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她可是童生老爷的母亲,儿子未来是要做官的,怎么能干那么低贱的活,再加上当时手里有钱,所以就干了几天便没在干了。
后面儿子第三年读私塾的时候,她恰巧碰见了来县城赶集的孙氏,她和孙氏说了县城生活困难,孙氏果然上道,直接借了自己八两银子。
也就是那一年儿子考上了秀才,还进县学读书,县衙给了自己家五亩良田,儿子读书也不用再掏入门费,她感觉日子有了盼头。
可是,可是她怎么欠了陈里正家这么多钱?
“我儿子考上秀才县里给的五亩地,可是你们家一直在种的。”
孙氏听完脸色猛的一变,“大妹子,你这话可不能乱说。你家那五亩地,我家就种了两亩,剩下的三亩地都是你家小叔子种着的。自从种了你家两亩地,我家哪年农收不驾着驴车去县城给你们送粮,我……”
此时陈秀才突然从屋里走出来,他站在陈里正夫妻二人面前。
“娘,别说了,直接把钱给陈里正吧。这些年咱家的确受了里正家不少恩惠,如今我要成亲,以后自然能顶立门户。大丈夫在世有所为,有所不为,这钱咱们现在就还给陈里正。”
陈母急得团团转,那可是八十三两银子,前些年卖地总共得了二百多两银子,后面又是还债,又是送儿子去县城读私塾花了不少。
如今她手里总共就一百两,若是还了陈里正家八十三两银子,那还如何过日子。
陈里正从矮凳上站起来,对陈秀才道:“说的好,不愧是我们野鸭铺这么多年唯一的秀才老爷,男子汉顶天立地,撑起门户也是应该的。”
说着陈里正看了一眼自家婆母,孙氏立马会意。
“哎呦唉大妹子,你家贵生不愧是秀才老爷,说话都和村里人不一样。”一边说着,孙氏一边从袖子里掏出已经写好的借条傅别,和一小盒红色的摁泥。
“一式两份,东西我都准备好了,大妹子和陈秀才可以仔细看看,要是觉得没问题,这事今天咱们就算是了了。”
陈秀才虽然被陈里正夫妻二人奉承了几句感觉心里顺气了不少,但是他心里还是觉得气愤。
匆匆看了一眼傅别就见最后写这八十三两的字样,于是直接按了旁边的红手印签了,旁边的陈母想拦也来不及。
陈里正夫妻二人拿了钱离开后,陈母急得在家里团团转。
陈秀才看着母亲这副着急的样子,皱了皱眉头道:“母亲不必着急,如今儿子在县学读书只是掏个吃饭费罢了,平日里也用不到什么钱。实在不行,儿子就去给人抄书赚钱,日子总归能过下去。”
陈母看着儿子,心疼的无以复加。
“都是那陈里正夫妻,平日里掏钱掏的那么爽快,如今一看你要娶妻就直接翻脸不认人。”
陈秀才听到母亲说这些话后脸色一僵。
他心里也明白,之前陈里正夫妻之所以资助自己是因为看中了自己的身份。
但是,他实在是不喜欢陈里正家的小女儿,长的五大三粗的不说,还黑黢黢的,自己和对方说句话,对方压根就听不懂,简直是对牛弹琴。
还了钱也好,以后自己就不在欠对方什么了。
陈母见儿子脸色不好看立马转移话题,擦了擦眼角,道:“陈里正在县城的房子咱们是没法在继续住了。如今又还了钱,儿啊,以后娘就没法陪你在县城读书了。”
陈秀才想了想道:“三天后儿子成亲,那县学里也能住人,以后儿子住县学就成,让妻子在家陪着母亲。”
陈母点点头:“也只能如此了。”
日子很快便到了姜家大姐成婚的时候。
姜余和顾文承二人提前半天回了长坪村,但是却得知顾母娘家那边的亲戚家过满月酒,因此顾母和顾父二人得去那边,明天只有顾文承和姜余两个人去姜家。
第二日早上,顾母仔仔细细的嘱咐顾文承和姜余好久,才依依不舍的坐着大嫂家的牛车离开。
顾文承驾着驴车,带着姜余前往小河村。
一路上姜余看着周围的风景,神色轻松的道:“感觉好久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景色了,真让人舒服。”
顾文承见他喜欢,道:“以后咱们每个月都去外面玩一圈怎么样?就在周边走一走,看看风景。”
姜余问:“那样文承哥会不会很累。”
顾文承笑着摸了摸他的脑袋,“傻瓜,出来看风景就是在放松啊。”
等他们到的时候就见姜家门前很是热闹。
姜余远远的看见大伯母王桂花站在门口,身穿一件红色的衣裳,头上插着花,整个人都是喜气洋洋的模样。
众人看见姜余,一时间竟然没敢认,因为如今姜余的变化也太大了。
姜余的个子比半年多前高了大半个头,身穿一件青色的衣裳,皮肤白皙,五官清秀,一眼看过去还以为是那家的小公子。
众人又看向姜余身边站着的那身穿长衫的清俊男子,便知道这人是长坪村的顾秀才了。
秀才老爷随意站在那里,一眼看上去便能察觉到对方和他们这些泥腿子不同,一时间竟没人敢上去搭话。
今日王桂花的心情实在是好,见了顾文承和姜余以后,完全没撂脸子,而是笑着说让他们进去。
大伯母家的三弟姜知遇此时走上前,行了个书生礼。
“小余哥。”
姜余看向姜知遇,发现他和自己离家前没什么变化。
“三弟。”
姜知遇转头看向姜余身边的男子,“这位想必就是顾秀才吧。”
顾文承看着面前身穿棉布长衫的少年,眉头一挑,然后微微扶手见礼。
“姜童生。”
姜知遇微微皱了皱眉,他十三岁就考了童生,以前凡是知道他年岁的人,都会夸他一句年少有为。
现在顾文承却是这副不冷不热的样子,让他一时间有些不太高兴。
虽说顾文承如今是秀才,但是顾文承今年都十七了,而且自己这段时间也在县城私塾认识了不少文人好友,参加了不少文人集会,他在那些集会上从来没有见过顾文承,也没有听人提起过顾文承的名字,想必顾文承的文采也就一般。
想到这个,姜知遇对顾文承也就不是很十分热络。
“请进。”
【作者有话说】
每天早上八点更新,若是有事作者会提前请假~
求评论,求海星~么么哒?
顾文承和姜余顶着众人的目光走进姜家大门。
进去后姜余看着面前这熟悉又陌生的院子又一瞬间的恍惚。
姜家的院子里今天十分喜庆,窗上贴了红纸,门框上还挂了红布,就连来往的亲戚们脸上都带着笑。
顾文承跟着姜知遇走向男人堆的方向,但是姜余是新娘子的弟弟,他需要先去见一见新娘子。
很快姜余再次见到了大姐姜瑞莲。
今天的姜瑞莲很漂亮,一身裁剪整齐的衣裳衬的她身姿窈窕,红色的布料更显她皮肤白皙。
“小余,你来了。”姜瑞莲见到姜余后先是微微一愣,接着就笑着朝姜余打招呼。
姜余走上前道:“我来送送大姐。”
姜瑞莲早就听人说姜余变化很大,可是如今在她亲眼看见姜余后,还是避免不了被姜余的变化惊到了。
看着面前的姜余,姜瑞莲的心里突然感觉五味陈杂。
当时她看着从长坪村过来的轿子带走姜余后,心里是有些愧疚的。她认为姜余一个男子,被聘到顾家后日子过的肯定好不到哪里去,说不定顾家会把姜余当长工使唤。
但一直到了姜余回门,她发现姜余的日子过得很好,顾家日子宽裕,好似也对姜余很是看中,那时候她心里莫名有些发堵。
后面屡屡听到姜余的事,她其实很不服气,她甚至觉得姜余是占了自己的便宜才能过得这么好,若是自己当时答应嫁过去,哪里还有姜余什么事。
直到今天她再次看见姜余,发现姜余和自己以前记忆里那个沉默寡言的少年完全不一样了。
如今自己也要嫁人了,她嫁人以后也是会变的,姜瑞莲此时内心突然变得的很平静。
于是她突然笑了出来,自己以前到底在和姜余较什么劲啊,其实一切都没必要。
她有她的日子,姜余有姜余的生活,二者是不一样的,甚至没有什么可比性。
姜瑞莲上前拉着姜余的手,声音中带着哽咽。
“你……你过的好吗?”
姜余不太明白姜瑞莲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目光看自己。
姜余回答:“挺好的啊。”
除去思考最近这些日子铺子要卖的新小食以外,姜余完全没有其他烦心事。
听到姜余的回答,姜瑞莲心里暗叹一口气。
好什么呀,你一个男人被别人家聘过去,已经是矮一头了,村里那群长舌妇最喜欢背地里嚼舌根,长坪村里关于姜余的风言风语肯定少不了。
这么想着姜瑞莲看向姜余的目光更加温柔的些。
她心里想,正因为如此姜余才不敢在长坪村久待,所以他即便要去县城码头努力摆摊赚钱,也要硬跟着顾秀才住到县城,不就是为了摆脱长坪村的那群人吗,这样的日子哪里能好过的了呢。
“我挺好的。”
姜余想要抽回自己的手,面对这样的姜瑞莲,他是真的非常不适应。
而且姜瑞莲现在看自己的目光怪怪的,这这样的目光注视,姜余总感觉有些背后有些发毛。
“诶呀,这不是小余吗,听说你在县城开了间铺子。”
一个声音突兀的响起,姜余转头就看见姜大伯干哥哥的媳妇王婶子朝自己走过来。
姜余趁机把手从大姐手里抽出来:“王婶。”
王婶子笑着对姜余道:“县城就是和村里不一样,我刚刚一进来都差点没认出来你,听说你开了家铺子。这也对,开铺子怎么也比摆摊强,摆摊太累人,整天在外面风吹日晒的,生意也不如开铺子红火。”
姜余自从被顾文承频繁夸奖以后,面对这种情况能很自然的答话。
“我做的都是小本生意,薄利多销,如今铺子刚开业,以后生意怎么样,还得再看看。”
“肯定没问题。”王婶子道,“你这孩子从小性子就踏实,又是个识字的。耐心些,做生意得一步步慢慢来的。”
姜余点头,“我明白。”
王婶子的真的很喜欢姜余,要她说那王桂花和姜大牛两口子就是个眼瘸的。
俗话说的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姜余的父母都是能干的人,生出的儿子怎么也不可能是个蠢笨的。
姜瑞莲脑子一时半会没反应过来,她声音本来就尖细,猛然提高音量便会让人觉得很是刺耳。
“什么铺子?”
今天是姜瑞莲大喜的日子,新娘子突然来了这么一句,大家都觉得不太对劲,周围的气氛有几分凝滞。
“什么铺子?”姜瑞莲缓了缓脸上的表情,于是放低声音又问了一遍。
姜余解释道:“我在县城开了家饸烙面馆,大姐以后什么时候有时间,可以去尝一尝味道怎么样。”
姜瑞莲一瞬间有些反应不过来,此时周围人开始谈论起来。
“我之前听人说,饸烙面都是用肉汤煮的,一口吃下去都是肉味。”
“岂止啊,一碗饸烙面贵的很,得十几文呢。”
“哪有的事。我家当家的也去吃过,说是另外加东西才贵,一般的都是四文钱一碗。”
“对了小余,听说人说那饸烙面是你从府城学来的法子?”
“不愧是府城的吃食,就是比咱们县城的好。”
“……”
姜瑞莲眼睁睁的看着姜余变成人群中的焦点,而且她此时已经被姜余开铺子的事情震惊到了。
什么铺子?姜余不是在县城码头风吹日晒的摆摊赚钱吗,怎么突然变成开铺子了?
而且,就姜余这样的人竟然能去县城开铺子,开什么玩笑!
姜余是什么性格脾气难道她还不清楚吗?这样的姜余怎么可能去县城开的起来铺子。
但是,姜瑞莲在看见被一群婶子伯娘围在里面的姜余那不急不缓说话的样子后,一瞬间卡壳了。
因为姜瑞莲发现,姜余好像不仅仅只是是外表变了这么简单。
此时喜娘和王桂花一起进屋,喜娘看姜瑞莲头发都没怎么梳,就急匆匆的走到她身边。
“哎呦,新娘子先别只顾着说话,得快些把头发梳好。”
姜瑞莲虽然很想问清楚姜余在县城开铺子的事情,但是如今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她也没法直接问出口,只能暂时把这个问题压在心底。
姜余见这里基本都是女人,他便走出去找顾文承。
一般娶亲人家都是上午准备,下午新郎官来接新娘子,到了傍晚拜堂成亲,把新娘送进新房后,新郎全家开始在外招呼宾客。
姜禾坐到了顾文承身边,默默的听着顾文承和周围人谈话。
周围人原本还觉得顾秀才是读书人,和村里的邹童生一样不太喜欢搭理他们这些泥腿子,可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顾秀才既健谈又随和。
交谈了一会儿后,众人看顾文承的眼神明显就不一样了,不少人在心里感叹,秀才公和童生就是不一样,连和他们这些人说话时的样子都不同。
顾文承转头看向姜余,“刚刚见到大姐了吗?”
姜余点点头,还小声嘟囔了一句,“见到了,屋里好多人,特别挤。”尤其是那些人听说自己在县城开铺子以后,就喜欢往自己这边挤。
顾文承压低声音,凑到姜余耳边道:“我刚刚打听了一下,野鸭铺距离这边远,加上娶亲的队伍本来就走不快,所以估计中午之前娶亲的队伍能就到了,咱们吃完午饭就回家。”
姜余眼神一亮,“好啊,好啊。”
大概又等了多半个时辰,临近中午的时候迎亲的队伍果然到了,外面响起噼里啪啦的爆竹声。
紧接着就是一个响亮的声音传来。
“新郎官来接新娘子喽!”
姜余眼见着小院里的人纷纷往门口方向走,见状他也忍不住露出一丝好奇。
他还没见过秀才老爷是怎么娶媳妇呢,也想看看今天的接亲队伍是什么样的。
顾文承看出了姜余脸上的好奇,他拉着姜余便往大门口的人群里。
顾文承比姜余高大,他用胳膊把姜余牢牢的护在身前,不让他被周围人撞到。
拥挤的人群里姜余抬头,正好看见顾文承的下颌。
姜余心头重重一挑,好近,他距离文承哥太近了。
顾文承觉得这地方不行,前面门口已经站了不少人,而且周围也太拥挤。
突然他看见旁边的矮墙上开始坐上了人,有些大人把小孩放在矮墙上,让小孩坐在墙头看外面。
姜家比一般农户家里的院子要好些,但是也比不上顾家的青砖大瓦房。
小院周围被一圈矮矮的院墙圈起来,中间是一个木门,打开木门正对的就是堂屋的门口。
顾文承拉着不明所以的姜余走出人群,走到矮墙处,突然顾文承双手握在姜余腰间,然后一个向上用力,姜余就这么被他用力扛到了自己的肩上。
姜余:……
顾文承:“能够到墙吗?坐到上面。”
姜余下意识听顾文承的话,他慌忙的爬到墙头后稳稳的坐好,心脏开始扑通扑通跳。
这时姜余左右看了看,便发现站或坐在墙头上的大约都是一些年纪不大的孩子们,如今就他一个年岁大的。
姜余忍不住有些脸红,他低头双手紧握衣角。
这也太,太……而且刚刚文承哥一下就把他举起来了,回忆起文承哥双手掐住他腰身时的感觉,不知为何姜余感觉自己的脸更烫了。
而且,文承哥力气怎么这么大,竟然一下就能把他扛到肩上。
很快顾文承便也上来,坐在姜余身边,然后他就发现了一个快被烫熟的小余。
顾文承轻笑一声,先别管小余是因为什么害羞,他还是先哄哄,万一小余在这真的被“烫熟”那就不好了。
顾文承凑近到姜余耳边道:“别担心,不只是我们两个人这么干,你瞧,很多人都站在墙上看。”
姜余回神,抬起头打量起周围来。
果然就这么一会儿,矮墙上多了不少人,那些人坐着、站着或者趴着,都齐齐的看向外面的,而且没人注意到他们刚刚的举动。
但是姜余不知道的是,在屋里的姜家二丫头姜禾,透过窗户完全把他们两个人刚刚的举动看在了眼里。
尤其顾文承轻松举起姜余的那一幕,姜禾惊讶的长大嘴巴。
“怎么了?”姜瑞莲坐在一边问她。
姜禾连忙摇头,“没…没什么。”
姜瑞莲顾不上别的,手里拿着一个巴掌大的小铜镜,着急的道:“哎呀,你别干站在哪里,快帮我看看后面的头发整不整齐。”
此时外面巷子里人也多,两边几乎站满了人,姜家把女儿嫁给秀才老爷的事在村里可是个大消息。
今天几乎在村里的人家都过来看热闹,大家都想知道那秀才老爷到底长什么样。
迎亲的队伍越走越近,姜余渐渐被吸引了注意力,顾文承见状放下心来,并随时主意姜余的动作,怕他有什么闪失。
姜余远远就瞧见了那个传说中的陈秀才。
陈秀才很瘦,整体身量不高,此时正歪歪扭扭的骑在一个高头大马上,脸色苍白。
那马前面的缰绳被马夫牵在手里,饶是这样也能看出来陈秀才骑马的动作很不熟练。
到了门口以后,陈秀才从马上下来,下地的时候脚步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姜余心想,看这秀才看起来也太瘦了,文承哥生病时候看着都要比陈秀才壮实。
姜家一大家子都是高挑的个子,尤其大伯父的体格都能赶上两个陈秀才了,对比之下陈秀才真是偏矮又偏瘦。
陈秀才用袖子擦了擦汗,转身给门口的长辈见礼。
“小生陈贵生,见过各位长辈。”
姜知遇主动站出来开始“拦门”,他和陈秀才二人对起诗来。
姜知遇问,陈秀才答,二人你来我往,诗词古句一句接一句,好不热闹。
村里人哪里见过这种架势,虽然听不懂他们两个到底在说什么,但是全都站在一边连大声说话都不敢了。
一时间在场只能听见他们二人的说话声。
最后陈秀才当场做了一首催妆诗,人群中不知道谁大声喊了一句好,在场的所以人都跟着呼喊起来。
看见这一幕,王桂花骄傲的扬起下巴,在村里除了自己家以外,就再没有其他人家有这般景象了。
顾文承和姜余两个人听了听,发现除了最后一首催妆诗有些水平,词句用的也漂亮以外,其他都是一些很简单入门的诗句。
在众人的欢呼声里,陈秀才成功进门去接新娘子。
成亲的时候,新郎把新娘子接回去,作为新娘的娘家人,除了几个送嫁的以外都不会跟着去新郎官家,通常是新娘的娘家会在家里安排酒席,让娘家这边的亲戚朋友吃饭喝酒,一起热闹热闹。
等三日或者十五日后新娘新郎回门一家团聚。
【作者有话说】
我看上一章有小可爱疑惑土地价格,作者在这里稍微解答一下
作者参考的是清朝年间的土地价格,康熙年间部分土地每亩约十几两,贫瘠土地每亩3-5两
乾隆年间作者查资料发现,有记载乾隆年间一亩地高达47两(可能清朝当时政局稳定+人口上涨+土地兼并导致的价格飞涨)
所以作者设定本文时间节点是在一个王朝建立的鼎盛时期。
王朝的百姓安居乐业,人口增长,加上部分土地被收归国有等,一系列原因导致市面上土地减少,因此土地交易价格上涨,所以本文设得一亩良田接近三十两
当然至于不合理的地方,那全都是作者自己瞎编的,各位小可爱看着乐呵,作者就满足啦~
此外求评论、求海星,爱你们哟么么哒~?
新娘被接走,留在姜家的亲戚们也终于能开饭了。
姜余和顾文承两人从墙头下来,迎面就碰见了王桂花。
王桂花今天心情很是不错,女儿嫁给秀才老爷,以后能住进县城,这是多给她长脸的事啊。
王桂花看见姜余后下意识开始吩咐姜余干活,“对了,大家要开饭了,你快去……”灶房端盘子。
“咳!”顾文承突然咳嗽一声,把姜余往自己身后拉了一把。
王桂花就这么看着姜余突然远离自己,原本嘴里的话顿时卡了壳。
顾文承道:“今天还没向伯母道喜。”
王桂花听到这句话微微扬起下巴,顾文承考上秀才又怎么样,她女儿如今也铁板钉钉的嫁给了秀才老爷,以后村里在也没人敢在背后说她眼光差,白白丢了个秀才做姑爷。
桂花刚想说什么,就听见此时顾文承已经开始和姜余说起话来。
“小余,刚刚在墙头坐的不舒服吧,大伯母还得忙,咱们去旁边歇会,别给她老人家添麻烦。”
听到顾文承的话,姜余脸上有些微红,“我还行,文承哥呢?”
顾文承道:“我没事。”
王桂花:……
看着这二人一副完全没搭理她的样子,王桂花想说的话一时间全都被卡在了喉咙里。
顾文承重新看向王桂花,“伯母还得忙吧,那我们两个就先去别的地方,就不打扰大伯母了。”
说完,顾文承拉着姜余就走,完全不给对方使唤小余的机会。
此时王桂花身边的一个妇人笑着道,“没想到那顾秀才竟然还挺疼姜余的。”
“是啊,之前还真没看出来,那余小子命还挺好。”
“听说姜余最近在县城开了铺子,生意红火的很。”
“真的假的,我还以为之前是村里瞎传的呢。”
“当然是真的,之前姜余在屋里亲口承认的开铺子。”
“我听说那铺子一碗面就得十几文,难道这也的真的?”
“当然是真的了。我还听说有更贵的。”
“不对不对,你们都听错了,人家小余说的是,一碗面只要四文钱,另外还有一些小食,加小食才会要十几文。”
“什么样的小食用得着十几文啊,这也太贵了。”
“……”
王桂花听着周围人的谈论声,莫名有些心气不顺,但是今天大喜日子的,她也不好直接发作。
很快便正式开席,姜余看着面前桌子上的菜,虽说有十二个盘子,但盘子偏小,要是真和一般的宴席比起来,可能连八个盘的份量都不到。
姜余尝了尝桌子上的菜,也不知道大伯母从什么地方请厨子,这些菜做的都没什么滋味。
一顿饭吃的匆忙,吃完后顾文承和姜余两个人离开。
回家路上姜余摸了摸肚子,道:“我刚刚都没吃饱。”