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晏翻看了一下,心里非常满意。
今天确实有点晚了,周晏特地启用了高压锅,先用高压锅煲菜脯老鸭汤,然后再转移到烧热的砂锅中。
一个多小时后,四菜一汤上桌,连狗子们的狗饭也没有落下。
大家的关注重点都在桌上的老鸭汤上,等它一上桌,齐刷刷地盯着看。
周晏做了个手势:“盛出来尝尝啊,光看着干什么?”
卿孟祝端起碗盛汤,双手捧着第一碗给了周晏:“等你入座嘛。”
很快,大家就各端了一碗菜脯老鸭汤开始品尝。
菜脯自带发酵过后的咸香和柔和微酸的酸香,将鸭肉的香味激发了个十成十。
一口汤下去,浓浓的肉香萦绕在舌尖,香、浓、柔、鲜,卿孟祝不由轻轻挑了下眉头,这汤跟他之前尝到的所有鸭肉汤都不一样。
他之前不是很喜欢鸭肉汤,老觉得有鸭腥味,没想到加点小小的菜脯居然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周晏惬意地端着汤,观察饭桌上其他人的表情:“怎么样?没骗你们吧?”
卿孟祝赞叹:“对,这汤真解馋。”
明春晰也道:“周哥你手艺好,带的菜脯也好,好喝。”
周晏略有些得意:“那是,你们别看我那点菜脯,实际上是二十七年的上好老菜脯,到外面去,没有一两万压根买不到。”
赵和曦惊道:“那么贵吗?要不然我们的萝卜别卖了,做老菜脯卖吧?”
周晏:“哪有那么简单?上好的老菜脯除了要好的材料,还要好手艺,一放就放二三十年,保管不用财力和精力?”
赵和曦纳闷:“周哥你之前不是还想要萝卜做菜脯吗?”
周晏:“是啊,做来我们自己用还行,要是为了做来卖,我就不看好了。有那个时间精力,做什么不行?”
卿孟祝拍板:“那我们自己做一点,周哥你要多少萝卜?优先安排你这边。”
周晏:“来两千斤就成。能在你家做吗?到时候用你家的井水。”
卿孟祝一口答应下来:“行啊,到时候我们一起做。”
周晏:“也别到时候了,就星期一吧,我看下个星期一整个星期都是大晴天,刚好方便晾晒。”
卿孟祝没意见:“就放到我家楼顶晒吧。”
卿孟祝他们约好星期一开始做菜脯。
星期一早上,卿孟祝就带着人拔了一批上好的萝卜回来。
他亲自看过,所有的萝卜都是“良品+”的萝卜,只要没达到这个品质的萝卜,哪怕长得再好看,也会被他挑出去。
周晏很快过来,带着大家准备做菜脯。
他们将拔回来的萝卜先用井水洗一遍,洗干净之后整整齐齐地装在筐子里,去除根须和头尾,再用锋利的干净菜刀,切成大小适中的长条。
这些切好的萝卜条直接拿去清洗干净的楼顶露天晾晒,他们时不时还去翻个面。
等暴晒一天,周晏带着大家将菜脯收回来,再用上好的粗盐腌制。
腌了三天,他们用井水将菜脯细细搓洗了一遍,去掉多余的盐分,而后挤干水分,再送到楼顶晾晒。
这么来来回回精心炮制了一个多星期,这批菜脯终于制作好了。
他们将油亮的褐色菜脯收回来,仔细地储存在大陶瓮里。
往后,他们每年都要挑天气好的时候,将菜脯拿出来翻晒,一遍又一遍,让它的色泽更加乌黑油亮,香味更加浓郁醇厚。
这是一道由时间酿成的美味。
周晏摸着大陶瓮,脸上带着点欣喜:“这以后就是我们店的老底了。”
他们在镇上买的农庄已经弄好了过户事宜,正在装修清扫,就等着周晏的团队入驻。
卿孟祝道:“我们可以慢慢收集食材,将餐厅的底蕴给丰富一下。”
周晏:“成,我要是看到什么好食材,就尽量买下来。”
卿孟祝:“我这边也是,要是发现什么好食材,我们往店里扒拉一下。”
他们上午才说到食材的事,下午赵和曦过来找卿孟祝,也说食材的事。
赵和曦说道:“我们已经配了两个一模一样的蔬菜包了,现在有会员提意见,问三月的第三个蔬菜包能不能增加点花样?”
卿孟祝倒不介意更改蔬菜包里的菜色:“四季豆应该长得差不多了,第三个蔬菜包多加一点四季豆吧。”
赵和曦:“也加不了多少,这么多份蔬菜包呢。我在想,要不要往蔬菜包里加桑叶?我们的桑叶长得还挺好的。”
他们吃过桑叶,桑叶的味道确实不错,现在这个季节的桑叶也多,往每个蔬菜包里面塞一点,应该没什么问题。
卿孟祝同意了:“那你们弄个调查问卷,增加桑叶的选项,让会员自选。估计有些会员不太喜欢桑叶,别强求。”
赵和曦点头:“行,这样确实好一点。不过,我想,既然已经增加了桑叶,是不是把紫云英也增加上,可能有的会员想来点野菜?”
他们空着的田里现在紫云英种得挺好,要是再不采摘,就要将紫云英翻到土里去,而后耕开土壤,准备种夏季蔬菜了。
卿孟祝:“都做成备选项吧,还有豌豆尖,也可以做一个备选项,我看有的人也会喜欢豌豆尖。”
赵和曦兴奋道:“那一下增加了三个菜,挺好,我看有一部分桑葚已经红了,下个星期的蔬菜包,水果就可以换成草莓和桑葚二选一了。”
卿孟祝:“挺好,每个星期来一点新鲜感。”
第三个蔬菜包马上就要发,不过好在经历了前两个蔬菜包的事情,他们现在算是熟门熟路,做起来不太困难。
卿孟祝这两天主要忙菜苗移栽的事情。
他家的十亩地全都拿出来育苗了,勉强能将夏季蔬菜的小苗育完。
现在空心菜、汉菜、番薯、茄子、辣椒、丝瓜、苦瓜、冬瓜、南瓜等的菜苗已经育出来了,要陆续种下去,争取在四月的时候,给会员们添上新菜。
四月空心菜和汉菜之类的叶菜肯定能上市,瓜类应该也会陆续跟上,还有藕带等。
从四月开始,他们的蔬菜会越来越多,会员们的选择也会越来越多,他们的社区农业应该会发展得更好。
前提是他们现在得抓紧时间,早早把菜种下去。
用来育苗的土壤他们已经用地力恢复剂调理过了,现在育出来的小苗基本有“良品+”的品质,尤其里面的辣椒,已经达到了“精品”的品质。
这批辣椒是卿孟祝他们自家的辣椒留的种,属于家里的第二代辣椒,品质好一点也正常。
要是肥料和水源跟得上,到时候种出来可能也有“精品”或者“精品-”的品质,送到会员手中,一定能成为他们的明星蔬菜。
别的不说,有这么一款辣椒顶着,会员们对他们家菜的评价就差不了。
卿孟祝对蔬菜的种植很是重视,亲自带着人移栽。
他特地强调,移栽菜苗的时候要把根系的泥土抖干净。
大家知道他心疼自家地里的泥土,背后没少调侃,不过他家的泥土确实好,松软肥沃,虫害也少,老庄稼人看了都眼馋。
卿孟祝家的泥土实在太出色了,只要有眼睛的都看得出来。
这天,年辛斐带着学生来参观他家育好的辣椒苗,看着看着,也被他家的泥土吸引了注意力。
年辛斐蹲下来捏他家的泥土:“你家的泥土究竟是怎么调的?怎么能调得那么好?我去年来看的时候,明明都还不是这个样子。”
卿孟祝:“就多花时间,精力和金钱嘛。你看我们一轮又一轮地种紫云英,肥料用的都是有机肥料,从鱼肉发酵肥到蔬菜发酵肥,再到鸡粪、羊粪、牛粪,这一轮轮下来,泥土怎么可能不松软肥沃?”
年辛斐:“你别唬我,我们的地也没少用有机肥,就达不到这个地步。”
卿孟祝:“那你们放了生物进去改良吗?我这边还放了很多蚯蚓,都是从各处搜罗到的。”
年辛斐早就发现他们家的地里有很多蚯蚓了:“我看看,好像蚯蚓的品种是比一般地里的多。我挖两条?”
卿孟祝:“挖呗,你要是感兴趣,直接挖一点带回你们的实验地里也可以。”
他家的土壤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调理,已经不缺蚯蚓了,年辛斐他们那个项目是国家项目,卿孟祝也希望能帮上一点忙。
当然,直接给星际商城的东西肯定不行,但是稍微给一点蚯蚓又不是什么大事。
年辛斐没想到还能有这种意外之喜,立即答应了下来:“那我就不客气了。”
说着,年辛斐又招呼学生:“给我个桶,我亲自挖。”
卿孟祝:“你们挖旁边的蚯蚓吧,旁边的菜苗移走了,挖起来更方便。多挖点也行,反正蚯蚓繁殖得快。”
他们地里的蚯蚓已经多到可以让赵和曦挖去钓鱼了,年辛斐多挖一点,完全不至于影响田里。
这天,卿孟祝正忙活,手机响了起来。
他掏出来看了一眼来电显示,发现打电话过来的是嵇青林。
卿孟祝挺少跟这位研究藕的嵇青林教授联系,一时有些纳闷,不知道对方找自己干什么,现在也不是种藕的时节,应该不是要商量藕的事情。
卿孟祝带着疑惑接通了电话,很快嵇青林就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他也想要一点蚯蚓。
卿孟祝:“您那边要蚯蚓做什么?蚯蚓好像不能在水下生存。”
嵇青林:“我们也不止种藕啊,别的地里用得上,想挖一点改善土壤。”
卿孟祝这才明白,爽快地说道:“那您带人过来挖吧,多了没有?挖个一桶半桶之类的没问题。”
嵇青林很是高兴:“我就知道你会答应,太谢谢你了,我今天下午就带人过来挖!”
卿孟祝:“那我在地里等你们,你们到了打我电话就行。”
嵇青林说来就来,下午还真带了几个学生过来。
其中一个学生就是卿孟祝认识的岑智明。
卿孟祝看到岑智明很是意外,岑智明有点得意地眨了眨眼睛。
在卿孟祝他们寒暄完的时候,岑智明特地找了个机会跑到卿孟祝旁边小声解释道:“这学期我进了嵇教授的小组,以后可能会考嵇教授的研究生。”
卿孟祝笑:“恭喜!你这家伙还挺有出息。”
岑智明:“谢谢孟祝哥!”
傻笑了两声,岑智明又说道:“嘿嘿,多亏在你这里学了不少种藕的知识,要不然我肯定考不进嵇教授的小组。我之前就想告诉你来着,又想给你一个惊喜。”
卿孟祝拍了拍他的肩膀:“是挺惊喜。”
卿孟祝和岑智明这小孩的交情也没多好,不过看到熟悉的小孩有了新的前途,还是很高兴。
他心情好,说的话就多了一些,还和嵇青林他们讨论了几句莲藕种植的事情。
卿孟祝虽然没有专门研究莲藕,但他种出来的莲产品价格极高,属于有真本事的种藕人,大家都很乐意跟他聊种藕的事情。
聊着聊着,话题聊到了嵇青林参与的别的项目。
嵇青林参与的项目还挺多,不过这阵子的重点是水稻。
嵇青林解释道:“水稻是主粮,年年我们都要种很多水稻,我们学校关于水稻的研究也非常多。”
卿孟祝也要种水稻,便好奇地问道:“种什么品种的水稻,杂交水稻吗?”
嵇青林摇头:“我们学校在研究杂交水稻方面没什么优势,现在主要研究的是粳米,想培育出产量高,口感好的粳米。”
卿孟祝心中一动:“那你们培育出了相关的稻种吗?”
藤城农业大学的实力还挺强,卿孟祝去年在年辛斐那边买的辣椒种子就非常不错,他们要是有水稻种子,卿孟祝不介意在他们那里再买一批稻种。
不料,嵇青林摇头:“研究水稻哪有那么容易出成果,我们的稻种都是在别的地方买的。”
卿孟祝:“你们大概种哪种水稻?有没有稻种推荐?”
嵇青林:“我们学校种的水稻不能说,外面也没有同款的稻种卖,你可能要到别的地方去买稻种了。不过要说到推荐,得看你想种哪种水稻,想收获粳米还是籼米?”
卿孟祝回忆了一下:“我们家两种米都吃,哪种都行。我们这里的水热条件比较适合种哪种米?”
嵇青林:“其实都可以。北方比较适合粳米,南方比较适合籼米,我们这里粳米、籼米都行,我看论文上面说,我们这里种粳米和籼米好像没有太大的区别,我自己的经验也是都行。”
卿孟祝:“那哪种米的稻种比较好?”
嵇青林想了想:“要是论好稻种,我个人觉得应该是粳稻多一点。北方的土地好,种的粳米味道好,出产的稻种质量也很高。你要是感兴趣,可以看看龙稻、稻花香、南粳等几个品种。”
嵇青林原本只是过来卿孟祝这挖蚯蚓,最后跟他讨论了一下午水稻的事情。
等挖完蚯蚓,卿孟祝还意犹未尽,特地拉着嵇青林回家,用井水泡上好茶,再向他请教种植水稻的事情。
卿孟祝还没亲手种过水稻,在水稻种植方面有所欠缺,确实需要专家指点一番。
嵇青林收过他的藕种,今天又来挖蚯蚓,正欠着他的人情,见他感兴趣,把能说的都说了。
明春晰回来的时候,卿孟祝正在查水稻种子。
他将国内外的相关论文都找了出来,打算从含金量高的论文看起,好好了解一下近年水稻种植的情况。
明春晰看他戴着一副防蓝光的眼镜,脸上的表情很专注。
他坐在椅子上的时候腰背依旧非常挺拔,相比平时更添了一份斯文俊逸,令明春晰不由怦然心动,一看就挪不开眼。
明春晰也不进屋,就这么靠在门上欣赏。
卿孟祝看了好一会儿论文,活动着酸痛的脖子时,才发现门外有个人影。
不用细看,他都知道是明春晰。
卿孟祝伸了个懒腰:“你在外面站多久了?怎么不进来?”
明春晰:“站在外面看看你。”
卿孟祝招手:“你快进来看,顺便帮我筛选一下论文,我对这玩意不太熟悉,累死我了。”
明春晰:“这就来。要种水稻了?”
卿孟祝:“先关注一下前沿讯息,然后差不多可以买水稻种子了。挑选种子需要一定时间,四月中就要开始育苗,还是提前一点准备比较好。”
明春晰坐上卿孟祝让开的位置,开始按论文的相关性给论文排序:“去星际商城看了吗?”
提到这点,卿孟祝就郁闷:“看了,星际商城上没有相关的种子。不仅没有水稻种子,所有的主粮种子都没有,玉米、小麦、大豆等,统统没有。”
卿孟祝不爽道:“它防我们还是防得很紧。”
明春晰不意外:“倒符合星际商城的一贯风格。”
卿孟祝点头:“所以现在只能靠我们自己了。”
两人连着好几天都在查水稻的资料,经过多方对比,他们最终确定要种粳稻。
粳稻买北方的种子会好一些。
明春晰以为卿孟祝会将各大品牌的种子买回来挑选,没想到他最后打算买一堆米回来。
卿孟祝说道:“我们想买产量高,味道佳的种子,看别的数据没用,还是得自己亲自尝一尝,比较有说服力。”
明春晰:“我以为你会像往常一样,直接买种子。”
卿孟祝:“往常买成品没那么方便,只能直接买种子。米就不一样了,卖米的店那么多,先尝尝再说。你快帮我筛选一下,将网上好评率最高的粳米店筛出来。”
明春晰这么一个专家,找几家网店,不过是顺手的事情。
他很快就将卿孟祝要求的网店筛选了出来。
卿孟祝逐一去看过评价之后,在选中的几家店里各下了一单,就打算等着尝尝米的实际味道。
他买的米基本在同一天内到了,卿平墩过来给他们送快递的时候还纳闷:“孟祝哥,你一次买那么多米干嘛?”
卿孟祝:“我打算尝尝哪种米好吃,以后就种这种米。”
说着,卿孟祝笑了一下,邀请道:“今晚有空不?要不要留在我们家帮忙尝一下新买的米?”
卿平墩一口答应下来:“要!那今晚我就来你们家蹭饭了。”
卿孟祝:“好说,顺便借个电饭煲——你家是用电饭煲吧?”
卿孟祝不仅问卿平墩借了电饭煲,还借了赵和曦的电饭煲,周晏更是给他拿了两个电饭煲过来。
最后,当天晚上他家五个电饭煲齐齐开动,一口气煲了五煲饭出来。
饭是周晏亲手煲的,这位厨师长多年不做这些杂活,出手还是极准,每一锅饭的水都放得恰到好处,既没有夹生,也没有太过软烂。
煲出来的饭软硬适中,清香扑鼻,油亮喜人,一看就知道都是好米。
卿孟祝发现,米也都是“良品+”的品质。
就是不知道,哪款最好吃?
周晏看了一下米,还说道:“这米都是在哪个网店买的,还挺良心,发的都是新米。”
卿孟祝:“不止一家店,好几家店都买了,你们快过来帮忙尝尝,看看哪家店的米饭最好吃?”
赵和曦转头看,发现也没有配菜,傻眼了:“就空口吃啊?”
卿孟祝认真说道:“不仅要空口吃,每吃一口还要喝茶清一下口,我们要认真选,等会匿名投票!”
赵和曦嘟囔:“还真够认真的。”
卿孟祝:“快来,趁热吃,看今天能不能选到合适的米。”
卿孟祝买的米质量好,煮成米饭味道也不错。
他们煲了三批饭,准备的米饭一共十三种,有粳米也有籼米。
最终,他们票选出前五种味道最好的米饭,有三种都是东北的米。
赵和曦光吃白饭就快吃饱了,喝着茶说道:“要选稻种可真不容易。”
卿孟祝:“吃几口饭的事,哪称得上不容易了?”
赵和曦看他一眼:“你现在的心情很好啊。”
卿孟祝弯起了眼睛:“那是,选出了合适的稻米嘛。”
赵和曦:“就算选出了合适的米,你也不一定问得到稻种。”
卿孟祝斩钉截铁:“不可能!商业行为,只要钞能力足够,一定能搞得定。”
说着,卿孟祝用手肘碰了碰明春晰:“是不是?”
明春晰点头:“不是什么特别机密的东西,应该不难。”
周晏笑着举杯:“那就祝你们马到成功了。”
在品尝完米饭之后,卿孟祝联系了味道前五的卖米的店家,请求对方给他寄稻种。
在他钱给得足够多的情况下,店家还真把稻种给他寄了过来。
卿孟祝拿着小袋子将稻种摆在长条书桌上,和明春晰一起看。
明春晰:“怎么样?”
卿孟祝指给他看:“这四种都是‘良品+’的稻种,这种是‘精品-’的稻种。”
明春晰:“结果还挺明显,那现在要选这种‘精品-’的稻种?”
卿孟祝摇头,用手指轻轻拨出三粒稻种:“不,这里有三粒‘精品’的稻种。”
那三粒稻种中等长度,看着很是圆润饱满,金灿灿的,仔细看,能看得出来它们跟普通的稻种不太一样。
明春晰奇怪:“哪来的?”
卿孟祝指了另一种稻种:“就是这个‘良品+’的稻种里面混的,可能店家的稻种是自家种的,所以水平不是很稳定,有的‘良品+’,有的却能‘精品’。”
顿了顿,卿孟祝道:“也不完全是我看出来的,我用商城助手扫描了一下,它帮我把‘精品’稻种给挑了出来。”
明春晰坐在椅子的扶手上:“那怎么办?选这种‘精品-’的稻种,还是多买一点‘良品+’的稻种,再把里面的‘精品’稻种给挑出来?”
卿孟祝:“我目前倾向后者。我已经问过网店的老板了,他给了我地址,说可以线下谈。”
卿孟祝抬头看明春晰:“我可能要出个差了。”
明春晰并不意外,只问道:“能等周末,我跟你一起出差吗?”
卿孟祝笑着拍他的大腿一下:“你要是愿意,我肯定没问题。”
明春晰也笑了一下:“我们先安排家里的事情,周末一起去吧。”
卿孟祝:“好嘞,我跟网店的老板说一声。”
卿孟祝他们要亲自飞去外面买稻种,赵和曦表示理解,并承诺会帮忙照顾他家的小动物。
赵和曦帮忙照顾家里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卿孟祝还挺放心。
说是周末出差,周五晚上他们就飞去了网店老板家的邻近城市,找了家酒店住下,打算第二天再坐高铁去网店老板所处的那个城市。
临近四月,藤城已经万物复苏,到处一片绿油油的,都是春天的景象。
东北这边却还没完全化冻,路边堆着雪,不过公园里的早梅却开了,鲜嫩的绿色令人心旷神怡。
他们专门找了家烧烤店吃烧烤。
那家店的烧烤不配蒜,反而配洋葱,卿孟祝感觉非常新奇。
尝完,卿孟祝喝了好几口茶水清味,而后小声说道:“还是我们的洋葱比较好吃。要是能把我们的洋葱卖到这里来,一定会大受欢迎。”
明春晰:“会有这么一天的,等我们把优良品种培育出来了,肯定会有相关人士引进。来尝尝羊排,他们的羊排烤得好。”
卿孟祝就着明春晰的手咬了一口:“是比我们那边的羊排好,鲜嫩多汁,肉味比较足,不膻。”
吃完烧烤,两人回酒店,已经商量好了第二天去找老板时要说的话。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继续赶高铁,很快就找到了老板的店。
之前卿孟祝已经在网上跟老板说了要来,老板见到他们也不惊讶。
等听说他们只种五六亩地,老板绷不住了:“你们就几亩地,还折腾啥呀?我以为你们是那种要种几百亩水稻的大户。”
卿孟祝笑:“今年忙不过来,明年可能会试试。我先看看稻种。”
老板有些失望,不过还是带他们去仓库:“先说好,这是我们自家用的老稻。这个稻种在我们这里已经种了七八十年了,非常适合我们这里的土壤和气候,至于适不适合你们那边,我不敢保证啊。”
卿孟祝点头:“我们知道,就是想买来试一试。”
老板:“你们要多少斤?我给你们舀。”
水稻分为直播和育秧,直播大概每亩地需要六公斤种子,育苗大概每亩地需要三公斤种子。
直播就是直接将种子播撒在稻田里。
这种播种方法的优点是方便快捷,能省掉许多步骤,缺点则是需要耗费的稻种比较多,且稻种出芽容易不均衡。
这种不均衡会造成后面有的稻苗已经长到四五厘米,有的稻苗才刚出芽。
最后水稻成熟的时间也不统一,收割起来很麻烦,产量也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