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认识突然让她心里感觉闷闷的,像是压了一块大石头一般,她原先以为姜余这样的人,到了顾家以后日子肯定不好过,可是现在看来姜余日子过的好的很。
姜瑞莲垂在袖子里的手微微握紧。
顾文承还在继续说,“小余样样都好,不过就是人太瘦了些,我娘老是念叨着,要小余长胖些。偏偏小余这段时间吃的东西,全长个子上去了,我娘又重新给小余做了两套衣裳。也怪我前段时间得了风寒,小余又心疼我,这才没能及时回门拜访大伯母,大伯母不会生我和小余的气吧。”
王桂花一直都觉得姜余不招人喜欢,还以为顾家也一样看不上姜余。
结果听顾文承说的这些,那顾家两口子竟然还挺喜欢姜余,又是给姜余银簪子又是做新衣裳的,这都什么眼光啊!
她干笑两声,“自然不会。”
顾文承像是松了一大口气,“我就知道大伯母是个最和蔼的,偏偏小余孝顺,前些日子还想自己一个人回门,硬生生被我娘给劝下了。”
说着他看向姜余,声音温和道:“我早就说了,晚些回门也没事,咱们大伯母这么大度的一个人,怎么会怪罪你呢。”
姜余抬头看向顾文承,就见顾文承朝脸上带着微笑看向自己,而一边的大伯母表情则是有些僵硬。
姜余低头“嗯”了一声,嘴角微微向上勾起,看见眼前这一幕,不知为何他的心情突然好了不少。
顾文承叹气道:“唉,小余啊,你就是太孝顺了。”
王大姨和王桂花两个人现在都惊呆了,她们简直不敢相信顾文承嘴里夸的那个是姜余。
尤其是王桂花,姜余是个什么德行难道她还不清楚吗,就是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的白眼狼,之前还坑了自己十两银子。
姜余孝顺?孝顺个屁!
王桂花干巴巴的道:“姜余的性子倔,日后还得顾童生多多担待些。”
顾文承道:“伯母叫我文承就行。”
姜瑞莲看着姜余明显气色不错的脸,还有他身上穿的衣裳,是她从来没见过的鲜亮颜色。
还有刚刚顾文承那些夸姜余的话,她心里越发的堵得慌。要不是自己当时不愿意嫁,哪里轮得到如今的姜余过这种日子!
姜余自然也感受到了大姐看向自己的目光,他只是低头拿起桌子上的水杯,作势就要去喝水。
顾文承拦住他,轻叹一口气,“你啊,又忘了自己不能喝冷水了吗?”
姜余:……
啊?他不能喝冷水吗,怎么他自己不知道?
顾文承看向王桂花,“让伯母见笑了,我三爷爷是村里的草医,之前看了小余的面色,说他虽然表面看着康健,但是底子有些弱,平日里水得喝热的。伯母,家里有热水吗?”
王桂花:……姜余那小兔崽子什么时候这么娇贵了。
“有,我去灶房烧。”
王大姨拦住妹子,“我去吧,小余和顾童生好不容易来一次,你就陪他们两个在屋里说说话,我去烧。”
顾文承笑着道谢:“那就多谢王大姨了,不过您到底是长辈,劳烦您不太好。”
说着他看向从头到尾站在一边没吭声的姜瑞莲。
姜瑞莲微微一愣,当即明白了对方的意思,这是想让她去给姜余烧热水。
王大姨也随着顾文承的目光看向姜瑞莲。
姜瑞莲脸上用力挤出一个笑,站起身,道:“让我去烧水吧,大姨您在这里坐着歇息就成。您是长辈,怎么能让您去烧水呢。”
顾文承对姜余道:“小余,你瞧咱们大姐多贤惠多孝顺,陈秀才能娶大姐,那真是好福气啊。”
姜余努力压下自己的嘴角,“陈秀才真的好福气。”
听着顾文承和姜余二人话,姜瑞莲走出堂屋去了灶房。
目送姜瑞莲离开,顾文承重新看向大伯母王桂花。
顾文承:微笑jpg.
王桂花:……
【作者有话说】
攻:让我瞅瞅是哪个曾经欺负我家小余的?
几个人继续在屋里说话,姜瑞莲在出了房门之后脸色就垮了下来。
她走进灶房,就见小火炉上正烧着热水,烧水壶里的水正好已经开了。
于是找东西提起水壶,掂着就往堂屋走,刚进堂屋就听见顾文承的声音。
“我娘经常在家念叨说小余既然到了我们家,那就是爹娘的儿子,我家人口少,小余在家安心养身子就成。”
姜瑞莲一时嘴快,道:“他不用干活吗?”
顾文承意味深长的看向她,“小余现在跟我一起读书。”
“读书!?”
王桂花听见顾文承这句话以后,猛然提高音量,她不确定的再问了一遍。
“姜余读书?”
顾文承一副理所应当,你们也太过于大惊小怪的模样回答。
“我爹娘把小余当儿子,小余自然是要和我一起读书的,就算不考功名,读书识字,明理知德还是要的。听说大姐就要嫁给县城的陈秀才了,陈秀才也是读书人,大姐嫁过去肯定也要陪陈秀才读书吧。”
姜瑞莲微微一愣,心想觉得也是,陈郎读书,那她做为陈郎日后的妻子,肯定是要夫唱妇随的。
陈郎在一边写字,那她就在一边给陈郎研磨。
姜瑞莲脑海里想到这一幕,忍不住有些脸红。
提起大女儿嫁人这件事,王桂花就打心眼里高兴,她站起来接过大女儿手里的水壶,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骄傲。
“我家大姐儿啊,那是命好。”
姜瑞莲满脸娇羞的低下头,“娘~”
王桂花笑着拍了拍大女儿的手,转头对顾文承道:“小余被聘到了你们家,我们家瑞莲再过几天就要嫁给县城的陈秀才了,今年还没到夏天家里就有两个孩子出门子,喜事都连一起了。”
顾文承道:“真是恭喜大伯母了。”
王桂花微微扬起下巴,“听闻陈秀才学问很好,等以后陈秀才考上举人,我家瑞莲可是要做官太太的。对了,我听说顾童生你前段时间生病花了不少银钱,想必日后再去县城私塾读书肯定困难,大家都是亲戚,到时候可以让瑞莲替你引荐一下陈秀才,让陈秀才指点一下你啊。”
王桂花这段时间过得可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村里人都知道她女儿要嫁给秀才老爷,各个都巴结她,就连一向瞧不起人的邹童生家的媳妇,都主动上门来说话。
姜余聘给了童生又怎么样,她王桂花的儿子也是童生。
现在女儿又要嫁给秀才,这十里八乡的,她还没见有谁现在的日子能比她过的更风光的。
听完大伯母这句话,姜余脸色微变。
大伯母说他可以,但拐弯抹角的排挤文承哥干什么。
而且顾家日子好着呢,等过几天,等族里的糖都卖出去,又能赚一笔银子。
文承哥哪里就上不起县城私塾,还得专门去托人请陈秀才指点了!
姜余刚想说话,就听顾文承在一旁开口。
“那就多谢大伯母了,既然都是亲戚,我改日一定会去拜访。说起来,我在县城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也认识不少的读书人,不知是县城的哪家少爷同大姐结亲,大伯母说出来,说不定我还认识呢。”
姜瑞莲娇羞的表情猛的一僵,王桂花脸上的笑容也卡壳了。
无他,因为陈秀才出身寒门,并不是什么少爷。
顾文承接着问:“那陈秀才文采如此了得,恐怕一定是在县学中求学吧。”
“县学?那是什么地方?”一直在边上旁听的王大姨,没忍住插话问。
顾文承解释道:“那咱们宁隆县的县学,是由县衙办的,一般都是学问很好的读书人才能进去。在县学教书的也都是举人,县学也不收入门费,平日里只需要交些吃饭钱罢了。而且,县学挂着官学的名头,有时候知县大人也会前去讲学,在哪里求学,说不定还能得知县大人指点。”
王大姨听的云里雾里的,但是她听到顾文承说县太爷。
她惊讶的道:“竟然还能见到县太爷?”
顾文承道,“据说是这样,我也不太清楚。”
一边的王桂花却很是心动,要是她儿子能进县学,那一年也就不用掏那么多入门费给私塾了。
姜瑞莲微微一笑,道,“陈郎的确是入了县学。”
王桂花立马接着开口,:“陈秀才年纪轻轻就考上了秀才。家里又住在县城,日子可比咱们这些农户人家好多了。”
顾文承一脸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那陈秀才既然是同我年纪相仿,又如此优秀,那就多谢伯母和大姐引荐了。”
姜瑞莲低下头,陈朗在上年就已经束冠,顾文承不过才十七,两个人说是同龄人,可到底陈郎比顾童生大上几岁。
王桂花总感觉顾文承说话没有那么合她心意,她转移了话题。
“你们两人中午就在这吃吧。”
顾文承非常自来熟的看向王大姨,道,“大姨也在这吃吧,正好我和小余带过来不少肉和鸡蛋,今日午食一定丰盛。”
王大姨推辞:“不必了,不必了,你们一家人在一块吃饭,我怎么好意思,我就先回了。”
王桂花才不想做什么肉和鸡蛋,肉和鸡蛋做一顿得花多少钱?她刚想开口说话就听见顾文承道。
“既然大姨都这么说了,那我也就不强留。听说大伯母和大姨都是本村人,两位上面的长辈又康健,今日正好东西多,等一会儿做好菜以后,大姨不如给家里的长辈端过去两碗,也当是我和小余尽的孝心了。”
顾文承此话一出,王桂花不想做肉和鸡蛋也得做了。
王大姨也没法再说什么,毕竟肉和鸡蛋也不是给她吃的,而是孝敬两位老人的,她们总不能不孝敬老人吧。
“那……”
王大姨看向自家妹子。
姜瑞莲此时站了起来,“大姨,顾童生说的对,今天午食丰盛,待会儿做好饭,麻烦您给外祖父和外祖母端过去,也当是我们尽的孝心了。”
顾文承看向姜余,赞叹道:“小余,大姐孝顺,陈秀才以后有福了。”
姜余看向脸上漆黑的大伯母,又看了一眼表情僵硬的大姐,和在一边干笑的大姨。
他露出八颗牙齿的微笑,“嗯,陈秀才有福气。”
王大姨拍着大腿就夸姜瑞莲,“哎呦喂,桂花你家的孩子可真是懂事啊,你以后可有福气了。”
这一句话,让王桂花心里舒坦了不少。
没错,她大女儿就要嫁给秀才了,三儿子又是一个童生,她的好福气还在后头呢。
“行,去做饭。”王桂花道。
姜余几乎是下意识的想要站起来过去帮忙。
一边的顾文承拉住姜余的道:“小余就别去了,今日的饭菜,大伯母还要给外祖父、外祖母送过去,想必肯定是想亲自动手的,尽一番孝心的。而且咱俩上门是客人,哪有客人动手的道理。”
说着他看向王桂花,“是不是大伯母?”
姜余转头看向大伯母,王桂花脸上的笑容再次僵硬。
王大姨拉着自家妹子的手,“没错没错,你们两个竟然是来回门的,本来就是客人,你们就呆在屋子里,我们去忙活就行了。”
王桂花气的牙痒痒,但是偏偏顾文承说的这些话还都特别在理。
“没事,小余就在这坐着吧,做饭也用不着那么多人帮忙。”
说完以后,王桂花就和自己的大姐一块去灶房忙活。
堂屋里,顾文承一会儿递给姜余一个核桃,一个再递给他一个红枣,还抽空问了问姜余手里的水烫不烫。
姜余感觉今天文承哥的话有些多,但是他却很喜欢文承哥对自己这样。
姜瑞莲总感觉自己一个人坐在这里,看着面前两个人说小话有些不太舒服。
“你们再这里歇会,我也去灶房帮忙。”
姜瑞莲说着就快步走了出去,临出堂屋门的时候,她还听到顾童生对姜余说话。
“小余,你瞧大姐多勤快、多孝顺,咱们以后得向大姐多多学习才是。”
姜瑞莲:……
姜余看向顾文承,突然噗嗤一声笑出来。
现在整个堂屋里也就姜余和顾文承两个人。
在姜瑞莲走了以后,顾文承伸了伸胳膊,放下手里的茶杯,好似这才真正放松的坐了下来。
他见姜余笑出声,道:“对,要多笑笑才好,今年咱们是开串亲戚的,自然要高高兴兴的。”
姜余此时才明白顾文承刚刚一直是在维护着自己。他让大伯母她们看见了,顾家对自己的看重。
以前大伯母可没这么和颜悦色的和自己说过话。
姜余心里顿时感觉暖洋洋的,他说不出来这是什么感觉,总之他很开心。
“文承哥。”
顾文承听见姜余喊的这声,心里顿时软了一大半,面上却装作一无所知的问道:“怎么了?”
姜余摇了摇头,只是看着他笑,“没什么,今日回门我高兴。”
顾文承没忍住捏了捏他的鼻尖,“高兴就好,等会一起吃饭。”
中午,顾文承和姜余两个人在姜家吃了一顿饭,顾文承坐在饭桌前,还夸了夸大伯母厨艺精湛。
姜余见锅里的肉不少,想必这次大伯母肯定在心里骂死他们了。
王桂花的确心情不太好,但顾文承好歹也是童生,又是自己的侄婿,她也没法发脾气,总之这一顿王桂花除了自己,其他人吃的都挺不错的。
结束以后,顾文承驾着驴车带着姜余回去。
姜余看着大伯母迫不及待想要他们两个人走的表情,心里默默的想,恐怕接下来一段时间大伯母都不想再见到他和相公了。
顾文承和姜余两个人回到家,顾母听见动静赶紧出去,就见他们二人两个人脸上还带着笑,心里顿时放松下来。
两个孩子明显心情不错,至少说明没在王桂花那边受欺负。
顾文承看见顾母还有些惊讶,“娘,你怎么回来了?”
顾母道:“你大伯和几个叔叔伯伯在家里商量事,我回来给他们烧些水喝。”
把驴牵到后院拴进驴棚里,三个人才进屋,顾文承和姜余两个人进屋见过几位长辈。
突然,其中一个大约三十岁左右的顾氏长辈开口道,“要不然,咱们让顾童生管事怎么样?”
众人皆是眼前一亮,顾文承则是有些疑惑,没有搞懂他们到底在说什么?
顾里正看了顾文承,然后摇了摇头,“不行,下半年就要秀才考试了,文承必然是要去考秀才的,没时间做这些商贾之事。”
士农工商,商排最末。
顾文承一个想要走科举路的读书人,如果整天去弄那些商贾之事,必然会被一众读书人瞧不起。
读书人向来瞧不上满身铜臭味的商户,难道他们不知道商人有钱吗?自然是知道的,但是他们照样还是瞧不起商户。
寒门出身的读书人不容易,尤其是面对外界的种种诱惑,还能坚守本心的,就更不容易了。
听见顾里正这句话,众人皆有些丧气,其实想想也对,顾文承是要去考秀才,哪里有时间来折腾卖糖的事?
顾文承此时站出来道:“各位长辈,请听文承一言。虽说小子是要继续考秀才,但现在距离秀才考试还有一段时间,有什么事各位叔伯不妨说出来,大家也好一起想办法。”
顾屠子看向儿子道:“咱们现在做出来糖了,正商量着要怎么卖出去。是散卖给那些货郎?还是直接去县城里找铺子卖?”
顾里正脸上浮现为难的神色,补充道:“而且,我们还需要一个算账的。”
虽说顾满金作为里正,负责掌管户口和向朝廷缴纳粮税,但是管纳粮税和做生意可不一样。
而且,他作为里正,每天大大小小的活也不少。就比如前段时间刚刚春耕完,村里很多铁制的农具都是县衙发的。春耕结束,他还得从农户那边收齐,看看有没有损耗的农具,损耗了多少,这些都得给县衙报过去。
县衙还时不时发布一些新的律令,也需要他这个做正里仔细研读,然后如实转达给村民。
县衙还有派官吏来乡村查看里正是否把条律如实传达,若是没传达到位的,轻则挨批评,严重些的直接被剥去了正里的位置。
另外还有村中家长里短的大小事物,都得他这个做里正的来管理,实在是抽不开身啊。
顾文承稍微想了一下,然后脸上露出一个笑,“其实,我这里倒有合适的人选。”
顾里正闻言,惊喜的道:“真的,是什么人?”
【作者有话说】
攻:小余你看大姐多孝顺啊
小余:…大姐真孝顺
姜瑞莲:我呸?
第19章 推荐人选
顾文承说自己有合适的人选后,众人皆看向他,姜余也看向顾文承,一脸的好奇。
顾文承转头看向姜余,脸上的表情很是从容。
“我推荐小余。”
姜余先是眨眨眼睛,然后惊讶的把嘴张成了圆形。
“我不行的,我从来没干过这种事。”
屋子里的众人也全部露出吃惊的表情,大家都没想到顾文承竟然会推荐姜余。
顾文承看向顾大伯,道:“首先小余认字,《百家字》《千字文》他全部都会认、会写。其次,小余一个会算账。我相信大伙也听说了这些日子我在家里教人学习算经的事,我敢保证,小余是他们三个里面,学的最快且算的最准的那个。”
顾里正脸上的表情慢慢从惊讶变成了思索。
顾文承道:“其实,不仅是小余,我还想推荐文渊和文华。小余毕竟年纪小,如果有他一个人算账,想必很难服众,也怕有地方疏漏。所以我建议,让小余先算账,后面在让文渊和文华两个人查账,这样三个人算出来,想必大家都能放心。”
顾里正听完后,心思一动。
他稍微想了一下,发现姜余的确很合适,姜余虽然男子,但是嫁给了顾文承,三媒六聘、互换通婚书、二人相合名帖,姜余现在就是他们顾家人。
姜余识字又会算账,刚好可以帮忙。再则,后面顾文承又推荐了自己的儿子和二弟家的文华,三个人一起算账,可以说是非常保险了。
顾里正想了一会儿,便拍板定下,“行,咱就这么定了。”
顾里正转头看向身边的几个顾家人。
“你们觉得呢?”
几个人虽然也十分惊讶,但是族里找一个既识字又算账本来就困难,姜余和顾文渊、顾文华,本来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我同意。”
“我也同意。”
“可以。”
“……”
顾文承看见这一幕,嘴角勾起一个笑。
姜余在听到顾文承推荐自己的时候,整个人都快傻了,虽然他的确识字,而且也会算账,但是这不代表他就能算清生意上的账目啊。
而且,他也从来没做过这种事,万一到时候他办砸了可怎么办?
顾文承在一边道:“至于卖糖,我倒是建议,不如直接卖给那些码头上来往的货商。”
“哦,为什么?”
顾里正问出来,其实这也是在场大部分人想问的问题。
顾文承慢慢把头转向姜余,“小余,你来说。”
姜余还没从刚刚决定让自己算账的震惊中出来,就看见文承哥让自己说话。
他抿了抿嘴,看着顾文承那温和的眼神,原本紧张的情绪慢慢恢复。
为什么他不能去算账呢,他和顾文渊、顾文渊一起学,自己明明算的很好不是吗?
他可以的,他能做的很好。
而且‘往什么地方卖糖?’这个问题之前他们在学习算经的时候,无意中讨论过,既然现在文承哥让他说,那就是相信他可以说清楚。
姜余开口道:“因为来往的货商们有钱。”
顾里正微微皱了皱眉头,其他人也都不解的看向姜余。
货商有钱大家都知道,而且这也是个常识。毕竟也只有那些有钱人才能买的起大船,雇得起工人,在河上跑船走商。
顾文承脸上露出满意的表情,姜余这一句话就说到了根子上。
姜余深吸一口气,继续道:“那些货商既然是来回买卖货物的,必然是家大业大。若是他们想要买糖,说不定能一次性把咱们手里的糖全部买走。若是我们把糖分别卖给当地的货郎,那些货郎一次肯定卖不了多少,说不定我们还要费力去多寻一些货郎来收货。
若是那些货郎也买不走,便只好去城里找那些买糖的铺子。这样一来一回,消耗的时间就太长了。而且,我们还得担心,万一县城的商户们和货郎们联合起来,不仅不买我的糖,还要压价,我们又该怎么应对?”
“还有,也就最重要的一点,万一有人知道咱们在制糖,他们想要抢方子,怎么办?”
姜余这句话说完,众人皆是心里一紧。
顾里正缓缓的吐出一口气,其实这一点也是他最为担心的,那就是万一有人抢方子怎么办?
县城那些做生意发家的商户们,有哪一个是好相处的?
而且商户们生意在做大了以后,不免会同那些大小官员们熟悉,哪些人若是想要抢方子,他们这些泥腿子是半点得不到好处。
顾文承到底只是一个童生,身上有没有功名,要是真出了什么事,童生可护不了村里的人。
姜余继续道:“所以我们要把糖卖给那些来往走船货商,这样既可以尽快把手里的糖卖出去,又可以不引起县城商户的注意。”
姜余刚刚说的这一番话,完全是说进顾里正心坎里了,他看着姜余的眼神都变了。
“小余,这些都是你想出来的?”
姜余摇头,认真的道:“自然不是。之前文承哥在教我们算经的时候,就让我们讨论过卖糖要怎么卖。文渊和文华他们两个也知道。”
顾里正差点没被姜余这句话气歪鼻子,顾文渊那个臭小子,明明知道自己为了把糖的事愁了几夜睡不好,他到是一声不吭的看着自己发愁。
看来今天回家,得再教训那臭小子一顿了。
姜余这话一出,众人皆头看向顾文承的方向。
在他们心里顾文承是顾氏家族唯一的读书人,又是一个童生,这样的方法必然是顾文承首先想出来的。
“好。”顾里正直接一拍大腿决定。
“那咱们就把做出来的糖直接卖给跑船的货商,算账就让小余和文华、文渊两个小子一起。”
接下来,众人又聚在一起,商量怎么样才能把糖卖给那些货商,正好顾文承想起来原身好像认识一个跑船的货商。
原身自从考上童生以后,便自认为高人一等,不愿继续住在村里。他便以更好学习为由,让父母出钱给他在县城租了一个小院,平日里就住在小院里。
那货商为了装货更便利些,便在县城里租了一处空院子当仓库,而那个空院子正好在原身租的那个院子的隔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