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也明白,这些世家大族,在选择了萧君泽称帝后,便不会轻易去下萧衍的注,萧衍毕竟血缘隔得太远,想要称帝,就得把所有反对势力平定一次,他最好的机会就是萧宝卷乱政时——那时,几乎所有比他更强大、更合适的人都已经死在了他前面,但这个机会已经消失了。
而萧君泽这种不折腾,不怎么管事的皇帝,是南朝士族最喜欢的存在,这意味着安全,而且萧君泽身边的近亲几乎都死光了,也不用担心宗王再乱来,唯一的缺陷就是他还没有子嗣,一旦皇帝身死,天下失主,立刻便会大乱。
所以,萧衍如今是没称帝的可能的,一但他称帝,立刻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没个三五年动荡,平稳不下来。
“那陛下也当明了,这国不可一日无君,还有,你先前召各地士族入京修法的时日将至,可有章程了?”萧衍不客气地问,这两个月,他的压力大得惊人,最可恨的是,这皇帝还在襄阳待了两个月,明明没什么事,就是不回来!
每每想起这事,以萧衍的修养,也忍不住生出怒火。
“你分明是明君之姿,学贯古今,自成一脉,那小小襄阳都能在你治下成为乐土,为何回到建康,便成日无所事事,不心国事为重??”萧衍恨铁不成钢,“难道我朝就那么比不过北朝么?”
萧君泽立刻安抚道:“尚书莫急,且听我细细说来!”
然后他沉思了一下,便开始编道:“先前我初继位时,家国尚且动荡,此时人心不安,不宜大动干戈,便让尚书代管国政,梳理吏治,事实也证明,尚书有王佐之材,如今大江南北,谁不知你爱惜民力、有武侯之才德……”
好话谁都爱听,听着皇帝陛下历数了他的这几年政绩,萧衍神色微缓。
萧君泽数了一会,感觉没什么可以再数的了,这才正色道:“如今朝局已稳,也当有些大改动了。”
萧衍和谢澜同时在他面前坐定,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萧君泽根本没想南朝能有大好,在他心里,南朝这种腐朽的王朝就该被更优秀的政体给清除掉:“自衣冠南渡以来,南朝更迭繁多,士族离散,首先,当以邀请各士族,修订‘黄册’,免得冒领家谱之人,玷污了清流之风。”
谢家出生的谢澜还没有什么变化,萧衍的面容却是有些扭曲:“陛下莫不是太过疲惫,如今士族庶族之间敌意甚重,您不想着弥合分歧,还要火上浇油?”
萧君泽微笑道:“尚书莫急,将士族分为九等,禁他们高取低嫁,真的是为他们好么?”
萧衍神色一凝,立刻道:“这不是安稳之道啊!”
士族越高,圈子越窄,人少了,想觅得佳偶就不容易,而且下层士族进不了上屋,便会想尽办法把上层掀下马来。
萧君泽继续道:“再者,官吏选拔,可以用策试,混合官荫,这其中的道理,你难道还不会操作么?”
萧衍轻嘶一声,心说这陛下也太阴狠了些,这是在煽动士族相争啊,于是皱眉道:“如此,于国何益?”
“固定削减一些士族,放庶族上位,才是正道啊,”萧君泽苦口婆心地道,“否则,您也为官多年,岂会不知?”
流动啊,上下流动才能让朝局有稳定性。
萧衍沉默片刻,又问道:“此计虽然可行,但却不难看穿,到时士族反对,又当如何?”
“反对是因为利益不够,”萧君泽悠然道,“那便给他们好处,如今朝廷各地,税收艰难,依我看,每州每地,每年都按一定比例,上缴税收,而不是全然收用,留下部分,给各地兴修水利,设常平仓备灾,你看如何?”
萧衍更加沉默了:“您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
税收之权,想发下去容易,想收回来,可就难了,一但国库度用不足,便是动摇根基的大事,各州有了郡兵,一个不慎,就是汉末那样的三国之乱。
“那又如何呢?”萧君泽幽幽一叹,“堂兄你不是不知,自晋以来,朝廷换帝王如换衣衫,纵然有位明君能安稳一时,等到新帝继位,便又是一番大乱,血洗前朝,若有违者,哪位能有个好下场?”
萧衍自然也知此理:“但如此行事,你这皇帝,与傀儡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啊,咱们要从根源入手,”萧君泽道,“让各家士族论法筑法,必然是最适合他们的法,到时王权虽然薄,他们却必然会巩固王权,因为不会有比萧氏更好的帝王,给他们这么好的家国了。”
萧衍难以理解:“这不合理,为人君者,当一言九鼎,天子之怒,血溅千里,若不如此,何以维持朝廷威严?”
萧君泽笑道:“堂兄说笑了,自司马昭当街杀死魏帝曹髦后,这帝王乃上天之子的神话,又有谁人当真,不还是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再说了,这天下已然如此,又能再乱到哪去?”
萧衍当然也知道这理,但他的想法是:“便没有别的办法,再把天子的威严树立了么?”
“当然有,君权既然不可天授,为何不可民授?”萧君泽正色道,“以孟子民贵君轻之道,由天下人选天下之主,难道不比天授更合理么?”
“可由民而授,也会由民而取!”萧衍寒声道。
“那堂兄想想,陈胜吴广也好,张角孙恩也罢,甚至刘裕与太祖,哪朝哪代,不是由民而取的呢?”
“……”萧衍沉默。
萧君泽喝下茶水,他知道,已经把最大的障碍,说服了。
如果萧衍是梁武帝,听到自己这话,没别的选择,肯定是立刻杀了,将听到这些暴论的也全数清空,但他如今是尚书令,是士族宗王的一员,这些改变,对他的利益,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终于,他长长一叹:“一个襄阳,已经不够你玩闹了么,生生要把南朝,也拿来试?”
萧君泽无奈道:“我不做事,你说我看不上南朝,我要做事,你又觉得我是在乱来,尚书啊,你要喜欢啊,我也不弄这个麻烦,不如一切如常,你看如何呢?”
萧衍沉默了数息,恭敬行礼:“为臣,愿信陛下!”
萧君泽满意地笑了。
萧衍绝不是个循规蹈矩的,这种青史留名大事,他没听过还好,听过了,不可能还忍得住。
于是萧衍告退,他需要回去好好整理今天听到的一切。
谢川淼看他走了,轻叹一声,上前给他沏茶:“萧尚书,真的没问题么?”
“他也是人中之龙,”萧君泽,“阿舅,你担心家族么?”
“咱家没几个人了,”谢川淼微微一笑:“我只担心你的身体,为何感觉你瘦了,小腹却胖了几分?”
第208章 臣子爱戴
萧君泽没想到舅舅的感觉这么敏锐,又想着舅舅不是外人,思考数息后,觉得早说比晚说好,于是小声道:“我怀孕了。”
谢澜怔了怔,没反应过来:“谁怀孕了?”
“我,”已经接受现实的萧君泽无奈地伸手指了指肚子,“两个月了。”
下一秒,曾经出现在襄阳的尖锐爆鸣,在建康城,再次出现。
掀开屋顶,冲破云霄。
谢澜险些气晕过去,手指颤抖,指着他的肚子,寒声道:“谁,是哪个畜生干的?青蚨你把他剥皮入锅没有?”
萧君泽被舅舅的滔天怒火惊到了,讷讷不敢言,等了好一会,看舅舅平静了一点后,才小心地上前,递了一杯茶水,小声道:“您难道不该问,问我为什么会怀上么?”
谢澜狠狠地瞪他一眼:“阿姐当年最担心的就是你,自然也把你那事告知我了,不然我为何会给你寻青蚨这样能忠心的人送入宫来,而不用宫中旧人?”
萧君泽轻咳一声:“可,你从没提起过你知道……”
谢澜捶胸顿足:“这种事,我若提起,不是戳你伤口么,你都不提,我自然也不会说,哪知道你居然,你居然……你不会真想生出来吧?这生子艰难,阿姐当年最担心的就是你被冷眼,你如今弄成这样,我将来要怎么和阿姐交代啊!”
萧君泽无奈道:“阿舅,是这样的,我当时遇到了一点麻烦,就,发生了一点事情,如今这孩儿又打不掉,你说这不是……”
他给谢澜讲,自己烧麝香如烧柴,吃山楂如吃饭,但都没有用,又用不得猛药,如今只能听其自然了。
谢澜头颅内部剧烈地痛了起来,只能无奈道:“既然要生,便准备起来,魏贵妃怀孕两月的事情,也该让天下人知晓了。正好一直没有子嗣,这也算让朝野安心。”
萧君泽哪还敢开口,自然点头应是。
谢澜又神色复杂地看着他,低声道:“所以,你在襄阳那盘桓许久,就是因为此事么?”
萧君泽只能点头。
谢澜整个人呕极了,感觉能吐一升血,衣服拧一拧都哗啦啦流的那种,他就一会没看住啊!
但又忍不住,问到底是谁,把自家的小外甥骗了,他才十八岁啊,对面的混账东西怎么下得了手,阿泽怎么就没有提前把他打死。
好在这时青蚨及时上前:“陛下奔波劳累许久了,还是让他早些休息,我来说给你听吧。”
萧君泽也松了一口气,立刻在一边点头。
谢澜这才作罢。
青蚨按排了休息,便被在门外等着的谢澜抓住:“到底是怎么回事?”
青蚨也是一肚子苦水没有地方吐,这两个月他可难受了,如今遇到了同类,便恶狠狠地告知他们家的小公子是如何被一只心机深沉,有妖妃之相的胡狗骗身骗心。
谢澜旁观者清,越听越觉得不对:“所以,这事那贺欢一点也不知情?”
青蚨咬牙道:“让他知情还得了?这孩子难道不是萧氏么?”
谢澜点头,心里却幽幽想着,君泽在情爱之事上,倒是不拖泥带水,是明君了。
啊,阿姐的孩儿有小孙儿了……
我要有小外孙了。
哎呀,咱家的第三代,一定长得很乖巧可爱。
等回头,一定要去陛下面前问问,他是当得太子太傅的吧?
就在萧君泽休息时,各地士族已经安要求正在靠近都城。
其中扬州、荆州、江州、徐州等地的士族早就已经到了,而交州、广州、云州这些西南偏远之地的世家们,就十分困难了。
他们不但要趁着这难得的机会带着家族子弟前来见见世面,还要带着钱财来建康购买财货回家,毕竟这年月,出门一次太艰难了。
一队岭南夷人穿着俚人衣衫,一行数百位女子,乘船从长江而至,她们还没看到建康城高耸的城墙,见到的,便是连绵数十里繁华秦淮,看到的了自家的十几艘大船在来来往往的巨舰中,像是大象旁边的小鹿,随意一撞,倒会倾复。
“这建康城也太繁华了,”一名中年的俚人女子惊叹道,“城墙呢?城墙在何处?”
“族长你有所不知,”旁边一位汉人服饰的男子笑道,“这城墙在十里之外,这是城外的街巷,名闻天下的五经馆和历阳书院皆在此地。有听说,有万余士子都在此地求学,他们又有书童、奴仆,需要在外居住,自然此地便繁华起来。”
“原来如此。”那女子笑了笑,“还是快些入住吧,咱们走了快半年了,总算是到了。”
她们是岭南高凉的俚人豪强,治下有十万余户俚人,平日里几乎不用理会朝廷。
但这几年来,朝廷散发出制糖之法,在两广之地开垦土地,种植甘蔗,又大量掳掠夷人前去熬糖。
于是转眼之间,山中夷人与汉人泾渭分明的西南便燃起了战火。
蔗糖制法简单,只要过滤熬干水份,将其旋转静置几日,便能生出一块块拳头大小的红蔗糖,价格昂贵,广销南北两朝,一块蔗糖,就能换来一只肥羊,若是送到高丽等偏远之地,甚至能换来一头牛。
一时之间,南朝世族们在两广与交州开垦土地,种植甘蔗,以前,雨水太多,小麦在广州交州不易种植,稻田又因为丘陵过多而难以开垦,偏偏这甘蔗却没有这些麻烦。
他们凶狠残忍,悍不畏死,又有精良武器,如今还有药物能解瘴疾,许多南朝庶族,都掀起一股再南渡的风潮,想要在这股大势里占据先机。
但这便惨了他们俚人。
好在,朝廷之中,他们俚族也并非没有势力,先前他们与广州、越州刺史交好,朝廷这次变法,也将他们视会豪强,发来邀约。
她这次过来,与湘州的梅山蛮统领一起,前来觐见南朝之主,希望能得到册封,成为州郡之主,划清势力,不再被这些南朝权贵们“驱蛮拓业”。
只是,货船才拐了一个弯,便看到一座极为高大,宛如山丘的巨物,让她们一时色变。
只见那山丘高有十丈,外形一圈一圈,有围栏阶梯,种有绿树青草,宛如空中花园,看着便让人晕眩。
“那,那是何物?”
码头上的帮工看到又有一个外地人被吓到,不由笑道:“那是水塔,有塔上有钢铁之牛,每日抽取长江之水,供这城中之水,塔下有碎石、细沙,其水净如泉涌,是上好的煮茶之水。”
那族长瞬间被震住了,惊呼道:“就为了沏茶,就建这的十丈高的水池?”
这,这也太吓人了。
历阳书院中,院长祖暅正在审批一个新项目,他眼下微青,放在手边的项目已经堆了一寸高。
同时,在他的主持下,举办了“天工之试”,对每年改进发明工具的优秀学子进行奖励。
每年,朝廷都会拨出大量钱财,不但对优秀发明进行奖励,也对成绩、天文、数理方面有优秀改进的师生进行奖励。
这自然催发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但同时而来的,也有大量乱七八糟,异想天开,几乎没有任何可行性的成果。
而作为山长,祖暅便要在这些垃圾堆里淘金。
这时候,他就免不了要羡慕远在襄阳的信都芳,那边工坊密集,学员出路繁多,不用像自己书院这边,只能钻研改进,以求官职。
先前,他力排众议,筑起水塔,可以持续向都城中的世族卖水。
但,销量不是很好,在供应了书院之余,仅可维持收支平衡。
好在,陛下回来了。
于是他放下书稿,马不停蹄地奔向皇宫,求见陛下。
青蚨说明日再来,祖暅不依,等在宫外,任冷风吹过,神态谦卑。
萧君泽才刚刚准备休息,听说这位大佬来了,便打起精神,在谢澜和青蚨反对的目光里,又见了这位书院山长。
以为是什么大事,结果……
“你就只是想把水卖得贵些??”萧君泽惊呆,“我给你的钱还不够么?”
“岂能一直指着朝廷给钱,”祖暅摇头道,“唯有让这些学子看到,所学之道能换成钱财,方能持久,否则,仅仅是朝廷供应的几个官位,又能受宜几人?”
“那你的意思是?”萧君泽看着他,“要我亲自去喝你们茶水?”
“正是如此,”祖暅还补充道,“最好可以写首传世之诗,赞此水塔,如此,更能身价倍增!”
萧君泽感慨道:“这不就是捶奇观么?行吧,这事我应了。”
“对了,陛下,您不是在寻约法之会的场地么,”祖暅笑道:“依臣之见,不如在这水塔上举行。到时由你开局,赐茶,再作诗,到时,此塔名声岂能不远扬?”
萧君泽感慨道:“你还真是将我安排得明明白白啊。”
说着,拿起一边的笔墨,准备随手写一首诗来交差。
“不敢不敢。”祖暅幽幽道,“您先前在洛阳,都敢带着北朝之主,御风而行,以观世间,小臣不敢多说,只能求着您还在人间逍遥,多多指点一番。”
萧君泽无奈道:“怎么暅之连你也生我的气了啊?!”
唉,这日子没法过了!
祖暅面带微笑,只是恭敬道:“为臣岂敢。”
那玩意,他上去过一次,都被吓得双腿战战,又是个随风飘扬的东西,他以为那是要送给北朝元勰的东西,才去准备的,谁知道那居然是给陛下自己用的!!
天知道他听闻此事时,何等惊惶!
从今往后,陛下休想再碰这种凶险之物!
三月三,上巳节。
这既是沐浴消灾的日子,同时也是宗室权贵、文人雅士临水宴饮的节日,尤其是在王羲之的《兰亭序》名扬天下后,文人雅士们在三月初三,举办禊饮,曲水流觞,就已经成了一个习俗。
每到这个时候,男子着朱服,女子着锦绮,踏青郊游,沐浴兰汤,连皇帝也不例外。
于是……
“当时修筑水塔时,本来想用您提供的草木灰水泥来做,但是,成本过高了,实在修筑不起,于是改用青砖……”
一处奇观之下,萧君泽被祖暅引着,走上木质栈道,介绍着这处景色。
“初稿是用青砖砌成圆柱高塔,再以器械引入江水,塔下以沙石滤水,其中埋入银丝,以做净水灭菌,但又发现,一层青砖的经不起这样大的水压,所以不得以要将其砌厚……”祖暅说到这,长叹道,“可若砌厚了,造价便又上去了,于是便决定砌两层砖后,周围以土夯墙,堆成山形,避免垮塌。”
“可是,堆成山形后,我等又发现青砖居然会渗水,土山上杂草从生……”
“没奈何,只能在其上种花植木,让其生得好看些。”
“但维护又十分麻烦,便在其上筑了小屋、楼台、水道,以做点缀……最后,便成了这个模样。”
萧君泽听得无语:“你这简直是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哪有你这样做工程的,这么个水塔做下来,今年你们书院的经费还剩下多少?还有九个多月不用过了么?”
祖暅低头认错:“这事,是为臣大意了,所以还请陛下救上一救,这书院这大半年,就只能指望着卖水过活了。”
萧君泽冷哼一声,随他上了这建筑。
不得不说,这水塔修得还是挺好看,周围木质脚楼,假山流水,完是一个人造山景,山上还有请多细石铺出的曲水,只要将酒杯放上去,便能玩如今士族们最喜欢的曲水流觞。
而最大的亭台之外,早有朝中大臣们在此等候,看萧君泽来了,立刻上前叩拜。
萧君泽自然让他们免礼,居于主位,不需要他开口,下边的臣子们自然而然地开始说起各种节日贺词,说起国泰民安啊,都是陛下的功劳臣服四夷,说起朝廷安稳,都是陛下的智慧镇压四海,说起风调雨顺,都是陛下的德行感动上天。
萧君泽听着诸臣恭维,回复是赐了他们茶水——按理来说,他应该赐酒的,不过青蚨和谢澜如今是狼狈为奸,一至觉得既然他要把孩子生下来了,就不能再把麝香山楂这些玩意随便用,酒当然也是不可的!
所以,只有茶水了。
而这茶水当是用水塔上过滤的江水泡发的,萧君泽不用说“好茶好水”,只要微微露出满意之色,便能引得这些官吏们吹捧起这茶水,这也是祖暅求着让他来带货的原因,毕竟效果是真的好啊!
萧君泽保持笑意,悄悄掩唇打了个哈欠,这时,群臣们已经一边夸着好山好水好茶好学校,一边写赋吟诗,其中以萧衍和谢家的谢眺做的诗最好,被人称赞。
不过萧君泽是被后世那些唐诗里的千古名句养刁了口味,这些诗听着也没什么感觉,所以倒也没跟着说好。
倒是萧衍话锋一转,笑道:“陛下学富五车,才华惊世,不知臣等抛砖多时,可引得玉来?”
祖暅也打起精神,他早就请陛下作诗了,正是此时。
萧君泽微微挑眉,对祖暅道:“此塔可有名字?”
祖暅道:“还未起名,请陛下赐名。”
“古来八尺为一寻,此塔甚高,便名为千寻塔,可否?”
“谢陛下赐名!”
萧君泽于是让萧衍起笔,故作深思,对王安石说了声抱歉,便把对方的登飞来峰略作修改,道:“历阳院中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此诗一出,在场一片寂静。
毕竟此时还是五言诗为主,谢眺、萧衍这些诗词大家都是擅长五言,这七言诗一出,又如此气势恢弘,发人深省,实在是让人不得不惊叹。
萧衍更是心中激动,感觉这诗里浮云遮望眼,是在提醒他要有不畏奸邪决心,与他的品德才华十分相和,一时挥笔而出,越看越是喜爱。
这时,祖暅搓着手走了过来:“尚书大人,这字,是陛下赐给我们……”
萧衍微微一笑,看着这幅墨宝,提笔的手一顿,便在一角落下点墨:“哎,这脏了些许,还是再重新写一张吧。”
说着,把自己刚写的这张收起,又随便写了一张,在旁边盖上私印,写上题跋,这才递给他。
祖暅有些垂涎那先前一张,但也知道拿不到,只能遗憾地收起。
于是,这场宴饮,宾主尽欢,这次诗词也被收录为《千寻集》,开始传抄,更是将千寻塔水的名声颂扬到大江南北,一时间,人们纷纷慕名而来,困扰祖暅的财政困难瞬间一扫而空,这个原本赔钱严重的项目,也成为后世知名故事。
所以,当知道要在这里举行修法之会时,建康城的士族们都觉得陛下给足了他们颜面,积极性大为提高。
三月十五,历阳书院的水塔已经略做修整,塔下一片巨大的空地做为广场,塔上一处挑空的高台,做为讲解之处。
萧君泽没有出面,而是让萧衍前去主持,还把自家在襄阳弄的一点心德规则全盘传授。
这次大会,会确定各家士族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会定下黄册族谱,通婚之法,萧衍并不满足于这几点,他还融会贯通,无师自通可以在这里向朝廷提出意见,为他查漏补缺。
有襄阳的试点,他们都觉得这次稳了。
然而,等大会开始,萧君泽才知道,自己小看了天下人。
先前在襄阳,不过是百余人,如今在这建康城,天下士族何止万人,一时间,会场简直是水泄不通,至于说台上只许一人说一炷香的时间,更是不合理,一天下来也说不到几人。
于是,在会议当天,场地里的士族虽然没有武器也没有茶杯,但还是在理念的冲突下大打出手,最后发展成了数千人的群体斗殴,虽然由于禁军及时介入,没有人身死,但也有数十重伤不能再入会场。
萧君泽和萧衍被这场面惊到,不得不紧急修改了新的规则。
“嘶——”洗清池趴在的榻上,让姐妹给她的肩伤上药,虽然疼,但她却是眉飞色舞,“阿萝,这次可真是来对了,那高州李家压榨我族许久,捕我族人,伤我兄妹,可惜这次只打断了他几根肋骨,没能要了他狗命!”
“对啊,还有那梅山弟兄们,”身边女子笑道,“他们被湘州的胡家欺凌许久,这次居然能打断那狗官的腿,真是来对地方了,下次若有此机会,一定还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