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章
这几天韩谨都有几分不爽,也不知是他的眼神太过□□了,还是怎么地,和彦整日地躲着他,他想着见不到心上人不爽,但一想心上人既然躲着,想必是知道了自己心意的,和彦没有跟他说清楚,那就是他还没有想好,再等他几日,等他想好了。却不成想,他的心上人是不敢想清楚。
随着林老将军将韩氏遗孤在金陵托身的消息放出来后,金陵太守就上报了朝廷,皇帝陛下昏迷不醒,太子拜祁相为师,军国大事多半都是由祁相决定的。
金殿之上,金陵太守的奏报众臣皆知,太子殿下端坐于龙椅首下,祁相立于其下右侧,看着底下的朝臣们议论纷纷,大多是在说“韩氏虽强,可民心易动,若是韩氏在军中鼓动将士谋反,岂非江山要落入他姓之手?”
再有就是“韩氏一脉只剩个少年郎,且不说他有没有历代韩氏那么胸有大才,他韩氏宗族皆身死于南梁,有心之人稍加挑拨,只怕这利器会伤及自身呐!”
祁寒只立于一旁默不作声,却在心里叹道:这群老顽固,怕的不是这些啊!他们分明是怕韩氏有再翻身之日啊!
转而对着小太子道:“太子殿下,臣有一言,昔年韩氏助前朝姜氏皇族做了开国的功勋,位高权重,手掌重兵,尚且尽心辅佐了姜氏六百余年。
且韩氏先祖曾立下家训,‘韩氏子弟绝不做谋逆犯上之臣,生当为黎民百姓而活’想来若那韩谨当真是韩氏子弟的话,祖先训诫应当不会不听。
诸位大人应当考虑的是另一个问题,韩谨他当真是韩氏遗孤吗?”
此话一出,底下的大臣们大都回道:“祁相言之有理。”
如今门阀世家出头的王氏王景知不在京中,太子监国,待祁相如师,如日中天,虽也有世家制衡,但也犯不着为了一个早晚要死的人出口得罪,祁相开口说话,自然也不会有不长眼的出口反驳。
韩氏之名如雷贯耳,太子殿下自然也知道,他想的是只要韩谨能证明身份,就派他前往边关,毕竟危难之际,若真得一队精兵强将,多个胜利的保障,且韩谨的身份天然就能鼓舞士气。
韩谨要证明自己的身份并不难,只要他拿出那块韩氏的令牌,足以自证,再加上令牌可调动的人马更是确凿无疑。
韩谨孤身前往临安,只是为了让满朝文武验一验令牌的真假,可实际上韩氏令牌的用处只能用于韩氏子弟,暗兵也只听命于韩氏,至于真假,令牌是真是假不重要,只要韩谨能率领韩氏的暗兵,那他的令牌就是真的。
自临安归来后,金陵城百姓都颇为惊奇,往日里被大家调笑的和大少爷身边的小厮,竟成了闻名天下的韩氏。
这人心易动,城中以前善意的,恶意的言语调大都变成了尊崇,只有那坊间的话本子倒是一日比一日卖的好了,韩谨趁着得了空也去买了本。
那书摊的老板看起来像是个老实的书生,看了话本的主角亲自到他这书摊上来的时候,开始的时候还恶意揣测,这莫不是人得了志,就要想着把以前的屈辱洗刷一下?
却不想这人亲自来买以他为原型的话本子,还随手拿了本最为香艳的,搞得书生心底称奇,这位韩公子莫不是有什么特殊的癖好不成?但本着给钱的是大爷的理念,书生还是把书好好地包好递给了韩谨,走的时候还冲他作出了一个“了然大悟”与“你放心,我绝对不会说”的表情。
韩谨走的时候,总觉得书摊的老板的表情有些奇怪,但他归结于是他亲自来买以自己为主人公的话本,自我欣赏过度的缘故。
既然这韩氏的身份跑不掉了,韩谨只能跟着和彦再跑一趟,去找林老将军,把那两千余人的兵卒给他了。
据和彦所说,那两千人本来就是给他准备的,怕他一人孤立无援是真,逼迫他担起韩氏的责任也是真。
既如此,韩谨也就不客气,全收下来了。对朝廷宣称,韩氏暗兵这些年一直养在金陵,林老暂时接管,暗中训练,就等着他们的小主子回来。
这般说辞倒是瞒过了朝堂之上的人,倒是金陵城的叶太守忍不住擦了擦额头的汗。
韩谨是不是真的韩家人他不清楚,但他知道所谓的韩氏暗兵是怎么来的。
和大少爷拢的人,多半是无父无母,无妻儿朋友,世上无牵挂之人;和大少爷出的钱,铁骑钢甲,矛利盾坚;林老练的兵,早中晚皆是按着最严酷有效的军中训练的法子练的。
老实说,他没见过韩氏的暗兵是否真如传闻中的以一当百,但他偷偷看过,这两千人以一当十是绝对没问题的,若是没有确凿的证据能证明这些人的身份,说他们是韩氏暗兵也不会有人起疑。
叶太守向着这一关他算是勉勉强强地过了,恰好此时,手下人来报“林祝林老将军求见。”
叶太守只拿袖子赶紧擦擦额头上的汗,边擦边出来迎人。林老将军见了,开口一句:“叶太守可是身体不适,怎地出这么多汗?”
“谢林老将军关怀,只是天气渐热,叶某有些暑气未消,算不得大事。不知林老前来,可是有何要事?”
叶太守稳住心神,将话说完,就看到林老屏退左右,开口道:“叶太守是聪明人,此番前来自然是为了那韩氏暗兵一事,韩谨明日便要率他们前往边关,想来这伙人应当能为我南梁江山有所贡献。”
叶太守恭敬地行了个礼,“林老说笑了,韩氏暗兵皆可以一当百,他们明日将远赴边关,想来我南梁得此神兵,定当战无不胜。”
林老笑了一声“呵呵,叶太守说得不错,韩氏暗兵定当战无不胜。”
此时的韩谨拿着买回来的话本子还没来得及看,就被和彦堵在院子里了,说是堵,倒不如说其实是刻意等在院子里的。
老管家东西备的很齐全,现在方是日暮黄昏,晚饭还没吃,酒菜皆已备好,老管家手里还提了盏未点蜡的灯笼,看这架势,就等着韩谨回来了,夜话长谈了。
韩谨瞧见他们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赶紧把话本子往怀里塞塞,后来想了想又把话本子往外拽拽,总得让和彦瞧见了他到底是什么心思。
老管家也是个人精,小少爷明天就要走了,今晚肯定是希望和大少爷能独处的,这灯笼他暂且放下来,今天就单独留给大少爷和小少爷。
和彦见老管家拿放下笼走了,又见韩谨似乎没有坐下来的意思,便起身拉他过来坐下,斟了两杯酒,说道:“你明日便要走了,此去山高路远,也不知何时能回来,今晚就当为你饯行了。”语罢,便饮尽了一杯酒。
韩谨不做声,也饮尽了,听到和彦说:“你在和府这么多年,我早就知道你总归是要走的,可这人呐,哪怕是早知道的事,临到头来也还是舍不得的。”
韩谨默默饮酒,似乎只是想听和彦说,心里笑着,平日里装的挺像一回事儿,真的是太会唠叨了,几乎要把这些年的事儿全说一遍了。
“你刚来的时候,真是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傻小子,随便说句话都能把你哄住,我还记得那个照顾你的小刘,看你不会哭也不会笑,硬拽着你上街看变戏法的。
看着看着他自己到入迷了,把你弄丢了,长这么好看也不知道是不是被人贩子拐了,把他都吓哭了,你也不吭声,就看着他哭着找你,就找到你的时候,看你不搭理人,买个糖人就哄好了,十一二岁的人了,竟还像个娃娃一样。”
还有就是什么“城东王家的烧饼”“城西李家的卤肉”“谁谁谁家的小姑娘见着你脸红了几回”诸如此类的,鸡毛蒜皮的小事。
韩谨不打岔,就静静地听着和彦说着,也不知怎地,他忽然觉得和彦的声音十分的好听,平日里听惯了,只觉得就是懒洋洋的,没骨头似的,趁着这落日余晖犹在,天边的烟霞色渐褪,暮色轻笼,和彦的声音没由得的有几分蛊惑人心的感觉,说得韩谨有些想放下所有,跟和彦老死在金陵的念头。
和彦就这么絮絮叨叨地讲到了夜色低垂,讲到了韩谨伸手添蜡,方才想起来要说的,“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万事小心,保重自身。”
韩谨坐下来听和彦讲了那么多,这时候只是用力的回了个“嗯”,说罢,和彦好像也没什么要说的了,起身要走,冷不防被韩谨拽住了袖子,心道:这怎么还跟个孩子一样,这么爱拽袖子。
韩谨趁着和彦转头看袖子的空,两步过去把人抱在了怀里,两人身高差不多,认真论起来,韩谨倒是比和彦高了一点。
和彦被韩谨的动作搞得有些愣怔,再加上酒喝得也不少了,一时间脑子没反应过来,便由着韩谨抱了,等他反应过来不知是该推开还是该回抱住的时候,另一记闷棍砸下来,“和彦,我喜欢你,我若是平安归来…”
也不知韩谨是怎么想的,这么重要的话,压在喉咙里没出声,只是在和彦的耳边说着,旁人看来倒更像是耳鬓厮磨,搞得和彦有些发懵,这小子的声音怎么都在勾人呢?
和彦剩下的反应就是“这小子是在跟我说吗?这小子刚刚说了什么?什么平安归来,莫不是还有什么危险?”
韩谨抱了好一会儿才被推开,就看到和彦脸上难以置信的表情。
韩谨心道:不应该这么不敢相信吧,我以前表现的还不够明显吗?
和彦心想的是,这小子一句铺垫都没有,上来就是“我喜欢你”吗?我是怎么把他教成这样的?真是要了老命了,这以后跟喜欢姑娘表白,哪个会答应他呀!
和彦仿佛没有意识到他现在要考虑的不是韩谨将来跟别人表白别人会不会答应他,他该考虑的是他现在该如何作答。
韩谨也不是非要个答案,只是想要在临走前将心意表达出来,可他等了好一会儿也没等来个回声,心里还是有几分失落的。
只是和彦的全副心思都放在了“我若是平安归来”上面。
和彦心思繁杂,想的长远,等他想好了该怎么说的时候,韩谨已经打算回去了。
说实在,韩谨也知道自己此番逼迫确实有些卑鄙,他即将远赴疆场,临行前一番剖心,和彦拒绝也好,回应也好,若他此行一去不回,只怕和彦多少会有些自责,说不得落下终身悔恨逼和彦此生也忘不了他。
和彦自然也知道,他此时不管说什么,都会造成韩谨心情激荡,于战场上杀敌,只怕容易分神,可不管是严词拒绝,还是假意答应都不是他的本来心意。
要说他对韩谨绝无半点情意,那肯定是在撒谎,可若是要他如今答应韩谨,只怕他自己都会忍不住打自己个耳光子,且不说身份有别,门户之见,单单是人伦就容不下。
虽不知要说什么好,但也不能就这么一句话不说,平白糟践人家心意。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哪里出了错,叫你生出了这等想法,你且将它烂到肚子里。
你还没有接触过更多的人,觉得我这么一个对你好点的,生出点什么想法来也很正常,你也不要放在心上,等你此次自边关归来之后,可能就会觉得那点绮念算不得什么,最多就是未经世事一时糊涂罢了。”
和彦这么几句话说下来,稍微顿了顿,接着道:“你莫说什么晦气话,你自然是要平安归来的。”而后又要开口说什么却被打断了,“我知道了。”
韩谨嘴上说着知道了,却一把捞起了和彦的右手,双手捧住,弯腰把脸凑过去用力蹭了蹭,就在和彦想抽出来的时候,他率先放开了,对着和彦咧了个大大的笑容,“我知道了。”
说完转身就走,留下和和彦干站着,面上沧桑,心底好笑:果然还是个没见过世面的毛孩子,还喜欢蹭人呢。想着想着又是一阵忧愁,毛孩子要奔赴沙场了。
倒是韩谨转身过后,脸上的笑容倏地没有了,回房后将话本子放到了匣子里封存了起来,做完这一切后他认真地想了想将来。
韩氏的身份也不能一直用下去,假的成不了真的,他代韩氏子弟背负本不属于他的责任,军中少不得会有些不希望韩氏回来的人的一些责难,所幸他知道这场仗只是一个为达目的的手段,应当不会很长……
☆、第 15 章
长建十二年七月中旬,北黎与南梁战事频起,北境蛮人多悍勇,南梁士气低落,足足拉锯了一月,虽无败绩,可终是后继无力,恰逢神兵天降,扭转战局,军中听闻率兵之乃韩氏子弟,一时士气大振,后续几场战役多为韩氏暗兵做先锋,所过之处无往不利。
北黎军帐中,夏孟瑜果不其然接到了此战败落的消息,所幸的是损失不大,他手底下的将领们正在商议破敌之策,夏孟瑜听了也就是笑了笑。
北黎士兵看似一身孤胆,悍勇非常人,实则有致命的弱点。北黎各部之间联合起来也就二十年,短短的二十年还不能让草原上的猛兽们学会俯首称臣,寻着机会,他们就会反扑,北边十几个部落之间从来就不是相安无事的,称臣也是情势所迫。
就好比他这下面站着的将领,名义上是归他管的,实际上只怕各有各的想法。
鹰部的人说:“此次战役,我鹰部损兵折将近半数,若是这般折损下去,我鹰部的儿郎们怕不是都要死在这与南梁的疆场上了?”
夏孟瑜只得安抚:“将军慎言,我北黎既是一国本是不分你我的,何来部落一说,战死沙场的都是我北黎的好儿郎。况且南梁懦弱了那么多年,岂是因一人之力可力挽狂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