰我,说我一双眼生得包藏祸心。
此刻,这双被他嫌恶欲弃的眼,竟是如此剔透美丽吗?
那我这个人呢?
我竟不知,自己该希望他记得,还是……不该。
但不过片刻,我已收拾好情绪。
话里恢复了之前的不卑不亢,仿似对待众人的夸赞毫不在意,或是早已习以为常。
众人仍笑着调侃我,我却淡然接过,言语里甚至带出一丝懒散随意:“几位大人何必抬举我?不如多照照铜镜,自能知道这京中翩翩佳公子到底是谁。”
诸人因我的玩笑话哄笑起来。
连李昀,也轻声笑了。
我趁众人笑语掩饰心绪,再次看向他,语气温和而漫不经心:“李将军这般人物,眉目如画,如月覆雪,才是京兆府真正的一等一好男儿。”
笑声更盛,热闹如席上焚香。
我亦含笑与之共饮,仿佛适应良好,举止合宜。
只是这笑意落在唇角,却未曾落到心底。
李昀摇摇头,似是无奈一叹:“战场上,敌人闻我皆惧,说我冷面杀神。朝堂之中,官员见我皆避,说我杀伐果断,不近情面。倒是第一次,有人夸我貌胜一筹。”
我挑了下眉毛,本想回他一句:将军不记得了吗?你年少初归,凯歌入京,万民夹道相迎。那时便有‘玉面将军’之称,多少人倾心折服?
话未出口,心头却猛地一滞。
一个如影随形般的人闯入脑海,二公子……林彦诺。
心口仿佛被冰水一激。
我倏然惊醒,神思回笼。
这里是京兆府,是觥筹交错的宴席,是风头浪尖的局势。
不是卫家,不是南地,更不是那个曾让我遍体鳞伤的深院旧梦。
“那是众人畏惧将军威仪,不敢直言罢了。”我启唇轻叹,语气不重,听来却仿若真心在替他鸣不平。
李昀闻言,笑意更深,整个人向前坐直了些,执杯起身,举向我:“既得卫公子如此夸赞,这一杯,我自当尽饮。”
他说罢仰首将酒一饮而尽,杯中清液瞬息而空,明明是豪迈之举,却被他做出从容有度的风姿,一举一动皆赏心悦目。
“再来!”沈子宥一拍桌案,高声叫好,“今日真是借了卫兄的光。你不知,平日这尊神请都请不动,就算来了,滴酒不沾。”
李昀轻笑:“行了,我平日皇命在身,一身差事,哪有几日得闲?今日也是难得。”
沈子宥道:“那你倒说说,今日是怎么个难得法。”
我也转头望他。
李昀眼睛转了转,抿唇一笑,恍然间比那灯火还温软三分:“自然是……得知今日有故人在此,不请自来,求一序耳。”
我的眼皮怦怦连跳好几下,在这样温润的笑容下强撑定力。
我矛盾极了。
一边被李昀这般自然的姿态搅得心神难安,一边又忍不住暗自怀疑。
此刻我不得不承认,李昀除了是驰骋沙场的大将军,竟也是比戏园头牌还会做戏的角色。
除非,他是真的不记得我了。
我只能暂时抱着这样的心态。
可我不是个好戏子。
哪怕来京兆府前,我以为自己早已准备周全。
恰逢此时,珠帘“哗啦”一声掀起,一群穿得极清凉的姐儿和哥儿进来,笑语盈盈,香风扑面。
顿时将席间气氛推至又一波高潮。
每人左右便各坐了一位男女,姿态亲昵,柔若无骨。
有人替我斟酒,有人拾果脯送到唇边,艳色撩人,香气缠绵。
我下意识张口接了,却在果脯入口的瞬间,眼神仍旧不由自主地,落在对面那人身上。
推书 20234-11-17 : 肆意响彻by蝉饮》:[近代现代] 《肆意响彻》作者:蝉饮【CP完结】长佩VIP2025.11.13完结19.12万字8.29万人气350海星文案  【表面冷心冷情实则占有欲爆棚攻谷肆X原意气风发小太阳后偏执坚韧受罗阿响】  罗阿响在最狼狈不堪的时候遇见高中时的前任谷肆,却眼拙没认出对方,本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