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石心肠的宋明稚走到桌案边,检查起了他的进度。
同时,仔细回忆昨日太医的话:
齐王殿下虽然一直都患有胃疾,并且隔三岔五的就会因为饮酒而发作,但总的来说并不算重,至少没有严重到再过上几年,就会置他于死地的地步。
宋明稚翻书的动作,不由一顿。
相比起胃疾,殿下手臂的轻颤,似乎更加值得注意……
按理来说,只要按时“喂养”,蛊虫表面上是不会对人造成任何影响的。
如果自己的猜测没有出错的话,殿下十有八九,曾经尝试过凭借外力,逼死他身体里的蛊虫。可最后,不但以失败告终,甚至还遭到了它的反噬。
这才是殿下真正该医治的病症……
见宋明稚突然不再翻书,慕厌舟立刻凑上前来:“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宋明稚立刻翻过这一页,严谨道:“目前没有。”
慕厌舟默默地坐在一边:“你真的好吓人。”
他没有看到——
此时宋明稚的手,也微微顿了一下。
尝试着逼死蛊虫,说明他知道自己中了蛊,而身为亲王,中蛊后却一声不响、自行处置,也对上了宋明稚的猜测:蛊或许就是他的父皇所下。
不过,就算是那昏君下的蛊,自己也暂时没能证实齐王殿下究竟是不是在韬光养晦……
若自己突然对齐王改变态度,反倒会引人怀疑。
宋明稚决定先以不变应万变——
转眼,宋明稚便翻完了桌上的本册,提起笔在这里记下了慕厌舟的进度。
接着,合上了本册,朝着慕厌舟道:“纸上得来终觉浅。”
说完,忽然轻轻地笑了一下。
慕厌舟起身悄悄后退了半步……
按照他近来的经验,宋明稚但凡突然朝着自己笑,多半不会有什么好事。
果不其然!
宋明稚放下手中慕厌舟抄了大半的《治世方略》,缓缓地向他吐出了一句:“我想,殿下近来,也应该了解一些时事了。”
慕厌舟阖上眼,绝望道:“……我就知道!”
原主的父亲,是述兰的“三大郡王”之一。
他生前曾经多次带领述兰使团,来到中原,而原主小的时候,曾经跟随他一道来过崇京城的事,也与“秘密”这两个字没有半点关系。
不同于齐王身中蛊毒之事。
原主儿时的事,不但没有什么瞒着他人的必要。
甚至宋明稚还打算,在找到他后,便代替原主好好向他道谢。
阿琅这一趟并没有背着周围人。
不多时,他便乘着王府的马车,带着那只铃铛,回到了王府。
“公子——”阿琅小跑着跨入了酌花院中,他远远地便朝着树下道:“稚公子,金店的老板已经打听出来了!”
本朝的建筑大多采用“明厅暗房”的布局,且屋内往往仅开有前窗。因此,即便是在白天,很多时候也需要点着蜡烛,才能够看书、写字。
自上一世葬身火海起,宋明稚便有些畏火。
他白天常常坐在窗畔,或者就像现在这样,独自在酌花院中晒太阳。
宋明稚放下了手中的书,抬头朝着阿琅问道:“老板是怎样说的?”
与此同时——
酌花院角落处,一名被慕厌舟增派到这里来,暗中监视宋明稚的守卫,也默默地将视线落了过来。
此时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阿琅,正扶着树道:“老板,老板……”
宋明稚并没有来自原主的记忆,因此,他虽然也有些好奇,当初救了原主的那人究竟是谁,但是并没有太过激动,而是先叫人送上了茶盏,并道:“别急。”
“是,公子。”
阿琅接过了茶水,一口喝掉。
接着,便迫不及待地走上前,将那只铃铛交回宋明稚的手中,气喘吁吁地开口道:“金店的老板说他辗转托人,找到了当初制作这只铃铛的工匠……”
阳光穿过桃花的枝丫,化作碎金倾洒一肩,宋明稚点了点头:“工匠处可有线索?”
“线索倒是有,不过我有一些没听懂……”阿琅挠了挠脑袋,一脸困惑地开口道,“他说,这只铃铛是柳家的人定的。”
接着,低头看向宋明稚,好奇道:“公子,‘柳家’是什么意思呀?”
宋明稚蓦地攥紧了手中那只铃铛。
他不禁喃喃道:“柳家……”
这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宋明稚虽然自带一身贵气,但是相处了一阵子后,酌花院的侍从逐渐发觉,他并没有什么“王妃”的架子。
——与此同时,阿琅的话,也日渐多了起来。
他平日里没事做的时候,就会与侍从们凑在一起闲谈、聊天。因此,阿琅的话音刚一落下,前来送茶的侍女,便立刻开口朝他解释道:“阿琅公子有所不知,大楚的‘柳家’说的便是我们贤平皇后的母族!”
柳家发迹于前朝,曾随大楚开国皇帝一道征战四方,有实打实的从龙之功。而后,齐王殿下的外祖父,又出兵襄助当今圣上夺得皇位,柳家也因此显赫一时。
故而,在大楚只有一个“柳家”。
侍女的话音刚落,酌花院内突然一静。
藏在酌花院墙角,负责监视宋明稚的守卫,瞬间便竖起了耳朵——
只有阿琅完全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他“哦”了一下,继续道:“那个工匠说,公子手里的这只小铃铛,好像是柳家的某个人……给‘家中的后辈’送的一堆生辰贺礼之一。”
柳家虽然名声显赫,但是人丁稀薄,齐王殿下没有任何表亲。
所以说,那工匠口中的后辈……
宋明稚喃喃道:“齐王殿下。”
不,不会这么巧吧?
酌花院内的众人早就从阿琅的口中,听过了这件事,侍女不由惊呼了一声,激动道:“原来王妃与殿下,还有这样的渊源!”
酌花院另一边——
负责监视宋明稚的守卫,猛地一下,便睁大了双眼。
太好了。
殿下如此喜欢王妃。
知道此事,一定会开心的……
他的心脏突突地跳了两下,转过身便要去徽鸣堂里,将此事告诉慕厌舟。
然而几息过后,守卫的脚步却突然一顿。
不对啊……!
差一点忘记,殿下他是装的了。
虽说公子的荣华皆系于齐王一身。
但是到了齐王府以后,公子对齐王实在有些过分上心,不但不让自己说他的坏话,甚至于……还耗费心神,在意起了他的身体。
想到这里,阿琅不禁恍然大悟道:“公子,我明白了!”
此时的宋明稚,还没有从方才那个消息中缓过神来,阿琅已经先他一步道:“公子莫不是到了崇京之后,便隐隐约约想起了点什么?难怪您洞房那一晚,会对我说出那番话来。”
公子向来很敬重当年救他的那人,一直将那只铃铛留到了今日,甚至就连逃亲的时候,都在因此而犹豫。如果自己是稚公子,的确也不会愿意相信,时隔多年从前的恩人,竟然会变成一个闻名于天下的“朽木。”
难怪啊……
一旁奉茶的侍女已听得泪水盈眶。
阿琅激动地转过身,朝宋明稚道:“公子,您看我说得对不对?”
宋明稚并没有原主的记忆,更别提想起什么。
更何况原主之所以会逃亲,就是因为他并没有将当年的那一位“公子”与齐王殿下联系在一起。
但是宋明稚不能实话实说。
他已经意识到……
如果齐王殿下,真的是在韬光养晦。
那么洞房当晚,自己说的那一番话,无疑是一把掀了殿下的底……
怎会如此!
宋明稚抬起手,拂去了坠在他睫毛上的落花,艰难答道:“……对。”
事到如今,自己似乎只能认下来了。
不同于慕厌舟,宋明稚前后两辈子,都没怎么说过瞎话:“我…在述兰的这些年里,一直记挂着当年那位公子,有缘再见,我只是不想看到他……消极懈怠下去罢了。”
他的语气略有一些古怪。
宋明稚闭了闭眼道:“所以,才会希望殿下读书、进取。”
今天的阳光似乎格外烫。
还没有在院子里待多久,宋明稚的面颊,便被晒得烧痛了起来。
宋明稚的谎,最多就说这么多。
他一边说,一边朝着屋内而去:“好了,都是一些小事,你们也不必多问了。”
话音落下,人已经回到了房中。
酌花院中。
阿琅还在原地不断地恍然大悟着。
侍女则端起茶盘,远远地看向了徽鸣堂所在的方向:世人都说,殿下这桩婚事是乱点鸳鸯谱,谁能想到他们二人其实是郎有情妾有意?
想来要不了多久。
待二人将话说开,就能够花前月下,两情缱绻……
慕厌舟拿着张丝帕。
随手擦拭着月季叶上那层薄薄的灰尘。
在他的身后,自酌花院中而来的守卫,一路狂奔到了此处。
行完了礼后,便“噼里啪啦”地便将他方才听到的所有话,还有这几日他了解到的,有关于那只铃铛所有事,一字不漏地说了出来。同时,还不忘添油加醋道:“除上述以外,属下清清楚楚地看到,王妃他回屋的时候,脸上还明显红了大一截!”
继而,总结道:“看上去,像是有些不好意思……”
慕厌舟动作一顿。
还不等他说什么,一旁的元九已经不由自主道:“铃铛?”
他正打算开口质疑。
却听慕厌舟淡声道:“当年确有此事。”
十一年前的上元节,自己的确曾在崇京城里面,捡到过一个自西域而来的小孩,顺手将他送回驿馆,并解了一只金铃给他……
元九:“!!!”
难道王妃他真是因此,这才会对殿下……
慕厌舟缓缓蹙眉,放下了手上的丝帕,笑道:“蠢钝。”
月季的薄叶正在光下轻颤。
慕厌舟折去枯枝,随口道:“美人天生就懂如何惑人。”
元九瞬间出了一身的冷汗。
慕厌舟丢下枯枝,一边仔细地端详着面前这株月季,一边随口道:“派人下去,查清楚当年的那件事,看他是否冒名顶替,如若是真,再说后话也不算迟。”
元九立刻行礼道:“遵命,殿下!”
也对,殿下当年不过是顺手相助,并没有瞒着任何人,若有人想要借此做些文章,那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如今真假未辨,的确不应该对此太过上心,耽搁了做其他的事。
不愧是殿下啊。
元九与守卫一道,退出了徽鸣堂。
慕厌舟轻阖上眼,坐在窗畔,仔细回忆了起来。
十一年前,崇京,上元节……
次日晌午。
煦风摇响了檐下的护花铃。
春燕南归,衔泥筑巢,偶尔发出三两声的脆鸣。
齐王府内,仍有药香未散。
用过午膳,宋明稚坐在酌花院内,盯着慕厌舟喝完了汤药。正要起身时,慕厌舟忽然抬起手来,轻轻地攥住了他的手腕。末了,认真道:“爱妃,十一年以前的事,你怎么还记得那么牢啊?”
宋明稚手腕一顿。
他早已想好答案:“人生之中第一次离开述兰,自然记得清楚。”
慕厌舟垂眸笑了一下:“好吧,不过……你可千万别因我曾救过你,就对我抱什么奇怪的希望。这只能说,我是一个好人,可证明不了我是个贤才。”
桃花树下,宋明稚那双眼睛忽然多了几分色彩。
他轻轻地朝慕厌舟摇了摇头。
继而无比认真地朝对方看去:“但是如今的天下,缺的就是好人。”
慕厌舟:“……!”
他似乎突然可以了。
慕厌舟忽地一下便站起身来,轻轻地拍了拍宋明稚的肩膀道:“好,有爱妃这句话夸奖……”
“我现在,就去听朝堂大事。”
几辆马车穿过了坊市,驶入齐王府内,随后便有侍从快步上前,将车内的人迎了下来:“几位公子,这边走,齐王殿下邀各位公子,到徽鸣堂来!”
走在最前方的尤建安,摇了摇他手中的花鸟折扇,继而压低了声音,朝身边的几名同伴道:“你们说……齐王殿下为什么今天突然叫我们来王府。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殿下上回叫我们来府内喝酒,可是一个多月以前的事了。王妃不是不让他喝酒吗?怎么今日又……”
廖文柏也凑上前道:“难不成,殿下终于醒悟了!”
话音落下,几人脚步立刻一顿。
“有道理!”尤建安连连点头,并朝着他低声道,“谁会愿意整天被旁人管着啊?就算他是天仙,我也就能忍三天两天,再多可受不了了。”
“更何况……”廖文柏讳莫如深,“前几日醉影楼的那件事,殿下怎么可能不计较。”
两人对视一眼,瞬间便达成一致:
齐王殿下一定是情场失意,来找知己好友,一起喝酒解闷的。
这事简单啊!
说话间,几人已走到了徽鸣堂内。
继而被元九安排着坐在了长桌边,同时送上了一整套的……笔墨纸砚?
终于有人意识到了不对:“等等,这是什么东西?”
尤建安也拿起了一支笔,一遍晃,一边朝元九道:“你这是什么意思?不给我们倒酒,拿这些东西过来做什么。”
说着,便抬手指了指桌上的笔墨。
闻言,元九立刻走上前,行礼道,“回公子的话,这些都是齐王殿下,专门为各位公子准备的,”他笑了一下,仔细解释道,“王妃昨日让殿下了解些朝堂时事,可惜殿下的身边和府中,实在是没有人可以问。于是殿下便想,让各位公子过来,将平日里在家中听父兄说的话,挑些有用地写在纸张上,让他看一看。”
狐朋狗友:“……”
殿下召集大家来府上,就是做这种事情的?
往常他们来府上的时候,慕厌舟都在徽鸣堂。今日,却始终没有见到他的身影……廖文柏的脑海中,突然涌出一阵不妙的预感,他不自觉问:“那殿下去做什么了?”
元九笑了一下,解释道:“齐王殿下他去酌花院,陪王妃一道用午膳了,稍后便回。”
徽鸣堂内一片哀鸿遍野——
“这明明是殿下的任务!”
“凭什么他自己陪王妃,让我们来写这些东西?放我们走——”
“我家中还有父老妻儿要照顾,放我回家!”
“要不然还是叫我爹来吧……”
然而——
话音还未落,守卫已合上了院门。
将想要逃跑的几人,锁在了屋内。
天杀的,以权压人!
一炷香的时间过后。
崇京城内春临大地。
徽鸣堂中,众人反抗无果,正愁眉苦脸、奋笔疾书。
不知道过了多久,耳边终于传来了一阵“叮叮当当,叮叮当当”的脆响。
这又是什么动静……
坐在门口处的尤建安,不自觉抬起了头,朝着院内看去:
一袭青衣的齐王殿下,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了徽鸣堂外,此时他正倚在门口那棵桃花树下,随手……晃着一只铃铛?
视线相对的那一刻,慕厌舟终于站直身,缓步朝着徽鸣堂走了过来,朝几人问道:“都写完了吗?”
与脚步相伴的,还有一阵“叮当”脆响。
“殿下!”
“齐王殿下您终于来了!”
这群纨绔平日最不愿做正事。
父兄们在饭桌上说的那些话,更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回忆半晌,几乎已耗干了众人的精力,此时他们只想找一些别的什么事情做。
尤建安的视线,不由随着那阵叮当脆响,落在了慕厌舟的手指间——
此时他正随手摇着铃铛。
那铃铛似乎是铜包金的,看样子是崇京城内最常见的那种,戴在小孩腕上的响铃。铃铛上面的花纹,已不知在何时磨损了大半,看着应当有些年头了。
殿下他拿个铃铛做什么?
尤建安一向都心直口快,刚想到这里,他便下意识问了出来:“殿下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
慕厌舟缓缓坐在了桌边。
见到他们写得愁眉苦脸,终于大发慈悲道:“都写累了吗?”
“累了累了!”
“殿下,您看要不我们就写这么多吧?”
“对对,够了。”
慕厌舟随意朝着纸上瞥了一眼。
他摇头道:“才几行字,一会再多写点。”
接着,垂眸看向众人:“现在,先活动活动,我们说点别的。”
众人眼前一亮:“说什么?”
慕厌舟坐在桌边,随手给自己倒了一盏热茶,继而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凑上前来:“你们知道我手上的是什么吗?”
尤建安呆呆道:“铃铛啊!”
慕厌舟抿了一口茶:“这只铃铛,是我过九岁生辰的时候,收到的礼物,它原本是一对。你们猜,除了我手上这一只,另外一只它现在何处?”
说着,又抬起手来轻轻摇了两下。
尤建安还是不明白:“它在何处?”
他一边说一边抬手,试图去摇一摇那只铃铛。
而廖文柏心中那阵不祥的预感,却在这一刻,落在了实处。
他不由得开口问:“该,还不会是在王妃那里吧?”
“猜对了——”
慕厌舟的眼前瞬间一亮。
他拍开了尤建安的手掌:“别乱碰。”
元九走上前,为众人送上了茶盏。
慕厌舟完全没有问问他们有没有兴趣的意思,他轻轻地摇了摇手中的铃铛,眯起眼睛,自顾自道:“你们是不是好奇,那只铃铛,是怎么到王妃手中的?”
廖文柏挣扎道:“不——”
说着便要起身,逃出此地。
慕厌舟笑了一下,面不改色地将人摁了回来。
继而,闭上眼轻声道:“既然好奇,那我便从头说起。那是整整十一年前,崇京的上元节……”
他倚坐在木椅上,唇角还噙着一抹笑,此时,正悠悠道:
“……那年阿稚的父亲,带着述兰国的使团,来中原商讨通商一事,他也跟着一道来了崇京。彼时正是上元佳节,崇京城内比肩接踵,阿稚一不小心,便在赏花灯的时候与家人走散。我见到他的时候,他已被一个人牙子带到了街角。”
慕厌舟说到这里,突然顿了一顿。
接着,阴恻恻地补了一句:“说不定会被卖到醉影楼去,我早就说,醉影楼的那个老板,定不是什么好人。”
尤建安默默道:“可是醉影楼里面都是姑娘……”
慕厌舟睁开眼,将他白了回去:“少说两句。”
春风裹着落花飘进了徽鸣堂中。
慕厌舟抬手,接过一瓣,笑道:“路见不平,本王自然要拔刀相助,当时便让身边侍卫,将那人牙子扭送到了官府。然后牵着他,将他送到了驿馆。”
他停顿片刻,遗憾道:“可惜,当时爱妃还不怎么会说官话,他虽然嘟囔了一路,但我只听懂,他说自己是从述兰国来的……”
尤建安呆呆地点了点头:“所以齐王殿下当时也没能知道他的名字。”
怪不得两人现在才相认……
慕厌舟自然道:“是啊。”
见慕厌舟说到这里便不再继续。
听了一半的尤建安忍不住追问:“所以,王妃手中的铃铛又是从何而来的?”
“哦,这个啊,”慕厌舟摇了摇手中的铃铛,含着笑道,“是当时随手解下来系给他的,只要戴上铃铛,就走不丢了。”
中原有给孩童系铃铛的习俗,既有“避邪保平安”的一丝,还能借助声音,判断他的大致位置,防止孩童不慎走丢。
想到这里,慕厌舟忽然摇着头笑道:“你看,直到现在,阿稚行走动作时,仍没有什么声音。”
这群纨绔公子平日里除了正事不做,干什么都异常起劲。听到这里之后,也不知究竟是谁,下意识多问了一句:“然后呢?”
“然后……”
慕厌舟收起了铃铛,缓缓地坐直了身,一口气道:“然后……自然是,爱妃将本王放在心中,记挂多年。为了我们能长长久久、恩恩爱爱,你们快回忆近来的朝堂大事,有多少就给我写多少啊。”
说着,便将蘸满墨汁的毛笔,塞到了他的手中——
“若是感动,就动手吧。”
图穷匕见!
众人不禁哀号一声。
如丧考妣地提起笔,被慕厌舟注视着坐回原位,绞尽脑汁,回忆了起来。
戌时,月上柳梢头。
慕厌舟终于发慈悲,将众人打包,送回了家中。
继而派人去酌花院,将宋明稚接到了书房里来,邀请他来检查自己今日的“功课”如何——
宋明稚轻轻抬了手,触向了徽鸣堂的屋门,还没来得及将它推开,便听耳边传来了一阵“叮当”脆响——徽鸣堂前那一扇雕花漆门上面,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人挂了一只金灿灿的铃铛。
……大楚什么时候多了这样的风俗?
还不等宋明稚确定,慕厌舟的声音,已从徽鸣堂的那头传了过来:“近来,朝堂上最大的事件,便是户部的受贿案……”
宋明稚:“!”
他下意识转过了身,朝着屋内看去。
——徽鸣堂东梢间的莲纹地砖之上,宣纸已堆积如山,每一张纸上,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此时慕厌舟正倚靠在桌边,借着蒙蒙的烛火,随手翻看着手边的纸张。
同时,随口朝宋明稚道:“父皇好像很生气,将过阵子的万寿节,都忘到了一边去。”
说完,便放下手中的纸,朝宋明稚笑了起来。
这群纨绔虽然不学无术,不过没有一个是白丁。
他们有的在朝挂着闲职,有的仍在被逼着入仕,最差的……也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之下,听来了不少有关朝堂的大事小情。今日,这几人不约而同地在纸上写了同样的一件事。
慕厌舟随手拉出了一条凳子:“坐。”
宋明稚也没有同他客气,坐下之后,便问他:“可是牵连杜大人受罚那件事?”
“对,”慕厌舟放下了手中的纸张,总结道,“父皇近来正在彻查吏部受贿案,这事……听他们几人的意思,似乎是一桩冤案。”
宋明稚随手拿起了一张纸:“这样啊……”
接着,一边假装翻阅一边仔细回忆了起来。
历史上,杜大人回家之后,躺了还没几日,便因为伤情恶化,而不治身亡。奸党则紧随其后,将自己的人推到了‘户部尚书’的位置上,并毁尸灭迹,彻底将这桩冤案压了下来。
要不是慕厌舟在登基以后,第一时间彻查此事,处理相关人等,它或许会就此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下,再也没有人记得。
慕厌舟放下了手里面的纸张,状似随意道:“杜大人真是厉害,如今他的伤还没有养好,已急着回户部报到了,说是要查清楚此事才能放心回家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