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人顶着众人的压力站出来,道:“属下以为,王大人身上的担子实在是太重了。”
王?身上担子很重的?大人,此时眼眸低垂的摸了摸胡须。
顾文承长叹一口气,道:“唉,那就没办法了。王大人身上的担子太重了。”
王清廉弯腰谢礼,“多谢知府大人体恤。”
他的话音刚落,就听见李大人开口道:“知州大人,王大人如今都被累病了,可见他身上的担子有多重。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们的事情是大事,万万耽误不得。朝廷按县事务简繁程度佐贰官,既然如此,何不增设几个佐贰官?”
王大人:……什么玩意?
顾文承点头,一脸沉痛,“也只能如此了。从今天开始禹州增设佐贰官,除一名州同外,增设治农州判、税科州判、管粮州判和抚民州判。”
王大人傻眼了:……
此时顾文承十分贴心的看向王大人,“王大人身子不适,如今最重要的就是去调养身子,只要身子养好了,才能更好的为百姓谋福,外朝廷办事。这抚民州判一职就给王大人吧。”
说着顾文承十分利落的把新多出来的几个“州判”职位上挂了人名。
李州同立刻站出来,道:“知州大人高瞻远瞩,为禹州百姓谋福,我等实在佩服。”
其他众官吏跟着跪拜,“我等实在佩服。”
王清廉终于反应过来了,刚刚顾文承和李州同短短几句交谈里,他就失去了大半的权利。
以往他是谁?他是辅佐知州的州判,是分管禹州如粮务、水利、巡捕等具体行政事物的官员,他是禹州行政部门的常务管事。
同时州判还有权监督知州,若是知州有不法行为,州判有权向上奏告。
可如今呢?他的权利被顾文承和李州同几句话就分割了出去。
此时顾文承的声音从前面传来,“王大人不必感谢本宫,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养好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李州同此时也“真诚”的看向王大人,“是啊,那么多事都把王大人累病了,知州大人体谅王大人辛苦,特此多设几位“州判”给王大人分担压力,王大人千万不要辜负了知州大人一片好意,要快快好起来才行。”
其他几位官僚听到李大人这么说,顿时忍不住嘴角一抽,他们以前都没看出来李大人竟然这么损。
王清廉不可思议的看向身旁的李州同,他想不通短短十几天的时间,李州同竟然完全投靠新知州了。
李州同道:“知州大人,你瞧王大人都高兴的说不出话来了。”
顾文承也实在没忍住嘴角一抽,他轻咳一声,“是吗,王大人要保重身体啊。”
王清廉看着他们两个一唱一和的说话,眼前一阵眩晕。
顾文承坐在主位上“关切”的看向王大人。
王清廉然现在只能哑巴吃黄连,他要如何解释,说他自己没病吗?但刚刚是他亲口承认自己病了,才会无力承担那么多事物。若是现在他说自己没病,就是主动给顾文承和李州同的手里递他自己的小辫子。
王清廉相信,就这么一出错处,就能让这两个人揪着不放,所以如今他最好的办法就是忍。
王大人深呼吸,他弯腰低头,“多谢知州大人体恤。”
顾文承眼底闪过一丝遗憾,他早就发现这个王清廉大人不老实,原本以为刚刚那套组合拳下来,老东西能被气晕,没想到这老贼还挺能忍,不过反正戏台已经搭好了。
“王大人不必多礼,您得快快养好身子,禹州的百姓还需要你。”
王大人:没完没了是吧!
【作者有话说】
王大人:我要让这个年轻人见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官场。
顾文承:直接掀房顶,把不干活的老毕登踢出去。
李州同:知州大人做的都对。
小余:啊,银子的声音真好听,小钱钱真可爱~?
王清廉回去之后就直接向衙门告病了,这次不是装的,他是真的病了。
王清廉满脸苍白的躺在床上,整个人看上去老了不少,他对身边的管家道,“去通知陈平疏,让他尽量联合起平时亲近的乡绅商户,这段时间只要是顾平仪用得上乡绅的地方,无论他想要干什么,就要尽量去阻止。”
管家心中有一瞬间踟蹰,但是他看到自家老爷的脸色后,便没在说什么。
“是。小的这就去办。”
看着管家离开,王清廉深吸一口气,旁边美貌的年轻丫鬟端茶递给他。
王清廉喝了一口水,慢慢闭上眼睛。
州衙办事离不开当地的乡绅地主,只要那些乡绅地主不配合,州衙一半多的工作都推行不下去。
新来的知州顾平仪和州同李清崖还真以为他王清廉这么多年在禹州一点根基也没有,可以随意任他们拿捏吗?
王清廉眼里浮现一股狠意,他很快就会让顾平仪和李清崖见识到什么叫寸步难行。
姜余这些天一直都在想自己要做些什么,就在一次偶然间他突然看见了一处山坡上有很多羊。
姜余看向身边的管事,问,“禹州这边有很多羊吗?”
管事点头,“是啊,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养羊,这里山地多只要白天把羊放出去吃草,晚上在把羊赶回来就行了。”
姜余突然想起来自己冬天的时候凝姐儿给他们做的羊毛衣裳。用羊毛纺织的线,再加上顾文承画的衣裳图纸,羊毛衣秋冬天贴身穿在身上十分暖和。
于是姜余这些日子一直在禹州转悠,想看看这里的纺织行业发展的如何。
晚上,顾文承照常在屋里看卷宗,因为白天必须得穿官袍保存形象,所以晚上他就穿的各外清凉些。
脚踩木屐,身穿青色丝绢中衣,领口大开,头发被一根木簪竖起,一副风流名士的样子。
姜余和顾文承差不多的打扮,只不过衣服的颜色是鹅黄色。
姜余呈现大字型的仰在罗汉床上:“我没想到禹州能穷成这样。”
顾文承放下手里的卷宗笑道:“怎么了?”
姜余一下坐起来,他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想说话。
“……文承哥你知道吗?禹州真的是什么都没有,这里不仅是穷,他们还…还缺少工具,就比如,比如……”
顾文承声音温和的道:“你是想说这里很闭塞。”
“没错。”姜余用力点头,“这里真的很闭塞。因为这里的人走不出去,接触不到外面的消息,所以他们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样子,不知道外面有更方便的工具。文承哥你能相信吗?禹州城这边最大的布行,他们纺线的时候竟然还在用手摇纺车。这种纺车别说上京城了,就连咱们宁隆县的布坊都已经淘汰这种纺车了。”
顾文承一手拍着姜余的背,安抚他的情绪。
“嗯,我现在知道了。”
因为之前凝姐儿在上京城去过绣坊做工,而当时顾文承很好奇大周朝纺织业的发展,于是就去简单了解了一下。
然后顾文承就被吓了一跳,因为大周朝早就有了棉花,而且棉花已经大面积广泛种植,所以大周朝的织造行业已经相当成熟。
这里的纺线早就抛弃了以往手动的手摇纺车,有了多种多样的纺车,例如大纺车、水力大纺车和三锭脚踏纺车。高效工具的运用,使这里的人们在纺线的过程里可以解放的双手,使坊线的效率便的更高,更便捷。
而织布,有专门织造绒织物的织绒机,更有大花楼织机,能快速织造复杂精美的图案。
而禹州呢,如今还在用不知道被上京城淘汰了多少年的旧时织机。
姜余抿了抿嘴,当即道,“我要开纺织坊。就用羊毛和棉花,开一个纺织工坊,然后把最好的衣裳、布料还有棉线羊毛线,都卖到外面。”
顾文承看着姜余的眼睛,替他补充道:“只要布坊开起来,就能招收很多女工,女工赚钱后,可以进一步提高禹州女子的地位。布坊的布需要卖出去,那衙门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修路,路修通以后,禹州就能和周围府衙相通,带动其他贸易往来。来往贸易增多后,形成良性循环,禹州就能富起来。”
姜余眨眨眼睛,“真的吗?修路的话,那笔钱是不是就能名正言顺的拿出来用了。”几大箱子的金子银子,如果不用出去,就太浪费了。
顾文承失笑,“是啊,我身边可是坐着皇商姜老板,皇商姜老板来投资禹城,他们谁敢说不。”
姜余眼睛都亮了,原来还能这样!
第二天,姜余就把要开纺织厂的事情告诉了众人。
禾姐儿有些担忧,“小余哥,羊毛制品那些有钱人家都不穿,咱们到时候能卖出去吗?”
姜余笑着道:“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咱们要在一开始就找准定位。羊毛制品是要卖给普通大众的,价格可以比棉布高,比细绢低。”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只要价格能控制住,就不怕卖不出去。
姜余看向一旁的凝姐儿,“凝姐儿我记得你当时用羊毛做衣服的时候,是先把羊毛碾成线的是吧?你能简单说一下过程吗?”
凝姐儿先是微微一愣,然后飞快点头,“可以。制作羊毛线,要先把羊毛煮沸清洗,然后梳毛,分毛。
仔细一些工坊在分毛阶段会分细绒线和粗绒线,最后用纺车把羊毛捻成线,然后就可以做衣裳了。羊毛捻线的过程和棉花捻线差不多,只不过羊毛更有韧性一些,最后做出的布料跟有弹性。”
姜余看向一旁的顾文渊,“文渊我记得你曾经画三锭脚踏纺车图纸,图纸你还能找的到吗?”
顾文渊立马就明白姜余的意思了,他自信的道:“纺车的图都在我脑子里记着呢。”
姜余道:“很好,这段时间你就找一批木匠,先做出二十台。”
顾文渊笑着点头,“没问题,包在我身上。”
姜余紧接着看向一旁的顾兴旺,“兴旺叔,这些日子要麻烦你带着商队去外地买几台纺织车,最好是走水路去南方买,听说那边的纺织车织布更快。”
顾兴旺微微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好。”
姜余看向凝姐儿,“凝姐儿,你对纺织很熟悉,等兴旺叔去买纺布车的时候,需要你跟着去一趟。”
“好。”凝姐儿此时一脸佩服的看向姜余,她已经可以想象到这样的布坊如何真的办起来之后将会多么厉害了,可以说这样的布坊可以碾压任何一家小布坊。
江朱有些担忧的道:“东家,若是布坊建起来之后肯定会需要很多女工的话,可是女工一向难招。”
昨天晚上姜余和顾文承两个人也谈论过这个问题,最后顾文承和姜余两个人的结论是,只要工钱给的多,只要布坊待遇好,就不怕招不到人。
姜余道:“若是一天能给到二十文工钱,咱们会招到人的。”
这些日子,禹州的老百姓觉得禹州好像突然热闹起来了。
首先是城里的坊正和村里的里正开始宣读州衙政策,并且州衙开始免费赊农具,农户得了农具之后,只需要在秋收之后换回去就行了。
另外,一道道政策下来,虽然多数老百姓们不太关心,但是那些乡绅地主和一些读书人纷纷坐不住了,因为今年州衙竟然要开始重新统计农户的田地数量。
这一下可激励了不少乡绅地主的不满,之前上任知州在位之时,很多乡绅地主因为和上任知州关系好,趁机“夺”了不少农户的田地。
王清廉继续在家里养“病”的时候看见这一则政令,直接笑了出来。
王清廉摇头道,“咱们这知州大人还真是年轻啊,上任没几个月就准备拿禹州的乡绅开刀了,这就是自取灭亡啊。”
一旁的清客笑着道:“可不是嘛,今天一大早看见这到令以后,我还被下了一大跳呢。”
“这顾知州做事也太激进了些。”
“年轻人,总是撞了南墙之后才懂后悔啊。”
“是啊是啊。”
“顾大人这么乱来,不会出事吧?”
“要我说,顾知州要不是有后台,他压根就坐不了禹州知州这个位置,整个禹州城谁不认可王大人的能力和学识。要我说原本王大人您才是众望所归啊。”
王清廉微微皱眉,但是脸上却没有丝毫怒意,反而眉眼带笑,“这种话以后不要再提了。”
这人道:“王大人,我这是完全是一片肺腑之言。”
此时其他人也开始附和起来,纷纷夸赞王大人的能力和学识,又明里暗里贬低如今的知州几句。
王清廉听着下面人的话,满意的摸了摸胡子,心中轻蔑的想,原本自己还想让人针对一下顾平仪,可没想到还没等到他出手,顾平仪就开始自己作死了,这还真是让他感觉畅快啊。
此时县衙内,州同李清崖急得团团转。
“顾大人,您这条令怎么就发出去了呢?”
顾文承笑着反问,“不能发吗?”
李清崖一脸为难,他压低声音道:“我实话和大人说,禹州的情况和其他地方实在是有所不同,尤其是在田地方面。”
顾文承抬眸笑道:“我看了近八年的禹州卷宗,这个我知道。”
李清崖急的拍手,“大人您都知道,您为何还要如此做呢?”
顾文承神色放松,“因为并不是所有乡绅商户都在这八年里得利了啊。”
前世种花家有位伟大的领队曾经说过,做事情要拉拢一部分、打击一部分、分化一部分,以此来达到控制全局的目的。
如今顾文承就是借田地的事情在禹州全部的乡绅地主中间撕开一道口子。
之前的卷宗顾文承已经看完了,就如同他刚刚说的那样,在前些年的确有乡绅在用一些不太正当的方法从农户手中夺取田地,可也有一部分乡绅因为和州衙的关系不好,没能得到好处的。
顾文承如今就是拉拢那些没得到好处的,去打压得好处的。等他把口子先撕开,其他就好说了。
顾文承一句话让李清崖哑然。
李清崖脑子活泛,他把顾文承的这番话在心里琢磨了两遍之后,立马想通了里面的诀窍。
分裂!顾大人原来打的是这个主意。
顾文承接着道:“皇商姜氏最近要在禹州开布坊,咱们州衙一定要全力支持,通畅的道路能更方便货物运输。麻烦李大人这边安排一下路政司,禹州要修水泥路做今年的徭役,工期提前,从下个月中旬就开始。”
李清崖此时满脑子都在想乡绅的事,此时猛然听到顾文承说皇商。
“皇商?什么皇商!是帮皇家做生意的皇商?”
【作者有话说】
李大人:皇商,什么皇商?
推门而入的小余:我好像听见有人在叫我。
天空一声巨响,皇商小余闪亮登场!
接下来让那群凡人都颤抖吧,让他们看看什么叫巨富。
小余:不是自己的钱花起来就是不心疼哈\(>o<)ノ?
“听说了吗?有皇商要来咱们禹州做生意了。”
“怎么没听说。昨天晚上有一个商队从外面赶过来,据说就是皇商。”
“皇商姜家,没听说过呀?”
“咱们禹州距离上京城那么远,地方又偏僻,没听过京里的消息也正常。”
“那个姜氏到底什么来头?”
“我打听了打听,那姜氏是在户部挂名的行商,在上京城有铺子有田地,如今宫里一应洗手的肥皂香皂都是他家贡奉的。”
“肥皂香皂?难道香皂是他们家做出来的!”
“可不是嘛,听闻“肥皂香皂”可是当即陛下为了南边的战事缩减宫中开支特意下令要用的东西。”
“那岂不是说如今这香皂姜家,还是上面眼中的红人喽?”
“可不就是红人吗?都在陛下跟前挂上名号了。”
“可是,那姜氏在上京城做生意做的好好的,干嘛来咱们禹州啊?”
其中一个人压低声音道:“这你们就有所不知了。香皂姜家的东家是咱们新任知州的夫郎,那位东家随家眷到地方任职,这才到的咱们禹州。生意人就是财大气粗,如今要在禹州开工坊呢。”
“我听说,州衙为了皇商在咱们这边做生意方便,要修什么水泥路?还要把今年的徭役提前。”
“我的乖乖,还能这样?那徭役是能随便提前的吗?”
“你懂什么?听说这会摇役民夫们的伙食香皂姜家全包,一天两顿,其中一顿是白米饭,外加酱油汤,还管饱。”
此话一出,整个茶馆里顿时惊呼一片,大家全部震惊于姜家的大手笔。
这年头的底层老百姓都挣扎在温饱线上,如今姜家竟然能承诺让做徭役的民夫禾吃饱,这已经不是富贵了,姜家这是巨富。
“那姜家到底来咱们禹州做什么生意啊?”
“听说是要建布坊和香皂坊。”
“听说州衙要把水泥路从咱们禹州直接一路修到府城。那水泥路一旦修成,快马加鞭,从禹州到府城只需要三天。”
“怎么可能?”
“禹州距离府城那么远,平时咱们去的时候最起码也得走十天半个月呢,怎么可能那么快。不可能不可能。”
“你们别不信,如今州衙已经发告示了。”
“……”
就在大部分人都在震惊皇商姜氏来禹州的时候,一些商户和乡绅们敏锐的察觉到了“水泥路”这个词。
尤其是他们听说等把水泥路建好以后从禹州到府城仅仅需要三天的时候,他们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但是第二个反应就是,万一这是真的呢?
要知道,如今陆路和水路上都会有很多关卡,一是为了确保行路安全,避免山匪贼寇,二是为了及时清理修缮道路。而途径这些关卡都是要交钱的。
如果水泥路是真的,那么由皇商姜家出资修建的水泥路很可能变成姜家的私产,到时候姜氏只凭把握着这一条路,就能变成禹州的土皇帝。
于是,就在王清廉大人和陈家的陈平疏准备联合乡绅地主准备搞事的时候,王清廉和陈平疏突然发现那些乡绅怎么一点都不合作呢?
而且,陈平疏明显发现最近已经有好几个商户和乡绅明里暗里向他打听水泥路的事情了。
顾文承和姜余两个人完全没有理会那些人在下面搞的小九九,因为一切的阴谋诡计之所以能成功,那是因为双方彼此处于同一个地位。
而如今顾文承和姜余两个人压根就没想着陪那些人玩,也就是他们两个直接掀了原来的桌子,又另支了一个锅灶,开始重新邀请客人吃饭。
姜余手里有钱,完全不慌,他一边组织人建设工坊,以便让自己手下的商队去外面购粮。
姜余如此豪横的动作,一时真是惊住了所有人,让众人忍不住感叹不愧是皇商,就是大手笔啊。
而看见姜余如此豪横的手段,王清廉大人不知为何忽然想到之前自己打听到的,在州衙后院池塘假山底下藏的银子。
王大人突然感觉有些胸口疼。
“大人,大人没事吧。”一旁美貌的小丫头赶紧扶住老爷,大喊道,“来人,快来人,快找陈郎中来!”
官衙这边,也开始了今年的徭役工作。
今年徭役和以往情况不同,镇上都排了几名官差,他们手里拿着锣站在镇子菜市口的位置,把手里的几张宣纸贴在墙上,然后大声宣布今年的徭役内容。
“今年徭役是修水泥路,凡符合规定且十七岁以上的成年男子,必须参加。新上任的知州大人感叹徭役辛苦,禹州百姓艰辛,今年服徭役每人每天免费两顿饭,其中一顿是白米饭和酱油汤,徭役民夫吃饱为止。”
徭役是朝廷的一种强制活动,符合规定的人必须从事这种免费劳动,其中徭役分很多种有力役、杂役、军役等。
自从大周朝实行摊丁入亩政策之后,徭役也逐渐由按人丁数量摊派变成了按土地多寡摊派。
这样一来服徭役的大部分群体就变成了富农地主,底层老百姓负担被大大减轻。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徭役逐渐向货币化靠拢。贫民百姓每年会服各种不同的徭役,而富裕的人可以用钱抵徭役,或者雇人代服徭役。
可是无论哪一种,从来都没有过朝廷服徭役还给饭吃的。
几位衙差的话一出,在场的人都以为自己听错了,尤其是那些早早就被通知来这边听衙差宣讲的各村里正们,此时全部面面相觑怀疑自己刚刚听到的是不是真的。
其中一个胆子大胆村里正问道:“刚刚官爷是说,今年服徭役管饭吃?”
衙差面无表情道:“一天两顿饭,其中一顿是白米饭和酱油汤,知州大人说了,今年去服徭役的人朝廷管饱。”
“嗝!”
其中一个人听完衙差的话,被惊的打了个嗝。
于是,今年徭役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一群农户们争抢着要去服徭役。
下里村郭家,郭大娘此时正在补裤子,原本的裤子上破了一个洞,她找了一块布头,直接贴在破洞上,然后再用线把布头和裤子缝住。
“娘,好了吗?”三儿子缩在被子里等裤子。
郭大嫂咬断棉线,然后没好气的把裤子扔给儿子,“若是你下次再敢弄破裤子,我就打死你。”
小子嘿嘿笑了两声,三两下穿好衣裳,脚上踩一双旧草鞋跑了出去。
此时郭父从外面走了回来,郭大嫂看见当家的先是心里一紧,立马问:“咋样?老二和老三能不能一起去服徭役?”
郭父一脸轻松的点头,“里正说了,到时候看情况,按道理朝廷的徭役都是要十七岁以上的成年男子,老二和老三的年纪没到,可是他们各子够了,若主动去参加徭役,官府那边应该不会拒绝。”
郭嫂子听完后一脸喜色,她双手紧紧握住。
“好啊,好啊。”
他们家实太穷了,其实应该说下里村太穷了,禹州太穷了。前年经历了水灾,他们这些农户失去的田地,生活贫穷困苦。
如今几乎家家户户都吃不饱,更何况他们家还有三个儿子,大半小子吃穷老子,一家人每天都在为吃的发愁。
如今听说去参加徭役就能吃饱饭,还是一天两顿,其中有白米饭和酱油汤,这让不少农户都听懵了,要是真的有这样的好事,那他们一定要去。
服徭役只是辛苦一些,但是好歹能吃饱,要是留在家里,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饿死了。
下个月十五,徭役开始登记。
“不行,他年岁没到,不能去服徭役。”一位衙差大声的道。
面前的妇人恳求道:“官爷,我家孩子就是模样长的小点,他力气可大了,干活麻利。而且官爷您看他的个头,都比我要高了,他能去服徭役干活。”
衙差有些为难看了一样少年,又看了一眼妇人,最终点头道:“行吧行吧,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