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情况下, 虫族们顾不得挖掘工作, 急忙带着挖出的黏土离开原地。
越是早一分离开这里, 生还的机会越大。趁现在水的流速不是很快, 陷入污泥的虫族们连忙尝试摆脱困境。
体型稍小的几只虫族在这时优势较大,它们下陷的速度比其他虫族更加缓慢一些。只要挣扎的力度不要太大,不会加速陷落的过程。
然而,那些身负铜制甲胄的兵虫却遭了殃,金属的重量岂是肉体凡胎可以比拟的?
面对袭击时用于抵御攻击的铠甲在这一刻化为了催命符。不出片刻,它们的半截身体几乎彻底陷入了淤泥中。
在从前的外勤任务中,它们的虫母偶尔会在关键时刻给出建议。
但不知为何, 今天的精神网中格外安静。若不是象征着虫母生命体征的光点在精神网的中心持续发出微光, 这些虫族只会更加惊慌。
与往常不同的是, 虫母的生命光点略微有些黯淡。这么看来,巢穴似乎那边的情况不太妙。
当虫母本身都自顾不暇,显然无法分出额外的精力去照顾其他眷属。
这些习惯了依赖虫母的普通虫族骤然离开了虫母的指引, 表现得格外不知所措。
一边是生死危机,一边是巢穴被入侵的恐慌。两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让本就陷入恐慌的虫族更加惊恐。
在无意识间, 虫族们挣扎的幅度更大了。
大概是命运格外眷顾它们,有只兵虫在挣扎的时候意外割断了固定甲胄的绑带。随着金属盔甲的脱离,这种虫族惊讶地感受到自己下陷的速度减缓了不少。
几乎是条件反射的,它立刻开始切割其他甲胄的绑带。
有了它的带头作用,其他虫族纷纷开始模仿。在舍弃甲胄后, 它们总算争取到了珍贵的求生时间。
在虫母无力顾及它们的情况下,虫族们必须自救。
随后,虫族们趁自己还有余力,立刻想办法离开淤泥。
拥有飞行能力的同族乘机飞到空中帮了它们一把。
在虫族们的努力之下,没有一只虫族彻底被淤泥和潮水吞没。
在离开了深坑后,虫族们头也不回地向沼泽地的边缘狂奔而去。
它们在过去更习惯于生活在干燥的环境中,在水中行动对当前的虫族而言还是个巨大的挑战。
这些虫族同样不擅长在水流中保持平衡,如果选择放弃挣扎,它们只会被水流裹挟着往某个方向移动,从而距离象征希望的陆地越来越远。
但是,现在的它们别无选择。
若是留下来,怕是只有死路一条。
大概是发现的早,现在的水位还不深,于是虫族们的头部能够勉强露出水面。
之后这些虫族要做的事很简单,便是迅速离开沼泽区。
为了不被水流冲散,它们用足肢勾住了同伴,尽可能以团体的形式活动。
快速上涨的水流中裹挟着大量泥沙,使得水面浑浊不堪,无法看清水下的事物。偶尔有几串水泡从哪边窜出,融化在混乱的环境中。
沼泽区的地面情况本就复杂,如果在里面行走,总有可能踩进下陷的泥坑中难以挣脱。
在这个时候,团体行动的优势便体现出来了。当同伴陷进坑里的时候,还可以适当的拉一把。
于是,虫族们有惊无险地从沼泽区中心离开,在潮水吞没它们之前找到了唯一的生路。
现在它们来到了一处视野相对开阔的地方,目测距离离开沼泽区用不了多久了。
然而,虫族们却始终觉得胆战心惊。这片区域的暗坑不知为何比其他地方都多……
前半段路程有惊无险,没有遇到太大的麻烦,原本提心吊胆的虫族们因此稍稍放下些心来。但是过于平静的路程却让它们感到有些不安,像是有什么东西被它们忽略了。
在这种情况下,虫群不知不觉加快了移动的速度。
就在虫群将要离开这里的时候,异变横生。
只见一只兵虫的脚下突然出现了一道漩涡,骤然增大的吸力使得这只兵虫站立不稳,险些跌倒。
在它身旁的虫族们以为是这只兵虫不小心踩到了暗坑,急忙施力,帮它离开这里。
然而水中的情况远比它们想象得更加复杂。那只兵虫不仅没能摆脱困境,反而往下又陷落了几分。它只觉得自己被水流裹挟着不断下陷,且这种异常的情况在此之前从未发生过。
一时间,原本松懈的神经被再度绷紧。
趁自己的同伴还有救,其他虫族也加入了这场拉锯战。
在它们的努力下,那只兵虫竟然硬生生止住了下陷的趋势,再度稳住了身形。
当虫族们自以为松了口气的时候,下方的水中突然间冒起了大量密集的气泡,水面变得更加浑浊。与此同时,向下的拉力再度飙升。
这时那只兵虫才猛然发现水底居然存在活物。
那个东西用它的触手勾住了兵虫的足肢,并在水流的掩护下将其拽入水中。湍急的水流让被困的猎物产生了错觉,只以为是不小心踩到了暗坑,没能及时发现自己被盯上了。
等它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为时已晚。水中的生物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落入其中的猎物却浑然未知。
但兵虫本就是为战争而生的种族,它们的生命力比一般虫族更加顽强。
在发现自己难以挣脱的同时,被困兵虫想都不想便用携带的长矛向下一戳。
金属制成的矛尖本就格外锋锐,它穿透水面,直击下方的东西,并造成了明显伤口。
那只兵虫只觉得自己的长矛刺入了类似于黏土一样柔软有韧性的东西,等到底了,却又碰到了石头一样的硬壳。
因为本体受伤,原本缠着自己的触手顿时一松。这只兵虫抓住机会,迅速离开水面。
只是,这场拉锯战并没有它想象的这么简单。
下一秒,拉力再度增强,令它一个踉跄险些跌进水中。一旁的虫族也反应过来了,纷纷用它们的力量攻击纠缠同伴的敌人。
平稳的水面再起波澜,借着水面分开的间隙,在空中飞行的制空者敏锐地察觉了些许异常。它定睛一看,迅速分辨出了敌人的来历。
所有虫族天生具有传承记忆,因此部分常识类的信息无需学习便能理解。
这是一枚霞光贝。
在同伴的最后一对足肢那里,缠绕着几根半透明的触手。这些触手和粘腻的毒蛇一样,死死抓着兵虫不肯松开。
再往下,便能看见那抓着自己同伴的触手末端连着一对微微开合的外壳。与狰狞可怕的触手不同,这对外壳却显得格外梦幻。
莹白的外壳边缘渲染出一片浅淡的紫色,在水流的打磨下,让贝壳内侧的珠光更加明显。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到这种贝类的捕食方式居然这般凶残。
与绝大部分以滤食为主要生存方式的贝类不同,霞光贝喜欢利用自己的触手捕食。它们放弃了被动式的等待,更倾向于主动进攻。
沼泽区本就是淡水与咸水的交汇处,混杂的水流创造出了最适合霞光贝生存的环境。
每日的潮起潮落为它们创造了绝佳的捕猎条件,也使得沼泽区的暗坑数量不断增多。
但也无需为此担忧,在涨潮和退潮的同时,被制造出来的暗坑会被顺势填平,不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
确认了敌人的种族后,制空者立刻利用精神网将情报传递给自己的同伴们。
远在沼泽区边缘的战车收到了求救信号,它从藏身的阴影中离开,立刻向着同伴被困的方位走去。
所幸目的地并不在沼泽深处,否则就算战车到来也讨不了好。
它的体型本就是虫族中最为庞大的,跨出一步的距离可以当作两三步来看。
随着战车的不断深入,它踩着的土地越来越潮湿、粘腻。它所穿着的特殊鞋子有效增大了战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得下陷的速度有效减缓。
意识到自己不宜久留,战车加快了行动的速度。
渐渐的,它来到了潮水出现的范围。越是逆着潮流向前,水越是湍急。
但不知为何,战车却感受到了某种异样。在第二次进化后,它总觉得自己的身上出现了某种特质。
面对逐渐变深的水面,战车却并没有感受到丝毫恐惧。它放任自己跟随本能,然后试着将自己的足肢离开地面。
在一顿手忙脚乱中,战车成功掌握了平衡,并在水中浮了起来。
这一稀少的种族在特定时刻如同种族的名字一般,化为一艘承载希望的方舟。它的后背将成为托举同族的平台,它本身便是移动的防御堡垒。
适应了自己新能力的战车不再视潮水为阻碍,反而以更加迅捷的移动速度向同伴们的位置靠拢。
而在另一旁,留下的兵虫都已经精疲力竭。就在它们将要陷入绝望的同时,救兵从天而降。
浮在水面上的战车一手拉起一个,将自己的同族往自己的后背上丢。
而那只被困的兵虫也不例外。
战车强大的力量让它硬生生拽断了霞光贝的触手,将自己的同伴从死神手中拽回。
成功得到救援的虫族伏在战车的后背上得以喘息,它们将自己的生命交托给了同族,在几乎化为汪洋的沼泽区捡回了一条命。
战车在茫茫水域中恰似一艘小舟,载着自己的同族向岸边驶去。
水位上涨的速度越来越快了。
如果没有在沼泽区边界待命的战车及时加入, 这会在场的所有虫族怕是都要葬身在茫茫水中了。
幸存下来的所有虫族怔怔地看着自己周围环绕的水流。在它们的眼中,远处陆地和水面的交界处似乎也变得模糊,一时间除了浑浊的水,什么都看不到。
战车也意识到自己离地面越来越远, 还好在沼泽区边缘待命的时候有节省体力, 现在一时半会也不会因为力竭而带着那么多同伴枉送性命。
这也难怪沼泽区的范围会这么大, 即便因为干燥蒸发掉了一些水, 潮起潮落的时候依旧留有不容小觑的力量。
起源于在于水域本身储藏了这颗星球上绝大部分的水,其数量不容小觑。
制空者暂时还没有降落,而是略微向上飞行了一段距离。
在它的眼中,同伴们距离沼泽区的边缘已经很远了。以自己的飞行速度结合涨潮的速度来看,赶在潮水前来到平原地带至少还需要半小时。这一时间本就不准,还有可能持续增加。
在水中移动本就比在陆地上慢得多,更何况浑浊的水下还有可能出现水草等障碍物, 大大降低了行动效率。
这样看来, 短时间内离开沼泽区不太现实。
无奈之下, 制空者只得选择降落来保存体力。
等制空者回到虫族小团体当中的时候,幸存的虫族们已经开始盘点起同伴的健康状况和物资的收集程度。
大概是这一路上运气好,虽然在沼泽区活动的时候看见过几条蟒蛇和一些啃食水草的鹿, 但是虫族有意低调,没有引起太大的动静。
而在挖掘的时候也避开了小孔密集的区域,没有被类似霞光贝的生物袭击。
所以, 除了被霞光贝的触手缠住的倒霉蛋,没有任何伤亡,真是可喜可贺。
缠绕在那只兵虫足肢上的触手也在同伴们的帮助下被解了下来。
这几根触手比它们想象得还要长,呈微黄半透明状,外表光滑, 内部中空,顶端长有布满锯齿的口器。
在那细碎密集的齿上长有倒刺,一旦咬住猎物,便会死死固定在上面轻易不得挣脱。
若不是战车及时赶到,这只兵虫迟早葬生在霞光贝的口中。
在触手内部的管道里残留着虫族琥珀色的血液。目测被抽取的血液量不多,所以受伤的兵虫不至于当场失血休克。
在被扯断的触手末端隐约可以看见霞光贝蓝色的血液,它和这些虫族体内都不具备铁离子,因此不会和人类一样拥有红色的血液。
离开了本体的供应,被强行扯断的触手表面开始渗出水珠,就在制空者前往空中查看的那点时间里面凭空变小了一大圈。
随着失水过程的持续,这些触手变得格外柔韧,较之前更加难以通过外力撕裂。
大概是触手的表面没有粘液附着,所以拿起来的时候没有那么恶心。
这几截触手上每间隔一段距离便会多出一个特殊的关节,这里的结构较之其他部分更加容易发生断裂。
虫族猜测可能是霞光贝的保命手段之一,当它意识到自己的触手难以收回的时候,便会自行切断肢体缩回壳内。
由于虫族并不清楚沼泽区的生物链,它们不知道贸然将霞光贝留下的触手扔进水中是否会招来更大的麻烦,只得将其丢进战车胸腹外骨骼下的囊袋中。
这里原本就是用于装载物资的,内部空间不小,一点杂物完全装得下。
接着,便是清点黏土。
由于刚挖掘出来的黏土潮湿又不易运输,所以在出发前虫族准备好了一些容器。
每个容器大约可以容纳二十五升左右的潮湿黏土,目前装填满了七个。
在离开潮水的时候不慎让一些水进入了容器,使得黏土的实际数量随着水流减少了一些。
在离开巢穴的时候虫族们一共携带了二十个容器,也就是说,它们的工作才进行了一半不到。
突如其来的潮水打乱了它们的计划,使得原本预计的时间不太够用。
修建水窖所用的泥土本就是将黏土和普通泥土、沙砾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
虫族没能实际尝试过,也不知道会消耗掉多少。但既然来都来了,多收集一些总是不出错的。
正当虫族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巢穴那边总算结束了动乱。它们注意到代表虫母的光点恢复了平稳,示意着问题已经平稳解决。虽然较往常黯淡了不少,但至少不会出现生命危险。
在精神网的辅助下,属于某个族群的所有虫族都被连成了一个整体,这些外出的虫族同样得知自己的部分同族不幸永远回归尘土。
对此它们身上出现了几分人性化的悲哀。
这是进化二阶虫族所能做到的极限,再多的情绪恐怕只有达到进化三阶后才能感受到了。
意识到能够与巢穴那边取得联系后,这些虫族急忙将沼泽区这边的情况汇报上去。
过了一会,它们成功与虫母联络上。
尤莱亚强行忍着脑部传来的剧痛,先是夸奖了一番虫族们刚才的随机应变,语末话锋一转,带到了潮水上。
“你们做得很好,从其他生物口中救下了同伴的性命,我非常高兴。但是在冒险之余也要注意安全,不必把命丢在外面。”
“现在的物资补给还够吗?巢穴内部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但总的来说还在可控范围内,要是条件允许的话优先收集沼泽区的情报,不用急着回来。”
根据这些虫族的答复,尤莱亚得知它们可以在外坚持十天左右的时间。
外面的情况进一步证实了旱季来临的事实,尤莱亚认为自己可以利用这一点,从而让虫族来到从前无法到达的区域获取全新的物资。
当水域的面积缩小,有些细小的支流失去水源的供给势必会干涸。在这时,便能够进入河床探索。运气好的话,或许能够下水。
接着,他顺势说道:“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观察沼泽区涨潮和退潮的时间,以及潮水流经的范围。”
“在途中如果发现了有价值的物种或材料,都可以顺手带回来一些。”
受限于几近枯竭的精神力,尤莱亚和它们的交流的时间极其有限,不多久便敲定了之后的行动方式。
战车能够在水面上行动也算是意外之喜。得知这一重要信息后,尤莱亚认为在未来虫族应对突发情况的时候也能够多了一种解决办法。
因为最近战斗的频率并不高,族群中的战车除了基础的搬运工作几乎找不到用武之地,现在倒也在误打误撞间发现了全新的途径。
虽然战车出外勤时所消耗的物资是所有种族中最多的,但现在族群内部生产的物资差不多可以自给自足,完全供得起这点消耗。
沼泽区作为平原和水域中间的特殊过渡带,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以说摸清了沼泽区的自然规律是进入水域的前提,有了战车的协助,虫族在沼泽区停留的时间得以大幅延长,不至于没走多远就急急忙忙退回到平原地带。
见后续已经安排妥当,尤莱亚切断了联络。
有了主心骨的虫族们几乎没有任何抗拒就接受了之后的任务。
它们本就因为黏土没有收集够无法立刻回去,现在恰巧多出了额外的时间。
为减少负重带来的弊端,虫族们决定在离开沼泽区的那一天再去挖掘剩余的黏土。
当然,第一次行动还是以谨慎为主,虫族们并不知道战车的体力能够支撑它在水面上飘荡多久。
但再长也不至于超过半天,潮起潮落这一动态变化通常在一天以内发生,难点是如何把握那个度。
在多方面考虑下,战车驮着自己的同族向沼泽区边缘游去。
一是方便在坚持不住的时候更快到达陆地,二是它们先前对沼泽区边界的判断有误,借着这次机会可以顺手将其纠正。
等退潮的时候,说不定可以根据参照物分辨出行动轨迹,从而一点一点延长在沼泽区停留的时间,间接测出虫族在这里移动的极限距离。
潮水还在不断上涨,沼泽区的边界正向远处蔓延。
顺着水流游动所消耗的体力比逆着水流少了很多,战车的移动时也轻松了一些。
因为挖掘和救援消耗了不少体力的虫族们抓紧时间在战车的背部休息。
当然,它们也没有闲着。虽然出不了力,但是观察周边的环境也是可以的。
然而,事情总不可能就这样一帆风顺,不知从何处而来的石块和树枝狠狠砸在了战车的身上。大概是当前所处地区在沼泽区外围的缘故,目前飘过来的杂物体积较小,勉强还能忍受。
要是水流更急,障碍物再大上一圈,皮糙肉厚的战车同样讨不了好,只得避其锋芒。如果被正面击中,免不了出现伤口。
闪躲这一过程同样会让移动速度变缓,但总的来说还在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
虫族们又有惊无险地在水上漂了一段时间。
就在几只虫族们因为疲惫而昏昏欲睡的时候,团队中唯一的一只斥候突然发出警戒的信号。
斥候这一种族本就眼尖,它的反应显然说明附近发生了什么。
所有虫族打起精神沿着斥候指出的方向望去。
只见在战车斜后方十五米的水面出现了某种半透明类似于水泡的东西。它顺着水流缓缓向前飘着,因为浮在水上的部分不起眼,直到这会才被斥候的眼睛捕捉到。
-----------------------
作者有话说:临时发现月石不够用开不了存图的位置,作者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第36章
孤身来到未知的地域本就意味着周围随时会出现挑战。虫族们紧绷的神经才松懈下来没多久, 又恢复到了草木皆兵的状态。
在格外湍急的水流中,一般的水泡支撑不了多久便会自行碎裂。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斥候才勉强分辨出了潜在的隐患。
远方那只类似水泡的未知生物体正随着流水缓缓向前飘来,在这一过程中, 它未曾表现出明显的攻击行为, 而是伴着潮水随波逐流。
它几近透明的伞盖在水面上若隐若现, 在阳光的映衬下, 隐约泛出琉璃般的光彩。看起来脆弱易碎,在浑浊的水中显得格格不入。
谨慎起见,战车主动调整了自己漂浮的位置,主动避开了未知生物的行动路线,与之错开。
意识到这种未知生物在行为模式上偏向于被动,在一旁观望的制空者决定主动接近获取情报。它随手从流水中捞起一截长树枝,控制自己的飞行高度向它靠近。
等接近了, 才发现这是一只流云笠水母。
居住在地下环境中的虫族在此之前从未见过这种东西。地下暗河中流动的皆为淡水, 生活在咸水中的物种无法在这里生存。
这么一来, 今天恰好是虫族首次遇到这一新奇的物种。
水母生来没有大脑、骨骼、心脏、血液和鳃,除非虫族主动撞在了流云笠水母的触手上,否则流云笠水母几乎不会对虫族造成任何伤害。
谨慎起见, 这只二阶制空者在距离流云笠水母伞面两米远的距离停下。它有意将自己的飞行速度于水流速度保持一致,与流云笠水母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
然后,二阶制空者调整角度, 将长树枝伸入水中,并轻轻向上一挑。
几缕更加纤细的长丝随着它的动作挂在树枝上,上面还缠着几串水晶珠子般的透明小球。
二阶制空者有意避开了扬起的水花,没有让它们溅到身上。
真是不可貌相,谁能想到流云笠水母的伞盖直径仅有二十厘米左右, 下方的触手却能蔓延出较之身长数倍的距离。
就在这时,这只原本用树枝挑着流云笠水母触手的二阶制空者却突然像触电一般猛地扔掉树枝。
有眼尖的虫族发现,在树枝从空中坠入水中的那一瞬间骤然断裂,被凌空斩断的树枝落入水中,溅起数个不规则的水花。
树枝断裂的部分恰好缠绕着流云笠水母的触手。
这时,制空者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那些半透明的小球竟然是流云笠水母的毒囊。
那种喜好随波逐流的生物用它在水中近乎隐形的触手捕猎,且毒性极强,若是缠在猎物身上,不出片刻便能使它猝死。
如此看来,流云笠水母周身五米内都是极其危险的,绝对不要轻易靠近,不然怕是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也多亏载着数只同族的战车提前避开,这才避免了祸端。
先前树枝断裂的一幕都没能逃过其他虫族的眼睛,没有什么比直观的例子更有说服力。它们利用精神网将有关流云笠水母的情报记录下来,以便后续查阅。
由于虫族它们距离沼泽区的边界并不远,所以在当天下午四点左右便成功抵达陆地。
大概是它们的沼泽区耗费的时间太久了,以至于涨潮的时间已经结束。虫族们在沼泽区的边界观望了半天,确认水位不再上涨后才总算放下警惕。
当前的潮水深度保持在某个固定的范围内再无变化。
不知是不是因为距离过近的缘故,虫族们并没有发现其他就价值的情报。
它们在搭建好营地后轮流进行修整,等到次日天亮的时候再度进入沼泽区。
翌日,从第一缕阳光落到虫族们的脸上时,它们就已经醒了。按照惯例,斥候往沼泽区的方向看了一眼,只是这一眼却让它的神情格外严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