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我放下了心防,罔顾一切地享受那一夜的微醺与风雪,以为那是通往他这座山巅的第一步。
如今想来,我当真是个不可多得的傻子。
而那几次三番在国公府听到的“公子”——或许,指的便是卫泉。
啊……原来,从那时起,一切便早已注定了。
“爷,起来吃点东西吧。”雨微在耳边轻声唤道。
我艰难地睁开眼,缓缓眨了几下,只觉帷帐低垂逼仄,闷得发慌,头像被铁环箍住般剧烈作痛,尤其是左眼连着太阳穴,火辣辣地疼。
“不想吃。”我微微偏了偏头,朝她的方向看去,试着闭上一只左眼,只用右眼去看她的身影,才稍稍清楚些,“把帷帐挂起来,我透口气。”
“是。”
雨微应了一声,在一片灰濛濛的光影中起身,模糊的人影隐约可见,只见她将帷帐一层层挑起挂好。
我忽而问她:“这几日天气为何总这般昏沉?外头下雨了吗?”
可我并未闻到雨后特有的草木腥气。
雨微手顿了顿,似是察觉了什么不对,便凑近了些,小声问:“爷,我去唤云烟来看看吧。您是不是病了?”
我沉吟片刻,说:“也好,你去吧。”
她“诶”了一声,应得急,转身离去,脚步声急促,越来越远。
近几日,眼前总像被一层厚纱蒙着,所见之物皆如雾里看花,影影绰绰,看不真切,尤其是左眼。
起初,我只道是大病初愈,身子未复的缘故,未曾在意。
可这情形愈发严重,心里便不免多生几分惴惴。
我躺在床上,一会儿闭了右眼,一会儿又闭了左眼,反复试探着,想辨出到底是哪处出了问题。
可头痛愈演愈烈,像有重锤反复敲击脑门,最后索性双目紧闭,不再去管,静静等待雨微和云烟回来。
想前几日酩酊大醉,辗转反侧,数日不愿醒来,昏昏沉沉间只觉一切似真似幻。
这些年所经历的种种,像是从旁人手中偷来一般,终究是到了该还的时候。
如此一想,一股急火攻心,自心口猛然窜起,似冲散了那层眼前的迷雾,视线隐约清明了几分,只是头痛依旧。
我坐起身来,不愿再这般消沉。
日子,总归还是要过下去的。曾经再苦再难,我不也熬过来了?
也许就像李昀说得那样,我不过是回到了曾经的生活,却比在侯府的日子又好过太多。
这边刚洗漱完毕,雨微也正好归来。
只见她神色忧愁,眉头紧蹙,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我拧干帕子,随手放下:“怎么就你一个人回来?云烟呢?”
雨微咬着唇,小声道:“她在煎药……泉、大少爷说,只有云烟煎得好,让爷您稍等。”
我听罢,顿时了然,淡淡一笑:“无妨,我刚歇过一阵,已好得多了。”
顿了顿,我理了理衣襟衣角,语气轻缓道,“兄长抱病多日,做弟弟的,怎能不过去看看。”
话落,我起身,推门而出,转身朝东院走去。
院中的海棠开得极盛,一路蔓延至廊下,花色明艳,却映不进人的心里。
东院的小厮多已换作卫泉带来的人。见我走来,虽低眉垂眼,却藏不住那一闪即逝的轻慢与不屑。
我心中一晒,神色不动,亦未多言。
“二少爷等等,小的这就去通禀。”那小厮敷衍地一拱手,转身离去。
我便立在院中等着。
风吹过,隐隐传来一股淡淡药香。
我循味走去,只见云烟独自守在药炉旁,正低头扇着炉火,汗湿鬓边,扇得却越来越慢。
一旁的小丫鬟斜坐在门边小凳上,托腮打趣,嘴里振振有词:“火候可得掌握准了,要不大爷又得罚你重熬。免得你一心惦记着那边,分了神。”
雨微重重咳了一声,那丫鬟方才抬眼,正撞见我站在面前,登时吓得一哆嗦,连忙站起,低头行礼。
我面无表情,淡淡开口:“云烟,随我来。”
那丫鬟忙道:“可是药还没——”
我侧眸瞥她一眼,唇角一勾,冷笑一声。
雨微沉声道:“爷的吩咐照做就是,轮得到你插嘴!”
云烟泪眼婆娑,默默低下头,停了手中动作,缓步走到我身侧。
这时,先前的小厮回转,一双眼珠滴溜溜地转:“二少爷,大爷请您入内。”
我略一扬下巴,径直朝屋内走去。
步入屋内,原以为卧病在床的兄长,此刻却面色红润,衣冠整齐,正闲闲地倚在榻上,神色颇为愉悦。
“今儿这阵风倒新鲜,竟将弟弟你也吹来了。”他笑道,语气温和。
我亦微笑着拱手:“前几日身子不适,未得及时问安,今日特来探望兄长。”
卫泉笑意不减:“不妨事。多亏云烟在侧,我这宿疾倒也缓了两三分。”
我点头应道:“那便极好。”
他又笑道:“弟弟莫要怪罪。实在是这几日云烟走不开,我这头一离人便不舒服。况且,还是父亲吩咐说云烟医术出众,叫她先留在我这里。”
我笑容更深,连眼角都弯了起来,语气温和极了:“当然不会怪。云烟医术极好,师承有道,若只是用来烧药炉,却实在是大材小用了。”
这话一出,卫泉目光一沉,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不过他很快又换回那副笑脸,道:“是我疏忽,下次再不劳她做这种粗事了。”
客套几句,我起身拢了拢袖口,作势要走:“兄长既已大好,家中事务也该逐步交接了。若有不明之处,还望不吝问我,兄弟一场,不必多礼。”
卫泉依旧笑得温润:“自然。”
我站定脚步,四下看了看,又将目光重新落回他身上,认真道:“弟弟我是诚心的,还请兄长……切莫多心。”
话落,屋内一瞬沉静。
卫泉不再言语,只以笑容作答,眼中深意却藏得更深了。
走出屋子,云烟下意识跟着我走,又似是想起来自己现在不能离开,眼眶红红看着我。
我停下,回身看她一眼,语气温缓:“今日过后,他应不会再为难你。我再去和老爷说说。”
我顿了顿,道,“以后他就是卫府的大爷,少东家。我也只能帮你、你们一时,还是要早些习惯些,争取做得好些。”
云烟看着我,没说话,怕一开口眼泪便掉下来。一旁的雨微听着我这番话,神色惊愕,方才意识到什么。
我却没再多说,叮嘱了几句便转身自东院出来,转向前厅而去。
前厅内,管京中各处产业的大掌柜方才离开,父亲正倚在圈椅中品茶,神色如常,眉目淡然。
“父亲。”我上前一步,唤了一声。
父亲见我来,眉梢一挑,笑着调侃:“今日总算酒醒了?”
我摸了摸鼻尖,轻声含糊过去,顺势说道:“我方才去看过兄长,见他气色已恢复得七七八八,想着是否可以着手让他接管些家中事务了?”
父亲吹了吹茶面,轻啜一口:“他倒是没提起过。”
“大概是怕我多想。”我状似随意地说。
父亲抬眼看我,将茶盏搁下,问:“你与泉儿相处得如何?”
我在他下首坐下,垂眸望着膝上的衣摆,一时不知是该说实话,还是讲些场面话。思来想去,只得折中其词:“还不甚熟络。我想着,日后若能一同处置些庶务,或许也能慢慢熟悉起来。”
父亲点头:“也好,那便如此。你来安排吧,小山。”
“是。”我应下,想起云烟的事,便又道,“我见东院用的,皆是哥哥自带的人手,想来他不惯陌生人伺候。既然身子已无大碍,云烟若能回到我这边来。我也……”
话未说完,便被父亲淡淡一句截住:“让云烟继续留在他那儿吧。”父亲语气平缓,茶香氤氲中不带波澜,“交给旁人,父亲不放心。”
我喉头一涩,将后面的话吞了回去。
我原是想说,近来左眼愈发模糊,连头也常常作痛。
可见父亲不欲深谈,我也便不再多言,只能点头说好。
父亲看着窗外的庭树,语气轻叹:“无论是你,还是泉儿,终归要慢慢习惯的。”
我低头应声,不愿让父亲为这等琐事忧心。至于眼疾,回头我自己再想法子便是。
于是话题一转,随口与父亲说起些别的。
与父亲谈完,天色尚早,我便索性自行出门,去回春堂寻大夫诊视。
回春堂仍与往常一般,坐落街口,人来人往,熙攘不息,与京兆府的其他坐标一样,数十年如一日地伫立在时光中。
我站在药堂门前,忽而想起了白桃。
那是我在侯府时,唯一肯待我以诚的人,不知她如今可还安好。她当年送我的那瓶药膏,如今早已风干变质,我却一直留着,不舍得扔掉。
那小小的一瓶药,就像是个证据。
在我偶尔回想起侯府那些日子时,它提醒我,那段岁月,并非全然是冷酷无情。
“实在不巧,今日坐诊的大夫方才离开,出城问诊去了。”回春堂的伙计带着几分歉意道。
我沉默不语,只站在那儿,没吭声。
“您要是不急,可明日一早过来。”
倒是不着急。
可人就是这般奇怪,原本不甚要紧的事,一旦接连被阻了两遭,便无论如何也不甘心,就想立时做成。
许是我脸色太犹豫,那伙计看了看我,踌躇着又开口:“要不,您去下一条街尾的那家小药堂瞧瞧?那里的坐诊大夫年纪轻些,但医术不错,小的疑难杂症都没问题。”
我想了想,也好,左右不过是些头疼眼花的症状,早些看过,自己也安心些。
我向他拱手致意:“多谢了。”
天气渐热,连风里都带上了几分灼人气息。
走在街上,风吹在脸上,像细细的火针,并不解暑,反倒更添烦躁。
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不管朝堂如何暗流涌动,卫家如何风波再起,于这京兆府中,百姓的日子仍旧平澜无惊,过得安稳如旧。
我循着伙计所指的方向,寻至街尾小药堂。
一踏入门槛,暑气便被隔在外头,药堂中凉意清爽,药材的气味杂而不乱,反倒令人神清气爽,脑中一清。
柜台后坐着一人,看模样不像是伙计,正捧着一卷医书研读,连我进门都未察觉。
我走至柜前,轻咳一声。
那人这才回神,连忙将书合起,抬头歉然一笑:“哎呀,失礼了,竟看得出神。”
他放下书卷,问我,“公子有何需要?”
我开口:“坐诊的大夫可在?我想诊个脉。”
他从柜后绕出,做了个请的手势,引我到一旁设好的诊桌前。
“请坐。”
原来这位便是回春堂伙计所说的,那位年纪轻轻却手艺不错的坐诊大夫。
大夫将指腹轻轻按在我的手腕上,我亦静心不动,只觉心跳渐趋平稳。
气息缓下来之后,我目光微动,随意打量起这间小小药堂。
地方不大,药柜却高至屋顶,想来药材倒是齐全得很。许多常用药盒上,漆字已被岁月反复磨去,只剩下隐约的印痕。
堂内收拾得极净,药香扑鼻,却无丝毫异味。
我心中忽然泛起一个念头,若是日后也能寻得这样一处屋舍,不妨开间花坊,卖些花草种子,摆上自个儿亲手栽培的花,一日一日地养活自己。
那也不失为一桩美事。
世事岂能尽如人愿?若能得一副尚可的身子骨,再有一技傍身以谋生计,已是老天开恩,待我不薄了。
“嗯……”
大夫的声音将我从纷乱思绪中唤回。我转头望去,只见他眉头越蹙越紧,心也随之沉了下去。
他又轻轻转动手指,复又道,“换只手。”
我依言将另一手置于腕枕上,心却已不似方才那般平稳。脉动声仿佛一下子放大了数倍,扑通扑通,在这小小屋内震得清晰可闻。
我忍不住问:“可是有什么不妥?”
大夫收回手指,轻叹一声:“鄙人学艺浅薄,不敢妄言。但公子你这脉象,确有异状。似是……有毒入体。”
“毒?”我喃喃。
他点头:“近来是否常觉头痛?或神思恍惚?”
我低声应道:“是,近日确实嗜睡,头也常常痛。我原以为是酒后未清。”
他摇头,又问:“可有其他症状?”
“眼睛……”我的心仿佛沉到无尽的海底,“眼睛时常出现异常,时而白光刺眼,时而一片漆黑来回交替。”
大夫听罢,脸色凝重许多,凑近仔细端详我的眼睛,又取出银针,在我两侧太阳穴小心落下几针。
片刻后,他轻叹一声:“唉,我见识有限,不知究竟是何毒素,难以对症。劝公子尽快请名医相诊,拖不得。”
我急声追问:“眼睛的问题很严重吗?”
他收针入盒,语气郑重:“你的右眼神经,已近迟钝之境。若再耽搁,只怕……”
他没说完,我却听得脑中一声啪响,像那根强撑着的弦被猛地绷断。整个人僵坐原地,不知该如何作答,不知该有什么表情,连应激都慢了半拍。
大夫见我神色怔忡,便安抚道:“公子也不必太过忧虑。毒最忌情绪波动,易伤肝火。我先为你开一方清肝明目的汤药,说不定名医几针便能逆转。”
我呆呆点头:“……好,多谢大夫。”
走出药堂,我抬头仰望,晴空如洗,几缕薄云淡淡拂过天际,恍若一幅清雅的山水画,静默铺展在眼前。
若有一日,我再也看不见了,那这再寻常不过的景致,是否也只能永远藏进记忆深处。然后随着时间渐渐褪色,直至只剩下一片漆黑。
鼻腔猛地泛起一阵涩意,我急忙眨了眨眼,将那点湿意逼了回去。
缓了片刻,直到情绪慢慢退下,我才垂下头,转身准备离去,却在余光中捕捉到一个熟悉的人影。
宽肩窄腰,身形高挺,行止间带着那种我再熟悉不过的沉稳与凌厉。
“李昀?”
我下意识出声,又轻轻摇头,心中暗道自己看错了。可身子却先于脑子做出反应,脚步已朝那方向追了过去。
街角忽地冲出几个嬉闹的小孩,我一时停住,低头避让,怕撞着他们。
再抬眼时,那人却已不见。
取而代之的,却是春生从那头街口走了出来。
他见我,便朝我走近,行礼道:“卫公子。”
我不自觉想往他身后望一眼,又觉动作太过刻意,只好作罢。心口却像被什么重重掏了一下,空落落的,泛着疼。
春生开口道:“公子,可否借一步说话?”
我点点头,声音低低的:“好。”
走到人少的街尾处,我与春生立在一处墙角阴影下。
两人一时沉默无语。
我看着他,心里升起一股说不出的情绪,他还是和从前一般,也和他主子一样,寡言少语,面无表情,看不出半点波澜。
片刻后,春生先开口,打破这份僵局:“看您手中提着药袋,是身子不适?”
他垂眸望向我手中的药,好像要将那素白的药袋看出个洞来。
“最近头有些疼,随便抓点药。”我语气敷衍。
明知这药袋上并无半个字,我还是下意识地将它背到了身后。
春生又问:“府里不是有大夫?公子怎会亲自出来取药?连个小厮侍卫都没带。”
我抬眸看他,胸口那股对李昀的气,不自觉地转嫁了过来:“怎么?你家将军没告诉你?我如今可不再是卫府的大少爷了,当然凡事要亲力亲为。”
春生怔了怔,忽而回头望了一眼什么地方。
我正要顺着他的目光望去,他却立刻转回头,将话题重新拉了回来,拦住了我视线的方向。
突然道:“将军他,也是有苦衷的。”
春生的话让我怔住了。
片刻后,我笑了,自嘲地笑。
不是信不信他的话,只是我不想再猜了。
“也许吧。”我语气淡淡地说,“那你呢?你今日遇见我是巧合,还是特意来等我?若是特意等我,就为了说这些?”
我嗤笑一声,语气麻木,讥诮着,掩不住倦意。
春生看着我,眼神里多了一丝担忧:“有些话,将军他是因为没法亲口说。”
“所以,他就让你来说?”我打断春生。
他顿了顿,似是没料到我这般直接,一时间竟答不上话。
半晌,才像是替李昀辩解般低声道:“上回将军冒险去村里救你,已被太子和……记了大错。这一次,也一样。”
“这一次?”我皱眉,“什么意思?”
春生嘴角动了动,迟迟未言。
而我却在那一瞬,仿佛溺水之人摸到了浮木,心中不禁浮现出一种荒唐的念头:不是自作多情吧?会不会是李昀在暗中做了什么?
“小山。”春生忽然唤我。
我一怔,他继续道:“我记得你以前不会骑马。你第一次骑马,好似还是我载你回侯府。那时,你明明极力压着心里的欢喜,可还是会从眼睛里蹦出来。”
他顿了顿,语气轻了些,“我想,也许这便是为什么二公子不喜你。”
我一瞬愣住。
我不懂,为什么连春生也要提起那个人。
为什么要将我,重新扯回那段我拼命想忘记的岁月里。
不论是李昀,还是春生,他们都比我会装。未曾挑明时,一个个都演得滴水不漏,好似素不相识。
“你现在也一样。再怎么藏,你的眼睛还是骗不了人。”春生看着我,眼神沉沉,“可如今,不喜你的人,不止是一位侯府的公子了。这京兆府,是吃人的地儿。”
他语气低缓,锤敲在我心上,“你听将军的,趁早离开吧。”
那一点点在心底颤颤巍巍、尚未成形的期望,被这话轻而易举地扑灭。
我果然是死性不改。
我盯着春生,冷笑一声:“是吗?也许哪一天我就看不见了。不知到那时,还会不会被人一眼看穿呢?”
话落,我不再停留,越过他。下意识抬头向上看,窗口果然有人立刻侧身躲起来。
我轻“呵”一声,径直转身,拐向下一个街口。
第46章 泥上行舟
命运的反复捉弄,让我对于这些突如其来的事情,已不会再感到崩溃,渐渐就习惯了。
或者说,我早已学会了一种本能地应对。
每当它再次降临,我只会自嘲一笑,道一句:果然又来了。
我的人生到目前为止,就像一艘浮在海面上的小船。没有高桅可以悬帆,也没有力气与海浪抗衡,便只能随波逐流,在风浪间辗转沉浮。
我不再奢求掌舵,也不再奢谈彼岸。
因此,我没有歇斯底里的哭喊,没有撕心裂肺的悲痛。
无论是李昀,还是这双或许终将失明的眼睛。
好像所有的崩溃与挣扎,都已浓缩在先前那几句急促的追问与嘶哑中。
我甚至不愿深想,我到底是不是天下第一等大傻子,被耍了一次还不够。
此刻,春生和那个“躲起来”的人被我远远甩在身后。
我大步流星地往卫府走去,殊不知,这些痛苦都是凌迟前的开胃菜罢了。
而我现在之所以还能说“习惯了”,还能自诩“扛得住”,仅仅是因为,我还没死心。
心中仍有残念,仍有微光未灭。
直到死刑真正来临。
这一段时间里,按部就班的生活离我渐行渐远,卫府的日月更替快到,没有给我太多的准备时间。
尤其当人身陷局中,许多原本不该忽略的细节,便也悄然被抹去了。
那日从小药堂回来后,依着大夫所开药方,我连服了几副,头疼果真好了许多,眼前也不再一阵阵发花,心下稍安。
想着应当无甚大碍,便也未再去回春堂或请云烟搭脉。
毕竟实在太忙了,一个足够让我分身乏术的麻烦——卫泉,完全搅乱了我的生活。
卫泉的身体好似会随他心意掌控,心情好时,便神采飞扬几天。不顺意时,便闭门不出、脸色阴沉得仿佛要将人一眼钉死。
自他入府后,我便自觉低了一头。
无论父亲如何宽慰,我却总无法对着卫泉强硬起来。
哪怕表面上笑语从容,实则许多言行举止,早已悄然转向小心翼翼。
家中庶务,凡我知者,皆倾囊相授,言无不尽。
我照着从前父亲教我的样子,亦步亦趋地去教他。
也不敢称作“教导”,顶多,只敢说是“提点”。
毕竟,这位大少爷的脾气实在难测。
温润的表象之下,是一张利刃藏锋的面孔,无论我如何伏低做小,却始终不得他满意。
“大掌柜是京里的老人,你贸然将旁人塞进去,哪怕再有经验,只怕要寒了下面人的心。”
彼时,卫泉坐在书房上首,我则如一个小心翼翼禀事的大管家,苦口婆心地劝着。
他不止喜爱将身边人统统换掉,如今连那位管京中数家铺子的老大掌柜也要动,这实在不是明智之举。纵然日后要换,也不能换得这般急切、这般生硬。
卫泉慢悠悠地把玩着一串玉坠,吊着眼角望我:“想来这是弟弟作为下人时的经验之谈了,倒是我的过失。”
我倒也无甚反应,这样拿我出身调侃的暗话,他并非第一次说了。
反而是站在一旁的风驰,跃跃不忿。
我察觉到卫泉的目光落在风驰身上,似笑非笑,几分打量的戏谑。心中一紧,赶紧朝风驰使了个眼色,眼底狠狠剜了他一记,让他出去。
若非怕风驰日后撑不住,我真想大骂他一顿。我走了,你还留在这府里,能斗得过大少爷么?
风驰气鼓鼓地拱了拱手,不情不愿地退了出去。
玉珠子轻磕,发出清脆的响声。
卫泉继续道:“唉,我还是要好生跟弟弟学学这驭下之术。看看这府里的能人,个个对你忠心耿耿。”
我在心里暗自翻了个白眼,面上不动声色,没接他话里话外带刺的钩子:“不若先安排个二掌柜,跟着大掌柜一并做事,日后再徐徐图之。”
卫泉笑着应下,歪着脑袋问我:“弟弟这些手段,是父亲教你的吗?”
见他不再揪着刚才的话不放,我松了口气,赶紧顺坡而下:“是啊,父亲教我许多,我还远未学全。”
“这样么。”他将胳膊拄在椅子旁,托着脸,“那为什么现在是你来教我呢?爹很忙吗?”
他的神情天真无邪,我却知道这话若答得不好,他怕又要恼我,然后称病不出了。
正思忖措辞,他却抢在我前头再度开口,声音依旧缓慢,唇角微翘:“人都说,第一个孩子总是最金贵的,若是唯一一个,那便更是独一无二的珍宝。可惜,明明我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但偏偏因为你,这份金贵就变成了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