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秧可以直接挑选同龄的健壮稻苗进行插秧,直接抛弃掉小苗、弱苗,人为筛选,优中选优,种出来的水稻品质会高一些,也好管理。
缺点自然是多了许多步骤,种水稻的人会累很多。
两种种植方法都不错,只看农户的个人选择。
卿孟祝对种子的要求高,直接按直播的种子翻倍:“大概要六十公斤的种子,我想自己挑选一下,可以吗?”
六十公斤种子已经算得上是笔大买卖了,老板脸上的喜意浓了许多:“挑吧,你们要得多,随便挑。不过我先说好,我们家的稻种要四百块一斤,八百块一公斤,不能讲价啊。”
卿孟祝挑了一下眉,还没来得及说什么,老板连忙解释道:“没坑你们,你们上网看,我家这个级别的稻种都是这个价。”
卿孟祝笑笑:“知道,你家的稻种确实好。”
老板得到了他们的肯定,更高兴了:“那你们慢慢挑,中午来我家吃饭吧,给你们炖小笨鸡吃。”
卿孟祝:“好,我们仔细挑一下。”
在老板这里挑稻种,当然不可能一粒一粒仔细挑,卿孟祝一片片扫过去,看到“精品”的稻种就将那一捧稻种全都舀出来,打算回去之后再一粒粒挑。
实在不行,到时候可以借助商城助手扫描。
至于挑剩的稻种,种到公司的田里就行,不会浪费掉。
卿孟祝心里盘算着,很快想出了合适的方案。
不过,按这个方案继续下去,他估计得再租点田,公司那边也得再租点田,不然不够用。
这批稻种实在太贵了,老板在旁边等着,也没有不耐烦,反而顺嘴跟他们说了不少种水稻的诀窍。
卿孟祝一边挑一边听,还挺乐意听这个。
只是听归听,卿孟祝心里也清楚,这边的水稻种得那么好,大多还是得靠这边得天独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这边土壤肥沃污染少,气候虽然冷,但昼夜温差大,非常有利于风味物质的积累。
很多地方现在气温上升,昼夜温差拉不开,也是造成蔬菜粮食等品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卿孟祝一心两用地听着,心里冒出一个想法。
要是能在这里租一大片地种水稻就好了。
现在肯定抽不出空来,不过等他们的稻米培育好了,说不定就没什么问题了。
第150章 能不能用蚯蚓感染高毒性的弑虫杆菌
卿孟祝他们带了六十公斤的水稻种子回来,一人三十公斤,用行李箱硬背。
赵和曦看着他们带回来的水稻种子,嘴里啧啧称奇:“你们的行李箱质量够好的,这都没坏。”
卿孟祝:“滚蛋!”
赵和曦嘿嘿笑了两声:“看来行李箱的质量很好,你们却累得够呛。”
卿孟祝:“知道还说?有事说事,说完赶紧回去,我们吃完饭要早点休息了。”
赵和曦:“没什么事,就是来看你们一下,行吧,你们先休息,我明天再来。”
等赵和曦走了,卿孟祝倒了两杯水,自己喝了一杯,又给明春晰递一杯,咕嘟咕嘟喝完后叹气:“下次说什么我都不人工背回来了。”
明春晰:“好不容易挑出来的种子,交给别人寄风险太大了,还是人工背着好一点。”
卿孟祝:“好是好,就是太累。不行了,我煮个面条赶紧吃完睡觉吧。”
明春晰推他:“我来煮,你先去洗个澡,洗完澡出来就能吃。”
卿孟祝眼皮都快打架了,也不推辞,伸手抱了一下明春晰的肩膀,然后拍了拍,打着哈欠说道:“那我去了。”
卿孟祝这两天的确累得够呛,心里没有任何不良心思,洗完澡出来吃了碗面,刷完牙后就连滚带爬,爬到床上睡觉去了。
明春晰收拾好出来后,他已经睡着了,眼皮底下有淡淡的阴影,可能因为这两天消耗的精力太多。
明春晰虚虚在他眼皮子底下轻轻一划,而后上床,抱着他很快睡熟了。
卿孟祝回到家后缓了两天才缓过来。
第三天,他总算恢复了活力,开始挑选“精品”水稻种子。
这次出差累归累,带回来的“精品”水稻种子也多,还算值得。
下午,阳光正好,卿孟祝搬了张椅子坐在院子里,将稻种倒到簸箕上,然后用刮板扫平,一粒粒挑。
挑出来的“精品”稻种他专门收在一个桶里,非“精品”稻种则放在旁边的箩筐里。
稻种两边很尖,不小心的话会刺伤手,他专门带了一双皮手套,一边将稻种刮平一边挑。
他旁边点着笋壳香,音箱里放着音乐,手边还泡着茶。
将环境弄得足够舒服,他挑稻种也不累,反而有一种从事机械活动的放松感。
卿孟祝就这么晒着太阳,熏着香,喝着茶,听着音乐,懒洋洋地挑着,今天挑不完,明天再来,明天挑不完就后天再来,反正也不用着急。
赵和曦从门外跑进来的时候就看到他这副惬意景象,忍不住嫉妒地爆了一声粗口,然后跑过来,将他桌上的茶咕嘟咕嘟喝了个干净。
卿孟祝抬起头:“怎么了?看起来这么累。”
赵和曦:“今天一天净跟人扯皮去了,怎么可能不累?啊,好想跟你换一个工作。”
卿孟祝看了一眼手下的稻种:“我这份工作你做不来。”
赵和曦哼哼两声:“谁说的,我现在做不来,还不能学吗?”
卿孟祝想到从星际商城里买的各种技能书,说道:“学是能学,不过得学小半辈子吧。”
赵和曦叹了一声:“这就是劳心劳力的区别啊。”
卿孟祝又给他续了一壶茶,倒在新杯子里递给他:“究竟谁气你了?”
赵和曦:“之前你不是说要租田吗?按你的要求,在村里给你找了十三亩连着的土地,另外公司在隔壁村找了一百亩,现在正在谈价钱。”
卿孟祝明白了:“价钱不好谈?”
赵和曦翻了个白眼:“那些人看我们公司发展得好,拿我们当冤大头呢。”
卿孟祝:“租不下来就算了,我们这边的土地也没有很好,实在不行我们就去外地租。”
赵和曦:“会不会太远?”
卿孟祝:“没事,我们的果园不就在外面吗?开车过去也不是很麻烦。”
赵和曦:“对哦,那我把风声放出去,看看能不能谈,能谈就谈,不能谈就算了。”
卿孟祝点头:“你看着办吧,反正也不特地要求田一定要在哪里,犯不着受人的气。”
赵和曦重新高兴了起来:“有你这句话我就有底气了。”
卿孟祝发话后,赵和曦再找人谈的时候就顺利了许多,他换了两家人的地租,成功地将想要的田都租了下来。
新租下来的田也不错,基本连着,还靠近水源,略整一下地就能用了。
他们租的田之前都是种菜的田,为了预防病虫害,卿孟祝决定在新租的田里种水稻,正好轮作一下。
在种水稻之前,他又买了地力恢复剂将土壤调理了一遍,连续好几天,天天傍晚到地里捡聚合了金属和农药的聚合球,尽量将污染元素清空。
调理完土壤过后,他还带着人挖蚯蚓,决定将一部分蚯蚓移到新的田里去。
冯凝香他们做惯了农活,早就不怕各种虫子。
卿孟祝要挖蚯蚓,大家过来帮忙一起挖。
赵和曦在旁边逛来逛去,打量了好几次他们的蚯蚓。
卿孟祝警惕起来:“你是不是又想要蚯蚓钓鱼?先说好,你要钓鱼自己挖去,别打这些蚯蚓的主意。”
赵和曦:“说得我好像天天就记着钓鱼一样,我也是会干正事的,好吧?”
卿孟祝:“那你在这里晃来晃去干什么?”
“想事情不行啊?”赵和曦蹲在卿孟祝旁边,“说起来,我们现在的蚯蚓挺有名的,好些人从年教授和嵇教授他们那里听说过我们的蚯蚓。”
卿孟祝用眼神示意他继续说:“然后呢?”
赵和曦:“很多人对我们的蚯蚓好奇,还有人问我要蚯蚓。蚯蚓嘛,也不值什么钱,不给的话显得我有点小气,给的话这么多人,每个人都给我们又有点冤大头。”
卿孟祝听出来了:“所以你有什么想法?”
赵和曦:“我在想我们要不要卖点蚯蚓?”
卿孟祝意外,停下手中的动作抬起头看着他:“卖?”
赵和曦:“对啊,昨天我查了一下,以我们公司的许可证,我们是能够卖蚯蚓的。而且网上卖蚯蚓的人很多,卖蚯蚓也没什么风险。”
卿孟祝低头看蚯蚓:“可我们没有太多的蚯蚓可卖。”
赵和曦:“因为我们之前没考虑过这事,也没有想过要培育蚯蚓,要是卖的话,现在开始培育也来得及,反正蚯蚓繁殖得很快,前期我们可以直接在田里挖,后期我们用培育池里的蚯蚓就好了。”
卿孟祝:“我想想。”
赵和曦蹲在旁边试图说服他:“你别光想啊,我给你算一下成本。”
说着,赵和曦摆着手指给卿孟祝算起来:“我们田里那么多蚯蚓,蚯蚓引种的问题几乎不用考虑,这个算零成本。唯一要付出成本的就是孵化池,不过你看,我们本来就会堆肥,要是繁殖蚯蚓甚至不用另外建孵化池,直接放到堆肥池里繁殖就可以了。”
赵和曦:“你别看蚯蚓不起眼,实际上一条能卖好几毛钱,一盒就能卖二三十块,还属于无本的买卖,每卖出一份都是赚,一年多挣几万几十万,轻轻松松的事。”
卿孟祝发现了,现在赵和曦对做生意积极得很。
想了想,卿孟祝说道:“那先试试吧,不行我们就随时停止。”
赵和曦:“行,那我就找人安排卖蚯蚓去了。我直接在我们的网店上架,以后谁要是再问我要蚯蚓,我就把网址链接甩过去。”
“你去安排吧。”想了想,卿孟祝又说道,“你找个人专门负责这事儿,多发一份奖金也用不了多少钱,别把自己弄得太累了。”
赵和曦:“知道,我看着安排。”
卿孟祝他们公司的网店上很快上架了蚯蚓,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蚯蚓比他们想象中更受欢迎。
不仅同行,很多他们的老顾客也会顺便买点,并按照教程制作蚯蚓肥——就是将蚯蚓放在调配好的牛羊粪、烂菜叶、烂果皮等里面,由蚯蚓消化分解得到的产物。
利用蚯蚓制作肥料,对在城市里种菜种花的用户很友好,既能消除一部分厨余垃圾,也能低价获得不错的肥料,整个过程还无臭无害。
这天,顾本树打着给卿孟祝汇报工作的旗号也过来了,明显有事要跟卿孟祝说。
他们跟华夏科学院北方研究所的合作已经差不多了,下个月就能发两三篇关于“弑虫杆菌与生物导弹”技术的论文,还能申请专利,到时候他们会推出新一代携带弑虫杆菌的卵寄生蜂。
卿孟祝对这项技术只是了解个大概,并不清楚具体的研究项目,那个太复杂了,不是外行能随意看懂的。
对于快要出研究结果,他还挺高兴。
研究成果是两方面共享的,到时候专利有他们一份,或多或少都有一笔钱进账。
卿孟祝对顾本树说道:“这阵子你们辛苦了,等专利和论文下来,让和曦给你们发奖金。”
顾本树:“这阵子确实很累,不过学到的东西也很多。等生物导弹项目弄完,我们就要准备下一个项目的工作了。”
卿孟祝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询问道:“现在你是有什么想法吗?”
顾本树:“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构想,不知道可不可行?”
卿孟祝示意他说。
顾本树说道:“之前我们研究生物导弹技术都是在卵寄生蜂上,我想,下一阶段我们是不是可以拿蚯蚓做实验?看能不能试着让蚯蚓感染高毒性的弑虫杆菌,然后进一步感染土壤中的害虫?”
卿孟祝眉头一跳:“蚯蚓与生物导弹技术?”
顾本树对“蚯蚓与生物导弹”这项技术明显已经考虑了一段时间。
听到卿孟祝问起,他对卿孟祝说道:“现在的生物导弹技术一般将重心放在卵寄生蜂上,防治的也多是鳞翅目的害虫,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偏弱。”
卿孟祝:“确实,土壤中的害虫不是卵寄生蜂的寄生对象。”
顾本树:“不仅卵寄生蜂管不到地下的害虫,很多农药也管不到,像什么蝼蛄、蛴螬、根蛆、地老虎、金针虫、根结线虫等,都很难治理。”
土壤中的害虫确实是个治理的难点,卿孟祝:“所以你想尝试让蚯蚓携带弑虫杆菌,深入土壤中感染底下的害虫?”
顾本树点头:“我想带人试试能不能培育出专项弑虫杆菌,只针对特定的害虫,不伤害蚯蚓的弑虫杆菌。”
说完,顾本树又说道:“这次和北方研究所的专家们共同研究生物导弹项目,我跟我们团队学到了很多,也有新的灵感。”
卿孟祝想了想:“那你写个报告给我吧,到时候我们开会商量一下。”
顾本树高兴了起来:“好嘞,我回去就写!”
写报告算是顾本树的老本行了,分析报告则是明春晰的老本行。
明春晰仔细看过之后,又搜索了相关数据,而后对卿孟祝跟赵和曦表示,这份报告水分不大,可以试试。
赵和曦听着明春晰的评价,有点惊讶:“看起来老顾真的很卖力了。”
当初顾本树到他们公司的时候,秉持的观念可是“绝不少拿一分钱,绝不多出一分力”,能得到明春晰这个评价,可见他现在额外出的力不少。
卿孟祝道:“可能因为我们的项目真能出成果。我周一跟他谈谈,看要投入多少资金。”
明春晰:“有需要随时叫我。”
周一的时候,卿孟祝亲自跟顾本树他们团队开会。
开了一上午会,卿孟祝听了他们团队的具体介绍,最终给他们批了这个项目,资金也批到位了,不过是分段资金,不是一口气就给完的那种。
顾本树人逢喜事精神爽,除了带领团队研究蚯蚓与弑虫杆菌之外,还弄了一批携带弑虫杆菌的赤眼蜂蜂卡过来。
卿孟祝他们给菜地换了新的蜂卡,用来防治各种鳞翅目害虫。
蜂卵孵化得很快,傍晚挂上去,两三天内基本就能全部孵化完。
孵化出来的赤眼蜂颜色艳丽,看起来有点凶,实际上也有点凶,要是不小心摸到它们,它们会蜇人。
跟着卿孟祝在田里巡视的赵和曦说道:“可惜了,赤眼蜂那么多,却不怎么传播花粉。”
赤眼蜂也以花粉与花蜜为食,不过它们不会在花朵间飞来飞去,孵化出来的赤眼蜂会在基因的催动下,拼命寻找害虫的虫卵进行寄生繁殖。
卿孟祝:“它们能祸害害虫已经很好了,不能要求它们既能干这个又能干那个。”
赵和曦:“也是。边上的黄瓜好像有熟的了,摘点回去尝尝?”
卿孟祝看了一眼黄瓜架子:“我去找找。”
他们今年的黄瓜种得不错,现在架子上吊着大大小小的黄瓜,大多数都还没有熟,只有少部分可以收获。
赵和曦摘了一根,也不讲究,随意在衣服上擦了擦,然后塞进嘴里咬了一口:“清香!好吃!”
卿孟祝看了他一眼,最终还是做不到他那么豪放,于是揣着黄瓜去河边,打算洗干净再吃。
赵和曦跟在他后面,嘴里念叨:“我们这批黄瓜种的时候也没打药什么的,浇水施肥也不会弄到叶子上,可干净了,不用瞎讲究。”
卿孟祝:“我还是讲究一点吧,尘土味的黄瓜你自己一个人享用就行。”
赵和曦将黄瓜举到他眼前:“哪有尘土?我不是都已经在衣服上蹭干净了吗?”
卿孟祝不理他,直接去河边将黄瓜仔细洗干净,还要甩干净上面的水,才准备吃。
没想到卿孟祝刚洗好黄瓜,水面下冒出一个小脑袋,一双圆碌碌的眼睛看着他:“嘤?”
赵和曦:“小獭,你怎么在这里?”
水獭看了赵和曦一眼,继续看着卿孟祝,然后将前爪举出水面,将爪子里抓着的大鱼递给卿孟祝。
卿孟祝笑:“谢谢小獭。”
说着,卿孟祝顺手将黄瓜揣进裤兜里,接过水獭爪子里的大鱼。
水獭似乎有点不好意思,又“嘤”了一声,然后想往水里躲。
赵和曦抓住机会,朝水獭伸手:“小獭,我也要!”
水獭看看卿孟祝,又看看赵和曦,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要不要往水里躲?
赵和曦忙道:“小獭你可不能偏心。”
水獭“嘤”了一声,潜到水面下去了。
两人估计它在底下抓鱼,便耐心地在岸边等着,没想到等了半天,它还是没有浮上来。
赵和曦有点失望,正想说什么,小獭忽然冒出来,举着一个大河蚌:“嘤。”
“这个要给我?”赵和曦伸手接过河蚌,嘴角露出快乐的笑容,“不错不错,谢谢小獭。”
水獭这才钻到水下去。
赵和曦翻来覆去地看河蚌。
卿孟祝也看了一眼:“没有我们池塘的河蚌好,估计味道会有点腥。”
赵和曦:“管它呢,这可是小獭给我的礼物,只要能吃就行。”
卿孟祝懒得理他那一脸幸福的表情:“等会儿去池塘再摸几个吧,晚上凑一盘菜。”
赵和曦:“我去摸,等我摸几个大的。”
就在他们说着话要离开河边的时候,水獭又从河里冒了出来,这次两只前爪都抓着绿色的东西:“嘤。”
赵和曦惊喜:“还有礼物要给我们吗?”
说着,赵和曦蹲下来伸长手,去接水獭前爪的东西。
水獭只肯给他一只前爪里的东西:“嘤。”
赵和曦接过,才发现:“咦,是茭白啊?”
他们这里河网密布,种茭白的人挺多,只是卿孟祝家没种。
卿孟祝从水獭的另一只前爪里接过茭白:“可能是上游谁家在收割茭白,茭白顺着河水飘下来,被小獭找到了。”
赵和曦:“这个季节还能收获茭白吗?”
卿孟祝:“应该可以,除了种植的茭白之外,还有一些野生茭白,一年四季都可以收割,就是过了季节的茭白有点空心,味道不那么好。”
水獭给了他们四根茭白,等会弄点牛肉丝一炒,就够一盘菜了。
除了茭白之外,他们还有鱼,等会儿还要去摸河蚌,晚上的菜应该够了。
赵和曦感慨:“今天的晚餐被小獭安排得明明白白,省得我们动脑了。”
卿孟祝盯着茭白若有所思:“之前我在想要不要种茭白,现在小獭给我们送了茭白过来,天意如此,感觉应该顺势而为。”
赵和曦:“那就种呗,反正新租了这么多地。茭白好吃,种一点,以后年年都不用愁了。”
卿孟祝抓着茭白,想了想,还是说道:“晚上先尝了再说吧。”
卿孟祝习惯和明春晰分享新鲜的食物,所以中午他们只是简单吃了一点,茭白特地等晚上明春晰回来再做。
晚上,他们三个人吃饭,吃得很简单——一条清蒸鱼,一盘双椒炒酸笋河蚌,一道牛肉炒茭白,另外加上筒骨桑叶汤。
大家坐在桌子前吃饭,赵和曦问:“茭白上面的黑点是什么?”
卿孟祝:“感染的黑粉菌。茭白要是没有及时采收,就能看到里面的黑粉菌留下的痕迹,不过可以食用。”
赵和曦想起来了:“茭白就是感染了这个菌才变成茭白,对吧?”
卿孟祝点头:“没感染之前,它叫菰,主要产菰米。感染之后,它的茎膨大了,代价就是不育,所以变成了茎可食用的茭白。”
赵和曦夹了一筷子,品尝过后评价:“还挺好吃的,好像价格也可以,现在可以卖到四五块一斤,不算特别低端的蔬菜。”
明春晰:“要种吗?”
卿孟祝:“正在考虑,不过应该会种。”
赵和曦:“种吧种吧,我去打听一下哪里的茭白比较好,到时候我们去买点苗。”
卿孟祝:“行,交给你了。”
赵和曦:“也别全交给我。上次种春季蔬菜我就发现了,你亲自挑出来的种子,种出来的菜才好,要不是你亲自挑出来的种子,总是差一点意思。”
他们当时筛选春季种子的时候,卿孟祝交给黎跋他们选育适合本地的优良品种,后面拿回来的种子基本也没什么问题,他亲眼看过,都是“良品”以上的种子。
不过,上一茬白菜、花菜之类的确实缺了点意思,没有跟市面上的菜拉开差距,只有番茄和萝卜脱颖而出了,这两个品种都是卿孟祝拿自家的菜亲自育的苗。
卿孟祝听赵和曦这么说也不推辞了:“行,你多找一些合适的茭白苗,我再亲自挑选。”
明春晰:“要等周末再去吗?”
不等卿孟祝说话,赵和曦在旁边说道:“等周末也太慢了,周末还要忙着给会员们发蔬菜包呢。这两天就去吧,附近我熟,保准给你们找一堆不错的茭白苗出来。”
和明春晰的约会泡汤了,卿孟祝只好说道:“那就这两天吧,你先弄好再找我。”
赵和曦干起活来颇有点雷厉风行的意思,隔天就找卿孟祝,说已经找到了几个种茭白的村子,都会育苗卖,他们先去逛一圈,看中哪家就跟哪家谈。
卿孟祝:“也行,开车去?”
赵和曦:“开车多不方便到村里转悠啊?我骑电瓶车带你。”
卿孟祝忍不住:“你小心被狗追。”
赵和曦:“没事,大不了我开快点,狗应该追不上。实在不行,喊护法和护卫过来在我们身上蹭点味道,这俩家伙都快成狗王了,有它们护着,别的狗应该不敢追我们。”
卿孟祝叹口气:“行吧,那我们走街串巷调研去。”
第152章 这应该是我家的辣椒种
四月的春色正好,阳光和煦,春风柔畅,山林田野是深深浅浅的绿,看着令人心旷神怡。
如果不是坐在电动车后座欣赏,卿孟祝的心情会更好一些。
偏他缩起长腿坐在后座也就算了,骑电动车的那人还在前面叽歪:“孟祝,都已经看过四个村子的茭白苗了,你还没有看中的啊?”
卿孟祝:“也不是没看中,等会再看看,不行我们就回去再选一趟。”
赵和曦懂了:“你弄了几家备选是吧?一共弄了几家?”
卿孟祝:“只有一家。”
卿孟祝看了那么多家的茭白苗,只有一家达到了“良品+”的品质,他还特地拿商城助手扫描了一下,商城助手显示,扫描的茭白苗还差百分之八十二才能达到“精品-”的品质。
他对这个结果比较不满意,想等会儿再看看有没有别的茭白苗,品质能更高一点。
赵和曦将电动车骑得飞快,风呼呼地刮过,将他们的衣服往后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