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复虽然知道顾文承看都没往自己这里看一眼,但是心里却觉得顾文承此时肯定在嘲笑自己。
自从年前的那场聚会以后,沈复每天都在惶恐,终于在前些日子和他一同吃酒的那些贵族公子们的家里都接连受到了宫里训斥和责罚。
沈复知道自己肯定跑不掉了,他的祖父曾经当过探花郎,但是祖父早逝,家族很快就抛弃了自己这一房,父亲科举数十年仅仅考上了秀才,如今再上京一个清水衙门里当值。所以,那些大家族都受了惩罚,他一个小人物怎么可能逃的掉呢。
沈复读书很有天赋,本来他有信心得一甲的,可是偏偏一个顾平仪横空出世,他只能得二甲头名。
后面又听说顾平仪虽然出身寒门,但是却拜大儒刘嵩为师,沈复很是不服气。
沈复家里在上京城并无根基,如今他这个二甲头名反而得了这么一个个不入流的官职,背地里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笑话他。
尤其是刚刚顾文承意气风发的和友人交谈,一眼都不曾往自己这边看,这证明顾文承压根就没把自己放在眼里过。
这个认识,让沈复顿时感觉头昏目眩,他觉得自己仿佛是个独自在戏台上表演的丑角。
沈复一头栽倒。
顾文承此时已经走远,昨天晚上睡觉前小余念叨着想吃栗子饼,所以他今天要早早下班,顺道给小余买些栗子饼。
姜余对朝廷上发生的事一概不知,他开始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上京城的铺子上。
正月十五元宵节,上京城里悄然开了一家肥皂铺子。
这次姜余开肥皂铺子店没有在搞什么噱头,他十分低调的开张做生意。
但是他在背后却投资了一家即将倒闭的走镖队。
京城肥皂生意不好发展,所以宁化府和宁隆县的肥皂生意可不能丢。
尤其是这两个地方的肥皂铺子,都得依靠姜余这边来供货,若是总依赖商队把肥皂带去宁化府,不太现实。
所以姜余如今最重要的就是需要组建一个自己的商队。
这个走镖队的镖头兼老板前不久因病去世,走镖队的生意无以为继即将散伙,姜余正好看见就把那一伙的七八个人雇佣了下来。
但是姜余没有走镖和管理走镖队的经验,就在他有些发愁的时候,突然,姜余想到了同村的兴旺叔。
之前族人第一次去宁化府买甜菜的时候,就是兴旺叔带的队。当时姜余听人说,兴旺叔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十分有见识,曾经还做个镖头。
如今在上京城,姜余见多了那些头发胡子花白,还依旧每天精神满满,奋斗在朝廷第一线的老大臣们,姜余觉得兴旺叔如今年纪也不大,依旧是可以闯荡、奋斗的年纪。
说干就干,姜余当即就开始写信,言语诚恳的请兴旺叔来上京城,他还说,若是兴旺叔愿意,还能把一家老小都带来上京城。
自己虽然没什么大能耐,但是若走镖队真的做起来了,给大家一人一口饭吃是没问题的。
就在姜余认真写信的时候,突然面前的桌案被人敲了两下。
姜余一抬头,就看见穿着一身官服站在柜台外面,朝自己笑的顾文承。
姜余先是微微一愣,然后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
顾文承提着一包东西放在姜余面前,“猜猜这是什么?”
在姜余疑惑的表情里,顾文承打开油纸包露出里面造型漂亮的栗子饼。
姜余惊喜的道:“栗子饼!”
顾文承把东西往他面前推了推,“给你买的。”
姜余笑弯了眼,拿起一块栗子饼放进嘴里,“好吃。李记的栗子饼味道最好了。”
也亏着肥皂铺子生意冷清,顾文承穿着这一身衣服和姜余说话才没被人盯着瞧。
姜余看着他这一身衣裳,“文承哥,你这是刚刚下值吗?”
顾文承点头,“是啊。”
姜余有些不好意思的,递给顾文承一个,“你也吃。”
其实顾文承不太特别喜欢吃糕点,但是姜余递给他的东西,他还是很享受的。
看见姜余面前的信纸,顾文承问了一句,“你在写信?”
姜余点头,“我前两日不是雇个了走镖队吗,但是我没有走镖的经验,所以我想请咱们族里的兴旺叔来上京。”
顾文承知道姜余雇佣镖队的事,但他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兴旺叔是谁。
“他有经验?”
姜余点头,“我之前听人说,兴旺叔做过镖头,特别厉害。”
顾文承点头:“可以试一试。”
一个月后,跟着回信一块过来的还有顾兴旺,以及顾兴旺年近十岁的儿子顾茁。
顾兴旺人长的高高大大,站在那里就让人觉得他不好惹,而顾茁完全相反,小孩长的白白净净,笑起来十分可爱。
“兴旺叔!你怎么了来了?”顾文渊惊讶的看向顾兴旺。
顾兴旺还没开口,姜余站了出来,“是我请兴旺叔来的,文华、文渊,因为之前不确定兴旺叔会不会来,所以我就没有通知你们。以后兴旺叔就是咱们走镖队的镖头了。”
顾文华和顾文渊二人对视一眼,都看见了彼此的震惊。
姜余看向顾兴旺身边的小孩,这小孩他认得,是兴旺叔的儿子,不过比起上次见面,小孩长高了不少。
顾兴旺大掌拍在顾茁的背上,“这是你小余哥,另外两个是你文华哥和文渊哥。”
顾茁眼睛亮晶晶的看向姜余,“…小…余哥,文华哥,文渊哥。”
他从小就是听家里的大人讲小余哥的故事长大的,顾茁知道如今族里的卖糖生意就是小余哥一手办起来。
虽然大人都说顾大人最厉害,但是小顾茁反而觉得姜余厉害极了。
这次听说亲爹要来上京,他就使劲要跟过来。
顾兴旺有些无奈的道:“别看这小子长的乖,其实特别能惹事,这次我来上京,是他非得跟着我过来,没办法我只能把他也带上。”
顾兴旺嘱咐儿子,道:“这里是上京,不是咱们村,你别乱跑啊,小心跑丢了。”
顾兴旺在说完这句话以后,狐疑的看向儿子,平时这小子最爱和自己呛声,别看他人不大,一张小嘴能说的很,四五个人都没他一个人吵。
但是今儿是怎么了?自己说完以后怎么着小子这么安静。
顾茁看着近在咫尺的青年,突然感觉有些紧张。他觉得小余哥比他记忆里更俊朗了,身量高挑又匀称,身上穿的衣服也很好看。
顾茁一直都觉得小余哥和来村里买糖的那些商户老板不一样,小余哥更像是县城那些地主老爷家的少爷。
顾茁听见爹的话,低头有些羞涩的道:“我…我知道了,我不会乱跑的。”
顾兴旺:“你小子今天中邪了?”?
第122章 你更喜欢谁
顾兴旺不愧是做过镖头的人,他对走镖里的门道一清二楚,而且没几天他就和原本镖队的那几个人称兄道弟起来。
姜余手下的镖队,自从添了顾兴旺这一员大将之后,立马走上了正轨。
于是在京城做好的肥皂,就可以通过他们自己的镖队运到宁化府。
同时姜余也觉得如今做肥皂的效率太慢,他直接给周航写了信,让他来上京一趟。
半个月后,周航到了上京。
姜余见到周航后,直接开门见山的道:“航哥儿,我想把肥皂的做法交给你,如今我在上京,虽然我手底下有商队可以往宁化府运肥皂但是这样太慢了,若是长此以往,不利于宁化府那边的铺子做生意。”
周航更开始被吓了一跳,刚想拒绝就听见姜余后面的话,他脸上的表情渐渐正色。
其实这件事姜余已经想了很久了,原本他是想把肥皂铺子开到上京城的,但是如今的结果不尽如人意。所以宁化府原本打好的肥皂市场基础可万万不能丢。
尤其是姜余如今做生意的时间越长,做的生意越大,他越能体会到文承哥之前和自己说的“放权”。
想要生意变大,想要赚更多的钱,那他就不能把全部的事都攥在自己手里,他必须要学会放权。
他需得拥有自己的心腹,需要培养一批可以在外替自己办事的人。而且因为有顾文承这一道官身在,也不用担心有人会轻而易举背叛自己。
毕竟,民不与官斗,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民与官,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阶级特性。
而周航,目前就是姜余选择的可以信任的人。
姜余道:“你不用担心,这次我也会让文华去宁化府重新建肥皂工坊,若是你同意做我在宁化府肥皂坊的管事,以后肥皂工坊的一成利就归你所有。”
周航微微一怔。
姜余笑着道:“那一成利就是你的工钱了。”
周航张张嘴,突然感觉嗓子有些哑。
姜余道:“你不用立即回答我,你可以慢慢想。这次让你来上京,我就是想和你说这件事的。”
周航低头沉默了一会儿道:“我不会让小余哥失望的。”
姜余脸上慢慢露出一个笑,“我知道。”
房间里原本严肃的气氛一扫而空。
周航笑道:“我听说小余哥组了一支商队,我还以为小余哥会用自己的商队把肥皂运到宁化府呢。”
姜余笑道:“商队自然还有其他用处。对了芸姨和红姐儿最近都好吧。”
周航回答:“都好着呢,我娘和红姐儿如今……”
月底,顾文华跟着周航一同回宁化府,在宁化府重新建立肥皂工坊的事,姜余很放心的就交给了他们二人去干。
而他只要派人几个月去宁化府查一次账就行了。
春去秋来,这年顾兴旺带这走镖队从宁隆县运来上京不少糖。
姜余靠着这批糖,又小赚了一笔。
自从顾兴旺来了这边以后,他儿子顾茁就跟在了姜余身边。
但是姜余觉得顾茁还是太小了,年纪小正是打基础的时候。所以茁哥儿必须得会读书会算账。
好在顾茁是个聪明的孩子,如今千字文已经完全学会,还会了简单的算数。
长期在外面走镖的顾兴旺,看见儿子对姜余背千字文,差点哭出来。
顾茁有些嫌弃的看了一眼老爹,然后又看向小余哥,脊背挺着直直的。
姜余点头,“不错。”
顾茁脸上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小余哥,你明天去卖糖的时候能不能带上我。”
姜余点头,“可以。”
顾茁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好哎!”
他最喜欢看小余哥认真办事时候的样子,他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变成小余哥这样的人。
第二天晚上,顾父顾母回家,正好这次顾兴旺也走镖回来,姜余就在家摆了两桌宴席请大家吃饭。
饭桌上,顾茁兴奋的对顾父顾母描述今天白天姜余卖糖的样子。
顾茁道:“您二老是没瞧见,小余哥特别厉害,当时小余哥刚介绍完咱们的糖,报了价格,好多糖商就开始抢糖,没一会儿那些糖就全部卖光了。”
顾母被逗的开心的不得了,“小余有本事。”
顾茁道:“小余哥有大本事。”
姜余被夸的有些脸红,在一旁低头吃菜。
顾文承看见小余害羞,见状叉开了话题说起其他事情。
饭桌上,顾文承给姜余夹菜,中途好几次暗戳戳看向顾茁。
他夫郎优秀,他自己知道就行了,这小鬼是怎么回事?怎么一直围着他家小余转悠?
晚上,顾母看着灶房剩下的蘑菇有些头疼。
顾文承和姜余两个人从外院的外书房走出来,看见灶房里点着烛火,走进些就看见里面的顾母。
姜余问:“娘,怎么了?”
顾母道:“蘑菇没吃完。这蘑菇已经放了两天了,再放就要彻底坏了。”
蘑菇价格贵,虽然如今家里不缺一口吃的,但是向来节俭惯了的顾母,看着这些即将被浪费的蘑菇,还是有些心疼。
顾文承笑了笑,“娘,我有办法。”
说着顾文承从后院找到一些硝石,他道:“硝石可以制作小苏打,小苏打呈现碱性,可以延长蘑菇保鲜时间。”
顾文承想起来前世上大学时自己勤工俭学时的场景。
等顾文承把硝石碾成粉后,把硝石粉末放入一个碗里,加水溶解,后面去除水里的杂质,在把容易倒入小锅里开始充分熬煮,直到锅里稀出白色东西,这就是古法用硝石分解出小苏打。
然后顾文承又准备一个空碗,在碗里放入清水,在往里面加入少量的盐,白醋,白酒,小苏打。
顾文承对姜余解释道,“盐,白醋,白酒都是用来杀菌的,接下来静置一个时辰。”
一个时辰很快就过去,顾文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纱制帕子,用帕子把蘑菇包裹住,再用一个干净的刷碗刷锅的小高粱扫帚,沾取少量的混合溶液,把液体均匀的挥洒在包裹住蘑菇的帕子上。
顾文承道:“这帕子不能太湿,表面微微湿润便可,然后再往外包裹一层油纸。因为包裹蘑菇的帕子上有水,蘑菇整体处于潮湿的环境,这样储存的蘑菇不仅不会腐烂,还会适度生长,从而达到延长保鲜的目的。”
姜余惊讶的看着面前被包裹严严实实的蘑菇,突然脑子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之前姜余就发现,像是蘑菇这种在长坪村很常见的食材,到了宁化府和上京城以后身价直接翻了几倍。
被那些老饕们称为“山珍海味”中的“山珍”指的就是菌菇。
就比如黑木耳和蘑菇,在他们村里旁边的山上不能说是随便就能采到,但也能说是很常见,以前每年春季和秋季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去山上采蘑菇。
在宁隆县,如河渠、河沟、溪流附近的杨树、柳树等树木上?都会生长很多蘑菇。
很多人都会爬到树上去采,有时候运气好了,一颗树上能采小半筐的蘑菇,但是蘑菇保鲜时间短,摘下三天后就会坏。
因此,蘑菇的这种特殊性,也就导致上京这边蘑菇价格很贵,尤其那些大酒楼里的黑木耳和蘑菇,酒楼收购价格极高。
姜余想着如今正是山里的木耳和蘑菇成熟的时候,若是自己去收蘑菇和木耳,再拿到上京城来卖,岂不是能赚不少钱。
而且,文承哥说,这样保存蘑菇至少可以保存一个月,从宁隆县到上京,要是快些,水路走十天加上路陆走一天,一共十一天便可以从宁隆县抵达上京城,所以在理论上,完全把蘑菇可以运过来。
而且,后天兴旺叔会再次带人回宁隆县拉糖,自己可以趁这个时候带一批蘑菇回来。
姜余当天晚上就和顾文承说了自己的想法。
他道:“如今卤肉铺子有禾姐儿和江朱管着,饸烙面摊有郭山,肥皂铺子有文华、文渊和周航。他们几个干的都不错,我跟着兴旺叔回一趟宁隆县,一个月肯定就回来了。”
顾文承微微皱眉,“这也太辛苦了。”
姜余摇摇头,“我不辛苦啊。我一想到能赚好多钱,就不感觉辛苦了。”
顾文承揽住姜余的肩膀,把头放在姜余颈肩,“可以这样的话你就得出去一个月,我一个月都见不到你。”
姜余听着顾文承的话,心里顿时生出一股不舍,紧接着他就听到顾文承道。
“这段时间茁哥儿一直跟在你身边,我和你相处的时间,都没那小子和你相处的时间长,这次你出门不能带他。”
姜余听到后失笑,“这次返程肯定会很辛苦,茁哥儿年幼,我不会带他的。”
听到姜余这么说,顾文承满意了。
顾文承道:“从理论上讲,我刚刚用来保存蘑菇的办法的确没错,但是运输途中若是想更好的保存,还需低温环境。”
顾文承想了想,就站起来走到书桌前,把一张宣纸平扑在桌面上,拿起铅笔开始画图。
很快顾文承便画好了,顾文承道:“这是我改良的盒子你看看。这大盒子高半三十寸,宽三十寸,长四十寸。分别有五层,每层高六寸,除去底层其他四层并不是木板,而是木条。”
说着顾文承就指向向另一张图,他为了姜余能看的更清晰,特意把其中一层木盒单独画了出来。
姜余微微一愣,又联想到刚刚顾文承说的低温保存,又联想到上京城的夏天街上会卖冷饮子,他之前夏天的时候就听文承哥提过,那些冷饮子都是用硝石制冰得来了的。
姜余突然恍然大悟,快速道:“我们可以在底层用硝石制冰来制作冷水,把包好的蘑菇放在上面四层。这样冷气就会顺着上面四层木条的空隙充斥整个箱子。这样整个箱子就会处于低温状态,蘑菇就能保鲜更久。”
跟着顾文承时间长了,姜余渐渐学会了顾文承常说的一些词语。
而且姜余知道有些大户人家会在家里准备冰窖,夏天的时候还会把新鲜水果蔬菜储存在冰窖里,这样储存时间会更久。
顾文承点头:“没错,就是这样做。”
姜余眼睛亮晶晶,“还能这样,竟然还能这样做,真的太厉害了。”
顾文承微微一笑,“相公厉害吧?”
姜余重重点头,“厉害。”
顾文承轻咳一声,指了指自己一侧的脸颊,“那奖励呢?”
姜余有些羞涩,但是还是抬起头,踮起脚尖。
就在姜余即将接触顾文承脸颊的那一瞬间,顾文承瞬间偏头。
姜余感觉到了嘴边的触感,顿时睁大眼睛,想要后退。
但是顾文承却先一步伸手,紧紧环住姜余的脊背。
顾文承给姜余一种强势又霸道的感觉,这让姜余顿时有几分腿软。
片刻后,姜余气喘吁吁的站在那里,抿了抿嘴,眼角和脸颊处微红。
姜余皱皱眉,感觉自己脊背上的力道有些往下走的趋势。
“太用力了。”
顾文承感受着手中浑圆那紧致又有弹性的触感。
“疼吗?”
姜余摇摇头,身体下意识往前面缩了缩。
顾文承低笑两声,姜余抬头如同小鸡啄米一般亲几下对方的下巴。
深夜,就在姜余半梦半醒之际,他再次听到顾文承问自己。
“我和茁哥儿,你更喜欢谁?”
姜余一瞬间清醒,“我…嗯……”
顾文承往上一顶,声音里带着几分恶劣的意味。
“小余更喜欢谁?”
【作者有话说】
——————拉灯———————
下面剧情请大家自行脑补,并猜测小余究竟更喜欢谁呢?
(ps:野生平菇是长在树上的)?
姜余特意让镖队前往外地的日子延后了三天。
他开始为自己即将去老家收蘑菇做一些提前的准备。
先是准备一些特制的大箱子,再去准备一些油纸袋,最后买一些硝石。
大周朝的硝石是特殊产品,因为硝石制作火药和烟火的主要材料,所以需要到官营去购买,并且不可以买太多,且购买时需要标注购买人的姓名、家庭住址和用途。
等东西全部准备好时,已经是四天后了。
姜余、禾姐儿、江朱、顾文渊四个人跟着镖队一起返回宁隆县。
十二天的路程很是枯燥,幸好他们走的是水路,减少了旅途颠簸的痛苦,赶路过程很是平稳。
到了宁化府后,顾兴旺带着四个镖局的人下船,姜余一行人需要继续坐船到宁隆县,他们四个人身边还跟了五个压镖的镖师。
越是离家近顾文渊就越是有种忐忑的感觉。
“我都一年多没回家了,也不知道我娘想我没有。”
姜余笑着道:“你就放心吧,大伯母肯定想你,前段时间大伯母不还让文华捎带着一些咸鸭蛋到上京吗?而且,大伯母腌的咸鸭蛋可真好吃。”
顾文渊挠了挠后脑勺,语气里带着一丝骄傲,“嘿嘿,我娘腌的咸鸭蛋谁吃了都说好吃。”
姜余颇为认同的点头。
这年头盐是金贵东西,普通人家可舍不得用盐来腌鸭蛋,之前姜余在大伯母家的时候就从来没有吃咸鸭蛋。
第一次吃,还是到了顾家以后,金伯母拿过来的几个咸鸭蛋。
把咸鸭蛋上面剥开一个小口,筷子弄破,金黄色的蛋黄油里面爆出来,蛋白鲜美可口,蛋黄绵软细腻,整颗蛋味道醇厚浓郁,越吃越想吃。
姜余道:“想吃咸鸭蛋了。”
顾文渊道:“想吃咸鸭蛋配小米粥。”
他们两个对视一眼,异口同声的道:“回去就吃。”
坐船从宁化府一天时间就能到宁隆县,等他们带着行李和一堆东西回到长坪村的时候天已经擦黑。
“娘,我们回来了娘。”
金氏此时正在灶房做晚饭,突然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叫自己。
金氏下意识从灶房走出去,然后就看见背上背着包袱,手里提着东西的顾文渊。
金氏在第一眼看见小儿子时,还以为自己是看花眼了,等小儿子又叫了自己一声她才反应过来。
金氏笑着小跑过去,一下拉着顾文渊的手,左看右看,又捧住了顾文渊的脸。
“不错不错,挺精神的,没瘦。”
顾文渊笑着道:“那是当然,我在上京城跟着三叔一家能受委屈?娘你看我给你带了什么?”
说着顾文渊就把手里提的东西放在地上,从胸口拿出个东西,往金氏手腕上一带。
金氏只感觉自己手腕上一沉,接着一抹明黄刺向她的双眼。
金氏瞬间看向儿子,又再次看向手腕上的金镯子。
此时顾文渊又拿出一个,带到金氏的左手腕上,“好了,这两个是一对的。”
金氏一瞬间都感觉自己手不知道怎么放了,原本刚看见儿子时心中生起的又酸又喜的感觉顿时消散的无影无踪。
“……这是金的!”
顾文渊点头,“我原先想给些布带回来的,后来禾姐儿说布料不如金子好,娘肯定更喜欢金子,然后我就买了这两个赤金手镯。”
金氏看着自己手腕上这两个大金镯子,喃喃道:“禾姐儿说的对,谁能不喜欢金子呢?”
就在金氏怀疑自己是在做梦的时候,姜余和一群人从外面进来,此时顾大伯也听见声音从屋里走出来。
“大伯父,大伯母,我们回来了。”
金氏如梦初醒,“我没做梦啊?”
说着她下意识捏了一下手臂,旁边的顾文渊疼的大叫一声。
“娘你捏我干嘛?”
金氏喜笑颜开,拍手大笑,“哎呀,我没做梦啊。”
说着走到姜余面前去接他手里的东西,金氏笑着道:“怎么突然回来了?你这孩子也不提前说一声……”
顾文渊呲牙咧嘴的捂着刚刚被亲娘掐的地方,刚刚他娘掐的那一下可是半点都没省力。
因为已经晚上了,姜余也没让大伯母费劲张罗饭食,只做了些普通的家常饭。
于是姜余和顾文渊两个人吃到了他们一路上心心念念的咸鸭蛋和小米粥,再配上宣软香甜的白面馒头,这滋味别提有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