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孟祝戴着头盔,看周围倒是看得挺清楚。
很快,他扯了一下赵和曦的下摆:“去右边的那片田里看看,那边的茭白苗应该不错。”
赵和曦偏头看了一眼,抓着电动车的车把拐弯:“好嘞,我现在过去。”
茭白和水稻的亲缘关系很近,种植要求也差不多。
他们骑过去的时候能看到路边开辟出来的一块块水田,此时天光云影,横着放在田里的茭白生长出了新的小芽,这就是今年的茭白苗。
茭白由菰感染黑粉菌而形成,感染之后,它没法再结种子,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农户都用上一年收获到的茎秆育苗。
剥掉茎秆的枯叶,横着放到水田里,像竹子一样的茎秆就会在节处长出新叶,底下也会长出根系。
种的时候把这些一节一节的茎秆切成几段,每一段都保留新发出来的枝叶和根系,埋到田里就可以种了。
每一年都可以用类似的方法种植,也可以直接用分蘖出来的新芽种植。
赵和曦开着电动车带着卿孟祝来到田边。
他们离远了的时候没看见,走近了才发现田里有人正在忙活。
听到动静,正在忙活的人抬起头,有些警惕地看着两个陌生的年轻人:“你们来这里干什么?”
赵和曦:“我们是种植户,打算过来买点茭白苗。大哥,这是你家的茭白苗啊?”
吕春开点了一下头:“是啊。”
卿孟祝:“我们能看看你家的茭白苗吗?”
吕春开:“看吧,不过我家田里养了黄鳝,你们下来的时候小心一点,不要被黄鳝吓到了。”
赵和曦眼睛一亮:“你们在茭白田里套养黄鳝?收益怎么样?是不是比单纯种茭白的收益高很多?”
吕春开:“还行吧,反正多一个进项。”
卿孟祝他们经过交谈得知,吕春开刚刚在田里摸的就是黄鳝。
吕春开家养黄鳝养了好几年,冬天的时候,黄鳝就养在田埂边的深沟里,现在开春了,要种新的茭白,他想把小黄鳝挪出来一些放到新的田里去养。
赵和曦看着田边的深沟:“这沟可真够深的,水位都到你大腿中间了,养黄鳝要挖那么深的沟吗?”
吕春开:“黄鳝本身倒不介意水深水浅,不过,你看见天上的鸟了吗?”
赵和曦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说到这个,下意识地抬头看天空,鸟儿正在天空中飞来飞去,还挺多:“看到了,怎么了?”
吕春开:“要是不挖深沟,这些野鸟飞下来抓黄鳝,一抓一个准,养多少都没用。”
赵和曦明白了:“所以田边的深沟是为了给黄鳝躲避天敌用的?”
吕春开:“是啊,让它们躲避天敌,也方便它们在田埂上打洞做窝,不挖那么深的沟根本没有泥壁给它们打洞。”
吕春开在捉黄鳝上非常有经验,看准了泥壁的泥洞,伸手进去抓,只用两根手指就能抓出一条扭动的黄鳝来。
这让身为资深钓鱼佬的赵和曦羡慕不已:“老哥,你不怕这样进去摸到蛇吗?”
吕春开扫了他一眼:“什么蛇会在水面下打洞?再说,我养黄鳝这么多年,什么样的洞有黄鳝,我扫一眼就一清二楚了,怎么可能还抓错?”
赵和曦佩服地竖起大拇指:“你家这黄鳝真好,腹部真黄,跟外面养殖的不是一个色。”
吕春开被搔到痒处,得意道:“那是,我家这黄鳝算半养殖。平时我们都不喂饲料,全靠它们自己找食吃,养出来的味道自然比那些养殖户要好得多。”
说着,吕春开从一个黄鳝洞里抓出一条肥嘟嘟的大黄鳝:“你看这品相。”
赵和曦:“真好。等我们种了茭白,我也看要怎么套养点黄鳝什么的。”
吕春开:“行啊,我们加个微信,你们要是想搞黄鳝就找我。不过现在养甲鱼也不错,我看好些人家养甲鱼,利润比养黄鳝还要高。”
赵和曦还真没想到养殖业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茭白田里还能养甲鱼?那下去的时候岂不是要小心一点,免得冷不丁就被甲鱼叨一口?”
吕春开笑:“可不是?养了甲鱼之后就不能光脚下田了,起码得穿双水鞋什么的。王八可是出了名的咬定了东西死不松口,别被它把脚趾头给咬掉了。”
吕春开跟赵和曦聊了几句,又加了微信,看卿孟祝蹲在田边看他家的茭白苗看得很是专注,还拿手机拍,便喊道:“那个小哥,你看出什么来了没有?”
卿孟祝抬头说道:“正在看呢。你家的茭白苗真好。”
吕春开甲的茭白苗也是“良品+”的品质,不过距离“精品-”只有百分之二十二,算是到目前为止他们看到的最好的茭白苗。
可能因为他家在种茭白的同时套养了黄鳝,平时有机肥给得足,又不会用太多的农药化肥,环境比较好。
吕春开听到卿孟祝夸他家的茭白苗,很是高兴:“有眼光!你们打算买多少茭白苗啊?”
卿孟祝跟赵和曦对视一眼,说道:“起码买一万二三株吧?”
茭白比水稻的个头高多了,基本能长到两三米。
种茭白的间距也要比水稻大得多,起码要半米间距,因此一亩地顶多种一千二三株,他们要一万二三株,那就是十亩地的量了。
吕春开一看来了笔大生意,瞬间顾不上地里的黄鳝了,看了一下天色:“快到中午了,不如你们去我家吃个午饭吧,正好尝尝我家的黄鳝,我们边吃边谈。”
买谁家的茭白苗都是买,一般来说,招待过对方吃饭,对方就不好拒绝了。
吕春开搓了搓手,心里为自己的机智而得意。
赵和曦从善如流:“那我们就不客气了,刚刚看你抓的时候我们就眼馋了。”
吕春开爽朗地笑道:“不客气,走,我带你们过去我家。我家离得很近,就在拐弯那里,那座窗框是红色的房子就是。”
吕春开没骑电动车,赵和曦他们也没有骑车,而是走路陪着过去。
等到了吕春开家,他提着黄鳝,说要亲自到厨房给他们做黄鳝吃。
吕春开脸上满是笑容地解释道:“我老婆有点怕这种滑溜溜的东西,所以黄鳝一直是我负责处理。”
赵和曦夸道:“吕哥好男人。”
吕春开:“应该的嘛,要是我怕,我老婆也不会让我弄的。”
主人都在厨房忙活了,卿孟祝他们也不好单独跑去客厅坐着,于是就看吕春开在厨房收拾黄鳝。
吕春开明显是熟手,拿一枚钉子钉住了黄鳝,手起刀落几下就把黄鳝处理好了。
处理好的黄鳝吕春开没有再洗,怕客人觉得不干净,他解释道:“刚刚处理之前我已经洗过了,黄鳝血是好东西,等会要一起下锅。”
卿孟祝跟赵和曦连连点头表示理解。
吕春开于是起锅烧油,将黄鳝用热油炸了,另外起锅,放了一把腊猪膘,然后放大量的蒜子炒香,再加青红辣椒,加黄鳝,烹米酒。
等米酒下锅,激起一阵香气,整个厨房都笼罩在那股香气当中。
卿孟祝盯着锅里的辣椒,目不转睛地,很是专注。
吕春开注意到他的视线,解释道:“这是我亲戚给的好辣椒,又鲜又香,我还特地挪到大棚里去过冬,等会儿你们尝尝,保证没尝过这么好的辣椒。”
卿孟祝:“我还真可能尝过。”
吕春开满脑袋问号。
卿孟祝抬头笑了一下:“如果我没看错,这应该是我家的辣椒种。”
第153章 青梅还能腌成小菜啊?
卿孟祝家去年没少给同乡辣椒种子,看来这些辣椒种子散落到各地,已经传播到吕春开他们村了。
吕春开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露出一个恍然大悟的表情:“我就说这辣椒的味道跟之前的老辣椒有点差别,原来是新种。”
他倒不怀疑卿孟祝的话的真实性,或者无所谓是否真实,只要生意能谈成就好。
吕春开热情招呼:“那你们今天得尝尝我家的黄鳝和你家的辣椒炒好的味道,特别鲜辣下饭,特别香!”
吕春开很快就做好了饭,打电话叫他老婆回来,又倒了自酿酒出来,热情招呼卿孟祝他们吃吃喝喝。
黄鳝确实很好吃,配上辣椒更是鲜辣诱人。
卿孟祝他们吃着黄鳝喝着甜米酒,不知不觉都吃了两碗饭。
就是辣椒有点太辣了,卿孟祝怀疑吕春开家种的时候可能混了小辣椒的基因,他家的辣椒没那么辣。
不过,他们也可以考虑种出不同辣度的辣椒出来,辣一点的辣椒也挺带劲。
甜米酒不醉人,饭后,大家坐在客厅谈买卖茭白苗的事。
吕春开要收两块五一棵,赵和曦头发都炸起来了,说外面的人才收一块五一棵。
最后双方拉锯,谈到了两块一棵,一共需要一万两千棵,每一棵都要经过卿孟祝他们验收之后才会收。
吕春开叹气:“你们不愧是出了名的高标准严要求,那不如你们到我家田里来验收吧?省得我们把茭白苗拉过去你们又不收,伤了苗之后就不好种了。”
卿孟祝:“行,我们先回去整地,等整好地之后再过来买。先说好,要是茭白苗达不到我们的标准,那我们宁愿不收也不会买哈。”
吕春开:“行,只要你们别把好苗全挑走了,最后也没买几棵就行。”
卿孟祝他们找好了茭白苗,回去之后就计划把新的田给耕出来。
种茭白的地方要靠水,且对水深的要求比较高。
如果说,水稻只要求五六厘米高的水,那么茭白起码要一二十厘米,他们得先把地耕好,把底肥施好,再来买茭白苗。
耕地施肥等工作,他们交给了冯凝香团队。
作为有经验的老农,冯凝香他们会完成得很好。
赵和曦现在拿不准主意的是茭白田里套养的生物:“我们要套养吗?像吕春开他们家那样养黄鳝,还是养点甲鱼之类的?”
卿孟祝:“我再问问。看看哪种养起来比较简单,利润也比较高?”
赵和曦:“那就是黄鳝了,近两年黄鳝的价格水涨船高,尤其是这些半野生的黄鳝,一斤能卖到六七十块,相反,现在养甲鱼的人多了起来,一斤也就四五十块。”
卿孟祝吃惊:“现在的市场已经换过来了吗?”
赵和曦:“是啊,黄鳝不好养,喜欢吃的人又很多,价格就比较贵了。”
卿孟祝立刻拍板:“那就养黄鳝吧。我不懂黄鳝苗,你看着买就行,实在不行我们可以请一个专家指导一下。”
赵和曦:“那我去问问。”
赵和曦还没买好黄鳝苗,他们先去将预定好的茭白苗给提了回来。
吕春开对卿孟祝的本事叹为观止:“卿老板你这眼睛也太毒了,我种茭白种了小二十年都没有你会挑。”
卿孟祝说道:“会员们对我们的菜要求高,眼睛不毒不行。”
吕春开:“那你们也挣钱啊,我听说买你家菜的都是有钱人。”
卿孟祝看着吕春开好奇的表情,笑笑:“有钱人往往更精明,我们想挣那点钱也不容易。”
搪塞了吕春开,卿孟祝继续带着人挑茭白苗。
吕春开家的茭白苗并没有那么多,最后卿孟祝还是去之前看好的那户人家挑了一批。
他们给的价格相对较高,哪怕比较挑剔,农户也挺欢迎他们去挑苗。
种完茭白就要种水稻了。
卿孟祝忙着给水稻育苗,分身乏术,没太多精力管公司里的那批水稻,便让赵和曦他们看着育苗。
公司里的工人们都是老农户,对育苗方面挺熟,不用他事事出马。
他现在将工作重心放在自家田里的水稻种植上,既要保证田里的肥水,又要保证水稻的出芽率,两边都准备好,稻子才能种得比较好。
他现在正往中级种植者方向冲,水稻种植是中级种植者的必备技能,他想在上面取得成就,必须得要多加用心。
卿孟祝这几天都在忙种水稻的事情,根本不在田里露面。
周晏找了他两次没找到人,只好上他家来堵他。
卿孟祝很惊讶:“周哥,你找我做什么?”
周晏无奈:“餐厅马上要开了,不得试菜啊?”
卿孟祝眼睛一亮:“这两天就要试菜吗?”
周晏:“对,不过找你不是为了试菜,是想用一下你家山上的青梅——之前说好有一部分食材会用你家的食材。”
卿孟祝笑道:“我又不会反悔,用就用嘛。是不是要晒青梅干,今年的青梅长得挺好,我前两天上去看,青梅都快有乒乓球大了,晒成青梅干味道应该不错。”
周晏:“后续可以晒一点,不过这次主要想用青梅做道小菜。”
卿孟祝:“青梅鸭?”
周晏:“不是,用青梅做主菜。”
卿孟祝“嘶”地倒吸一口凉气:“那得多酸啊?”
周晏:“是有点酸,不过也比较开胃。你家的青梅能摘了吗?能的话我上山摘一点。”
卿孟祝连忙说道:“能!你尽管上山摘。”
说完,卿孟祝想到自己那一个山头的好东西,又连忙说道:“还是我带你上山吧,山上有点乱。”
周晏也不介意:“择日不如撞日,今天就去吧。”
卿孟祝刚下完田,脚都没来得及洗,只好换了双鞋子带着周晏上山。
他家今年的青梅专门修剪过枝叶,埋过肥,产量虽然没有去年高,但是个头比去年的大多了。
现在青梅已经快成熟了,好些青梅慢慢向黄梅过渡,青黄中带一抹红,藏在绿色的枝叶间,显得很诱人。
不过这都是假象,他们只要伸手摘一颗咬下去,酸涩的汁水就会迸溅出来,令人露出痛苦面具。
卿孟祝示意周晏看枝头的青梅:“周哥你要摘什么样的梅子?所有梅子都可以摘,我没有打过药,摘回去就可以吃。”
周晏拉着一根树枝,低头轻嗅了一下青梅,非常感兴趣地说道:“摘那些比较硬,没那么黄的。”
卿孟祝感觉已经开始牙酸了:“那个特别酸。”
周晏:“我知道,酸才有风味。”
卿孟祝:“行吧?那我按你的要求摘了啊。”
第一次用青梅做菜,他们也没摘太多,就摘了两篮。
周晏懒得回厨房,干脆在卿孟祝家做晚饭。
摘回来的青梅,周晏用细盐仔细搓洗干净,然后用刀把青梅拍碎,把里面的核给取出来,再放油、盐和干辣椒丝,就这么生腌。
卿孟祝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青梅腌制方法,感觉十分好奇。
等吃晚饭的时候,青梅已经腌制得差不多了。
周晏将盛在雪白碟子里的青梅端上桌,要求每个人都尝一尝,留下评语。
腌制的青梅还是很好看,青色的梅子肉,红色的辣椒丝,一点点酱油和油,看起来非常具有春天的气息。
只是一想到这是酸涩无比的梅子,卿孟祝就有点感觉到牙酸了。
不过他是老板,怎么着也要捧一下场,他拿筷子夹了一小块青梅肉,送到嘴里一尝。
瞬间,酸而清新的梅子肉,辣而浓香的辣椒丝,加上酱油——味道居然非常丰富协调,不会太酸太咸太辣,反而令人回味无穷。
卿孟祝尝了一口,感觉整个胃口都打开了,原本不怎么饿的肚子一下就饿了。
不止卿孟祝觉得腌制青梅意外地好吃,赵和曦也非常惊艳:“腌青梅怎么是这个味道?看起来跟黑暗料理似的,没想到尝起来居然还挺解馋。”
明春晰在旁边评价:“也很解腻。”
周晏有些得意:“那是,开胃生津的上好小菜,要不是这个季节,再加上梅子肉的质量够好,想凑这么一盘小菜还凑不出来。”
卿孟祝:“真挺好吃的,完全颠覆了我对青梅的印象。”
周晏:“所以你家的青梅别卖了,就留给我做菜吧。”
卿孟祝满口答应下来:“没问题,我不摘,你什么时候要你就摘。”
腌青梅实在太颠覆卿孟祝的认知了,他尝了两口,忍不住拍了照片发朋友圈。
也算为他们的农庄预热——马上就要开业了,得造点势。
没想到一发朋友圈,明乐心便私聊他。
卿孟祝看明乐心发过来的话。
明乐心的大意是,她有个朋友的女儿怀孕了,孕吐比较严重,现在非常喜欢酸的东西,她想帮朋友的女儿要一份腌青梅。
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卿孟祝给明春晰看了一眼,而后向周晏展示聊天记录:“周哥,我阿姨问这个梅子能不能寄?她有个朋友的女儿怀孕了,想吃点酸的东西。”
周晏:“孕妇?”
想了想,周晏说道:“给孕妇寄食物不太安全,要不我把方子给她?”
卿孟祝连忙拒绝:“不不不,你的方子,怎么能随便给人?”
周晏十分大方地说道:“没事,网上也能找到这方子,不算什么独门秘方。”
卿孟祝:“那你发我吧。”
周晏:“我整理好再给你发。”
说起孕妇的事,周晏说道:“我这两天一直在想,我们的菜那么好,要不要往药膳方面开发。”
卿孟祝:“药膳?”
他们种了天麻、黄精、地黄、百合之类的中药材,要是往药膳方面走,好像真的可行。
周晏:“是啊,搞点特色。比如梅子,到时候开发个酸梅汤出来,提升记忆点。”
卿孟祝:“那是得好好想一想。”
周晏:“我们本身就走农家菜的路子,开发点药膳,做滋补的菜也挺好。名头好听,价格也卖得上去。”
明春晰罕见地提出意见:“我觉得可以增加特色菜,却没必要正式走药膳的路子。范围缩得越小,目标顾客越少,操作不当,容易亏损。”
卿孟祝沉吟:“也有道理”
周晏:“要不然我们先别正式开业,先试营业一段时间,有什么问题也好及时调整。”
这次大家都没意见。
卿孟祝很快给明乐心朋友的女儿寄了青梅。
对方收到了,说很喜欢他们家的青梅,特地加了他们的微信道谢。
他们买下的农庄很快修整好了,相关执照也办理了下来。
周晏正式从原东家那边离职,带领团队入驻“祝晰餐饮集团”,他们进入试营业阶段。
新餐厅没什么客源,他们直接在庞大的会员群里宣传,试营业期间半价,每天只接两桌,中午跟晚上各一桌。
链接一发出去,都没等他们吆喝,立刻就被抢购完了。
第一期为期七天的试营业项目,顺利得不可思议。
卿孟祝对明春晰说道:“没想到顾客们那么信任我们。”
明春晰倒早有预料:“口碑就是这么一步步积攒下来的,未来我们还会有更好的口碑。”
卿孟祝摩拳擦掌:“那就要看我们的本事了。”
试营业期间,周晏亲自过来跟他们商量菜单。
他们要做高端菜,主打高端农庄菜,菜单跟其他餐厅不太一样。
他们也用火腿、鲍鱼、花椒等高端食材,但是讲究高端食材与田园时蔬的碰撞。
周晏:“你们看看菜单,每桌菜会有三四道菜不一样,我们先来练一练。”
卿孟祝接过厚厚的皮质菜单,打开来看:“火腿椒丝腌青梅、笋丁拌烤牛肉、炭烤猪颈肉卷四季豆……感觉所有的菜都挺陌生。”
周晏:“起了不那么令人熟悉的名字而已,人的熟悉感一旦上来了,就不会觉得它高端了。”
卿孟祝将菜单还给他:“有道理,就按你说的来。”
试营业的第一天,周晏很快带领团队在后厨忙碌了起来。
新地方、新团队、新工具,一切都要适应,要是不早点做准备,很容易弄得手忙脚乱。
卿孟祝受邀到厨房参观,发现周晏不愧是有管理经验的大厨,这么多人,热菜,凉菜和烧烤,大家各司其职,很快就上手了。
卿孟祝他们家的菜种得还不算太多,大部分菜要从外面运过来。
幸好他们处于藤城,交通非常方便,哪怕空运也没什么问题,所以今天买的菜一早就到了,现在清点入库,也没什么难度。
卿孟祝不会做菜,也没有相关证照,不能动手,就戴好帽子在厨房围观。
周晏熬酱、煎肉排、炖汤,香味一阵又一阵地飘出来,勾得卿孟祝馋瘾大发。
周晏一看就知道卿孟祝馋了,一直招呼他:
“尝尝牛排?”
“烧鸽子的腿要不要来一条?”
“这个是青酱鸭,我前天开始酱的,里面用了点在你家田里摘的花椒叶,你试试喜不喜欢?”
卿孟祝端着个小碗,吃得嘴角都是油:“太香了,味道丰富又浓郁,周哥你这手艺绝了。”
周晏:“最喜欢哪道菜?”
卿孟祝毫不犹豫:“青酱鸭!这道青酱鸭的香气太浓郁太独特了,感觉一直在我口腔里萦绕不去。”
周晏问其他试菜的人:“你们呢?”
大部分人异口同声:“青酱鸭!”
也有人说道:“火腿椒丝腌青梅,又酸又辣又咸又香,给我一碟,我能品一个中午。”
还有人说道:“鸡髓笋丁!这道菜好鲜,食材也好。”
卿孟祝听大家都说了,反过来好奇:“周哥,你呢?”
周晏笑了笑:“我喜欢上汤桑叶,清新鲜美,很有春天的感觉。”
他们一边试菜一边总结。
等十一点多,前面的大堂经理赵麟灵过来,提醒食客们已经到了。
周晏他们便抓紧准备午餐。
材料他们都配制好了,前期工作也做完了,稍微烹制一下就可以上桌。
周晏带着人干活,手上的动作有条不紊,显得很是游刃有余。
卿孟祝作为老板,并不想去招待食客们,正打算和周晏说一声就开溜。
没想到赵麟灵提着一箱枇杷过来,对卿孟祝说道:“老板,食客中好像有您的朋友,说枇杷给您。”
卿孟祝看了一眼那箱白沙枇杷,心中纳闷:“食客有自我介绍吗?”
赵麟灵微笑:“是一位姓许的年轻女士,应该怀有身孕。”
卿孟祝这才想起来,这位应该是明乐心朋友的女儿。
既然是熟人,那应该去打一声招呼,卿孟祝将枇杷交给周晏:“周哥,你倒点出来给大家分一分,给我和春晰留一点就成。”
周晏抬头:“知道了,你去忙吧。”
卿孟祝过去他们唯一开了的包厢里,跟人打招呼。
包厢中间那位鹅蛋脸的女士一看到他,就惊喜地站起来打招呼:“卿孟祝!”
卿孟祝有点疑惑,还没问,那位自我介绍道:“我是许柏贞啊,高中在你们隔壁班。”
卿孟祝想起来了,含笑过去跟她握了一下手:“好久不见。”
“哈哈哈是好久不见。”许柏贞给卿孟祝介绍同桌的人,“这是我先生骆柯,我朋友温运君和她先生管长胜,旁边这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