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知年七点进大楼开会,九点半和邵西霖一起出来,准备走路回家时,听见身后有人叫他。
杨恪站在路灯下,车边,手垂在身体两侧,静静地看着他,问他:“有空说几句吗?”
郁知年昨晚刚发泄过情绪,见到杨恪,觉得有些尴尬。他不知杨恪等了多久,但在杨恪的车顶和车窗上看到一些落叶。
“只是聊聊。”杨恪又说。
郁知年还是狠不下心,便和邵西霖道别,走向杨恪,杨恪替他拉开车门,说:“上车说吧。”
坐进车里,杨恪没有马上说话,郁知年觉得杨恪好像抽了不少烟,到了密闭空间,烟味变得明显。
隔了几秒,郁知年率先开口,告知杨恪:“我申请了一个自主调查项目,导师口头答应了,接下来几个月我不选课了,打算先回三文。应该很快就走。”
“如果你不要股份的话,”郁知年问,“是不是他们的禁令对你没有太大影响?”
杨恪看了看他,说:“没什么影响。”
“那就好,我回去也应该没什么问题吧。”郁知年说着,打算今晚就去买机票。
杨恪没接话,换了个话题,忽而告诉郁知年:“我中午去接了我爸,他告诉我,他找你聊过。”
郁知年心跳快了一拍,看了看杨恪,不知道赵司北说这件事意欲为何。
“他说的,我都不是那么想,”杨恪看着郁知年,低声说,“不过我是做得很差。你会相信,也是我的问题。”
郁知年不清楚杨恪要说什么,心跳无端变得快了起来,看着杨恪的眼睛,忍不住往后躲了躲。
“郁知年。”杨恪叫他。
郁知年背一半靠着门,一半靠着椅背,“嗯”了一声。
“我不知道你对我的喜欢的定义是什么,”杨恪靠近他,很慢地说,“可是我……”
他的表情不明显,身体却逼近郁知年。
他的高大让车厢变得狭窄,手臂搭在郁知年的椅背上,认真地看着郁知年。郁知年闻到他身上的烟味,移开眼,看着黑暗中,杨恪衬衫的褶皱。
“郁知年,”郁知年听到杨恪的声音离自己原来越近,“我跟你结婚不是可怜你。”
“想和你亲热不是因为你主动亲我。”温热的、有些粗糙的指腹碰到郁知年的脸颊,慢慢地往下滑,扣住他的下巴,微微施力,抬起他的脸。
“你和我在一起,我就想碰你,”杨恪吻住了郁知年的嘴唇,鼻梁抵在郁知年的皮肤上,声音变得含混,“你说的什么家世好的人,我没兴趣。”
“你想回三文可以回,”杨恪说,“但是我和你结婚,不管你信不信,只是想和你结婚。”
杨恪应该是在室外站了很久,衬衣上都是校园里树木的味道,他吻郁知年吻得用力,也很小心,用郁知年很少听到的几乎带着恳求的声音,对郁知年说话。
“能不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杨恪移开嘴唇,搂着郁知年的腰,面对面抱着,对他说,“我从来没不喜欢你,以后会好好表现。不会让你觉得我不喜欢。”
第38章 三十八(2019)
三十八(2019)
杨恪不想停,但是停了下来。
郁知年靠在座椅,杨恪注意到郁知年的手指上空空荡荡。他稍稍远离郁知年一些。郁知年睁开眼睛,看着他,并没有欣喜若狂,更多的是迷茫,还有些许躲闪,嘴唇动了动,犹豫着想要说话。
“怎么了?”杨恪伸手,握住郁知年的左手。
郁知年手很软,没什么力气。他低头看着两人交握的手,像在出神,但是没有拒绝,所以杨恪趁机问他:“今晚能跟我回家吗?”
郁知年抬眼和杨恪对视,眼神还是很不确定,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再想想吗?”
“我想先回公寓。”他又说。
杨恪没有逼迫他。说了“好”,启动了车,开了一段路,杨恪问他:“你要不要回家拿点衣服?”
“不用,”郁知年拒绝了,“家里还有几套旧的。”
停在郁知年公寓楼下,郁知年对杨恪说了谢谢。
他的模样有些虚弱,外表和高中时没差多少,杨恪觉得这几年,郁知年好像除了年纪和学历,什么也没有改变。
只有杨恪在说出口后,变得愈发后悔因为他的自大和傲慢而平白错失的时间。
“郁知年,”杨恪忍不住问,“你要想什么?”
郁知年刚解开安全带,闻言侧过脸看杨恪,眼里有困惑和迟疑,说:“我不知道。”
“好像……”他停顿着,说,“我好像不太敢。”
“杨恪,”他说,“我先上去了。”
杨恪“嗯”了一声,在他开门走出去前,还是因为在意,拉了一下郁知年的手腕,对他说:“别的都可以再想,戒指先不摘吧。”
郁知年露出了忧虑的样子,杨恪没再为难他。
上楼之后,郁知年打开灯,走到餐桌边,看了看他摆在搪瓷小碟子里的戒指。
他把戒指拿起来,看了半天,又放回去,先去洗了澡。
温热的水从上方的花洒里淋下来,淌在郁知年的头发和脸上,让他想起杨恪在车里碰他的模样,也想到杨恪说的那些他从没想过会听到的话。
如果说他不喜欢杨恪了,觉得一点都不动心,当然是假的。但他似乎也无法立刻顺理成章地接受。
郁知年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没有自信的人,很难产生期待和雀跃,对一切都将信将疑。
他很清楚,他的优柔寡断显得矫揉造作,应当做一个阳光的人,才会令人喜爱,但是好像确实没办法立刻做到。
究其原因,郁知年还是感到很虚妄,怀疑杨恪对喜欢的认知有些错误。
如果他再接受一次,再期许一次,最后杨恪再在别处觅得真爱,恍然发现原来对郁知年其实只是习惯,对别人才是爱情,郁知年的感情仍然落空——他觉得自己大概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
洗完澡出去,郁知年看见手机上有两个杨恪的未接来电,回拨过去,杨恪很快就接了。
“管家帮你整理了衣服,还有书。”杨恪说。
郁知年还没说话,杨恪问他:“你什么时候去三文?”
“下周。”郁知年说。
“我帮你把行李箱也拿了,”杨恪又说,“我已经出发了。”
郁知年只能说好。
过了二十分钟,公寓管理员没有给郁知年打内线,郁知年的门就被敲响了。
郁知年走过去打开门,司机帮郁知年把东西都拿进来后,便退出去。
杨恪也走进来,看了看郁知年的公寓。
“谢谢。”郁知年对他说,看见他走到餐桌旁,也见到了郁知年放在碟子里的戒指。
不过杨恪并没有再要求郁知年戴一次,只是看了一眼,回头对郁知年说:“这栋公寓挺不错的。”
“我也买了一套。”杨恪告诉他。
郁知年不知道说什么好,觉得杨恪这个人做事实在很任性,对杨恪可能是由于习惯自己,才开始挽留的感觉又加深了些许。
“也在这层,”杨恪又说,“明天把我爸送走,我打算住过来。离我公司也近一点。”
“没有近吧,”郁知年有点无奈,“你公司在北边。”
“路况更好。”他说得很坚定,有信念感,郁知年没再反驳他。
杨恪又在郁知年家硬待了几分钟才走。
郁知年关起了门,舒了一口气,把司机带来的行李箱和书都整理好,时间不早了,想看会儿论文睡觉,也不知怎么,好像不太能够集中精神。
头脑总是被杨恪的亲近,和那些莫名地行为占满,最后逃避地关了灯,闭眼睡觉了。
第二天,郁知年在学校跑了一天的项目申请,在食堂边吃饭,边订了下周三的机票,疲惫地回到家里,发现他隔壁再隔壁的房子,有人在进出搬东西。
他没看见杨恪,进了自己家门,打开电视,播着常看的频道,躺在沙发上放空和休息。
邵西霖对郁知年跑去做独立项目的决定羡慕不已,时不时便发来一条信息,询问郁知年相关事宜的细节,让郁知年多和他分享见闻,传授他经验。
郁知年和他聊着天,忽而听见有人敲门。
郁知年觉得可能是杨恪,有点拖拉又紧张地走过去开门,真的是杨恪站在门外,杨恪提着一个很大的餐厅袋子,说:“我家里还没整理完,能不能借你的餐桌吃饭?”
郁知年不好拒绝,让他进来了。
杨恪看起来刚下班,把外套挂在郁知年餐椅的椅背上,解开袖扣,袖子往上折,露出手臂,只是从袋子里拿出外卖打包盒,好像要做什么苦力活。
郁知年走过去,帮他拆了几个盒子,杨恪问:“要不要一起吃?”
“我吃过了。”郁知年说。
杨恪没有多说,坐下吃了起来。
他吃东西的样子很斯文,郁知年坐在对面,看着发呆。
杨恪吃了一会儿,郁知年问他:“你今天不加班吗?”
“回家再加,”杨恪说,“你回去的机票买好了吗?”
郁知年说周三,杨恪便说:“到时候我送你。”
在昨天以前,郁知年都很难想象,他会和杨恪很平静地坐在一起,随便地聊一些生活现状。
杨恪问郁知年项目的安排,郁知年一一回答。杨恪并不是那种擅长闲聊的人,两人的对话不热切,但也不尴尬。
只是郁知年注意到杨恪一直在看他餐桌上放戒指的小碟子,眼神过于明显了,在心中提醒自己,等杨恪走之后,还是该把戒指收起来放好。
郁知年离开赫市的这天,赫市又下雨。
早晨八点不到,杨恪提着早餐,来敲郁知年的门,郁知年还在刷牙,叼着电动牙刷去给杨恪开门。
洗漱完出来,杨恪已经把早餐摆好了。
郁知年的航班是十一点,吃了饭,杨恪自己开车,把郁知年送到机场。
他开了后备箱,把行李拿出来,郁知年要接,他没有给,问郁知年:“我如果休息,能不能来找你?”
他昨天刚理了头发,看起来年纪更轻了一些,看郁知年的模样,虽然还是没什么表情,却像是很认真。
郁知年心跳总是快,拿不准应该说好还是不好,问杨恪:“找我干什么?”
“见见面,可以吗?”杨恪说,“总不能让你往返。”
第39章 三十九(2019)
郁知年到三文后,先住进了招待所,先去看了看几年未见的小姨。表妹上了大学,还没有放暑假,郁知年在小姨家吃了午饭,陪小姨聊天。
或许是在宁市和赫市的十年占用他太多的感情,提到郁知年小时候的事,郁知年都觉得恍若隔世。小姨屡次关心郁知年的感情生活,郁知年都含混地糊弄了过去。
次日,郁知年拿着导师找人开的介绍信,去了三文的文化馆。说来也巧,文化馆这天恰好召集了下属的单位,开下半年的宣传会议。三文原本是个县级市,前几年行政规划变动,独立成了地级市,下设三县两区。
文化馆也是近年刚设立的,和郁知年对接的副馆长本身是社会学出身,十分热情地邀请他旁听会议,说能了解一些各县区的文化特色。
会前,郁知年打开副馆长给他的三文年志读,一名和郁知年年龄相仿的、戴着眼镜的男青年走到他身边,试探地问他:“不好意思,请问你是郁知年吗?”
郁知年看着他觉得眼熟,心中浮现出一个名字:“梅齐?”
“真是你啊?”梅齐惊喜道,“我还怕我认错了。”
“你初中走了之后,我们就没见过了吧,”他道,“你怎么在这?”
郁知年简述自己的来因,梅齐告诉郁知年,他大学毕业后,考进了喜平县的县政府,在文化站上班。
喜平虽是个县,但由于交通闭塞,进出不便,最近才通车,民俗风情保留得很好,与三文也不甚相同。
郁知年听梅齐稍作介绍,觉得很感兴趣。
三文的民族志有人曾做过,但喜平没有,他又问了梅齐些问题,生出了去喜平做民族志的想法。
会上,郁知年听各文化站的人讲解着计划,心头跃跃欲试,和梅齐互留了联系方式,晚上便与导师通了个电话。
导师对他的想法很支持,郁知年挂下电话,即刻兴冲冲地筹划起来,着手写一份简单的调查计划,忘我地写到夜里十点多,他接到了杨恪的来电。
杨恪和他简述起诉案的情况,又问他在三文如何。
郁知年有了更感兴趣的新计划,心情振奋,与杨恪分享自己白天在文化馆的经历,以及梅齐口中喜平县的风土人情。
这天杨恪很给他捧场,郁知年不留神高兴得将一整天的事说完了,才发觉自己好像说得太多。
他安静下来,杨恪未觉察到他的变化,问:“你这个项目,打算做多久?”
“预计半年,”郁知年说,“但具体还得等我去了再看。”
杨恪“嗯”了一声,郁知年问他怎么了,他又说没事。
由于喜平的通讯不好,官方的档案储存不是很规范,历史文字资料缺乏,郁知年的计划先留在三文筹备,到七月中旬再去喜平。他一边找了些纸质的资料先行阅读,一边写了一份新的研究计划,还申请到了一些资金。
他在三文重遇了以前的几个同学,也获得了不少帮助,每天都过得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