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高阳自高处俯瞰那黑压压的军旅人潮。
他恐高,可,子奉的怀里是天下最安全的地方,他便再也没有怕的理由。
申高阳挑了唇角,笑容斩碎心中所有不安,从怀里取出一摞厚厚的银票,振臂一扬,那令人垂涎的大额银票正如大片绒雪飞扬而落。
在那纷纷扬扬的金钱大雪中,申高阳清朗又明亮的声音回荡在残颓枯林中,宛若杜鹃清啼,碎玉寒凛。
“世子爷我别的没有,就是钱多。今日,爷高兴,送钱白给!”
伴随着申高阳骄傲的朗声而笑,先前站在他身后的黑衣人以极快地速度两边包抄,背在身后的麻袋漏了一个口,里面分卷的银票如同鹅毛一般极快地漏了出来,飘过士兵的头顶,而那些长途跋涉、面黄肌瘦的士兵,所有目光都汇聚在那令人心动的大额银钱上,宛若看见了世上最美的梦幻泡影。
申高阳背上的火红大氅映得他脸上的笑容更加明媚而热烈。
“大庆的逃兵,十之有三,不算稀奇!而今日,你们若逃了,本世子可以当做没看见!”
“谁敢逃,军法处置,家人连坐。”
申行阴沉的声音如轰雷阵阵,震得林间鸟儿纷飞,徒留枯枝簌簌发颤。
“人为财死,没钱家人也得饿死!”
申高阳亦扯着嗓子喊,声音已经有些劈了叉。
码得整齐的军阵,慢慢散了架变了形,开始如虫蚁溃散般蠢蠢欲动,却还没有人想要当出头鸟。
申高阳高举手中小巧的黄金狮子球,随手一丢,丢在了那山脊之下的悬崖。
申世子像变戏法一般,自袖口腰间掏出一件接一件价值连城的小玩意儿,虽然士兵不懂价值几何,却被那夺目的金光迷了眼。
“谁捡到,就算谁的!”
这嘶吼如同一击重拳,将整齐的军阵撕扯出一个裂口。
有人不要命地逃了,有人拿起刀遵守军令斩向逃兵,有人趁乱捡起地上染血的银票。
军心易乱,再难收。
申高阳将小脸埋在申文先的背上,单薄的身体微微发颤。
“子昭。”申文先轻轻地拍了拍他裹着厚厚大氅的背,虽然不合时宜,可他确实有些哭笑不得,“咳,为了钱哭,丢不丢人?”
“不丢人。”申高阳一边抽泣一边咬申文先的耳朵,“我没偷没抢,凭本事挣的银子,我光明正大!我...我替他们的亡灵哀悼一下,哭一哭,不成吗?!”
这边两人仍在做着无意义的对话,那边申行却以暴力手段控制住了余下的军队。
“子奉,学着点。生意人,货不走空。你看,赶跑他们几千个人,就是这么容易。”
“是,子昭你做得很棒。”
“我做什么你都夸,对我百依百顺的,不累吗?”
“不累。”
申高阳眼眸深深地弯了弯,将冻僵的小脸儿贴在申文先温暖的侧颈处,寻求那冬日里唯一的火热。
“子奉,有了今日我散尽家财以求父亲手释兵权,天下人会宽宥申家的罪行吗?”
“会。”
“骗我。那可是谋逆,大庆那么多人,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父亲淹死。”申高阳少年老成地长长叹了口气,“其实,父债子偿,还是挺有道理的。可惜了,申家只有咱们两个儿子。你说爹跟娘怎么不再多生个十个八个弟兄,拿来顶一顶罪?”
“子昭!”
“知道啦,我先跟爹告个别。”申高阳将下颌瘫在申文先的肩膀上,朝着申行笑着挥了挥手。
而申高阳唇边一抹释然的笑容,让申行心里猛地一悸。
“高阳,我可以不追究你今日做出的糊涂事,下来,跟为父好好谈谈。”
申行手中的鞭子猛抽马腿,马儿扬蹄长嘶,吃痛狂奔,朝着那不远处的凉亭奔去。
“走吧,子奉。”
申文先犹豫了片刻,转过侧脸,对上申高阳笑得弯月牙儿似的双眼,不由得也笑了。
他右脚猛踏凉亭尖檐,空中腾跃两三次,便到了悬崖之上那脆弱的单薄土坡处。
申行立刻弃了马,生怕那马蹄会跺碎那脆弱的土坡,他近乎是小心翼翼地走到两个儿子面前,第一次放软了语气。
“高阳,文先,过来说话。”
申高阳握着申文先的手,两人一起,重重地跪在了那土坡之上。
那重量辅以快速又坚决的下跪姿态,让那脆弱的黄土中间添了许多微弱的裂缝,竟是摇摇欲坠。
申行不敢再贸然上前,放缓了脚步,压低嗓音,难掩焦灼。
“别做傻事。爹这样做,也是为了你们。我申家从无二心,却被先皇打压至此,你母亲被下药,生养困难,而我唯一的子嗣,还被先皇夺走当做质子。子昭,我们并没有对不起大庆皇室,爹只是,将本该属于爹的东西拿回来。你这般聪颖,会理解爹的,对吗?”
“理解。”申高阳重重点头,“要是陛下将我的私库充入国库,我可能会跟他拼命。什么忠君道义,都是屁话。”
申文先望着这遍地的银票残躯,有些怀疑二弟又在骗人了。
“我可没扯谎。”申高阳有所预谋地,用手肘撞了撞申文先的腰,凑近了笑他,“谁让,我面前的这两个人,比银票还重要呢?”
申高阳很缓慢地将视线落在申行身上。
他在申文先袖子上蹭了蹭自己手心儿里的汗,然后,将小手搁在他大哥的手心里。
“父亲,儿子这就提前下去,替你赎罪,希望陛下和天下人能看在父亲绝后的份儿上,放你和母亲一条生路。”
“说什么糊涂话!”
“好,那我说点好话。”申高阳明眸上扬,笑眉招摇,“父亲,你若胜了,就快些再要一个儿子,抓紧时间留个后。以后,你要多陪陪弟弟,可千万别让他像我一样孤单了。”
申文先握紧了申高阳剧烈发颤的手掌心,扶着他,二人一同恭恭敬敬地三叩首。
申文先缓缓直起身体,看着远处士兵朝着两人不要命地奔来,他抬手,轻轻抚摸着申高阳苍白的小脸,将毕生所有的缱绻都凝在这无言一眼中。
随即,他目光一凝,双臂猛地箍着申高阳的腰,手臂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道,竟是要将申高阳朝着人群方向掷去。
他的动作太大,毫不意外地将脚下的黄土坡跺断。
申文先缓缓闭上了眼,感受着申高阳那件柔软的红大氅慢慢离开他的指尖,他手臂悬在空中,心却意外地踏实。
只是,下一刻,他的腰间一紧,像是被一股力道微微拦阻了下坠的趋势。
他来不及张开眼,便察觉到一娇软的身子重重砸在了自己胸膛。
“带我走。”
“子昭!”
申高阳带着鼻音的轻柔软语与申文先撕心裂肺的怒吼声混在一起。
两人以一个互相纠缠的拥抱高高跃于崖边高空,拴着彼此腰带的,是一把小巧而精致的同心锁,锁底三绺黄金流苏随着寒风自由地摆荡,在申高阳红似火的大氅间隐约可见,他们如同挣脱了囚笼的鸟儿,恣意地翱翔于这绚烂天际。
“大哥,我怕高怕黑又怕痛,抱住我,别松手。”
申高阳清脆的笑声隐没于耳畔凌厉的寒风中。
申文先眼睛微烫,张开双臂,拼尽全力抱紧了他。
只要是子昭想要的。
上穷碧落下黄泉,绝不松开他的手。
新任兵部尚书廉成平握着手中的通关文牒,沉默了片刻。
他本以为会费上一番功夫劝说,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若是真的请不来圣旨,便吊起城门,与文林王带来的兵马鸣锣开战。
可谁知,文林王爷真如外界所传的那般,儒雅守礼,先是差人呈上了圣上的密旨,又按照规矩,将大部分兵卒都留在城外驻守。
挑不出一丝逾矩错漏。
“禀大人,陛下不见朝臣,不议事,请不来圣谕。”
“...放行吧。”
申行带着三千精锐走入了承启。
他近二十年都没有踏足这片城镇,似乎一切喧闹如旧,论起繁华,似乎还不及望台。
本以为会怀念这承启的烟火繁华,可他只是匆匆瞥了一眼,便收回了视线。
每多看一眼,他都会忍不住想起他那两个不孝子。会忍不住想,他们是否像小时候那般,在街头巷尾挑灯论诗、驻足而看舞龙舞狮,满脸天真地抚掌而笑;会忍不住想,他们是否因为无人相护而被欺负折辱,暗自神伤。
他从外城、中城,一路走进了那四四方方的内皇城。
玉砌雕阑仍在,巍峨依旧。
只是,换了主人。
禁门外,还是有无数国子监学子端端正正地跪着。
他们似乎总有数不清的胸中愤懑要抒发。
这次,又是因为什么?
他目光不期然划过了一个陌生又熟悉的背影。
一个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背影。
“钟祭酒?”
一把年纪的国子监祭酒钟山,他跪在最前面,正垂着个山羊胡子,脑袋一点一点地,仿佛正在打瞌睡。
“祭酒,您等的人到了。”
黄学正十分贴心地递上了帕子,希望祭酒好歹在外人面前给国子监撑撑面子。
“没睡着,没睡着。”
钟祭酒费劲地撑开眼皮,满脸神游太虚以后的恍惚空虚。
“下官没说您睡着了。”
这可不是不打自招嘛,祭酒大人。
“哦,哦呵呵。”
钟祭酒揉了揉冻僵了红鼻子,敲了敲膝盖上坚硬的护膝,被黄学正慢慢地扶了起来。
其实黄学正并不知道为何祭酒这次一反常态地站了出来。
他一贯是不插手朝堂纷争的淡泊性格,这么多年的党派纷争,他从没有站过一次队,也没有因为自身的立场而用国子监生当做党争的武器。
他仿佛游离于朝堂外的一介闲散人,能在权力漩涡间悠然放牧,只醉心学问,修撰史册。
申行拢了袖口,快步迎了上去,微微弯了弯腰:“祭酒,多年不见,风采依旧。”
钟山用昏花的老眼瞅了瞅申行那张保养得当的脸。
“下官祭酒钟山,参见王爷。”
最后两个字拉得很长,有气无力的,说着,便直挺挺地往申行身上倒。
黄学正目瞪口呆地看着自家祭酒光天化日下公然碰瓷文林王爷。
上次碰瓷,是为了从廉尚书手里讹梁王殿下的手札。
这次又是为了什么?!
“这么多年不见,祭酒还是说晕就晕的性格。”申行双臂撑直抵着老头子脆弱的老骨头,没让他沾身,反而温和地笑道。
“这么多年不见,王爷依旧志向凌云,不改当年勇。”钟祭酒挠了挠红鼻子,笑呵呵地站稳,完全没有被识破的窘迫。
“人近半百,哪敢有什么凌云之志?”
“王爷实在是过谦了。”
“敢问祭酒,今日监生又是要跪谏何事?”
“不过是求陛下上朝理政事、求陛下彻查梁王谋逆一事。老生常谈,无足新奇。”
“祭酒出现在此地,已经足够新奇了。”
钟祭酒又含羞带臊地笑了笑。
申行拢袖抬手,告辞道:“本王有要事在身,必须要尽早入宫觐见陛下。待来日得空,定然与祭酒把酒话谈。”
钟山抹了一把嘴角的口水,拢了拢长胡子,笑眯眯地赶紧答应了。
“希望来日,下官与王爷之间,没有隔着什么难越的障。依旧可以长夜促膝,推心置腹。”
申行望着钟山的殷切目光,只淡淡一笑。
“骑虎难下,多谢祭酒。”
钟山望着申行身后的铁甲军。
半晌,他长长地叹了口气,慢悠悠地站回了国子监的队伍中。
申行以为他妥协了。
钟祭酒一贯油滑、一贯见风使舵、一贯能躲便躲明哲保身,没有非要拦阻在自己身前的道理。
可谁知,老爷子重重地跪在青石板地面上,腰背挺得极直,整个人焕发出了与以往昏睡敷衍完全不同的精神状态,双目迥然,不怒自威。
他宛若草场上自由奔走的领头羊一般,高高地震袖一挥。
“梁王谋逆一事蹊跷,请陛下彻查!”
“老臣愿在此长跪不起,以命谏言!”
“若当真无罪,请陛下饶其死罪,还其青白!”
“若罪证昭昭,谋朝篡位者,天下共唾!”
黄学正偷偷望着申行眼底翻滚的阴沉,忽得明白了什么辛密,随即惊出了一身冷汗。
这话,明着为梁王开脱,实则以天下大势威胁于文林王。
黄学正看着跪得腰板儿如参天大树般直挺的祭酒大人,忽得眼睛一热,心口一烫。
祭酒大人不插手党派纷争,给学子完全的自由。
可,事关大庆正统,他便主动站了出来。
他挡在学子身前,是为了护住所有未来的国之栋梁,对吗?
黄学正抹了一把盈眶热泪。
辗转多年,他终于看到了前路那隐约晦涩却坚毅不坠的希望之光。
他双膝猛折,重重跪下,撕心裂肺地吼道:“谋朝篡位者,天下共唾!”
国子监监生齐声怒吼,惊得禁门前的白玉牌坊微微震颤,发出了嗡嗡的回响。
或许他们极易被人挑唆,或许他们的声音微弱如蝇,可那又何妨!
汇小流方成江海!
聚萤火可映明月!
若朝堂晦暗,他们便用自己的鲜血燃成一束光!
若前路艰难,他们便用自己的尸首铺成康庄坦途!
申行视线扫过那些稚嫩的学子面孔,他们脸上写满了悲愤不屈与灼热期冀。
明明事不关己,却肯为了心中道义无畏至此,一次又一次地飞蛾扑火,或许是因为,心有高山,便不甘困于泥潭;知道终点,便不会被繁花迷眼。
在学子那振聋发聩的齐吼声中,申行沉默地带着三千铁甲军踏上了御道。
“王爷,可要动手...”
“留着吧。”
申行轻叹。
大庆到现在还未亡国,或许,正是因为这些愚蠢却正直的人,还没有死干净吧。
皇宫里安静得有些过了头。
御道上来往的婢女侍卫均不见了踪影,太监小厮也人间蒸发,仿佛这皇城里空空荡荡的,无人看守。
议事殿外跪着两人。
申行脚步渐缓,遥遥传来杨文睿十年如一日的苦心劝诫。
“陛下,国事一日不可误,耽于玩乐便是误国!国君误国,百姓何辜?”
议事殿的朱门紧闭,门口守卫的太监垂着头,看不清脸色,只是轻言细语地解释着:“陛下不见任何人。”
“首辅,这...这该如何是好?”
口干舌燥的杨老头呼哧呼哧地喘着气,没有看懂身旁王安和温和笑容背后的深思与揣度。
“不如让本王来劝一劝陛下,如何,杨御史?”
申行浑厚斯文的声音裹着冰凉的大雪砸在杨文睿背上,他转身,看着申行立于雪中,他身后的铁甲军齐整凛然,宛若黑潮压城。
杨文睿先是微怔,后而大惊。
“文林王殿下!你怎么...为何...”
王安和揣着袖口跪着,只微微侧了头,用略带红血丝的双眼温和地盯着那逼宫而来的罪魁。
“王爷到了。”
他笑着说。
见王安和一副早知如此的成竹在胸,杨文睿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推断。
“王首辅!!”
“本王奉陛下密旨前来勤王,领兵捉拿叛贼梁王李昀,还请杨御史莫要拦阻本王搜宫。否则,陛下若出了事,杨御史可担不起这罪责。”
“怎会如此!”
杨御史撑着冻僵的双膝,踉跄跑向申行,苦心解释道:“梁王殿下并不在承启,早就领了军饷奔赴北疆战场,其中是定有什么误会!”
“本王只遵旨,不知其他。”
申行手随意一抬,武断地挥出三支兵队朝着三个方向包抄了这偌大的宫殿,不再听杨文睿的琐碎念叨。
他抬眼,用冷锐的视线凝望着宫门紧闭的议事殿。
若一切如他所谋划,小皇帝此刻就应当在这议事殿中,只余一口气,只为将禅位诏书传与他。
带着试探,申行脚踏着镶玉厚底黑靴,缓缓地,朝着议事殿迈出了一步。
“王爷!陛下未允你入殿,何敢闯宫!!”
杨文睿拼着快散架的老骨头,快跑两步,直直地跪在申行面前,用身体拦住了他的去路。
此刻,他若再看不出来,文林王带兵逼宫,王安和在内接应,他就白做了这三十多年的御史头儿。
出人意料地,王安和只是望着那紧闭的议事殿,笑着叹了口气,无声地说了两个字。
‘真慢。’
申行微微眯了眼,用目光追着王安和慢慢踱步而来。内阁大学士天崩如常的修养,让他宛若闲庭散步般,在申行面前欠了欠身子。他没再说话,只是垂着头,如谦恭垂首的杨柳。
“王首辅。”
“烦请王爷稍等片刻,容内侍通传陛下。”
面对王安和并不算强硬的拦阻,杨文睿嗤之以鼻,申行却停了脚步。
这才对。
申行心中并不惊诧,甚至有了一种本该如此的理所当然。
王安和此人,身上总是有着一股不协调的妥帖。
那人身材不算高大,衣袍永远都不沾一丝褶皱。比起一人之下的威慑,那人更多的是斯文雅致的和蔼。
可如此温吞的表象下总是藏着令人骨头发凉的谋算与城府。
从他们联手除掉了摄政王伊始,到如今这最后的对峙时刻,他依旧无法看清这人所图几何。
文官之首,翻手为云,已经无法更进一步了;
钱权从来一体,他早已不缺,再加上那人一生清高,又怎会贪恋这黄白之物?
并非野心勃勃的弄权之臣,亦非汲汲营营的獐头鼠目之辈。
他要什么?
今日,王安和只用一个拦阻的动作,便将所有的不融洽、所有的矛盾重重都埋在那坦荡的脊梁骨之下。
申行也终于得出了那个荒谬却又令人唏嘘的答案。
他缓缓上前,双手并齐,双臂举高过头顶,弯腰过膝,竟是朝王安和行了大礼。
“首辅所图,本王今日终于知晓。”他抬眼,微微笑了,“首辅想要的,本王能给。”
王安和双手拢袖,回了标准而恭敬的礼。
“下官从来不怀疑这一点。”
议事殿的朱门却缓缓打开。
那凛冬寒风猛地灌入如三春温暖的议事殿,吹起了殿内无数白纸,如同白雪翩飞。
在那喧闹的薄宣絮雪中,一人身穿威严的明黄龙袍,手臂被温婉端庄的姑娘扶着,一瘸一拐地自殿内走了出来。
原本圆滚的脸颊宛若被刀削过般瘦弱,可眉眼间竟多了几分令人不敢直视的王霸气魄。
王安和缓缓放下了微绷的长眉。
于无声处,释然一笑。
李临冷眼环视着殿外申行所带的铁甲军,那黑盔在白雪地里映得极为夺目,可他半步都没有退却,反而唇边勾出了一抹从容的笑意。
“时景,到朕身后来。”
崔时景垂下了长长的睫毛,柔顺温软地应了一声‘是’。
李临站在议事殿的高阶上,腰间别长剑,孤身一人,独披风雪。
他的面前是想要造反的皇叔,是袖手旁观的首辅帝师,是压境逼宫的带刀军伍。
可他不怕。
李临手臂缓抬,从袖中取出一枚干净温润的骨瓷茶杯,猛地朝着青石阶边沿一掷。
身穿绿袍的天威卫从宫墙一跃而下,抖落肩上的冰雪,引弓操刀,黄雀在后。
白雪、青阶、碎瓷、朱袍、黑盔、绿服。
可李临身上的明黄龙袍压倒了世间所有的颜色。
他是大庆的皇帝,是天下之主。
文林王申行逼宫造反,褫夺王位,被囚于文林王府旧宅中,永不得出;
御马监通贼造反,掌印太监钱忠即刻五马分尸;
首辅王安和矫诏通贼,割其首辅大学士官职,十日后问斩。
梁王的莫须有自然是昭雪大白于天下,只是时机已然太晚。由于边关寒疫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一军,梁王也未能幸免。
李临手里握着李昀身死前留给他的厚厚一摞密函。
那端庄雅正的楷书刺痛了李临本就因为疲劳而染上血丝的眼睛。
他不敢看,却又不能不看。
他把自己关在议事殿里一日,从日头高挑看到星沉月升,从手札第一页翻到了最后一页。
全文无一字喊冤,无一句称愤,只是用平静温缓的笔触写下了他对于土地、武举、税制和官考的看法。
就如同往日他温和安静地陪在自己身旁,指导自己批折子一般。
李临忍着心头的害怕和后悔,又从头看了一遍。
梁皇兄一句话都没有留给自己。
李临颓然倒在龙椅上,抱着李昀留下的绝笔手札,把幼小的身子微微蜷缩成了一小团。
自己的一念之差,被人利用,给梁皇兄戴上了谋逆的罪名。
后来虽非他本意,可梁皇兄和裴皇兄并不知道这承启的祸乱因果。
皇兄们在替他守边关的时候,听到了这样令人心凉的消息,是不是恨死他了?
何况,梁皇兄还...
李临的眼泪掉在了李昀的手札上,晕湿了那团墨黑。
小皇帝惊慌失措地抹掉眼泪,又用小手去擦那墨印,可是越擦越花,最后,竟把那一页字迹都抹得狼狈不清。
李临‘哇’地一声大哭了出来,他手忙脚乱地去扯了一张熟宣,沾了墨,用无力酸软的手腕去誊抄那一页的书文。
想要留下梁皇兄所有的教诲。
不是赎罪。
他只是不舍得梁皇兄走。
李临的视线被眼泪模糊着,他一边吸鼻子,一边努力地抄写着。
只是,当他拿起那一页被泪晕湿的纸时,忽得发现,梁皇兄在‘慎’字上轻轻地点了一个墨点儿,不仔细看却也看不出来。
李临怔了一下,从头又翻看了一遍。
一本手札里,李昀将所有的‘慎’字都点了一个清浅的墨点,共五十三字。
不是仁,不是宽,而是慎重的慎。
君王一念,伏尸千里。
慎之重之。
李临用力地抱紧了手臂,把头埋在臂弯里,小声呜咽地哭出了声。
“梁皇兄...裴皇兄...朕知道了...你们...回来好不好?”
承启很快便安定了下来。
李临依着杨文睿的意思,着意赏了崔家不少,只是他赐下的都是一些虚职,没有再让崔氏世家子进六部九卿,担任重职,却即刻与崔时景完婚。
本以为筹备仍要个把月,可谁知礼部早就将立后的金冊宝印吉服准备妥当,连吉日都选在了三日后,宛若,早知其行事。
立后的百里红妆驱散了百姓心中对朝野变天的恐惧,安抚了民心。
只是婚后第二日,李临便病倒了。
太医院院判即刻带上药僮进宫请脉,脉象凌乱虚弱,竟是一时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