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怕虞长行在战场受伤。
郑山辞下只回来去辅导小平安做作业,小平安飞快就把作业做完了。郑山辞看了一眼,有些惊讶,小平安做的题全对。
以前小平安还要郑山辞给他讲题,现在越发聪慧了。
小平安仰着头问道:“爹,舅舅是不是要去边疆了?”
“你怎么知道了?”
“书院里有人说的,我听到了。”小平安眼巴巴的看郑山辞。
“大哥是要去边疆。”
小平安点点头,把自己的护身符取下来:“我把护身符送给大舅舅,保佑大舅舅平安无事。”
郑山辞忍不住摸了摸儿子的头,温和的说道:“小平安长大知道心疼舅舅了。舅舅有护身符,是你外公给他求的。”
小平安可怜巴巴的点点头,把自己的护身符收起来。
他还有些舍不得自己的护身符,这是郑山辞跟虞澜意去护国寺给小平安求来了。舍不得但可以给舅舅,舅舅在边疆太危险了,他在京城住着没有危险,所以还是舅舅更需要护身符的保护。
虞澜意回来吃饭后,小平安玩一会儿就去睡觉了,两个人躺在床上聊天。
郑山辞问道:“大哥怎么样?”
“大哥还挺高兴的,父亲把家里祖传的盔甲递给大哥了。”虞澜意见过那盔甲,那盔甲一直放在长阳侯的书房里,大哥做了世子后,长阳侯并没有把盔甲传给大哥。现今大哥要去边疆打仗,长阳侯才把盔甲传给大哥。
“大嫂的情绪不高,和柏跟流歌也舍不得大哥。”虞澜意叹息。
“不过大哥主意已定,圣旨也下来了只能去了。”
“郑山辞,户部那边你给大哥的粮草准备好,我可不想他们因为粮草的事输了。”虞澜意认真的说。
在战场上瞬息万变,粮草先行,粮草是保障。
“你放心。”郑山辞可靠极了。
虞澜意暂时把心思放下来,他跟郑山辞又说了很多虞长行的事。
两个人一直有话说不完,直到听见打更的声音,两个人才恍然已经这么晚了。
“快睡觉,你明天还要去皇宫上值。”虞澜意果断的说。
郑山辞点点头,两个人一块睡。
虞澜意听说成亲久了,两个人就没什么话说了,他跟郑山辞能说好多话。郑山辞都能知道他想知道的点,虞澜意听着郑山辞办公的事,他也知道一点能聊一聊。
等小平安睡着后,他们就能聊很久。
过了几日虞长行带着五千精兵赶往边疆,武明帝亲自相送。他们在京城郊外的亭子里喝了一杯酒,虞长行潇洒的离开。
他还是当初那个天子信臣,洒脱如风,万人羡慕的虞长行。
虞长行走后,虞澜意经常带着郑山辞跟小平安一块回府去陪长阳侯跟虞夫郎。
起初虞和柏还有些心情低落,小平安就带他一起出去玩,心情好多了。
郑山辞陪着长阳侯下棋。
长阳侯:“你跟澜意经常来侯府,有心了。”
两个人以前也来,只是不会这么频繁。
“来陪岳父是应该的。”郑山辞笑着说。
长阳侯欣慰的点点头。
晚上又在侯府蹭饭吃了,郑山辞很满意。
小平安在前面跑:“爹!我还想去找小竹子玩。”
“去吧,别玩太久了。”郑山辞让儿子去。
小平安一溜烟没影了。
虞澜意拉着郑山辞去买首饰。
“我看大嫂情绪不好,我买点新首饰送给他。”
郑山辞跟着进去,看着这满屋的首饰立马就眼花缭乱:“应该的。”
虞澜意挑了三件首饰,郑山辞悄悄的给虞澜意挑了簪子。
郑山辞结账,然后把簪子插进虞澜意的头上。
“戴着真好看。给大嫂买是你的心意,给你买是我的心意。”郑山辞拎着虞澜意买的首饰盒子。
虞澜意脸上一红,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小平安跟崔修竹玩一阵就回到家里,他自己去洗漱睡觉。
郑山辞喘息着亲虞澜意的锁骨,被褥一高一落。
虞澜意伸手描绘郑山辞的眉眼。
郑山辞抱着虞澜意共赴沉沦。
自打虞长行走后,朝廷就没有什么波澜,大家都是按部就班。
收到边疆的奏折是在三个月之后,户部为二十万大军准备粮草,每个月还是一个难处。郑山辞征调了附近的粮仓又找了粮商商量,他不会让粮草断供。
“你们来看看这份从边疆上呈过来的奏折,郑大人也过来。”魏首辅喊道。
郑山辞秉承回避原则,关于边疆的事务都不碰。这次魏首辅喊他,郑山辞迫不及待就过去看奏折。
“虞将军带着二十万大军进军边外,二十万大军消失不见。……半月未见人影,特写奏折报朝廷。”
“二十万大军出了边塞就消失不见了!”萧次辅还以为自己是在听什么天方夜谭。
“这怎么消失不见”雷阁老也发出质疑。
郑山辞看了这奏折心惊胆战,他再一看上奏折的人,是刘将军。这刘家跟虞家关系不错,不至于写这样的奏折来构陷虞长行。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能虞将军有自己的打算。”郑山辞为自己的大舅哥说话。
魏首辅颔首:“我也愿意相信虞大人的品行,但这件事还是太大了,交给陛下处理吧。”
四个阁臣心思各异。郑山辞心神不宁,武明帝跟大哥的关系好,但这二十万大军总要给个说法,不然还会拖累京城中的虞家。
除了郑山辞外,三位阁老都担心虞长行会带着大军投敌,不然怎么解释二十万大军消失不见。
魏首辅直接拿着奏折去盘龙殿求见武明帝。
武明帝拿着奏折沉吟片刻,魏首辅低头不语,心里很有压力。
“魏大人怎么想的?”
魏首辅在心中打好腹稿,“陛下臣以为这是真的,刘大人不会拿军国大事开玩笑,但虞大人也不会叛国,虞家在大燕享受这么多荣誉,家人都在大燕,虞大人是聪明人。”
第182章 兵行险招
武明帝闻言没说话,他把奏折放在御桌上,“这奏折朕先压下来,你让剩余的几位大人把嘴巴闭紧一些。”
魏首辅:“是,陛下。”
魏首辅走出盘龙殿,心中松一口气。幸好他没恶意揣测虞长行,不然在武明帝眼中的形象就不好了。武明帝对虞长行太信任了,魏首辅想到这里,心中遗憾,可惜他们家的子弟没有在太子面前做伴读。
太子殿下有郑山辞这么一个老师,虽说魏首辅也要给太子上课,但终究是情分不如郑山辞。
魏首辅压下心思回到内阁就把武明帝的意思传给他们:“陛下压下此事,三位大人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三位阁臣点点头。
雷阁老是一个嘴严的人,萧次辅同样也是。郑山辞茫然,他嘴严。
大哥不会叛国的,既然陛下愿意相信大哥,郑山辞就当自己没看过这奏折。
战场瞬息万变,从边疆写的奏折到京城已是两个月过去。
三个月前虞长行到达了边疆,整合军队,带着干粮行军。他们跟蛮夷在边疆僵持不下,蛮夷固守城池并不出城迎敌。打了三次攻城战都没有攻上去。
虞长行知道粮草有限,时间拖得越长对他们越不利。等他带着大军再次攻城时,路过一个小村庄的人,有人说有另一条路可以从城里绕过去,深入敌人内部。
虞长行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化整为零,直取蛮夷王庭。
“虞征,你去找军需官拿两个月的粮草。”
虞征做虞长行的副将,还有一个副将是谢家子弟,他只是来监督虞长行的。皇室宗亲的年轻子弟来战场上镶边,谢副将挑眉一笑不知道虞长行要做甚。
要是没有谢副将就有太监来做督军了,谢副将知道虞长行受到陛下的重视,他就是一个纨绔子弟,虞长行要怎么做,他配合就成了。只要虞长行不反谢家的江山,谢副将还是很好说话。
“将军,军需官给了两个月的干粮。”虞征去汇报虞长行。
虞长行:“分给每个士兵,明早我们就出关。”
“是。”
虞征正要退下去,虞长行让自己身边的一个小将去传达命令,把虞征留下来。
“堂哥,我有一个想法想跟你合计一下。”虞长行指着地图。
“我想从这片山地穿过去,然后翻越三座山,绕过这些城池直取蛮夷王庭。”
虞征:“这是孤军深入,不可取。而且这几座山并不联通。”
虞长行指着一处说:“有位本地人可以带路,我们可以从峭壁的缝隙里穿过去。”
虞征还是有些犹豫:“虽说蛮夷殊死抵抗,但只要我们先攻下他们一两座城池他们的心气就不足,我们可以寻找他们的空隙击溃他们。”
虞长行:“户部保证粮草充足,二十万大军每个月消耗的东西太多,战线拉太长对我们没有好处。”
虞长行的语气一顿:“我们从这里翻过去一定能打蛮夷一个措手不及,再者,我们把他们的王庭打下来,抓了他们的大臣王公贵族,看他们哪来的心气跟我们打,我这次要把他们的心气打没,要压制他们百年,让他们无力在边疆搞小动作!”
虞征听虞长行这般说,心里热血上涌。虞长行说得没错,所有人都不会知道他们会从后面攻过来。
“你既然想干一把大的,我陪你一起。”虞征深吸一口气坚毅的说道。
虞长行闻言心中舒朗,他面上带着笑:“堂哥,那让我们来合计一下进军路线。”
虞征点点头。
两个人探讨到半夜才带着兴奋去睡觉。
翌日刘将军见虞长行要把二十万大军全部带过去,还要了很多狼烟和粮草。
“长行你做事也别急躁,先去扎营,以后的事徐徐图之。”
虞长行应一声:“世叔放心吧,我知道分寸。”
虞长行带着大军出关消失在众人眼中,等了几日刘将军没有收到虞长行的消息,派斥候去探,结果在蛮夷的城池上根本没有大军驻扎的痕迹,二十万大军神奇的消失不见。
斥候傻眼了。
斥候把消息带回去,刘将军也傻眼了。
“二十万大军消失不见了?!”刘将军在军帐里踱步,那么大一群人怎么会消失不见?!
要说虞长行要叛国完全没有理由,现在跟蛮夷还没对上怎么可能就投敌,而且虞家世代在边疆跟蛮夷作对,对蛮夷恨之入骨。
刘将军等了几天还是没消息,这么大的事他不好做主,他在军营里按兵不动,而后写奏折送进京城。
在刘将军写奏折时,虞长行他们正在过悬崖。
谢副将这个纨绔子弟哇哇乱叫:“虞长行,我x你大爷,你要翻山越岭可以先把我放在军营,我不会干涉你,你带着我干什么?!”
一个小石头掉下去,谢副将低头看了一眼脚下深不见底。他没出息的紧紧贴着石壁,小腿发抖,生怕自己踩空掉下去。
虞长行没理他。
郑山辞回到家里,心里揣着秘密,他还稳得住。虞澜意晚上在床上看话本说道:“大哥去了三个月了,怎么朝中还没有消息。”
这话是在点他了。
郑山辞心脏骤然加快,面上惊讶:“毕竟边疆离京城太远了,这三个月没消息也很正常。大哥跟大堂哥一块去的,两个人一定没事。”
虞澜意点点头:“好吧,要是有消息了,你要跟我说。”
郑山辞点点头。
“大哥去边疆是做大事的。”
带着二十万大军消失不见,郑山辞佩服自家大舅哥,真不怕出什么事故。
虞澜意哼哼唧唧。
“你给我按一按肩膀,我肩膀酸。”
郑山辞任劳任怨,还被虞澜意嫌弃力气太小。
郑山辞只能加大力度,他是怕把虞澜意捏坏了。这些日子朝中无事,现今最忙的是礼部。礼部要准备太子大婚,施玄最近就很忙。
边疆的军务,郑山辞不能看。他处理的奏折都是一些老毛病,任何事只要做久了就会变得重复无聊。郑山辞还是耐得住寂寞的人,他批一会儿奏折就会去御花园,或是竹园里转一转。
内阁无事,户部的漕运还要再精简。
“太子大婚,我们还要好好的备一份礼品。”虞澜意说道。
郑山辞:“太子大婚,我们送的礼实用一些就好,毕竟殿下已经见过太多好东西了。”
“听你的,等你休沐后,我们一块去看。”虞澜意被郑山辞捏得很舒服。他昏昏欲睡,让郑山辞吹蜡烛睡觉。
郑山辞去给谢承上课时,谢承问了郑山辞几个问题,郑山辞一一回答。
“郑大人成亲时是什么心情?”谢承好奇的问。
郑山辞跟虞澜意在京城中伉俪情深,很让人羡慕。
郑山辞实话实说:“当初心里紧张,我是怕在婚宴上出丑,还怕澜意对我不满。”
当初他们在一起就是两个人强行凑成一对,郑山辞无法昧着良心说是因为喜欢才成亲的。
“可你们现在过得很好。”谢承笑着说。
“日子是自己的,殿下跟正君在一块也会幸福的。”
谢承承了郑山辞的好意。宫里送了荔枝过来,谢承让顺子给郑山辞一盒。
“郑大人不喜欢吃,没准你夫郎喜欢吃,拿着吧。”
郑山辞只好提了荔枝出宫。
这荔枝精贵,只供宫里的贵人吃。武明帝给魏首辅赏赐了,余下的臣子只有郑山辞有荔枝。
郑山辞回到家里打算把荔枝让虞澜意吃,结果进了屋子就有些恍然,听见许多人说话的声音。
“大人,少爷请了一些人来家里热闹。”邓雪福身说道。
郑山辞把荔枝交给邓雪:“你让厨房的人把荔枝洗好送到正堂去,记得还要留一些,我去打声招呼。”
邓雪低眉顺眼应一声,听见荔枝还有些惊讶。
郑山辞走进来看见虞夫郎跟一些长辈都在,先向虞夫郎见礼。
“都是一家人山辞太见外了,你下值了?”虞夫郎问道。
“刚从东宫回来。既然叔叔婶婶们都在这里,晚上就在府上用了晚膳再回去吧。我跟澜意经常去叔婶的府邸用膳,好歹也让我们招待一顿。”
虞澜意附和:“正要去宰一只羊来招待。”
众人纷纷应下来。
“我还有事就先去书房了。”郑山辞要先去换官袍。
等郑山辞走后,有人说道:“山辞下值了还要忙啊。”
虞夫郎抿了一口茶:“做阁老要管朝中大事,又兼了户部尚书,还要跟太子殿下上课,我这儿婿就是一个劳碌命。”
这话说得真叫人难受。
但凡自家儿子有郑山辞的一个身份,整个家族都能把人捧着。
这虞澜意小时候调皮捣蛋没有一个哥儿样,这嫁人的运气是真好,谁都羡慕不来。
有丫鬟端了两盘荔枝上来。
众人看见荔枝眼中闪过一丝讶然。这个季节的荔枝难得,王公贵族都没能吃到荔枝只有宫里才有。
虞澜意看见荔枝眼睛发亮,管它怎么来的,先吃了再说。
“这荔枝是宫里的东西吧?”一位夫人惊疑不定。
虞夫郎也有些讶然,他拿着荔枝含糊的说应该是吧。
邓雪福身:“这是大人带回来的。”
那这就是宫里赏赐下来的,亲戚们都很羡慕。这荔枝现在只有魏首辅得到过赏赐,没想到郑山辞也得看赏赐。
他们剥开荔枝吃了几颗,汁水饱满一口咬下去满满的果肉。
他们知道矜持没多吃,虞澜意倒是开开心心的吃了很多。这荔枝剥得多了,手里黏糊糊的,虞澜意起身去洗手。
他跟亲戚们聊了一些,现在没心思再去应付亲戚,他去书房找郑山辞。
敲门后郑山辞喊进。
“你在看什么书?”虞澜意好奇的凑过去。
看见郑山辞在看话本,他抱胸:“你还要看话本,怎么不去招待客人?”
郑山辞揉了揉眉心,他把话本放下拉着虞澜意到茶几那去坐,“在皇宫太累了,不想再跟亲戚们说话,有你跟阿爹在就成了,我就算了。”
“你送了两盘荔枝过来让亲戚们都开了眼,都说你深受宠信。荔枝除了那两盘还有么?”虞澜意咂咂嘴,他喜欢吃荔枝,最好还要冰镇一下这样口感更好了。
郑山辞笑了笑:“我让人给你留了,儿子也没吃,留了一些给你们吃。”
虞澜意欢呼一声高兴的抱着郑山辞:“太好了,你太懂我了。”
郑山辞抱着虞澜意,把糕点递给他,“你在这里多坐一坐,我吩咐厨房做些好菜招待他们。”
虞澜意小鸡啄米般点点头,被郑山辞照顾的感觉太好了。他想到一件事还有些气愤:“我本来是想带阿爹今天去庄子上玩的,结果亲戚们都过来了,我们只好耽误行程招待他们。他们人其实挺好,只是他来我们家是想让你给家里的子弟找份事做。”
“要是有本事自己科举考试不就成了,家里也有人脉,偏要去户部做事,这不是好高骛远么?”虞澜意对这些事很谨慎。
郑山辞抓重点:“好高骛远这个词说得好。”
虞澜意眼睛亮晶晶的,神气的仰着头。
郑山辞沉吟说道:“若是他们能安分一些,我可以给他们举荐,但以后怎么做我就管不着了。”
他虽对其他的亲戚没什么感觉,但好歹要看在长阳侯府的面子上提携一二,不能曲高和寡。
“只要你觉得不会影响你就好,我们家以你的仕途为重。”虞澜意完全没放在心上,最亲近的永远是一家人。
要是影响到郑山辞,虞夫郎也会帮忙阻止亲戚们。家中的小辈好不容易有出息了,不说锦上添花,再怎么不能添乱。
晚上吃完饭,有几个亲戚得到了郑山辞的承诺,他们心中满意,待郑山辞跟虞澜意更加亲近了。郑山辞跟虞澜意把虞夫郎送上马车。
“山辞,若是他们的事影响到你了,你就不必去帮他们,凡事以自己为重。”虞夫郎掀开车帘说道。
“阿爹我知道了,我有分寸。”郑山辞虚心接受。
虞夫郎点点头,他相信郑山辞是聪明人,所以只是稍微提一句。
夫夫两个人把虞夫郎送走后,郑山辞带着虞澜意去逛夜市,他们买了一些吃食才回去。
小平安看见虞澜意手里有那么多小吃跑过去。
虞澜意痛快的把小吃递给儿子,“去厨房再洗一盘荔枝来。”
小平安更开心了,他今天还没吃荔枝。
郑山辞无奈,他一般是不会把水果这类的东西一天都吃完,虞澜意喜欢吃,他就要吃个够。
两个人拿着小吃去正堂,两个人手边还放了一杯热乎乎的果茶,等会吃小吃嘴巴干,可以喝点果茶。
一盘荔枝端过来,郑山辞也吃了点。
他晚上吃饱了,吃不下夜宵,这些小吃基本都进了虞澜意跟小平安的肚子。
两个人吃得饱饱的,小平安拖着虞澜意提着灯笼里去花园里消食,虞澜意懒懒的跟上小平安的脚步。
“阿爹,虞光哥哥三年后就下场考科举了,他好厉害。”小平安跟虞澜意说悄悄话。
“你不说我都忘了,还要给你买状元笔记,明天我就去书铺。”虞澜意脑子灵光。
小平安:“……”
郑山辞说了让小平安十八岁后再下场,离下场还早呢。
二十万大军翻过大山,折损两百人。虞长行找到几个将领,让他们各自领人混入城池,化整为零,等候命令。
众人应一声顿时像是水如大海一样消失不见。
“谢副将你是跟着我,还是跟着底下的小将?”虞长行询问。
“我脑子被驴啃了才跟着你。”谢副将没好气的说。
虞长行:“……”
虞长行让底下的小将带着谢副将,他还嘱咐了一番谢副将,谢副将不耐烦的说:“你放心,我不会给你们拖后腿,我是来镶金的,不是来惹祸的。”
作为一个纨绔子弟,他的自我认知很清楚。
虞长行:“……那好,我们就此分开。”
虞长行带着五千精兵深入,他趴在草丛时想着这谢家的人倒是聪明,当然陛下是最聪明的。
他们日夜赶路到了王庭近处,虞长行让士兵们休整两日,自己跟虞征去城里打探消息。
“王城怎么这么热闹?”虞征装作买东西的样子,他说的话也是蛮夷的语言。
“是大王娶妃,这妃子得大王的宠爱,虽说身份低了一些,但大王为了她还跟王妃闹僵了,还要给这胡妃一个盛大的典礼。这胡女真是飞上枝头变凤凰咯。”卖帽子的老板娘一脸羡慕。
“我们刚进王城,还不知道大王什么时候办典礼,这胡妃这么得宠一定长得好看,我们兄弟俩还想看看有多好看。”虞征说这话也属正常,老板娘并未起疑。
“你们这些男人都是这样……这三日后大王就要办典礼了,让全城的人一并欢乐,这架势跟娶王妃差不多。这胡女年轻又漂亮,前后嫁了三个人家,家里的相公都死了,大王是她嫁的第四个男人了。”
蛮夷的风气还更喜欢二嫁的女子跟哥儿。
“你们长得跟大燕人有点像。”老板娘突然说话,她的目光落在虞长行跟虞征身上笑着说:“长得挺好看的。”
虞长行说道:“我们身上有一半是大燕人的血脉,我们小时候在大燕生活受到欺辱,跑到这边才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两个人从老板娘那走出来,又去几个店里打探消息。确定三日后是蛮夷大王娶妃的好日子,这也是他们动手的好日子。
虞长行跟虞征把消息带回去又做了一番部署。
三日后,五千精兵都换上了蛮夷的服饰,袖子里藏着匕首,他们提前租了房子,把余下的武器都放在屋子里,等整个王庭乱起来就是他们浑水摸鱼的时候。
虞长行扮做猎人的样子,穿着兽衣,背上背着弓箭。街上吹吹打打有胡琴在弹奏,王城的人们热情的在街上跳舞。
虞长行吹着口哨随手就跟一个蛮夷哥儿跳起双人舞,他的眉眼俊美,还翻了几个后空翻,手掌撑在地上旋转,宽肩窄腰,爆发力强。
周围的人不断笑着尖叫,鼓掌。虞长行的胸膛起伏,脸上有细微的汗珠,周围的女子跟哥儿看着他兀自红着脸。
他们凑在一块盯着虞长兴叽叽喳喳的说着什么。
虞长行不拒绝任何人,跟着任何人都能跳上一段舞,他跟着队伍往前走,慢慢的接近中心……
胡妃依靠在辇车上,她一眼就看中了虞长行,这样好看又奔放的年轻蛮夷男人,她还未见过。胡妃伸出一根手指放在自己的嘴唇上捻了捻,看向底下的人媚眼如丝。
民众们看见胡妃的行为爆发出尖叫声,他们热烈的跳着舞,扔着彩纸,到处都是笑声,像是欢乐的小鸟一样。
虞长行很快就消失在狂热的人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