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前车之鉴”,他的每一道旨意,其他人都会天然以一种怀疑之态面对他。
倒不如……
李隆基眯起眼睛。
翌日,朝廷被
炸了锅,李隆基居然下了罪己诏,还主动退位,让太子登基。
经过多次挽留和辞让,李隆基还是包袱款款搬去太上皇所住宫殿。李亨欣喜若狂地登基。
但,登基之后,他发现自己日子并不好过,上面有个太上皇压着——方方面面压着他,从威望到孝道,都不允许他对他不敬。
更别说这个太上皇可以算是无罪退位——安史之乱是未来之事,何况,在许多接触不到朝堂的人看来,他有再多错,现在也悔改了,而且连皇帝位置都让出来了,已经足够一笔勾销错处了。
李亨十分憋屈,每天上朝之前,都得带领文武百官先去拜太上皇,处理朝政还得誊抄一份奏章递给太上皇审阅。
“这个天子做得还有什么意思!”私底下,他对心腹发牢骚。
“他当了太上皇还插手朝政,只要他不允许的政策,朕要么完全施展不了,要么要花费数倍苦功去压服他那一派的人!看天幕,他至少还有十来年寿数吧?”
李亨恨恨地想:为什么这人能活那么久呢!
念头一出,李亨呆愣当场,随即,眼神便闪烁起来。
李隆基退位之后,这几年着实过得滋润。他突然发现,皇帝这个名头只是虚名,最主要是权力握在谁的手上。
太上皇又怎么样,他有实权啊。
而且,政策就算有错,大家骂的也是皇帝,而不是他这个太上皇。
他承认,他一开始是后悔自己造成安史之乱,痛骂自己怎么不早死,但等情绪激动过去后,他又开始为自己开脱。
我已经知道错了啊,为什么不能继续掌权。
我会继续广开言路,择取贤良,延续开元之风,其他人能做的有我好吗?
安史之乱有我之错,但难道那些蒙蔽我的奸臣没有错吗?起兵造反的安禄山没有错吗?
李隆基越想越觉得自己这么当太上皇没有问题。
腹中有些饥饿,他轻轻动了动酸僵的脖子,放下批改奏章的朱笔,高声让人传膳。
膳食丰盛,足足有二三十道美食,每一道菜他也只是尝一尝其中最鲜的一味,一餐完毕,往往能剩七八成。
——他已想不起来天幕里的自己还吃过一餐粗饭,狼吞虎咽,吃得一粒粟都不剩。
酒足饭饱,李隆基正在小憩,突然感觉胃里翻江倒海般刮疼。他倏地瞪大眼睛:“来人——”
“来——”
血液从口中涌出。
他从榻上滚到地上,面皮扭曲,很快就有人进来,看到太上皇如此模样,下意识尖叫:“啊——”
李隆基本就腹绞难忍,此刻更是脑仁撕疼,耳中嗡嗡叫。可他无力喝止这宫人。
“救……”一个字吐出,就会有大股血液喷出。又黑又臭。
然后,他看到李亨走进来,步履沉重。
李隆基懂了。
尤其是李亨手上还拿着一条长丝帛。
毒药很难直接把人毒死,大多数时候是把人折腾个半死。真正能让人死的是……
李亨把丝帛缠在李隆基脖子上,动作竟还有些轻柔。
“耶耶,你安心去吧……”兴奋之色挂在李亨眼角眉梢,其中还有狰狞:“你早该死啦。天幕都说,你早死是对大唐最大的功绩。”
丝帛越缠越紧,李隆基挣脱不开。他双手想要去拉开丝帛,丝帛却纹丝不动,他只能徒劳无力地蹬腿,黄色汗珠渗出来,像是一层黏腻湿润的油脂。
那眼睛越瞪越大,双手越来越松,而后——
无力一垂。
*
皇家内部如何争权夺利,只要不是起兵,都不会影响到百姓。
开元之风吹拂过他们,河清海
晏。
纵使皇朝终会败亡,可至少不会是安史之乱这般惨烈地断折,让侥幸存活之人陪着大唐一同苟延残喘,日日思念旧时荣光,痛苦地折磨了自己一生。
第52章 杨坚:“我的七百七十六万一千七百六顷耕地,八百九十万户黎
又是一日过去。
“今天要排败家人物第二名!”
所有之前没被排到的朝代,还有虽然被排到,但排名比较低的朝代都不自觉屏住呼吸。
这可是第二名啊!
第三名让一个盛世王朝一蹶不振,第二名又能有什么操作?
……
刘禅今天在跑马。
肩上不压着还于旧都这个担子后,他快乐了很多,一抖马缰,一夹马肚,就能到处撒欢。
天幕一现身,他立刻停下来,露出一个惊喜的神情:“终于——”
然后鼓掌:“快快快!快开始!我等好久啦!”
昨天第三名都那么刺激,今天第二名还不知有多荒唐呢!自从前五名出来,相父看他时,眼神都是“我的好大儿”了。
他是特别放心,毕竟这个新汉国才两代人,他上过一次榜,他爹夷陵之战很明显排不到第二这个高度。
但别人可没那么放心。
霍去病伸出手将马儿鬃毛理一理,面沉如水。
卫青同样在清洗爱马——像他们这般将士,对于自己骑战马总是更喜欢自己来打理。
他看向霍去病,看清霍去病脸上凝重后:“去病,可是为大汉担忧?”
霍去病被突然打断思绪,侧头去看舅舅:“是。”他无法安心:“虽不知汉延续多少年,但想来也不短——那蜀汉是如何出现,为何需要‘还于旧都’我等都不知。”
所以,霍去病想:会不会汉朝也有一个皇帝,像赵构,像朱祁镇,像李隆基,把煌煌大汉败个彻底?
卫青顿在那里。
如果真的有,那……不是第二就是第一。
卫青当机立断给自己塞一颗救心丸,再给霍去病塞一颗。
“先看看。”
卫青忧心忡忡。
希望不要是如此。
……
岳飞紧张:“宋应该不会再有了吧?”
始皇帝面无表情盯着儿子们:“最好不要是你们的后代,大秦丢不起这个国。”
李世民本来心都提到嗓子眼了,突然想起来之前天幕提到过大唐安史之乱是由盛转衰,也就是说没有家产能比得过开元盛世,必然不可能排名在李隆基前面,便扯起嘴角,幸灾乐祸:“大唐昏君至少不是排第二或者第一呢。”
大臣们:“……”
这么比烂真的好吗?
隋朝。
隋文帝杨坚正对着佛像虔诚地上香,祈祷:“不要是隋朝不要是隋朝不要是隋朝,我们大隋要不起这种天纵奇才。”
还是隋朝,隋炀帝时期。
宇文化及也在拜佛像:“一定要是隋朝一定要是隋朝一定要是隋朝!一定要是杨广!”
武周。
武曌垂下眼睫,不紧不慢地转动佛珠。
她所建这大周,不知是一世而亡还是二世而亡,若是二世而亡,会是因着出现了败家子吗?
天幕没有卖关子,很快就给出答案——
【二,隋炀帝杨广。】
隋文帝杨坚目光微微闪动:“阿摩?”
怎么会是他这次子,太子杨勇呢?
东宫。
杨勇心里一悸。
“杨广?怎么会是杨广?我没有登基?”
晋王府。
杨广错愕:“炀?”
他对自己成功上位并不稀奇,可……怎么会是炀这个谥号!他能做什么事情,比那李隆基还天怒人怨!
晋王府的谋臣们也十分震撼,看向杨广的目光充满了异样。
这可是比李隆基还脑子有病的人啊!
【——一个经常被后世人拿来碰瓷,言其功绩堪比秦皇汉武的男人。】
【碰瓷,指一方实力不足,喜欢他的人还强行拿此人跟另外一位实力强悍的人来比较,借此提高此人地位。】
突然被call的始皇帝:“?”
突然被call的刘彻:“?”
而另一边,大业年间的皇帝杨广一言不发,但皇后有发现他眼底的恼恨几乎要溢出来了。
像杨广这般傲慢的人,最厌恶被人贬低。
“喜欢朕?”杨广终究还是开了口,伴随着河风的土腥味,他垂着眼,不紧不慢地说:“喜欢朕还拿秦皇汉武和朕比?他们何能与朕之大业相提并论?”
皇后心里突然冒出一句话:可至少他们没上这个败家盘点啊。
【西晋永嘉之乱三百年后,隋文帝杨坚立国号为隋,消灭北周,结束南陈,终于令天下再次一统。】
北周静帝宇文阐直接一脚踹翻桌子:“好你个普六茹坚,果真狼子野心!”
——杨坚之父在北周立下汗马功劳,得赐姓普六茹氏,后来,杨坚立隋,便将之改回“杨氏”。
但和空气剑拔弩张过后,宇文阐又颓然地坐了回去。
就算知道又有什么用呢,杨坚早已大权在握,他好几次和杨坚当朝起冲突,都没能压制此人。
【魏晋南北朝,士族因九品中正制度而起,最荣耀者当属“王与马共天下”,马便是司马家。】
【而到隋时,杨坚可不愿意与士族共天下,其实行括户政策,废除九品中正制,使“杜陵韦鼎”这样的百世卿族变得宗族分派,南北孤绝。】
【清河崔氏之女会因家贫下嫁庶族。】
【范阳卢氏之男能被刺史署名为吏卒。】
这已经是刘彻第二次听到九品xxx这个称呼了。之前是九品官人法,如今是九品中正制。
“应当是同一个。”
刘彻喃喃自语:“能让士族与皇室共天下,果然不是什么好东西。”
到底是谁搞出来的怪物!
曹魏时期。
尚书令陈群只能听见自己的呼吸起伏,还有一声震惊:“九品中正?这是我的九品中正?”
怎么会变成这样子?
他把他创立出来,只是因为战乱导致人口过少,察举制已经不再适合如今时代,才想出能够获取更多贤才的九品中正啊。
陈群看向魏文帝曹丕,喉咙轻轻动了动:“这……”
这制度还用不用啊,陛下你给个准话!
曹丕倒没有因为那句“王与马共天下”而发怒,他甚至声音里没有丝毫怒意:“用。”
并且冷静地分析:“任何制度都会出错,都会被人利用,正如察举制,在发展成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之前,不也是为汉朝带来数不尽的贤才?”
至于后面会变得让士族做大……无所谓,让后辈来解决吧。
【杨坚又均天下之田,哪怕是狭乡之民,一丁也能分二十亩地,宽乡之民,一丁多是四十亩地。民众耕作之田为七百七十六万一千七百六顷。仅次于唐天宝时民耕田为八百万顷至八百五十万顷。】
【又大修水利,开皇二年,引杜阳水灌三畴原,数千顷地或其利。开皇十年,修复寿州芍陂,将原来的六座水门改成三十六座水门,灌田五千余顷。】
【由此,开皇十二年便府藏皆满。】
【是以,建隋之初,民不满四百万户,至开皇末年,已超八百九十万户。】
【西晋时,民众生孩而不敢记户,怀孕而不敢养育,北魏永安之后,民众无法生存,南齐人民缺粮者众多,直至隋开皇时,小人各安其业,民生稳定。】
【此为——开皇之治。】
又是一个治世。
严谨一些,又是一个要被败掉的治世。
杨坚捂着心口,脸色苍白,好似受了内伤。
皇后独孤伽罗也很心疼,不过她心疼的是杨坚:“那罗延,需不需要请太医……”
杨坚连脑子都开始疼了,头疼欲裂。
“伽罗,你看到了吗?七百七十六万一千七百六顷耕地,八百九十万户黎民百姓,还有满满的府藏!”
“看到了……”
“全都败没了啊!”虽然天幕才刚开始,但杨坚已经看到结局了。
他声音猛然一大:“全都没了!那败家玩意儿,老子要抽死他!”
说着,杨坚就四处找鞭子。
独孤伽罗对自己这次子颇为喜爱,没有片刻迟疑就拦住杨坚:“那罗延,你冷静……”
【杨广是其嫡次子,颇有野心,懂得讨好父母。】
【杨坚与独孤伽罗深受北朝风气影响,十分重嫡贱庶。尤其皇后独孤伽罗,要求杨坚与其约定,誓无异生之子,更曾下令让薛国公长孙览与妾离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