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by羽春

作者:羽春  录入:02-09

他们晚上在家里住一宿,晚间吃饭,贺青枣不敢过来,赵佩兰就叫他到陆二保和王丰年那里去。
王猛眼尖,问了一句,陆柳说:“他是我请的帮工,以后就住铺子里的。还差两天开业,就在家里吃个饭。”
王猛便不问了。
家里多两个人吃饭,两个小宝的眼睛都往他们身上瞧,眼里都是好奇。
把他俩送到王猛和大强怀里,他俩又闹着要走,不给抱。
席间再聊,就说说孩子。
元元是最大的,性子随了姚安,平常最爱听人叽叽咕咕的聊天,也是个小话痨,成天咿咿呀呀的,自说自话,开心得很。跟他回上一句,他能乐半天。偶尔也能蹦跶出几个他们能听懂的字词,看着像是会说话了,让他继续说,又不大会。
天天要小一些,说不好性子。王猛觉着他家孩子挺乐呵的,笑起来甜甜的。可惜,样子像他更多,不然会漂亮些。
孩子挺好带,爱笑不爱哭。有点懒,不喜欢动弹。
黎峰说起孩子,有些头疼。
小麦不爱抢,却会表达,想要什么,手指着嚷嚷两声,大人知道,就会给他。
壮壮不爱说,平常瞧着没需求,就爱跟小麦玩。玩的时候挺黏着小麦的,要把他俩分开,壮壮能闹半天。但小麦要什么,他一看,就要抢。新买的总是不好,非要小麦手里的那个。
黎峰说起他,眉头都是皱着的。
大强比较实在,出了主意。
“哪天你们有空,弄几十个小玩意儿到家里。先给小麦,壮壮要抢,就让他抢去,你们再给小麦新的。他抢多了,发现小麦一直有好的,就要累了。教孩子就跟教小狗一样,这时候听不懂话,哪有那么多愁的?想法子教一教就好了。”
等壮壮会说他想要什么的时候,要等一两年,太久了。
现在看着,他就是黏着小麦,不喜欢跟小麦分开,也不喜欢小麦玩别的。那就弄点两个人玩的玩具,让兄弟俩一起玩。
黎峰听到壮壮是黏着小麦,眉头舒展了些。
要是这样就好了。这样的话,他教起来就知道怎么办了。
依着大强的法子,他买些小玩意儿,也弄些兄弟俩能一起玩的玩具,一样样试。看壮壮是不是真的黏着小麦。
饭后,兄弟几个还聚着聊了会儿,说说山上的趣事,也讲讲路上的事。黎峰听着乐呵,让他们回去问问寨主,今年过年,要不要玩一场,弄个彩头。到时他们商号会出资,让大家过个好年。
大强和王猛都答应了,还想打探打探是什么好彩头。黎峰不说。
王猛也给他们捎带了些东西,是陈酒做的,拿了盐炒芝麻,这个写了炒制法子,说配馒头好吃。再有一封信,给陆柳的。上头写了些煨汤的小窍门,是陆柳问过的。
还有两个大的羊毛睡袋。孩子长了一岁,以前的睡袋小了,今年又冷了,继续睡羊毛睡袋,抱着出去玩都暖和。
次日清早,他们在家里吃饭,晚一些回码头,跟着陆柳和黎峰,看看摆摊的盛况。
附近的书生少了些,对于整个书院而言,考举人的是少数,生意能照常做。
包子馒头少蒸两笼,鱼汤和杂菌汤则随着气温降低,要多做一锅才够卖。
热乎乎的馒头包子少了些,超级小馒头却卖得极好,很多书生都愿意买来当零嘴吃。陆柳定下铺面以后,都跟他们说了要开铺子的事,这几天连着吆喝,跟他们说了暗号。
到时来铺子里,说个“吃得饱,吃得好”,他就给人送一个咸鸭蛋吃。限开业前三天。
这是他自己想的法子。他第一次脱离哥哥走过的路,往前摸索着踏出了一步。好不好的,他暂时不知道,说出来以后,他心里盼着,脸上笑着。
大强和王猛都跟黎峰说:“你夫郎变化好大。”
黎峰看得见,让他俩也努力奔一奔。
“夫夫俩齐心,把劲往一处使,辛苦几年,以后就享福了。”
他俩笑眯眯点头说好。
等陆柳摆完摊,他们一行人也转道去码头。
这次来得匆忙,陆柳手上没好东西,便把小孩衣裳拿了两身。再让黎峰去一趟脂粉铺子,给他两个好朋友各买一盒香膏、手脂。天冷了,可以擦擦。
他们走了,家里的日子还要继续。
陆柳约上贺青枣,叫上顺哥儿,三人逛杂货铺去,再看看有没有遗漏,把铺子里需要的东西都添置齐全。
贺青枣问陆柳:“那是你们同乡的人吗?”
他还住原来的房子,离得很近,大强和王猛的嗓门大,他坐门口都能听见很多话。
这两个也是爱护夫郎的人,他还以为陆家兄弟的夫婿是例外,原来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陆柳跟他说是同乡,一个山寨住着的。
除了王猛和大强,他还说了些别的夫夫、夫妻。
世上有很多苦命人,但总要向前走,有个好盼头。
休书还没签字,他想让贺青枣有些底气,对未来有期盼。
贺青枣听着眸里光彩连连。
他告诉陆柳:“我以前就想这样的,男人在外头闯事业,我就把家里料理顺当。我还说我错了,原来是遇见了错的人。”
顺哥儿不让他起愁思,让他回家再念三遍休书。
贺青枣只是点头,都应下了。
这次采购,没添置几样东西,反而多买了些鸭蛋、盐、酒。
开业几天,就会消耗上百个咸鸭蛋。陆柳囤了咸鸭蛋,后续还要继续卖,让贺青枣再做一些。他们都跟着搭把手。
铺面在初八开业,提前一天,家里人都忙上了,汤都炖得多,粉条面条都备上。因铺子开着,包子馒头都比往常多蒸了三笼。鸡蛋饼也放在小蒸笼里热着。
开张这天,他们起得特别早,小铺子里挤不下太多人,后院也窄,多站个人就转不开身,他们便站在铺子对面的墙边,连小娃娃都抱出来了。
陆二保和王丰年一人抱一个。他俩力气大。
赵佩兰嘴巴还是笨,没法进铺子帮忙,但她凑过摆摊的热闹,就往外走一走,到巷子口吆喝两声,说“吃得饱”开业了。
门前那道幌子醒目,路过的书生见到熟悉的幌子,有些人外向,老远就对上了暗号,顺哥儿从窗口里露出灿烂笑脸,要给他送咸鸭蛋吃。
新店开张,占了个临街的好门脸,走过路过,都能买几个包子,盛一碗汤喝。
因有铺面,汤羹更多,同样的售卖时辰,第一天的销售额,就是摆摊的四倍多。
买汤的人比想象中多。考虑到第一天售卖,汤羹的名声还没打出去,陆柳把各样汤羹都算了成本,也一碗碗的卖。比一整锅贵一些,却不用一次花太多钱。
早上这一阵,只有少数人坐铺子里吃,大多还是买了就走,或者站外头吃着喝着,把碗还了就走。
坐铺子里吃的人,听说有汤粉和汤面,就没买包子馒头,也没单独要汤喝,就点了粉面来吃。
早上这一阵忙完,陆柳到屋外看看,决定把方桌搬过来,放到外头。
这里能坐几个客。外头很多茶摊、面摊,都是在外头支摊子,摆桌子,在外头坐一坐,不碍事。
忙完要洗洗碗筷,擦擦桌椅。中午的时候,铺子里的生意不如早上好。
中午吃饭的人多,面条粉条吃得少。小铺子刚好能坐下这些客人,大家伙也不累。
中午这阵结束得快,他们收拾完了,就回家去炖汤。
顺哥儿还兴奋着,留在铺子里,跟贺青枣两个人,里外擦完了,还要再擦一遍,到外头张望张望。
他想在铺面外头,用红纸贴出店名。
“杨哥哥的脑袋是怎么长的?红纸真的好显眼,这一排灰扑扑的铺面,我们家贴出红招牌,一眼就看得见!”
说干就干。顺哥儿下午就熬了点浆糊,横平竖直的把“吃得饱”写下来,往上粘红纸。
黎峰今天回来早一些,特地到铺子里看看情况,陆柳像只小喜鹊,开口全是报喜的。
今天顺当着,一天就挣了一两多银子。照着这个收入,一个多月就能把租子和铺面里的一应物件挣回来了。
“总感觉跟做梦一样,今天还怕有人故意来惹事,还好没有。大峰,我突然知道我哥哥来府城的震惊。大家都能吃饱饭、挣到银子,同在一条街上开门做生意,虽是竞争关系,却也和气着。要是人少,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他想着,他哥哥来到府城以后,做生意的观点肯定会变。
就像他这间铺子开起来,他莫名的,感觉心都宽敞了,少了许多狭隘想法。
今晚都在铺子里吃,三家人聚过来,一下坐三圈,还把方桌搬到屋里。
全是吃粉吃面,加上各自喜欢的汤。黎峰饭量大,这之外,还要再吃两个馒头。
外头有风,他们关上了窗户,下了门帘,屋里几盏灯笼亮起,里面暖烘烘的。
门外有客人经过,听见屋里说着这个汤好喝、那个汤好卖,回头看一眼,才发现这间铺子还开着门。
驻足停留片刻,听他们继续说着什么汤是什么炖法,怎样料理食材,又用什么火来煨炖,炖多久是最鲜的,再谈谈滋味如何,客人都怎么说的……
这些声音多而杂,愉悦之情从帘缝里漏出来,一起传出来的,还有些汤的鲜香。
他们微微挑眉,左右看看,决定进屋尝一尝。
屋里是家人吃饭,晚上就这几个客人,陆柳看他们愿意挤着坐,便请他们吃了杂菌汤面。
一碗汤面上桌,热气升腾。手擀面劲道弹牙,杂菌汤汤鲜味美。气温初降的秋夜,他们在这间满是烟火味的小食铺里,吃得饱饱暖暖的。
家的温暖让人放松,陆柳在这个气氛里,找到了些感觉。
他知道他这间小食铺的定位是什么了。定下卖什么之后,也要给客人家的感觉。
外地游学的学子,都会想家的。

第173章 赏月
新店开张后的第一个节气是中秋, 陆柳想营造家的感觉,提前几天在家准备,让赵佩兰帮着写了许多灯谜, 有重复的也行, 他们卷起来,拿细麻绳系上,挂成一串,放到店里。
店里地方小,灯都是悬梁挂着的。一排有三个中号的圆灯笼。每个灯笼上只有一个字, 凑出“吃得饱”的招牌。
这些灯谜,陆柳做了六串。上面不用挂, 只挂在尾端,客人伸手就能拿到。一起有六十个灯谜。
中秋放假, 留在书院的书生不会很多。越是过节,他们这里的生意越差。
今年是第一年开张,陆柳不知道会差到什么程度,想着先准备六十个灯谜, 不够用就把旧灯谜绑上去,重复用。
灯谜都挺简单的,答对了灯谜, 他就送一块月饼吃。
他们算过成本,进门消费的食客才让答灯谜,按照之前的人均消费来算, 中秋这天, 每位客人都送一枚月饼,他们还能挣个一两文钱。以六十人来算,也能有个六十到一百二十文钱的收入。忙个热闹。
到中秋这天, 早饭生意不咋样。零星一些客人买了吃食,包子到中午还在继续卖。
陆柳坐在窗后,觉着这样干等着不是事,便跟顺哥儿说了一声,回家拿了一刀纸,再找出裁纸刀和针线,到铺子里裁纸。他想做个本子。
顺哥儿坐过来,看得疑惑,问他:“是做账本吗?我们不是有账本吗?”
陆柳摇头,“不是做账本,是做生意记录本。”
他跟顺哥儿解释,“这间铺子跟寨子里的小铺子不一样,那时候卖些米面粮油,都能保存很久,我们进货就行了。现在卖吃的,还都是现做的,每天有定量,什么时候多做一些,什么时候少做一些,我们都不知道。今年才来府城的,什么都要摸索着来,全靠脑子记,不知明年会不会记混。我想写下来,记简单点,当天汤羹几种,各有几罐,粉面都做了几斤,卖出去多少碗。再是包子馒头的数量。等来年,我们照着日子,翻翻看,就知道要备多少了。”
顺哥儿说:“到时候生意更好了呢?”
陆柳说:“生意好,我们看得见,就不需要翻开旧年的本子了。而且我们的食铺很小,生意再好,客人就那些。”
陆柳先裁出书本大的纸张,拿来笔墨,往上写些他要记的东西。
比如今天的,有鱼汤一锅、杂菌汤一锅、鸡汤一罐、排骨汤一罐。其中鸡汤是两个小瓦罐,各是半只鸡。
小包子五十个,花卷三十个,馒头没做。他弄了超级小馒头,家里赶工,做了十罐放着,卖多少,补多少。咸鸭蛋是用坛子装着的,开业时清了很多,余下四十多个。
再有炒面粉八斤,这都是半斤装,放在纸包里。还有鸡蛋饼,鸡蛋饼每天是做十五张。炒了一坛子菌子肉丁酱来做配料,一文文的记账。
粉条粉丝是去外面买的,面条是自家擀的。店里存量是各十斤。
陆柳把这些写出来,仔细看看,又重新誊录。
像超级小馒头、咸鸭蛋、炒面粉等食物,他只需要记卖出去多少就行了。余下现做的东西,才写当天做了多少。
重新写了一遍,陆柳在顶上写了年份日子,又琢磨着他以前都是什么时候出门。
赶集会去,那时候人多,好讲价,自家的东西也能拿出去卖。家里缺东西也会出门,要挑个晴天。天气不好,没谁会出门的。
夏季的时候也是,宁可天不亮就赶路,也不会选在雨天。陆柳就又在上面记下了天气。
他在山寨里开过铺子,那时候家里还在收山菌,铺子里卖的东西也多,他记账的经验还算丰富,这些记完,他拿笔在旁边比划,悬笔在各项食物后面,写下卖出多少、剩余多少。
为了方便看,陆柳画了个小分隔符。他知道每一样是什么就行,不用再列标题。
食物名称长,计量则短。陆柳又拿一张纸,照着账本的横版来写一遍,比对着看,觉着横版的记得更清楚,便定下样式。比划个大小,让顺哥儿帮他叠纸、划线。
他看看厚度,觉着差不多了,先缝一本。记录一段时间,看看合不合适,到时再做调整,如果要继续记录,就再缝个厚点的本子用。
今天过节,黎峰没去码头铺面,出门走礼去了。
最初的几个客商,包括登高楼余老板在内的几人,黎峰过年过节的礼都没忘。
再有丁家烧刀子馆的礼,以及这位丁老板介绍的几个客人,他也上门拜访。
今年比去年忙一些,六月一场大集,让他们家跟很多客商结下了交情。
除此之外,黎峰还去钱庄、镖局、船行拜访一二。码头那边还有药贩子、洪老五、小洪管事,最后是洪家的洪楚。洪家不好进,洪楚也不在家,礼送到就行。
这一圈走完,黎峰到家时,天色都晚了。
他也想请人帮忙了,请个伶俐点的,走到外头,嘴巴活,会说话,能维系交情。
他回家,绕了一段路,去铺子里看看情况。
陆柳见了他,擦擦手,招呼他进屋喝碗热汤暖暖身子。
虽是小铺面,也被他照料得跟家中一样,进屋就迎他到后面,到井盖边洗洗手,擦擦脸,再盛一碗鱼汤喝喝。
陆柳跟他挨着坐,黎峰腿脚伸展开,陆柳就伸出小拳头,给他捶捶腿。
“跑了一天,累了吧?喝了鱼汤,你坐着歇歇,待会儿我们回家,给你烧水泡脚,我给你好好捶捶!”
黎峰单手拿碗,另一手把他手抓着,不要他捶。
“这才几步路?不累。就是笑了一天,脸都僵了。”
陆柳看看他的脸,说:“那我给你揉揉脸。”
黎峰听了笑,差点呛着。
他咕噜噜喝完鱼汤放下碗,侧身看向陆柳,先伸手揉了揉陆柳的脸蛋。
“我这糙皮厚脸,有什么好揉的?你这细皮嫩肉的才该揉。”
陆柳嘿嘿笑。他脸上有肉了,摸着软乎乎的,手感很好。
他让黎峰揉一会儿,差不多到时辰,该回家收拾晚饭了。
夫夫俩结伴回去,让顺哥儿和贺青枣在这里看店。
陆柳把他新做的本子带上了,没到家就给黎峰看,告诉他用法,以后能有什么作用。黎峰听了直夸他,“小柳,你真有天分,越来越像个小老板了。”
陆柳心满意足。
他一定要认真记录!
今天生意不大好,开业不足十天,在过节的喜日子里,碰上这种冷淡生意,实在打击人的热情。
家中几位长辈情绪都蔫蔫的,问陆柳一句有客人没有,得个话,表情都愁起来了。
陆柳说:“没事啊,做书生的生意,肯定要随着他们的日子走。他们前阵子去赶考,我们摆摊的收入都低了。过几天,他们回来上学了,生意就好了!”
陆柳觉着这样更好,“他们放假过节,我们家也要过节啊,我们就当放假好了!”
他遇事想得开,见谁都笑眯眯的,回来招呼一圈儿,家里的气氛活了。
两头离得近,陆柳得闲就会回家一趟,看看两个孩子。中午过后,两个小宝还去铺子里玩了会儿,见了陆柳,还是想念,要挨着贴贴脸,要抱抱,要陆柳哄一哄。
黎峰见了他俩,说:“晚上我们出去看花灯,顺道买些小孩玩具。”
给他们玩,也看看壮壮是黏着小麦,还是喜欢抢东西。
陆柳答应了。
过节,家里吃好一些。
陈桂枝跟王丰年出去买了菜,早备好了,黎峰回家,家里就开始收拾。
这顿饭不用陆柳弄,他取了水,叫黎峰进屋泡脚。
跑了一天,脚上乏累。泡泡脚,换双布鞋,人都舒坦了。
陆柳还是想给他捶捶腿,黎峰叫他揉脸。陆柳看他好几眼,才听话过去。
他站盆侧,捧着黎峰的脸,揉得毫无章法。多揉一会儿,就跟摸脸一样,气氛莫名暧昧。
陆柳低声喊他的名字,“大峰,你的胡子又长出来了,要刮不?”
黎峰摇头,“我该留胡子了。”
他比陆柳大许多,今年都二十六岁了,该蓄须了。
陆柳摸摸他唇边的青青胡茬,笑道:“你留了胡子,就更像二黄了,头脸都毛茸茸的。”
黎峰睁开眼,直直看着他。
他这样粗犷野性的性格,眼里一点锋利都没有,眼神不是懵懂,也不够澄澈,更像是某些兽类在安全地带的放松自如。
“我像二黄?”黎峰问。
陆柳本来捧着他的脸,听见这话,两手往他耳后摸,摸他的束起来的黑发。他最近爱扎马尾,显得很潇洒,一把头发抓手里,密密麻麻的,比二黄的毛发硬一些,也没暖呼呼的热气。
他说:“你是爹,二黄像你。”
黎峰伸手把他搂过来抱着。
最近真是离不开狗了,教孩子是教小狗。他留个胡子还像狗。
他在陆柳脸上啃了两口,约他晚上赏月吃鸡,然后擦脚穿鞋,结伴出门去。
傍晚的时辰,海有田背着两床被褥来找贺青枣。
他懂得避嫌,没到铺子里去,来陆柳家找人。
黎峰出来倒洗脚水,正好碰见他。
海有田把被褥放到竹床上,跟黎峰说:“这是我收房的时候看见的。中秋这阵,搬走的租客多,我挑了两床好被褥带来,你捎给贺夫郎。这不,天冷了,随他是盖还是拆了做棉衣,都行。”
他这人是真不错,还惦记着个搬走的租客。
他们家买的月饼多,黎峰望着屋里喊了一声,进了灶屋的陆柳听了信儿出来,给海有田拿了五个月饼。
海有田摸摸鼻子,“这多不好意思?我也没花钱。”
就是这个理。这两床好被褥,放到当铺里,能得三钱银子。他送来给人用,都是白给的。
陆柳问他:“那租客连卖被子的空闲都没有吗?”
海有田说:“有些租客不好意思去当铺,有些走得匆忙,来不及去。我们收房的时候,能捡到挺多家当的,要么安置到别的宅院里,要么自己私下卖掉。我一般是收拾到宅院里,客人看房的时候,看到里面家具齐全,搬来就住,容易成交。”
家里晚饭还没好,黎峰跟他走一趟,把被子给贺青枣送去。
两人走在路上,闲聊了两句。
比方说牙行放不放中秋假,他今天怎么不回家。
海有田说:“没活的时候,天天都在放假。这阵子大多都在忙活,能捡家当,这都是银子,都抢着干活的。我家地方小,我回去挤得慌,不如待在牙行自在。管事的吃好喝好,还给我留一份,就不回家抢口粮了。”
黎峰无恶意,真的好奇。
“你能攒银子赎身吗?”
他上次去花街,那里的人都能攒银子赎身。
海有田点头,“能啊。不过我攒钱比较慢,我不大想出牙行。外头的日子太难过了,睁眼就要花钱,房子要租,米粮要买,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活计。到了外面,还有人问你怎么没成亲,今年多大了。这些算下来,全是银子。我就不回家添乱了。”
黎峰更是奇,“牙行的牙子都是卖身的?”
海有田连连摇头,“不,不是。我跟他们不一样,我身契在牙行,要是有主家相中我,我就到别家当奴才了。我自己赎身,就要出牙行。不知能不能回去干活。”
黎峰觉着他人品不错,干活也挺爽利,讲话还算玲珑,要是有个自由身,可以请来帮忙。
这件事缓一缓,过完节再说。
他们从后门进铺子,贺青枣在后院忙。
这阵子有客人来吃晚饭,前面顺哥儿在招待,贺青枣忙着盛汤,前后跑了几趟,等空出手,才领他们进屋。
黎峰跟海有田都不进去,就在小小的院子里站着,让他自己把被子抱到屋里。
这地方太小了,被子用来盖就算了,要是拆了做袄子,就要换地方弄。黎峰跟他说了一声,贺青枣只会说好,说他知道了。
他又看向海有田,跟他道谢。眼圈都红了。
海有田摆摆手,这便要走。
贺青枣想了想,请他喝碗排骨汤。
排骨汤是一碗碗卖的,一碗八文钱。
这点地方,跨步就进灶屋,他熟门熟路端来排骨汤,两手一推就举到了海有田面前,海有田拎着五个月饼,看黎峰没说什么,又喝了一碗排骨汤,脸上的笑都深了。今天办的这事值了!
贺青枣手里没什么钱,海有田走了,他揪着衣摆,跟黎峰讲话都结巴。
黎峰说:“没事,从工钱里扣。”
贺青枣如释重负,满脸感激,道谢的话说不停。
前面顺哥儿又叫汤,贺青枣忙去灶屋取汤,黎峰不留了,回家去。
晚饭这阵,铺子里正忙,陆柳听说了,过去帮了一阵。
陈桂枝吃完饭,来替下他。过会儿,王丰年也来了。
这头不需要多的人,陆柳就回家吃饭去。
席间人少,陆二保、赵佩兰,再就一个陆柳。
推书 20234-02-08 : 猫猫侠饲养手册b》:[玄幻灵异] 《猫猫侠饲养手册》作者:醍醐鱼【完结】晋江VIP2025-01-26完结总书评数:293 当前被收藏数:1423 营养液数:342 文章积分:16,237,042简介:【人类攻×奶牛猫受】绵竹是一只八百岁的小猫精。本体乃是鼎鼎有名的警长奶牛猫。他这一生行侠仗义,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