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风·秦风·渭阳》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
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
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2]《淮南子·地形训》:“毛犊生应龙,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麒麟生庶兽,凡毛者,生于庶兽。”
[3]秦国法律体系以魏国法经为蓝本,文中参考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云梦秦简》。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踏雪 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6章 烧酒
石狐子回到城东食邑已是傍晚,远远的, 见阿葁在柘林下站着, 朝自己招手。田垄落满霜雪, 树木光秃秃, 夕阳下,烟囱里冒出的浓烟卷动着朝天空升腾而去。
赴楚期间, 咸阳城中的一切消息便是通过这里送至石狐子手中的, 石狐子听雅鱼和赵悝说, 阿葁不仅传信办事伶俐, 经营产业也有巧劲,她把冶区的废旧蒸馏器搜罗回来,雇工盖起烧酒坊, 又用新生柘木为料,在短短附近开起一家弓铺。
石狐子牵着马, 一路观看。
“阿兄!”阿葁束着堕马髻,脸蛋红扑扑的, 有了一丝女子的妩媚, 再加上那一声阿兄, 叫石狐子险些没认出人来——这在从前, 阿葁从来都是直呼他名字
石狐子就此打消了拥抱的念头,只捏起阿葁肩头的那一绺从椎髻中散落的黑发, 拔了一下,板着脸侃道:“还没嫁,就把头发梳成这样, 又是哪里学来的。”
雅鱼和赵悝见此,都笑了。
“哎呀,人看着呢!”阿葁推开石狐子,嗔道,“我若嫁去,谁替你收拾这七宅九百亩地方,早都长了荒草,看雅鱼先生和赵工师谁敢来吃酒,还短短呢。”
石狐子道:“雅鱼成了你的先生?”
雅鱼道:“岂敢。”
石狐子笑了笑:“果然是我的好妹妹。”他拽住阿葁的手腕,让她背对自己,站到身前。阿葁低下头,喃喃道:“做什么。”石狐子双手按一下阿葁的肩膀,命随从取来行囊中的那枚鎏金钗,只叫雅鱼干干等候,耐心为她把钗子贯入发髻。
“在秦,多大的功就封多大的户,你阿兄是公乘之户,你,当得起鎏金之钗。”石狐子缓缓道,“日后,谁想摘这钗,你告诉我,我和他打,打不过的,免谈。”
阿葁摸着,眼眶红了。
“知道你们要商量大事,我去备酒。”
阿葁做酒的过程十分独特,先把发酵好的黍汁放在炉底,烧木炭时,像伺候铁器淬火那般小心控制风量,待蒸汽成串冒出有阵子,她便在炉顶连接一根细长的木管,导入另边较高的圆木桶。桶浸泡在冰里,不时,蒸汽冷凝,滴滴答答地落下来,她就守在旁边,以铜漏记时间,一到刻度,立即开孔取出中段的酒液[1]。
如此,酒樽盖刚开,浓郁的香气立即弥漫整个厅堂,案前的羊腿都黯然失色。
众人举杯。将作府书吏雅鱼、桃花士义悠、铁兵工室赵悝、上郡工兵姜、楚地工师澹,以及原先就在桃氏范坊中教工的齐汝等等,算下来,共有十七八出面。
“今与诸君同饮,不以先生之名,一切抱负与恩仇,皆汇聚于河西十万钢剑。”
石狐子一饮而尽。
“哎,这是细花的上品,真会醉人!”阿葁见众人的情绪被唤起,有些担心。
“十万剑。”石狐子卷起袖子,把耳杯的凹面朝外举起,直接说道,“东至齐鲁,北至毛乌素草原,南至汨罗江,天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在一年之内完成这样的工程,也没有哪个门派胆敢承接这样的任务,今天,我请你们跟着我干。”
“恩人,赵某苟活至今,等的便是一个机会。”赵悝跟着饮尽,含泪应和。
“公乘,我等愿意效劳。”众人道。
一个请字,几番应和,阿葁听去,觉有千钧重量。她嗅到了石狐子身上的气味,那是一个人在攀登险峰之时不经意间散发的魅力,认真,专注,风雨无悔。
阿葁不再絮叨,拉拢屏风,退出堂中。
“赵、姜,二位工师。”石狐子道,“栎阳的铁矿含杂质甚多,为此,我从楚国带回了竖炉,下晌你们也见过,能不能适用,其优劣长短,我想与你们去当地改进。另,先生在楚有许多记录,我也能取来参考,一旦调试完毕,开春动工。”
“没有问题,竖炼炉工艺,我在邯郸用过类似的。”赵悝道,“能炼熟生铁。”
姜是上郡军中的工兵,得雅鱼介绍调至咸阳,此刻,他应承了命令,忽又皱起眉毛,说道:“可是石公乘,这回王上血口一张,要的可是钢,不同于铁。”
“不必担心,这是我接下来要安排的。”石狐子起身,从案前抽出一副卷轴。
绢帛之上,四大工序,一目了然。
姜和雅鱼见了,登时如醍醐灌顶。
那正是三年前,以桃氏虹脊为雏形,锻铁为基础,尚未成型的应龙三代工艺。
“齐伯、澹工师,这是先生与我早先的设计。”石狐子指着第二步骤,解释道,“焖钢的关键在于散铁粉,如何配制剂量,如何塑造陶罐,这些我们在楚国已经试验过无数遍,我想请你们协助,在将作府和军营中,把它教给下面的人。”
“好。”澹和齐汝异口同声。
石狐子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剩下两步,锻床的造型依然涉及范术,我任范坊坊主,我带牛伯设计,再是镀层,我会求教先生,在诸工序完成之前定稿。”
众人听完,终是兴奋难平,一边割羊肉吃酒,一边讨论具体人手和资金。他们之中,许多是被桃氏排斥在外,却又渴望凭铭文千古留名的,故而,异常上进。
“我手上这片烧伤,连莆监都说是龙鳞,有何可怖?”间隙,石狐子说笑着,正从樽里取酒,忽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看那工序图上的几处标注都重了影。
他才意识到,面前这无色而透明的黍米烧酒,比芰荷楼的糯米酒要厉害许多。
他的喉咙烧着了。
所有人的脸都红了。
“石公乘,可还有一句话,我不知当不当讲。”雅鱼欠身,对石狐子行礼道。
石狐子道:“说。”
雅鱼道:“从已取得的成绩来看,公乘是十万剑当之无愧的领主,然而,若论资历,那诏事府的白得匠,还有老范氏,甚至,寺工府的狄工师,他们怎么办。”
“玄武?”石狐子定睛瞧了瞧,唯有雅鱼的脸色仍是白的,似藏着什么不说。
雅鱼道:“对,我担心玄武。”
“错!你不是担心这个!”石狐子放下耳杯,双手撑在案前,笑道,“玄武的误会早已化解,你真正担心的是,公冉把工事判给先生,先生不允我们用人用钱之权,进而,姒相师、荀坊主、敏工师,他们都会与我们争这批剑的铭文!”
雅鱼顿了一顿:“世间没有不为钱财名声的人,雅鱼只是替大家把话问出来。”
石狐子道:“桃氏这一行当,先验实质,后得财名,若有本事造出世间极致之剑,何愁珠玉黄金被埋没?这份权力,不靠先生给予,而是靠我们自己争取。”
雅鱼是记账之人,所以多此一问,得到可以独立行事的答复后,便不再言语。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能听明白么。”石狐子的洒脱笑意之中含着一分威。
“明白。”雅鱼回道。
“巧的是……”石狐子握紧拳头,笃定说道,“偏偏这次,我觉得自己能成。”
“公乘,我们听你的!”义悠道。
在座无不感喟,所有的疑虑和顾忌,都在此刻被撕破,然后拼接成一片江山。
如此,定下分工,定下心气,这场夜宴才结束,各自回家准备接受委任公文。
人散后,石狐子趴在案头,昏昏沉沉睡了一阵子,直到阿葁打水,给他擦脸。“先生,一日不见……”石狐子的胸中烧着火焰,不服酒力,又抱了一大坛出去。
他还记着一个人。
风刮过林场,啸声尖锐,而那一根根柘木已粗壮而挺拔,似一柄柄长剑屹立。
石狐子扶着栏杆,走进看守林场的屋子,一手抹去眉间的雪,坐下,架起腿。
四处漏风,窗口只有几片破布遮羞,屋顶漏水,地面摆着七八只接水的盆。一切都是寒酸而敷衍的,如此,方显得里间架子上呈放的一个个木制模型的金贵。
“唔!唔!”
疾发现有人夜闯住所,吓得浑身发抖,举着铁耙来,许久才认清是石狐子。
石狐子揉一揉眼。
“怎么是你,先生呢。”
“啊,啊啊……”
疾一听到秦郁的名字,立即跪在地上,猛磕了三个响头,膝行至石狐子跟前。
“看来,你很在意这些锻床。你拿仅有的炭烘烤它们,自己却受风寒。”石狐子带着醉意笑道,“放心,我定不辜负你,只是,受用之前,你替我办件事。”
石狐子递了一片竹简给疾,让疾转交给白廿,明文请铁兵工室兄弟帮忙培训锻工,暗里也很清楚——十万剑是我的,我可以助你复仇雪恨,前提是,你不抢
“于我而言,能否拿到并做好这十万钢剑,关系着今后能否在中原立足;于你而言,能否完成我交代的任务,关系着能否进入桃氏门下。入门,你有正宗名声,所锻之钢,千秋万代;不入门,你则是旁枝末节,一生难洗耻辱。我所说是不争的事实,且最关键的是,现在遍观各坊,只有我愿意提携你。”石狐子说道。
疾泣不成声,点了点头。
“这酒,这般烈!”石狐子笑笑,仰着脖子喝了个一干二净,微弱的光线下,他的眼睛充了血,却不欲宿,又捏住圆口,把酒坛倒过来,雄赳赳地抖了一抖。
石狐子生平第一次醉得不省人事。
※※※※※※※※
三日后,将作府廊桥挂起挡雪的布帘,一场关于前线军工的会议如期召开。
公孙予佩戴庶长徽,站在白发苍苍,衣着飘逸的公冉秋身侧,守着旭日东升。
河西军与将作府今日的主要议点,在于如何调配兵器,次要议点,在于石狐子的归属。公冉秋想让石狐子今后为诏事府做工,公孙予则想让石狐子再次参军。
经过五年历练,河西新编的十八万人北定义渠,南御巴蜀,战力今非昔比。
一批新生将领在塞北风寒和川中瘴气之中成长起来,公孙予次子公孙邈,因多次率轻骑兵绕袭海子腹地,擒获机要,从右部二曲的一个百夫长拔擢为校尉;
玄武范雍独子范忱率长矛队冲上蜀道,一杆刺死敌酋开明氏,直封五大夫爵。
这回,闻合纵联军将于河东集合,进犯国土,河西军再次担任起守疆的重任。
“毛乌素草原的海子磨出了河西军的骑和弩,川中崇山峻岭练擦亮了河西军的矛和剑,老仙鹤,我们复仇指日可待,你可不要和我抢人才。”公孙予说道。
公冉秋闭目养神。
昔日玄武闹事的画面历历在目,不同的是,将作府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将锐士的铠甲、盾牌、弓。弩、矛头悉数改进,谁都没有料到,汾郡时,年仅十五的石狐子在情急之下说出的点子,竟然全部被秦国工师吸收入内,并开拓出新招。
“石狐子带工兵,无非是修理哨楼、挖战壕、捡兵器。”公冉秋笑叹口气,接连一阵咳嗽,连忙捂住口鼻,缓慢说道,“可是三年前,他决定从河西军退役,追随秦先生游历楚国之时,你就应该明白,他志不在此,他做冶监是为磨剑,他只能做你的往年之交,却绝不会听令于你,他是秦人,可他心里的目标是中原。”
公孙予道:“这又如何,咱们秦人的目标,向来包含中原,甚至是全天下。”
正说着,鼓声雷动,石狐子一人驭着一骑红鬃,穿过层层门楼,疾驰而来。
一轮红日在他身后冉冉升起。
白廿、安年、狄允等人往路的尽头看,极目远眺,却没找到一个多余的影子。众人交头接耳,讨论秦先生所在,未有结果,便听石狐子的脚步声飞上了坡道。
“见过公冉大监!见过公孙将军!”石狐子发贯骨簪,肩披皮甲,拱手行礼。
“好!”公冉秋捋着胡须,应道,“当初说五年,我还真害怕,等不到那天。”
“秦先生如何?”公孙予道。
“先生安好。”石狐子道。
三人平坐,舆图展开,锦绣尽收眼底。河东与河西之间的那条黄水宛若丝带。
公孙予首先说明战术需求,佩剑的前锋士兵分为两部分:左部六万,集中屯兵于少梁,抵挡从汾郡-蒲坂方向渡河的军队;右部四万,屯于大荔和函谷关之间,前重后轻分布,似一支长矛,时刻准备刺破垣郡-曲沃防线,深入腹地作战。
“北上郡,南汉中,西雍城,东栎阳。”公冉秋眯了眯眼,“看此情形,定栎阳为配给中心确凿无疑,其它地区,虽有零星的铁矿,但品质恶劣,难以成剑。”
公孙予道:“石狐,我的意思,你熟悉地形,带工兵机动灵活,又懂得合归之术,管制我右部所辖的兵器正好,还能立奇功,若去左部大平原,那就屈才了。”
公冉秋道:“公孙将军,你别引歪思路啊,我这儿正问石狐子需要什么条件。”
公孙予道:“剑的工序既定,谁造都大同小异,难的是前线的运转护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