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梁冠璟劝阻了常清河乘胜追击的做法,他们这次出兵并未得到朝廷的旨意,女贞人也是败于轻敌,再战一旦输了非但要降罪,更可能被按上擅自出兵,轻敌冒进的罪名,那可是大罪。便是稳操胜券,以二万乌合之众打赢女贞部和尚长伯的联军,他常清河如此生猛,少年得志,可是比尚长伯本人还要受今上忌惮了。
常清河连连称是,收编队伍在北平府暂时驻扎下来,以静待朝廷援军,毕竟他手底下伤亡也不轻,现在追击敌军主力太过冒险。
没两天,自雁门关传来消息,还是千山雪策马奔波三天三夜带来的噩耗,蒙古人趁大军前往辽东迎击女贞十二部之际,突袭雁门关,平了嵩城。
蒙古人退守草原十余载,如今苏赫巴鲁大汗早对中原虎视眈眈,梦想着重回黄金家族的年代,这一次东西兵分两路联合出击,怕是早就商量好的。
嵩城没了,倾巢之下,焉有完卵,梁冠璟二话不说,带着小股亲信队伍,连夜出发赶往前线。常清河从千山雪处得知,就在他领军拔营的当天,董一鸣的小厮来找梁玄琛,让他去董家看看,说是董一鸣的夫人相请。他们一个孕妇,一个盲人,在战乱中要如何保全自己?
常清河感到一阵彻骨寒意,他前一个晚上还在幻想着两个人的美好前程,而在当时,梁玄琛很可能在嵩城落入险境,独自抵挡蒙古兵的烧杀抢掠。
“他跟蒙古人做生意,不是跟他们关系不错吗?”常清河问李明堂,“听说他和那日松都称兄道弟了,为什么会这样?”
他问李明堂,李明堂能问谁去?这是打仗,一开战,什么兄弟,什么夫妻,什么父老乡亲,全都是乱世漂萍。
第67章 在北方
常清河也曾经后悔把梁玄琛毒瞎了,但从来没有一次像这样追悔莫及。
如果梁玄琛的眼睛还是好的,他要逃离战火简直易如反掌,可是双目失明,兵荒马乱,他一个盲人还能逃到哪里去嵩城已成一片焦土,从春福里到驻军兵营皆成一片废墟,常清河没有去看,是梁冠璟亲自带人收殓尸体,埋葬同胞。这种时候,李明堂觉得他异常冷酷,每天没事人似的进出军营大账,稳住局势,追踪尚长伯的踪迹,西线则是全部交给梁冠璟了。
其实常清河觉得女人在这种时候更冷静,他不去嵩城,是怕尸山血海中突然翻出来梁玄琛,——死的。如果真是那样,他只能刺瞎自己的眼睛谢罪了,死还不足以谢罪的。
他比以往更冷酷地面对战局,活捉尚长伯,斩杀绰勒,在机会面前,他忍住了擅自出击迎敌,而是一直等到朝廷的援军赶到,不贪功不冒进。面对数万降兵,他下令收编而不是坑杀,西线传来消息,苏荷巴鲁太原一战惨败,两万主力被梁冠璟全部诛杀,一个不留。
听到消息,常清河失神半天,"全部诛杀?"
李明堂想说什么,最后也只是点点头,肯定了这个消息。
"这么说……"
这么说梁冠璟是得了什么消息,要给她的三哥哥报仇了?
不能想,一想常清河就要肝胆俱裂,五内俱焚。
在东西路左右军汇合时,常清河还见到了久违的顾长风。顾长风依然风度翩翩,惊才绝艳,常清河想问问他有关梁玄琛的下落,然而看他一副郁郁寡欢的样子,虽则是庆功宴,却不想与人多谈,只闷头喝酒,常清河心下更惊惶。
他知道顾长风也很久没见梁玄琛了,两个人曾经有过那么一段,这人一直是梁玄琛心口的朱砂痣,床前的明月光,到底顾郎对梁三爷也是有情的,闻知这样的噩耗心下也不会好受。当年梁玄琛并非完全的一厢情愿,他那样的人对着顾长风穷追不舍,便是石头也会融化,不然当初顾长风怎么能答应跟他相好
常清河忍不住上前打了个招呼,"问顾二爷好,在下常清河。"
顾长风一时错愕,也不怪他,彼时常清河只是梁玄琛身边的小厮,顾长风对自己都没什么印象。然而很快的,顾长风便颔首,淡淡一笑,"这位兄台,有点面熟。"
"常某曾在梁三爷身边当差。"常清河提醒。
顾长风面色微变,最后只"哦"了一声。
常清河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如果一切重来一遍,他不会再嫉妒他俩,他希望他们琴瑟想和,百年好合。
梁玄琛该当配顾长风,一样的出身,一样的才学品貌,自己算什么呢?
满座觥筹交错,只他俩超然于世外地独坐一隅,无需多言,只是喝酒。
半晌,顾长风微微侧过身看常清河一眼,突然问道:"你跟三爷……你们是不是……我想的那样?"
常清河红着脸,倒不是喝酒喝的,他点点头,也不用解释顾长风想的那样究竟是哪样。
顾长风嘲道:"他倒是一辈子潇洒,没了这个,又有那个,身边从没断过人。"
常清河道:"三爷最钟情的还是您。"
顾长风苦笑,"那也不耽误他找别人。"说罢他起身一拂袖,"罢了,还是他过得潇洒自在,我以后要学他。"
常清河觉得顾长风对梁玄琛有些误会,然而事实也不好反驳。
常清河心想,顾长风可以学梁玄琛,见一个爱一个,那么自己呢?
晚上醉醺醺地回到账中,李明堂捡了机会来服侍他,可是常清河脑子里很清醒,李明堂摸上来要占便宜的时候,他甩了他一巴掌。
"滚!"
"我见你心情不好,想让你快活快活。"
"既如此,哪还有心情?"说罢又补了一句,"早跟你说了多少回,我没了他也不会找你。"
"是我错了不行吗?我也早说了,你不跟我好也没关系,我就愿意一辈子跟着你,当你的狗,你让我叫两声,我马上叫给你听。"
那一晚在春福里,常清河被梁玄琛骂过,"你是狗啊?"
当时常清河非但不着恼,还大声地"旺旺"了两声,梁玄琛扶着额,然后悠悠道:"我对着那个谁,还有谁谁都学过狗叫……"
常清河以为他要引自己吃醋,结果梁玄琛接下去却说道:“可见对着心爱的人学狗叫是没有好下场的。”
于是常清河学着梁玄琛的口吻道:“不要对着我学狗叫,你便是做狗我也不稀罕,滚!”
李明堂也不着恼,知道他心情不好,很识相地出去了。
常清河进京受封领赏,又回北地戍守,帝后如今都很赏识他,经此一役,今上下定决心迁都北平,守护国门,再不让关外强敌轻易过长城南侵我朝,而身为三关总兵的常清河前途不可限量。
如今满朝文武个个认识了这个年轻英俊的武将,听说他至今未曾婚配,来提亲说媒的络绎不绝。常清河在京城没有私邸,身边也没几个亲卫,媒婆竟然能到驿馆来找人,一见传说中的常将军果然仪表堂堂,英俊不凡,便强拉硬拽地要常清河出去相看自家的姑娘。
常清河能对付凶神恶煞的强敌,对付媒婆这种生物却有些束手无策,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过,最后只能昭告众人他有龙阳之好,且严重到不近女色的地步。
谁知道满京城里的媒婆和媒婆身后的少女没几个介意的,都说可以试试。
还传说龙虎卫指挥使大人常清河有躺棺材里睡觉的癖好,果然躺着躺着便能升官发财,一时间竟成时尚,棺材铺天天有人来定货,大家也不嫌晦气,很多当官的还要打听常将军睡的那口棺材是什么木料,什么式样,可有讲究?
常清河在京城呆了没两天,落荒而逃,没几个人知道他此刻的心情。
他在这些日子里迅速地消瘦下去,以前就着咸菜啃馒头都能长一身肉,现在李明堂挖空了心思大鱼大肉地伺候着,他也不是不吃,只仿佛吃到了不知什么地方去,反正就是消瘦。
这个空档里,身在北平行宫主持迁都的皇后娘娘可谓双喜临门,不仅怀上龙子,当年失散于牧野的嫡长子也由国舅爷寻回。皇帝大喜,当即册封这位失散了近十年的儿子为太子。
当朝野都在盛传这段奇闻异事的时候,常清河的耳朵里确实因为听到国舅爷三个字差点从床上一蹦三尺高。
然而李明堂按住他,很快解释清楚,国舅爷的确是梁家人,但不是梁玄琛,梁家儿子多,还有最小的一个庶出幺儿,名唤梁青钰。这位小国舅比之梁玄琛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梁玄琛当年也就是考了个举人,他十八岁被点中了状元,梁玄琛双目失明后沉寂于江湖,梁青钰年少成名,浪迹江湖,还帮着皇后姐姐寻来了失散多年的嫡长子。
常清河从来没有见过梁青钰,不知道怎么的竟然恨上了这位素未谋面的少年,觉得他仿佛窃取了梁玄琛的名声,连国舅爷三个字也被抢走了。
掀开被子从床上坐起身,他对自己道,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不能就这样算了,他不甘心!
很快从扬州来了消息,他安插在丰齐身边多年的眼线终于再一次给他带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梁玄琛还活着!
他果然还活着!
他怎么可能就这么死了呢?
常清河二话不说,亲自跑了一趟扬州,自丰齐处得了确切的消息:梁玄琛被蒙古人俘虏了,连同他的小厮水空,甚至董一鸣的夫人苏氏并几个丫鬟,乳娘等人,全被苏赫巴鲁掳走,带去了远安镇。
不久前北面终于来了信使,本来这信使要去京城找朝廷要赎金,然而交战之后和谈失败,两国处于互不往来的状态,信使竟然连金陵的大门都没能进去。另一方面梁玄琛并没有表明国舅爷的身份,可能也担心这个身份太过敏感,名头太过吓人,怕信使跟朝廷狮子大开口,而妹夫未见得是个慷慨的人,过去还有过不清不楚的关系,今上若是趁机来个翻脸不认人,蒙古人会不会杀了人质还不好说。是以他与那日松搭上关系,而那日松知道他是个大商人,手里有钱,苏赫巴鲁一听顿时眉开眼笑,派信使到扬州来通话,让这边准备好了钱粮赎人。
丰齐是个没主意的,当下准备了金银财宝送过去,苏赫巴鲁尝到了甜头,岂有立刻放人的道理,他推三阻四找了各种理由,总而言之,送过去的钱已经都花销殆尽,梁玄琛能吃能喝派头十足,连带的他的几个夫人孩子乳娘都要吃药喝,已经让苏赫巴鲁大汗破费不少。因此欠下的钱只够偿还上一回送来的赎金,要送木大官人回扬州,要车要马要人,一路上大家还要吃要喝要工钱,所以需要再送一笔钱来。
这次的赎金是上一次的十倍之多。
丰齐一筹莫展的时候,常清河适时出现了,他让丰齐拿来第一回 送至扬州的家书,拿到灯下一看,上面藏头去尾写了暗号,一看便知不要送赎金来,去山海关找常清河。
出了事,他第一个想到的不是梁家,不是皇后妹妹,而是他常清河。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在他心里,常清河的分量是最重的,是出了事能找他依靠的!
写信的自然不是他,而是董一鸣的那位夫人苏氏,据说还是皇帝的宠妃。娟秀的蝇头小楷,信里还交代夏末初七她已经诞下一女,名唤允浓,显然为了掩人耳目,不让蒙古人知道俘获的乃是国舅爷和后宫妃嫔,梁玄琛跟她做了假夫妻。估计他救下的还不止苏氏,因为夫人孩子竟还不止一个两个,也亏得兵荒马乱的,他竟然还有这本事。
常清河握着信,感觉握住了所有的希望。
第68章 去北方
自扬州回来,常清河几乎不假思索就要出关去寻梁玄琛,还是李明堂拖住了他。
"从长计议啊,我叫你爷爷了啊,行不行?咱们从长计议!"
常清河已经不能理智,"怎么从长计议?"
"你是三关总兵,你不能亲自去安远镇接他。"李明堂提出至关重要的一点。
常清河跳起来,这就要立马辞官。
李明堂按住他,"你听说我完。你先奏请朝廷,派使节出访,也别说去赎他的,就是为了边境安定,要求恢复邦交。这事我出面去,你不能去……"李明堂再次按住他,"你装扮成卫士混在队伍里,给我赶马。"
别说赶马,给他做牛做马常清河都乐意。
"我们到了安远,再见机行事,谈判不成便强抢,所以你得挑些得力的人跟在我们使团的后面,人不能多以免暴露。"
常清河一拍桌子,"我能拨出三千人。"
"三千!"李明堂要晕过去,"你是去打仗吗?还是要挑起两国战事!五百人仅够了!"
"五百人打游击都不够,两千!"
"八百,不能再多了,奔袭突围,八百人足够。"
"一千五,奔袭突围都要里应外合,至少得有接应。"
李明堂不高兴了,"你当是和我谈生意呢,还讨价还价?"
"我就事论事。"
"你以前不这样啊。"
"我一直都这样。"
李明堂想转身就走,然而走到门口常清河都不留他,他知道这假模假式的,常清河不吃这一套。一直都是他自己离不开常清河,不是常清河离不开他。但是李明堂不能真走,他怕常清河乱来,尤其常清河现在官当得越来越大,权力也越来越大,一旦乱来,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一番讨价还价下来,定了一千多人,还不是整数,因为几乎每个人常清河都叫得上名,都缺不得,这是他自己培养的亲信,真金白银喂出来,真刀真枪干出来的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